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艺汇;高洁;吴大梅;李静;管连城;李文;秦忠;陈云志
穴位埋线是指将羊肠线、蛋白线用特殊的方法埋入相应的穴位内,利用异种蛋白对穴位内产生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的方法,目前主要用于疼痛科、骨科及一些慢性病症等,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应用穴位埋线疗法将蛋白线注入穴位内在体内缓慢吸收起到长期刺激作用,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阴阳及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提高机体应急能力,促进病灶部位血管床增加,血流量增大,血管的通透性和血液循环改善,从而使患者的症状减轻或消失,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建军;刘伯飞;于守全;杨建辉;杨才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加服银杏叶提取物,观察并比较2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口服银杏叶提取物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华;秦立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认知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时效性.方法 将120名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认知功能训练和针灸治疗.认知训练及针灸治疗均每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4周.患者第1次治疗前及每周治疗后均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能力.结果 治疗1周后,2组MMSE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治疗组MMSE评分开始提高,对照组变化不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后,治疗组MMSE评分明显提高,对照组变化仍不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4周后,对照组评分有所提高,但治疗组MMS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治疗结合认知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其疗效在持续治疗2周后开始显现出来,3周、4周后疗效更明显,与其疗程呈正相关.
作者:罗银星;郑时珍;郝浩;李红;林玲;程武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PBL带教法在针灸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将在针灸科实习的60名2011级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实习生随机分成PBL带教组和传统带教组.通过2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比较,评价PBL带教法在针灸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2组的出科理论成绩均较入科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出科实践技能成绩比较,BPL带教组优于传统带教组(P<0.05).从出科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来看,PBL带教组在改善实习生学习态度和提高实习生学习能力与素质方面较传统带教组有优势(均P< 0.05),而2组在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BL带教法不仅能调动实习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善学习态度,还能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婉瑜;靳勇;黄恒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炎性细胞因子和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 10月-2017年10月我院5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组采用针药复合麻醉,对比2组效果.结果 术前,2组MMSE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MSE评分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 IL-1 β、TNF-α以及IL-6水平均较低,P<0.05;同时,2组的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以及瑞芬太尼用量对比,P<0.05.结论 给予老年患者针药复合麻醉有助于术后早期认识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洪南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补肾通痹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内分泌专科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3片与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肾通痹法治疗.治疗后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骨密度变化情况、疼痛强度及生存质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的76.67% (P< 0.05);2组治疗后骨密度较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通痹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显著,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杨月;林家坤;林俊;姚晓文;易健健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矿物药石膏和方解石由于性状的不同,出现了不同形态的石膏和方解石,它们主要成分是相同的,但是文献和《药典》对它们功效描述却有一定的差异,临床应用也不相同,这些问题在实际应用时易引起混淆.本文根据实际验收经验,参考文献,结合标本馆收藏标本,对上述几种矿物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卢红委;张付轩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中医情志护理改善PICU患儿家属心理的作用,并评价和分析其对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PICU患儿的家属68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儿的家属采用常规的探视和询问模式,研究组患儿的家属在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加上中医情志护理,由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解.对比2组患者家属产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心理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从治疗效果方面看,研究组患儿家属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PICU患儿的家属采用中医情志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等消极的心理状况,缓解患者家属的压力,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属的积极心态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珊珊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电针腰夹脊穴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腰夹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布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表面肌电中位频率斜率(MFs).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表面肌电MFs均升高,且观察组表面肌电MFs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腰夹脊穴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安邦;王铁刚;董敏;于晓东;陈广顺;王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分析五味消毒饮加减应用于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治疗中所获取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下肢骨折治疗且术后出现肿胀的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住院治疗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21例.参照组给予甘露醇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肿胀缓解时间远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分级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水泡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下肢骨折术后肿胀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实施治疗可获取更为优良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发汉;周带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分析对门诊注射室工作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0月118例门诊注射室接收的待注射治疗患者为此次研究任务的主要对象,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其中对照组为59例,行常规干预;干预组为59例,予以护患沟通技巧干预.比较2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满意度为98.31%(58/59),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6.44% (5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注射室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干预,应用价值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刘艳红;魏晓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后的不良情绪评分和疼痛评分,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情绪评分及疼痛评分比较,试验组更优,P< 0.05.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更优,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和疼痛,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乔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胃康灵胶囊中芍药苷和甘草次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Anglient ZORBAXSB-C18,5μm,4.6×150 mm);流动相0.1%磷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结果 芍药苷在-0.0250~0.3750 m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89),方法平均回收率99.5%,甘草次酸在0.0265~0.3975m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98),方法平均回收率98.8%.结论 经方法学验证,此方法快速、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以作为胃康灵胶囊中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龙玉琼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本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海南特色药物穴位贴敷,观察穴位贴敷和艾灸有机结合起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根据一般情况按照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将62例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患者以1∶1比例分成试验组、对照组.2组予以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穴位敷贴联合艾灸,每日1次,连续7d.分别观察2组受试对象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计分、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计分、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敷贴联合艾灸能够降低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临床症状体征计分与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增加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十分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洪波;韩平;郑美艺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联合中医特色治疗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创伤骨折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行手术治疗且术后均出现膝关节僵硬情况,参考病历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行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特色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P<0.05;观察组患者QOL-1 00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易出现膝关节僵硬问题,严重影响患者关节功能,给予其康复训练联合中医特色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膝关节灵活度,值得推广.
作者:胡雨珠;谢琴 刊期: 2018年第16期
在中医药临床试验中,质量控制不佳是现阶段中药临床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研究者与受试者的依从性管理是中药临床研究质量控制的前提,较高的依从性管理可以提高临床研究试验进度,保证临床研究的真实、有效.但在中医药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提高临床试验的依从性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科学难题.本文将人脸识别技术引入中医药临床研究领域,通过借助人脸识别的技术方法对参与试验的人群进行身份信息采集,将研究者与受试者身份信息绑定,通过人脸识别算法判断研究者与受试者在长期的临床试验过程中参与临床研究身份的真实性,从而保障临床试验质控评价真实有效的一种技术方法.
作者:刘智;陈静;高睿;王祯;王辉;郑文科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补肾接骨汤对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症状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16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各58例,观察组采取补肾接骨汤治疗,对照组采取接骨七厘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骨痂形成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接骨汤能减轻四肢骨折患者疼痛肿胀情况,促使患者骨折较快愈合,效果显著.
作者:全文学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伤寒论》有八条原文六首方剂对三阴三阳不同病变阶段的关节疼痛进行辨证施护,注意煎药用水量、取药量及煎药时间,每次服药量以及每日服药次数;药后察汗,以微微似欲出汗为妙;勿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忌食生冷,顾护胃气,总之, 《伤寒论》为骨关节疼痛提供了辨证施护的典范.
作者:庞灿 刊期: 2018年第16期
随着教改的深入推进,对教育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在西医院校开展中医教学,当以“实用”为目的,将有限的教学课时,变得形象生动,易于西医学生理解,将中医课程打造成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本文针对笔者从2012年以来对中医学基础课程教育的任职经验,以及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实际需求,谈了对中医教学改革的思考和体会.
作者:叶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雷火灸改善气虚血瘀证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疼痛效果.方法 将145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使用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物控制血糖,并予西药注射用腺苷钴胺肌肉注射改善微循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雷火灸中医技术操作治疗,分别在治疗后3d、7d使用疼痛VAS评分法及Barthel评定对比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雷火灸法改善气虚血瘀证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疼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汤娜;班颖;宋钝;杨荔芳;杨玉婷;王鶄;金潼;王志楠;曹柏龙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