学术投稿

中心静脉导管在自发性气胸中的临床应用

吴生灵;杨建民;郑喜文;姚淑芳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自发性气胸, 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及抽气的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方法 将64 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2 例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接胸腔引流储液瓶;对照组32 例行常规胸穿抽气;观察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胸腔穿刺一次率高、可缩短住院时间.结论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比常规胸腔穿刺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更好;中心静脉导管闭式胸腔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痛苦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病人易接受的方法.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现代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及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测是应用卫生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外界环境和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活动规律及其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是食品监测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食品微生物检测是我国衡量和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判定被检食品能否食用的科学依据之一.食品微生物检验主要检测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可来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环境,从而对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为各项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供传染病和人类,动物和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

    作者:韦志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护理学实训课教学改革探讨

    目的 现代社会人们健康理念的改变,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对具备现代护理专业技能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上临床上新的医疗设施设备与护理新技术的应用,要求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要与时俱进,适应临床护理发展趋势.因此,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中要改变观念,让学生了解新的设备新的护理技术,在实训中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培养出实用型、技能型、现代型的护理专业技能护理人才.

    作者:欧喜云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辛温凉解法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辛温凉解法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观察,客观的评价该法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利采用随机单盲对照临床试验设计.采用治疗组(30 例):利咽止咳汤每日一剂,共7 天;对照组(30 例):常规西医抗病毒、抗炎、止咳×7 天.结果 使用该方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均缓解较快,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副作用较少,解决了常规西医治疗出现的较为明显的嗜睡副作用.结论 该方法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胡勇刚;李娟;高银;黄芹;李罗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护士长如何提升护理团队的凝聚力

    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群体行为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其外在表现是人们的人体动机行为对群体目标任务所具有的信赖性、依从性,乃至服从性上.即一个团队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的能力.凝聚力高的团队,其成员间容易彼此接纳相容,其成员的工作满意度高,责任感相应较强,其团队必然焕发蓬勃的朝气,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

    作者:周文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5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 年1 月~ 2011 年1 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56 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7 ~ 10 天为1 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1 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PaO2、PaCO2 及FEV1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其锋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浅析医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党员队伍管理问题和对策

    医院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关系到医院党组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阶段医院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及党员队伍管理问题上所存在现状及问题,本文结合本院发展实际提出若干解决对策.

    作者:冯璇;缪明;葛晓南;陶冶;李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金贝痰咳清颗粒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金贝痰咳清颗粒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支气管炎患儿10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抗感染、祛痰等基础治疗完全相同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金贝痰咳清颗粒.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贝痰咳清颗粒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具有镇咳、祛痰、平喘和抗炎作用,见效快,安全性高.

    作者:杨广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海芙蓉防治IgA 肾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海芙蓉对IgA 肾病的作用机制及疗效,为IgA 肾病的中药治疗打开新的局面.方法 分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阶段,实验研究阶段取SD纯种大白鼠80 只制作IgA 大白鼠模型,取60 只制作成功IgA 模型大白鼠分A、B 二组.A 组以海芙蓉治疗,B 组以潘生丁加阿斯匹林治疗,疗程均为十二周.观察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定性、IL-8 及IL-13 的水平,处死动物取肾行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观察实验治疗效果.临床研究阶段,选择经肾穿刺病理确诊为I g A 肾病病人60 例平均分A、B 两组,A 组以海芙蓉治疗,B 组以潘生丁加阿斯匹林治疗,疗程均为十二周,观察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定性、I L -8及IL-13 的水平,复查肾穿刺病理结果.结果 经海芙蓉治疗IgA 肾病大白鼠及临床病人疗效均明显优于予潘生丁加阿斯匹林治疗组.结论 海芙蓉对IgA 肾病的治疗有肯定的疗效,为IgA 肾病的治疗打开新的局面.

    作者:温才国;陈康裕;曾钦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中药联合粉刺挤压后药物倒膜术治疗寻常性痤疮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珍珠暗疮片联合粉刺挤压后药物倒膜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 110 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 例皮损处均给予口服复方珍珠暗疮片,每周1 次粉刺挤压药物倒膜术;对照组50 例,口服罗红霉素胶囊,外用本院院内制剂复方硫洗剂;1 个月为1疗程,1 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6% 和5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复方珍珠暗疮片联合粉刺挤压后药物倒膜术治疗寻常性痤疮能显著提高疗效,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兰秋;刘兰;吴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12例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手术是大部分妇产科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手术不仅可为患者解除疾病的痛苦,还能帮助产妇顺利分娩[1].但是切口感染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后果是引起切口延迟愈合,还可发生切口裂开、切口疝、严重者可引起宫腔及全身性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2].本文对我院2008 年7 月~ 2008 年10 月期间发生的12 例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体会.现将其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黄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高压注射器在CT 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压注射器的应用,提高造影检查的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毒副作用.方法 回顾本院630 例运用高压注射器造影检查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①严格掌握适应症的禁忌症;②选择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穿刺,常选用肘正中静脉;③做好碘过敏试验;④造影前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预防过敏;⑤选择计量和速度:成人100ml,速度2.5-3.0ml/s;;⑥做好各种不良反应的应急准备工作,如出现副作用,按常规处理.结果 第一次穿刺成功率96.6%(609/630),增强结果达到诊断要求98%,出现轻度不良反应13 例,中度不良反应4 例,重度不良反应1 例,死亡0 例.结论 充分的预防和准备工作、高度责任心、正确的床前护理,能够提高CT 增强扫描时使用高压注射器的成功率.

