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锋;薛剑春;王菊花;王永红
为了用纸片法检测食饮品中大肠菌群,掌握其正确操作方法,以便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检测成本,我们于2006年5~10月对纸片法检测食品中大肠菌群进行了研究,对所需培养时间、结果判定标准、影响因素、纸片法与发酵法平行检测食品标本中大肠菌群结果的符合率进行试验分析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阚方琦;马乐好;王方木;薛彦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贵州省黔南州2004~2006年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所生产加工的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方法:GB/T5009.34-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结果:2004年合格率为45.8%;2005年合格率为74.6%;2006年合格率为85.1%.结论:说明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使用添加亚硫酸盐量过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经整顿后2006年有所提高,但形势仍然不够乐观.
作者:陈晓;黎进堂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以防通过饮用水传播疾病.目前由于含氯消毒剂经济、可靠、使用方便,所以目前国内使用含氯消毒剂是主流消毒方法.但氯能与水中有机物质反应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如三氯甲烷、氯乙酸等副产物.因而游离余氯的测定是水质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其现场的测定方法为3,3′,5,5′-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但此法对于pH>7的水样现场操作中较麻烦.我们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改变显色剂中的盐酸浓度,在现场使用方便,结果可靠.
作者:张家树;张大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测定荞麦不同组成部分茎、叶、花中金属元素(铜、铁、锌、钙、锶、硒、锰、铅、砷、汞、镉)的含量.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结果:荞麦茎中铜、铁、锌、锶、硒、锰、砷、镉均高于叶和花;荞麦叶中钙、铅、汞明显高于茎和花.结论:荞麦茎、叶、花中铅含量较高均超过国家标准;砷、镉、汞无超标现象.
作者:刘清;王敏群;孙丽枫;王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P-Sil 5CB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丙酮、丁酮和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有毒物质.方法:活性炭管吸附采样,用二硫化碳解吸后,解吸液经CP-Sil 5CB毛细管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丙酮、丁酮、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在CP-Sil 5CB毛细管柱上分离良好,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在0.99以上,相对标准偏差1.98%~4.36%,样品加标回收率90.0%~105.8%.结论:CP-Sil 5CB毛细管色谱柱能一次性分离丙酮、丁酮、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可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该7种物质的测定.
作者:徐明敏;陈波;陈武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变形杆菌进行分析.方法:对本地区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常规鉴定后,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PFGE分析,观察引起食物中毒的菌型是否为同一菌株引起.结果:此次食物中毒共分离到6株奇异变形杆菌,其中4株肛拭子中分离,2株剩余食品中分离,除一株从肛拭子分离的外,其余5株的PFGE型别相同.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的爆发为同一株奇异变形杆菌引起,PFGE可以作为食物中毒中对细菌进行鉴定的分析技术.
作者:陈辉;俞慕华;黄锐敏;刘楚云;鞠长燕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高压蒸汽灭菌是微生物实验常用的灭菌方式,定期监测高压蒸汽灭菌效果是微生物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培养皿洗涤晾干后先用高压蒸汽灭菌,然后再在烘箱中烘干,冷却后即可用于微生物实验.这个过程高压蒸汽灭菌是确保检测质量的关键,而烘烤也可起到辅助灭菌的作用.
作者:刘胜国;余裕娟;罗艺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辖区内出口化妆品的卫生质量,防止不合格化妆品出口.同时通过对化妆品不合格原因分析,指导企业改善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卫生质量.方法:按GB7918-87《化妆品卫生标准》进行微生物检测,按《化妆品卫生规范》进行检测结果合格评定,通过对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探讨产品不合格原因.结果:共检测化妆品1 189份,检出不合格样品41份,不合格率为3.40%.不合格原因为细菌总数超标(41份),或同时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超标(19份),或同时检出粪大肠菌群(2份),但未检出致病菌.结论:拟从汕头口岸出口的化妆品卫生质量总体是好的,只有少部分受污染.产品不合格原因主要是原料不洁或生产储存过程卫生控制不良.因此,应重视对化妆品原料卫生把关,加强对化妆品的生产和储藏过程的卫生控制.
作者:马少玲;陈冠武;许如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我国每年农药中毒人数高达10余万人,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人民健康.我国已加入WTO,绿色食品的标准要与国际接轨,所以对水果、蔬菜、食品及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作者:张文元;杨亚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对肾脏损害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NP特种蛋白分析仪分别测定20例正常人和81例肾病患者血清Cystatin C浓度,同时采用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酐(Sc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将血清Cystatin C与Scr和Ccr相比较.结果:肾病患者Cystatin C水平随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逐渐升高.Ccr>80 ml/min的肾病患者有55%显示Cystatin C异常.Ccr与Cystatin C、SCr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Ccr与Cystatin C、SCr均有强的相关性,以Ccr与Cystatin C的相关性为密切(r=-0.76),呈显著负相关,与SCr方向一致(r=0.68).结论:Cystatin C比Scr更能够反应肾脏滤过功能的损害.可替代内生肌酐清除率作为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作者:马雪平;郝钦芳;杨晓莉;王贝晗;张小丽;王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检测进口水产品中是否污染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方法:按照GB/T4789.6-2003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验进行.结果:从进口冻贝肉中检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O6,并对该菌的形态及生化等特性进行研究.结论:东莞口岸首次检出该菌,该批冻贝肉被彻底销毁,消除了疫病隐患,确保了卫生安全.
