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现状分析

周红雨

关键词:食品, 卫生微生物, 质量控制
摘要: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我国加入WTO后国际间贸易往来不断增加,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为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承担着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可比性直接关系到食品卫生日常监督的科学性、权威性以及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性.为保证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微生物检验工作者进行了不断探索,现就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现状分析如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乙醇氧化酶两点速率法测定血清微量乙醇

    目的:建立一个灵敏、准确、特异、试剂稳定的乙醇氧化酶法用于测定血清微量乙醇浓度.方法:利用乙醇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偶联,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及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参数,采用两点速率法对乙醇进行分析.结果:乙醇浓度在2 000 mg/L以下线性良好;批内RSD小于2.81%,批间RSD小于4.51%;平均回收率为100.7%;本法(Y)与气相色谱法(X)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Y=0.996X+3.58,r=0.981.胆红素159.1 μmol/L、甘油三酯14.31 mmol/L、血红蛋白5.8g/L以下对本法测定乙醇结果无干扰.结论:建立的两点速率法测定乙醇灵敏度高、准确度、特异性均较好,特别适合于血清乙醇浓度处于轻度超标的疑似酒后者的标本检测.

    作者:胡云良;刘晓琴;沈财成;李艳霞;徐晓杰;王贤理;丁红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肾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ELISA法检测35例肾细胞癌肿瘤组织及肿瘤旁正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并分析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的关系.结果: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68.6%.肿瘤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为阴性,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肾细胞癌诊断的标志物.

    作者:康郑军;张亚光;李宇辉;赵明义;杨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进口鱼粉饲料中沙门菌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进口鱼粉饲料中沙门菌污染状况.方法:将进口鱼粉饲料经前增菌和增菌后,划线分离至SS和DHL培养基上,继而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结果:有6份标本检出10株沙门菌,样品阳性率达8.00%,菌株阳性率达13.33%,其中,来自美国的鱼粉饲料中沙门菌阳性率高.结论:应加强对进口鱼粉饲料的加工、销售、加工、包装、保藏条件、运输等环节的卫生检验和卫生管理.

    作者:李海丹;谢一俊;罗朝晨;林震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阴沟肠杆菌所致食物中毒细菌学及防止对策研究

    阴沟肠杆菌属于肠杆菌属,为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阴性无牙胞杆菌.肠杆菌属是肠杆菌科常见的环境菌群,但不是肠道常居菌群,是条件致病菌[1,2].为探讨阴沟肠杆菌所致食物中毒细菌学、防止对策,对滕州市两起食物中毒分离到12株阴沟杆菌进行了细菌学、毒力及防止对策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文杰;张娟;戴峰;高祖水;李艳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的研究

    目的:以新型的加速溶剂萃取技术,结合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测定食品中20种指示性多氯联苯单体(PCBs)的方法.方法:样品中加入13C12取代同位素后,经加速溶剂萃取、减压浓缩、混合硅胶柱与氧化铝柱净化后,洗脱液浓缩后用GC/MS测定,以选择离子监测方式监测目标化合物的特征离子,以内标法进行定量.以干贝和肉松为加标基质进行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加标水平为0.5、1.0μg/kg.结果:以水产品和肉松为基质时,PCBs各单体的检测限分别为0.051~0.286、0.003~0.146μg/kg;除个别单体的回收率偏高(130%以上)外,其它单体的回收率均在86.4%~125.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19.6%之间,定量内标的回收率在68.8%~109.9%之间,满足痕量分析的要求.结论:本方法测定快速、定量准确可靠,可用于食品中20种指示性PCBs单体的测定.

    作者:傅武胜;林麒;吕华东;蔡一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单扫描极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绿原酸

    目的:研制保健食品中绿原酸的单扫描极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50%的乙醇溶液超声振荡提取,用拟定的极谱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在0.05 mol/L硫酸、3 mol/L亚硝酸钠、2.5 mol/L乙酸钠介质中,绿原酸峰电位为-172 mV(vs.SCE).绿原酸浓度在5.0~50.0 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3,回归方程Y=2.6923X-2.36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0%~6.66%(n=5).加标回收率为94.3%~97.1%(n=9).结论:建立的单扫描极谱法测定绿原酸的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灵敏度高、仪器廉价、易于普及.适于实验室检测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

    作者:彭科怀;赵年华;汤晓勤;郑娟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糖精钠不确定度评定研究

    目前,我国在计量测试和疫病控制分析领域,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述和评定已较为普遍,但在分析化学领域[1],尤其是在食品分析领域,对分析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还较少见.本文依据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编写的<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运用现代统计学理论对影响分析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就食品饮料糖精钠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确定了分析结果的报告值.

    作者:张双凤;黄百芬;虞晓珍;曹芳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朝阳市双塔区公用电话机微生物污染调查

    IC卡公用电话是人们接触多的公用物品,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其被细菌污染的机会较多,使用者极易感染致病菌.

