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淼;傅金英;张艳垚
目的 总结和探讨采用筋针疗法配合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86例气滞血瘀型膝关节僵硬的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筋针组和对照组各43例,筋针组采用筋针疗法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手法治疗.治疗过程中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HSS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第6周后2组VAS疼痛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筋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筋针疗法配合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膝关节僵硬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邓小玲;王彦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勿令九窍闭塞”是张仲景防病、治病的重要法则.通腑理论源于《内经》,依据“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历代医家习惯于将通腑指代为泻下大肠实邪的方法.本文从“勿令九窍闭塞”对《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应用通腑思想治疗杂病的探讨,认为张仲景所用的通腑思想范围更广,涉及“八法”中的下法、汗法、清法、消法、吐法、补法等多种治疗方法,使积滞、瘀血、水饮、湿热等多种邪气去有出路,人体恢复到元真通畅状态,有助于拓展通腑思想在临床杂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盛国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中医情志护理改善PICU患儿家属心理的作用,并评价和分析其对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PICU患儿的家属68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儿的家属采用常规的探视和询问模式,研究组患儿的家属在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加上中医情志护理,由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解.对比2组患者家属产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心理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从治疗效果方面看,研究组患儿家属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PICU患儿的家属采用中医情志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等消极的心理状况,缓解患者家属的压力,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属的积极心态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珊珊 刊期: 2018年第16期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策略.分析高校思政教育进入专业课的意义,以及思政教育融入到针灸学教学之中的特点,介绍思政教育融入针灸教学的具体实践方法,发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针灸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助于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自信,激发学习热情,中华文明认同;有助于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张允芝;陈波;尚秀葵;李明月;韩晓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髋部骨折通常是指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好发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是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采用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围绕近年来髋骨骨折中医护理的研究进行分析思考,针对性地诠释了一些不足和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对整个髋部骨折中医护理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留巧;苗淑莹;夏梦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认知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时效性.方法 将120名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认知功能训练和针灸治疗.认知训练及针灸治疗均每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4周.患者第1次治疗前及每周治疗后均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能力.结果 治疗1周后,2组MMSE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治疗组MMSE评分开始提高,对照组变化不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后,治疗组MMSE评分明显提高,对照组变化仍不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4周后,对照组评分有所提高,但治疗组MMS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治疗结合认知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其疗效在持续治疗2周后开始显现出来,3周、4周后疗效更明显,与其疗程呈正相关.
作者:罗银星;郑时珍;郝浩;李红;林玲;程武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平乐平脊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2017年采用平乐平脊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对比治疗前后患者SAS积分、ODI评分及Cobb's角的变化.结果 疗程结束后患者的SAS积分、ODI评分及Cobb's角均减小,且3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平乐平脊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弘洲;宋永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加服银杏叶提取物,观察并比较2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口服银杏叶提取物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华;秦立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双师型”专业教师,是职业教育学校大力发展的专业人才,是对专业教师的必然要求.顶岗实践是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职业教育学校必然趋势.文章针对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护理青年教师去医院进行顶岗实践,在临床工作中的工作积极性问题进行分析,对青年教师提供建议,积极应对顶岗实践.
作者:黄伟坚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高危儿筛查法在儿童保健门诊的运用.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120例常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筛查方法,观察组则采用高危儿筛查法,对比2组筛查准确率,并分析新生儿筛查异常情况.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1.67% (55/6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 (45/60).55例异常病例中,视觉障碍占据较大比例,为36.36% (20/55),其次为听觉障碍,为32.73% (18/55),智力发育障碍占据比例少,为3.63% (2/55),P< 0.05.结论 儿童保健门诊采用高危儿筛查法可提升筛查效率,提高筛查准确率,便于临床尽早对该病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黄才英 刊期: 2018年第16期
随着教改的深入推进,对教育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在西医院校开展中医教学,当以“实用”为目的,将有限的教学课时,变得形象生动,易于西医学生理解,将中医课程打造成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本文针对笔者从2012年以来对中医学基础课程教育的任职经验,以及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实际需求,谈了对中医教学改革的思考和体会.
作者:叶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脊柱退行性病变随着发病率的逐步升高对人们社会生活及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核心肌群的力学改变与脊柱病变相关,而髂腰肌作为核心肌群之一对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及活动度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查阅近10年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目前针对脊柱退行性病变以髂腰肌为主的治疗方式较局限,现对其与脊柱退行性病变的相关性及与髂腰肌治疗相关的手法、针灸等治疗方案进行总结以期推广临床应用.
作者:张荣;范华雨;程坤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文章从病因病机、辩证思路、经典案例等方面入手,对方玉甫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痤疮的经验进行探讨分析,以示方教授的临床辨证思路及遣药组方方法,以期为痤疮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作者:马烊烊;方玉甫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临床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发现多数患者均有喘满、二便不通、水肿等三焦气机通降失常的表现,故以通利三焦气机为基本治则,以痰饮、血瘀、积滞等为着眼点,辨证施治,邪在上焦者宣降肺气,邪居中焦者健运脾胃,邪留下焦者通腑理气,使其气机通降有序、三焦通利,临床诸症得以缓解.
作者:付达;刘真;郝晓丹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乳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治疗乳癌有较好的优势.王国方主任认为乳癌的发病机制与肝郁脾虚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痰”和“瘀”的病理因素相加发病,临证时使用四逆散为基本方,通过疏肝健脾,解郁化痰的基本大法,临证时结合患者的具体表现辨治加减,治疗与预防乳癌复发有较好的疗效.认为乳癌的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气滞痰凝.
作者:马继恒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分析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本研究的对象,60例患者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以常规护理管理为基础实施护理管理,在研究结束后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护理工作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急性阑尾炎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管理,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等都有一定的帮助,临床值得应用.
作者:邹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根据铁涛班“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对湿疹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按照湿疹章节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对教学方法、人员配置、教学内容、教学各个步骤流程及时间安排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采用床边教学方式,实施理论和临床“一体化”教学,学生直接在临床中学习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深入基层多实践,早进临床早临证,了解诊治疾病需要掌握的知识,明确学习目的,重点强化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
作者:肖红丽;眭道顺;李东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科学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由于传染病的特殊性,患者更需要来自医护人员以及社会的关爱与理解.本文针对现行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就临床工作中对医学生关于传染病教学中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探讨,为高校教育及医院临床教学提供作为参考,望推进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进程.
作者:江明洁;贺劲松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前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CG)是指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不论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早期胃癌的预后良好甚至可以治愈,5年生存率高,可达到90%以上,然而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低于10%.由于胃癌的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胃癌,因此大规模的筛查早期胃癌至关重要.本文就初步筛查早期胃癌的指标作一综述.
作者:席小霞;刘进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经典著作之一,所记载的方子为经方.《伤寒杂病论》对眩晕的病因、病机、病位有准确的描述,经方中的泽泻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均可治疗眩晕;另外病机相同时也可以异病同治,文中所举案例的病机与葛根汤、吴茱萸汤、白头翁汤方证的病机一致,即可应用.文章通过临床验案进行分析.
作者:张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