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弘洲;宋永伟
细胞培养技术应用于医学、药学及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是硕士研究生开展医学研究的一项基本技能.根据近几年的细胞培养教学情况,全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模式、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与科研创新能力为基本落脚点,展开对硕士研究生细胞培养教学的一些探索与思考,为建设高端中医类科研型人才贡献力量.
作者:柴艺汇;高洁;吴大梅;李静;管连城;李文;秦忠;陈云志 刊期: 2018年第16期
教育科研对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做好教育科研管理工作随之成为了各高等院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高等院校要深入挖掘教育科研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端正教育思想,转变部门职能,健全规章制度,建设管理团队等措施来提升教育科研管理水平,达到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终目的.
作者:史冰洁;马铁明;刘争清;许南阳;尹萌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分析对门诊注射室工作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0月118例门诊注射室接收的待注射治疗患者为此次研究任务的主要对象,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其中对照组为59例,行常规干预;干预组为59例,予以护患沟通技巧干预.比较2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满意度为98.31%(58/59),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6.44% (5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注射室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干预,应用价值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刘艳红;魏晓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根据铁涛班“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对湿疹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按照湿疹章节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对教学方法、人员配置、教学内容、教学各个步骤流程及时间安排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采用床边教学方式,实施理论和临床“一体化”教学,学生直接在临床中学习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深入基层多实践,早进临床早临证,了解诊治疾病需要掌握的知识,明确学习目的,重点强化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
作者:肖红丽;眭道顺;李东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临床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发现多数患者均有喘满、二便不通、水肿等三焦气机通降失常的表现,故以通利三焦气机为基本治则,以痰饮、血瘀、积滞等为着眼点,辨证施治,邪在上焦者宣降肺气,邪居中焦者健运脾胃,邪留下焦者通腑理气,使其气机通降有序、三焦通利,临床诸症得以缓解.
作者:付达;刘真;郝晓丹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分析五味消毒饮加减应用于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治疗中所获取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下肢骨折治疗且术后出现肿胀的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住院治疗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21例.参照组给予甘露醇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肿胀缓解时间远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分级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水泡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下肢骨折术后肿胀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实施治疗可获取更为优良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发汉;周带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随着教改的深入推进,对教育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在西医院校开展中医教学,当以“实用”为目的,将有限的教学课时,变得形象生动,易于西医学生理解,将中医课程打造成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本文针对笔者从2012年以来对中医学基础课程教育的任职经验,以及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实际需求,谈了对中医教学改革的思考和体会.
作者:叶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加服银杏叶提取物,观察并比较2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口服银杏叶提取物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华;秦立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气阴两虚证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平心定悸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气阴两虚证快速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使用西药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药平心定悸汤治疗.比较患者疗效、症状积分、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但P> 0.05.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 气阴两虚证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平心定悸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杨廷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分析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本研究的对象,60例患者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以常规护理管理为基础实施护理管理,在研究结束后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护理工作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急性阑尾炎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管理,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等都有一定的帮助,临床值得应用.
作者:邹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补肾接骨汤对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症状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16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各58例,观察组采取补肾接骨汤治疗,对照组采取接骨七厘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骨痂形成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接骨汤能减轻四肢骨折患者疼痛肿胀情况,促使患者骨折较快愈合,效果显著.
作者:全文学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中医情志护理改善PICU患儿家属心理的作用,并评价和分析其对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PICU患儿的家属68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儿的家属采用常规的探视和询问模式,研究组患儿的家属在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加上中医情志护理,由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解.对比2组患者家属产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心理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从治疗效果方面看,研究组患儿家属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PICU患儿的家属采用中医情志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等消极的心理状况,缓解患者家属的压力,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属的积极心态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珊珊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探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所收治的80例卵巢早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倍美力联合安宫黄体酮药物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施以中药周期疗法,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血清雌二醇、子宫内膜的厚度以及卵泡刺激素等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比对照组患者的75.0%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症状积分、血清雌二醇、子宫内膜的厚度以及卵泡刺激素等指标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症状积分、血清雌二醇、子宫内膜的厚度以及卵泡刺激素等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优越,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中药周期疗法对于卵巢早衰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卵巢的功能,因而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作者:潘永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伤寒论》有八条原文六首方剂对三阴三阳不同病变阶段的关节疼痛进行辨证施护,注意煎药用水量、取药量及煎药时间,每次服药量以及每日服药次数;药后察汗,以微微似欲出汗为妙;勿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忌食生冷,顾护胃气,总之, 《伤寒论》为骨关节疼痛提供了辨证施护的典范.
