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花;郑高哲;吴映娥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者肠道清洁时间、阿托品化时间、CHE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情况差异.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时间(9.63±2.05)h、阿托品化时间(46.23±12.41)min、CHE恢复正常时间(3.74±1.03)d、住院时间(6.03±2.12)d、治疗费用(3729.46±732.09)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进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治疗费用.
作者:林秋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方法 调查本市疾控系统实验室建设情况,观察实验环境,同时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分析检验人员的工作特点. 结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面临多种危害因素影响或交叉影响,防护措施不到位,而且防护意识有待加强,长期工作在此环境中,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的职业伤害. 结论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要注意其安全标准,同时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张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和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我国由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至今的高校学生公费医疗制度应对乏力,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求.为了加大对大学生医疗保障的经费投入,大幅度地提高大学生现行医疗标准,使之与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分析高校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学生医疗保健体制改革模式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绍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用ELISA法对50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组)、45例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增生组)和40名同期体检的健康妇女(正常对照组)血清HE4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为(129.17±44.45) pmol/L,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52.60±15.95) pmol/L和正常对照组(41.42±13.89) pmol/L(P均<0.001);子宫内膜增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水平在年龄、分期、分化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血清HE4表达水平在74.74 pmol/L时诊断子宫内膜癌的Youden指数大,为0.933,AUC为0.99,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0%和95.3%. 结论 HE4可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的独立生物学指标,当血清HE4水平大于74.74 pmol/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高,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
作者:石钦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奥瑞姆自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将6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将奥瑞姆自理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全过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应用Lovett 肌力分级标准和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分别测定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提高,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奥瑞姆自理模式护理脑梗死患者,能显著提高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庄清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找到一种适合肿瘤病人化疗的输液方法. 方法 利用x2检验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外周静脉留置针和一次性头皮针在化疗过程中引起静脉炎和药物渗漏发生率进行分析. 结果 PICC化疗过程中,静脉炎和药物渗漏发生率明显低其它2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留置针化疗过程中,静脉炎和药物渗漏发生率低于一次性头皮针静脉,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ICC是化疗药输注较为理想的途径.
作者:翁惠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基本药物的概念一提出,很快被全球公共卫生学接受,我国是较早接受这一概念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医疗保障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保证群众的基本用药,政府和药品流通企业也在积极地发展和创新[1].1 基本药物的概况及发展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出基本药物的概念:基本药物是能满足大部分人口卫生保健需要的药物.基本药物的定义是指适应基层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我国2009年初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作者: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拟探讨IL-17和IL-23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致病机制及其对诊断和预后的预示意义.方法 根据诊断标准,入选3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留取外周血标本5mL,胸膜腔积液5mL.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及胸膜腔积液中IL-17和IL-23.同时选取20例无感染征象患者血清和胸膜腔积液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结核性胸膜炎组IL-17和IL-23水平由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并对IL-17和IL-23与结核性胸膜炎组不同病期的相关性用Pearson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IL-17水平分剐为(78.81±19.91)pg/mL和(206.4±53.77)pg/mL,与对照组血清和胸腔积液中IL-17相比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IL-23水平分别为(103.1±32.1)pg/mL和(327.8±68.13)pg/mL,与对照组血清(12.79±0.82) pg/mL和胸腔积液(3.24±0.17) pg/mL相比均增高(P<0.01).并且,IL-17和IL-23升高水平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腔积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 结论 Th17细胞分泌的IL-17和IL-23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腔积液中显著增高,并与其白细胞数量相关.说明IL-17和IL-23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免疫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程碧珍;林树勇;张俏忻;杨礼;蔡应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抢救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作用. 方法 9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急诊常规护理,90例观察组使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比较抢救时间及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完成CT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及急救总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61、8.771、21.148、20.374,P<0.01);观察组致残率37.8%、死亡率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806、4.063,P<0.01或P<0.05). 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显著节约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
作者:李素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与头孢拉定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方法 将90例确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者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45例,静脉滴阿奇霉素0.5g,1次/d;对照组45例静脉滴注头孢拉定3 g,1次/d,2组疗程均为5d,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是97.8%和88.9%,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7.8%. 结论 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头孢拉定.