    作者:朱红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宫腔镜检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宫腔镜检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将拟接受门诊宫腔镜检术的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R 组,n=60) 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 组,n=60),监测并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肢动情况及术后的恶心呕吐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1)PR 组的HR 与MAP 在麻醉诱导后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R 组T1 时间点HR 与MAP 较T0 时间点降低(P < 0.05),而T3 时间点HR 与MAP 与T0 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SR 组苏醒时间较PR 组短(P < 0.05);定向力恢复时间较PR组短( P < 0.05).(3)术中无意识肢动及呼吸抑制发生例数P R 组较SR 组高( P < 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例数PR 组较与S R 组少( P < 0.05);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更小,苏醒质量更高,适合用于宫腔镜检术.

    作者:乔山青;王健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早产儿颅内出血169例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导致早产儿颅内出血(ICH) 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本院2009 年1 月~ 2010 年1 月收治169 例早产儿颅内出血的患儿的资料,并与同期住院154 例无颅内出血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产前、产时、产后的情况,统计分析出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产时窒息、宫内窘迫、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生后抽搐、生后应用多巴胺有关.结论 小胎龄、低出生体重、产时窒息、宫内窘迫、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生后抽搐、生后应用多巴胺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小玲;朱少波;黄仲玲;杨鸿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某中等院校艾滋病防治行为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通过在某中等院校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观点知晓情况调查,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抽取的某中等院校调查问卷,用x2 检验,t 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预防艾滋病行为知晓方面,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预防艾滋病行为知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显示,中等院校学生在艾滋病防治行为的认知有一定的水平,但还相对不足,应尽快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大专院校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艾滋病.

    作者:和文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手术室感染的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

    目的 探讨手术室感染的因素及对策.方法 对医院手术室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制定与落实了手术室控制感染对策,使各项监控指标在正常范围,降低了医院感染率.结论 强化对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手术物品管理,控制进出手术室人员数量,严格手术室环境管理等,是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涂瑾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外周中长导管输液在神经外科危重病员中的优势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病员常采用四种静脉输液途径的优势.方法 将120 例神经外科重症病员随机分4 组,分别用留置针、中等长度导管、CVC、PICC 等四种途径进行输液,观察其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分析其优势.结果 留置时间:中等长度导管组与留置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VC、PIC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中长导管组与留置针组、CVC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PIC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外科重症病员选择中等长度导管置管输液优势明显.

    作者:顾建华;邓天芳;刘香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经乳晕缘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体会

    目的 探讨经乳晕缘切口对乳腺良性肿块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乳晕缘切口行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的18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经乳晕缘切口手术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疗效可靠,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结论 经乳晕缘切口行乳腺良性肿块切除不仅切除肿块,对乳腺破坏小,切口瘢痕小,并发症少,乳房外形美观,达到患者对美观的要求,在乳腺良性肿块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有效,安全及美观的特点和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晖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浅析医院输血科的管理及其输血安全

    目的 目前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输血是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前提.而加强医院输血科的管理,是输血安全的重要保证,本文就目前影响输血安全的因素做了分析,并就加强输血科的管理提出了对策.

    作者:周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正畸治疗青少年口腔卫生习惯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讨对正畸治疗青少年口腔卫生习惯的影响及分析.方法 选取2010 年8 月-2011 年8 月我院在进行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260 例,对其进行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口腔卫生习惯的改变进行统计和随访调差,并详细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进行治疗前相对比,刷牙次数增加≥ 3 次的青少年为70%;刷牙时间延长的患者到40%;降低偏好坚硬食物的患者下降到20%;并且上述情况同治疗前对比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正畸治疗可有效的纠正青少年的口腔卫生不良习惯,有效的促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牙习惯.

    作者:刘永雷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前瞻性研究不同吸痰深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

    目的 探究吸痰操作的不同深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以能更好地处理及预防.方法 选取2007 年3 月至2012年3 月期间在我院确诊就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 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把这108 例患者随机分为A、B 和C 三组,平均每组36 例,各组采取的吸痰操作深度的不同,A 组、B 组和C 组分别进行浅吸痰、改良深部吸痰和深部吸痰,在进行机械通气的10d 内,比较三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结果 A 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8.33%,B 组的是25.00%,C 组的为19.44%,X2=6.50,P < 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的吸痰深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也不同,深度越深,发生率越低.

    作者:周曦明;陈彬;梁慧兵;刘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