作者:庞灿 刊期: 2018年第16期
脊柱退行性病变随着发病率的逐步升高对人们社会生活及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核心肌群的力学改变与脊柱病变相关,而髂腰肌作为核心肌群之一对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及活动度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查阅近10年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目前针对脊柱退行性病变以髂腰肌为主的治疗方式较局限,现对其与脊柱退行性病变的相关性及与髂腰肌治疗相关的手法、针灸等治疗方案进行总结以期推广临床应用.
作者:张荣;范华雨;程坤 刊期: 2018年第16期
“勿令九窍闭塞”是张仲景防病、治病的重要法则.通腑理论源于《内经》,依据“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历代医家习惯于将通腑指代为泻下大肠实邪的方法.本文从“勿令九窍闭塞”对《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应用通腑思想治疗杂病的探讨,认为张仲景所用的通腑思想范围更广,涉及“八法”中的下法、汗法、清法、消法、吐法、补法等多种治疗方法,使积滞、瘀血、水饮、湿热等多种邪气去有出路,人体恢复到元真通畅状态,有助于拓展通腑思想在临床杂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盛国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爱罗咳喘宁口服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匀浆中白细胞介素-4 (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2 (Interleukin-12,IL-1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的影响.方法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加烟雾诱导COPD大鼠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爱罗咳喘宁低、中、高剂量组和急支糖浆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6mL/ (kg·d)),急支糖浆组给予急支糖浆口服液(3 mL/d),爱罗咳喘宁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2.5,5,10 g/(kg·d)),连续14d.酶联免疫法(Enzyme h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肺匀浆中IL-4,IL-12,INF-γ含量.结果 模型组肺匀浆中INF-γ、IL-4和IL-12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爱罗咳喘宁中、高剂量组中INF-γ、IL-4和IL-12均显著减少(P<0.01,P<0.05).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INF-γ表达,模型组INF-γ表达显著强于正常组.爱罗咳喘宁中、高剂量组中INF-γ表达较模型组减弱.结论 爱罗咳喘宁对COPD干预有效,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弱INF-γ,IL-4和IL-12的合成与分泌而抑制COPD炎症过程.
作者:王祎;陈婷婷;倪普;朱一鸣;黄华;冯宜飞;冯奕鹏;尚立芝;张红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本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海南特色药物穴位贴敷,观察穴位贴敷和艾灸有机结合起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根据一般情况按照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将62例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患者以1∶1比例分成试验组、对照组.2组予以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穴位敷贴联合艾灸,每日1次,连续7d.分别观察2组受试对象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计分、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计分、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敷贴联合艾灸能够降低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临床症状体征计分与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增加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十分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洪波;韩平;郑美艺 刊期: 2018年第16期
“问病荐药技能”是高职类中药学专业学生必备的零售药店药学服务工作岗位的主要技能之一.本文通过对社会药店药学服务病人满意度调研分析,病人对药店营业员问病荐药能力满意度普遍较低.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来培养学生问病荐药技能,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药学技术服务能力,正确指导病人合理使用中成药.
作者:花慧;马舒伟;姜雨辰;徐磊;周淑宁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总结和探讨采用筋针疗法配合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86例气滞血瘀型膝关节僵硬的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筋针组和对照组各43例,筋针组采用筋针疗法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手法治疗.治疗过程中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HSS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第6周后2组VAS疼痛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筋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筋针疗法配合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膝关节僵硬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邓小玲;王彦军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