作者:林涛;刘真真;杨雪娇;冯小军;黄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建立GC-MS法测定肉中雌二醇、戊酸雌二醇、炔雌醚、苯甲酸雌二醇残留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超声萃取、离心,提取液经二氯甲烷反萃取、浓缩至干,残留物经交联葡聚糖LH-20柱净化后作TMS化反应,用GC-MS的SIM方法测定.结果:4种组分分离良好,并得到浓度与峰面积成正比的工作曲线,相关系数r>0.997;其变异系数CV≤1.2%(n=6),低检出限≤20 ng/g,回收率范围为84.6%~92.4%.结论:该法具有灵敏、准确、精密、无杂质干扰等优点.
作者:林奕芝;司徒潮满;刘奋;梁伟;戴京晶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因子TNF-α和黏附分子sICAM-1在嗜肺军团菌(LP)感染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NF-α和sICAM-1与LP感染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30例LP感染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TNF-α、sICAM-1的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LP感染者血清中TNF-α、sICAM-1均表现出急性期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急性期>恢复期,P<0.05;TNF-α与sICAM-1的改变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LP感染者血清中TNF-α、sICAM-1含量出现表达异常,对临床病情发展进行预测、判断治疗效果、帮助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吉莲;王桂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十堰市2000~2006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及分布状况.方法:用增菌、培养、分离、血清学、API生化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平均检出率为11.87%,乳制品和冷饮均未检出致病菌,其次是熟肉制品检出率低,为2.35%,猪肉制品检出率高,为22.22%;2002年检出率低,为3.26%,2004年检出率高,为20.00%;市乳品公司生产的45份样品均未检出病原菌,其次是餐饮业检出率低,为7.69%,农贸市场检出率高,为15.31%;7年共检出病原菌64株,沙门菌检出率高,5.75%,空肠弯曲菌均未检出,其次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为2.04%;检出菌构成比沙门菌占48.4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占26.56%,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占17.19%,副溶血性弧菌占7.81%,空肠弯曲菌0.00%.结论:我市食品中不同程度受到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O157为我市新发病原菌,尤以生畜禽肉、蔬菜沙拉、非发酵豆制品污染严重.
作者:郑向梅;王建平;高景枝;李玉芳;崔龙;董芳;王滨;谢茂慧;陈红霞;胡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利用IRS-PCR技术分析院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多态性,以期进行更加行之有效的院内感染监控.方法:收集重症监护病房中引起院内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和铜绿假单胞菌10株;利用IRS-PCR方法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明显同源性,与质控菌株显著不同;同病房不同来源铜绿假单胞菌则呈现不同型别多态性特征.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短期内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暴发流行;利用IRS-PCR技术进行细菌多态性分析快速、准确、可靠,而且可用于不同菌种,是用于流行病学监测的有效方法.
作者:叶杨芹;应春妹;杨海慧;汪雅萍;张灏旻;于嘉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支原体专用培养试剂盒对358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药敏检测表明解脲支原体对环丙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螺旋霉素、壮观霉素的耐药性大于72%.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治疗时宜首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提示:在进行治疗前做支原体药敏试验很有必要.
作者:郭瑞林;苏冰;王晓华;任忠良;张晓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加强人畜共患病的监测与预防,通过调查昌平区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状况,探讨昌平区布鲁氏菌病防治对策.方法:依照《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GB16885-1997)内容,制定监测方法与评价方法.结果:对昌平区572名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检查率为48.72%,以个体养殖户的检查率较低(36.05%),本次共检测出2例血清学阳性病例,阳性率为0.35%.结论:加强昌平区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并与畜检部门协作是防治人畜共患布鲁氏菌病的主要措施.
作者:邢卫东;徐志鑫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建议调整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的酚试剂分光光度测定法(GBZ/T160.54-2004.6).方法:通过与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的酚试剂分光光度测定法(GB/T18204.26-2000第一法)比较,并进行酚试剂用量、生成嗪反应时间、温度对显色反应影响等相关试验.结果:两法的线性范围、曲线斜率、氧化剂用量一致,反应温度差异、溶液酸度及酚试剂用量分别呈7与8倍关系.调整GBZ/T160.54-2004.6法的酚试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并在室温下显色,曲线斜率无差异.结论: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的酚试剂分光光度测定法(GBZ/T160.54-2004.6),经调整后不但节省实验成本,且操作简便,效果较好.
作者:管敏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调查,全国有10%的人为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每年新发病人数约50万人,约占全国传染病发病总人数的1/4,传播广泛,危害极大.乙肝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病毒性乙型肝炎,近年来,国家已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范畴.为了了解城区中小学生HBV感染情况,为防治病毒性乙型肝炎提供依据,2006年春秋两季,对城区中小学生进行了体检,同时进行了病毒性乙型肝炎感染情况调查,现将调查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学锋;薛剑春;王菊花;王永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完善涉水产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检测方法.方法:对文献方法中的顶空和气相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和改进.结果:改进后的方法可有效排除多种干扰,方法灵敏度较高,检出限达0.2 mg/kg,线性相关系数>0.999,相对标准偏差(RSD,n=6)<5%,加标回收率在97%~105%之间.结论:改进后的方法更适合于以丙烯腈共聚塑料为原料的涉水产品中微量丙烯腈的检测.
作者:许瑛华;罗振奎;钟秀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