作者:刘剑;杨江瑜;肖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某高校2005~2012年在校本科学生因病休学原因,为做好高校学生卫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在校本科学生学籍管理档案及学生休学登记表,对学生因病休学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 2005-2012年本科在校学生总人数58 024人,学生总病休率为6.26‰,女生病休率高于男生(分别为3.85‰和2.41‰),病休前3位的是精神疾病、意外伤害、传染病分别占49.6%、19.3%和16.2%,病休率高的是大一,大四低,分别占48.8%和13.8%. 结论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有效防控传染病是降低高校学生因病休学率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的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宣教和促进工作纳入大学生健康教育课非常必要.
作者:孙晓荣;王京红;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的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住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住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为观察组,接受规范化护理程序护理,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2.3%)、平均住院天数均(10.7±3.9)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63,t=10.774,O<0.05). 结论 规范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素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医院重复使用器械的清洗方法及质量控制,提高清洗质量,保证灭菌效果,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方法 将重复使用器械分类采用适当清洗方法,加强清洗环节控制,并对清洗后的器械严格检测.结果 清洗后的器械用目测法和带光源5倍放大镜检测,物品表面光洁,无污渍、血迹、锈斑,管腔通畅. 结论 加强重复使用器械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安莉萍;徐珍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适应行为训练在颈椎前路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方法 将44例行颈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开展术前术后行为训练指导,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及护理,2组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 经行为训练的患者在功能锻炼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适应行为训练在颈椎前路行植骨融合内固术围手术期中应用有重要意义,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曾小芳;陈映琼;彭贤娟;陈淑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危孕产妇的追踪管理方法,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 方法 选择我所建册的5 892例孕妇,依据《江苏省高危妊娠管理规范要求》的规定,筛查出1 826例高危妊娠病例,分析高危因素. 结果 高危妊娠剖宫产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比正常妊娠高. 结论 认真筛查,及时纠正高危因素,严格追踪管理,能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国产儿的死亡率.
作者:董瑜;刘明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对早产儿脑发育的影响. 方法 将4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于出生后3d开始每月1次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10d为1疗程,共3个疗程,并对2组于纠正胎龄42 d、3个月、6个月、12个月追踪发育情况,以Gesell量表评价.结果 干预组纠正胎龄3个月、6个月、12个月平均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纠正胎龄6个月龄2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于纠正胎龄12个月时各方面发育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神经节苷脂对早产儿脑细胞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秀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腹症分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休克发生率及死亡率等差异. 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后,其外科分诊正确率(95.0%)、内科分诊正确率(89.66%)妇科分诊正确率(88.89%)均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休克发生率(3.85%)、死亡发生率(1.2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急腹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降低休克及死亡的发生.
作者:林秋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 案例介绍2011年11月26日11级临床某班一名大一男生开学2个多月后在宿舍自杀.据辅导员介绍,该自杀学生性格内向、木讷、不自信,平时很少和同学主动交流,下课后回宿舍就是对着电脑打游戏,寝室关系不和谐,未见与同学有较大矛盾冲突.事件发生后,有些同学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应激障碍,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学校危机干预人员通过干预技术,帮助学生缓解不良情绪,消除心理和行为上的应激障碍,帮助学生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孙雪燕;张香兰;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福安市中学教师的健康状况及患病特点,为有关部门制订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教师团体健康体检资料、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福安市728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728名受检教师中,检出病种26种,检出慢性病或指标异常者478例,检出率65.7%,检出率前6位依次是:高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心电图异常、慢性咽炎、高血糖.其中高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其中不同性别高脂血症、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率基本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脂肪肝则<40岁组检出率高. 结论 工作压力大、自身保健意识缺乏、职业特点等是影响教师健康的主要因素,应加强中学教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李亮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设计并研制一种新型胸腔穿刺体位椅. 方法 详细介绍新型胸腔穿刺体位椅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结果 它可以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胸腔穿刺体位,减少其不适感,方便术者操作,大程度地减少医源性感染及标本污染可能. 结论 新型胸腔穿刺体位椅设计合理,安全实用,可以明显减轻术中患者不适,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沈维;才旭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