    作者:王佳彬;王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化妆品不同剂量增菌液比较效果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SCDLP增菌液对检验结果的差异.方法:选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5个不同菌浓度比较.结果:2 ml菌液加入18 ml SCDLP增菌液和10 ml 菌液加入90 ml SCDLP增菌液结果相同.结论:SCDLP增菌液用量可减少.

    作者:符晓梅;乔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香肠中总糖

    本法利用蒽酮-硫酸法,制得有色的糖醛衍生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香肠中总糖进行测定.与现行国家标准分析法比较.结果满意.

    作者:戴志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均匀设计优化人血白蛋白荧光猝灭法测定水中Cu(Ⅱ)

    目的:建立了HSA荧光猝灭法测定Cu(Ⅱ)的分析新方法.方法:在均匀设计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研究了Cu(Ⅱ)对HSA的荧光猝灭效应.结果:在pH=8.0的K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一定量的Cu(Ⅱ)对HSA荧光的猝灭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9.7 ng/ml;相对标准偏差0.9%~1.3%;样品加标回收率93.0%~102.7%;线性范围0.07~6.00μg/ml.结论:方法与单因素轮换法实验结果比较,实验条件更优化,方法更简便、灵敏.可直接用于环境水样中Cu(Ⅱ)的测定.

    作者:文艳琼;杨光;黄明元;胡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环磷酰胺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剂量、取材时间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给小鼠一次腹腔注射不同剂量CP(0、30、60、90 mg/kg·BW)后,于不同时间(给药后12、24、36、48、60 h)、不同部位(胸骨与股骨)取材来观察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变化.结果: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与0 mg/kg组相比较,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4个剂量组之间两两比较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取样时间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6~48 h这个时间段能够观察到更高的微核率,通过线性回归的曲线拟合分析,以41 h取材佳;胸骨取材与股骨取材之间的微核率差异没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可作为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阳性对照,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给小鼠一次腹腔注射60~90 mg/kg·BW后36~48 h胸骨取材可取得较高微核率,结果满意.

    作者:王文蔚;方芳;李春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气相色谱ECD-FPD检测器串接法测定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量

    目的:建立并探讨了气相色谱ECD-FPD检测器串联同时检测有机氯及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用有机溶剂将果蔬中六六六、滴滴涕和6种常见有机磷农药提取出来,净化后进行测定.结果:该方法在ECD通道上能很好地将六六六、滴滴涕8种异构体分开,加标回收率为87.5%~90.5%,检出限为0.0007~0.0016 mg/kg.在FPD通道上能很好地将6种有机磷农药分开,加标回收率为79.4%~93.1%,检出限为0.03~0.10 mg/kg.结论:该方法能同时测定六六六、滴滴涕和部分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作者:柯华;刘巧;郑申西;陈柯星;林捷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牛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测定及市场调查

    目的:随着抗生素在乳畜饲养业中的广泛应用,造成牛奶中药物的残留,这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同时也影响牛奶的品质,因此,寻求快速、简便、敏感性高的检测方法以保障人们饮用牛奶的卫生和安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C4分析柱,二极管矩阵检测器进行检测.前处理采用三氯乙酸脱蛋白质,用草酸作流动相,整个试验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结果: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OTC为89.3%,TC为86.78%,平均相对标准误OTC为6.96%,TC为7.21%,小检出浓度为0.05 μg/ml,并得到土霉素及四环素的良好的相关性.市场采集牛奶159份,检出土霉素残留奶14份,阳性率为8.8%,检出四环素残留奶2份,阳性率为1.2%.结论:本方法只是对牛奶中残留的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了分析检测,阴性结果并不代表奶品中不含有抗生素,其它类型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都是乳畜业中比较常用的抗生素,因此,寻求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对牛奶中残留的各种抗生素进行检测,以规范牛奶市场,从而保障饮用牛奶的安全是非常必要的.金霉素由于较少使用,本试验未加以考虑.

    作者:罗侃;孙润泰;孙晓红;于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数字化卫生检验信息系统应用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数字化卫生检验信息系统运用中应注意的管理问题.方法:从管理角度介绍了遵循我国现行质量体系要求,紧密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的数字化卫生检验信息系统的功能特点以及该信息系统在应用中的管理体会.结果:卫生检验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遵循ISO/IEC17025质量体系要求;必须牢固树立系统管理的思想,质量体系文件修改完善在先的思想,重视系统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结论: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做到监测检验工作规范化、流程化、数字化和信息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高效性,提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作者:陈欣然;弓巧玲;程春荣;赵瑞臻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卖淫人员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梅毒在高危人群的传播情况,为控制性传播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卖淫人员的血清进行梅毒血清凝集试验(TPHA).结果:396人中梅毒血清凝集试验(TPHA)阳性13人,阳性率3.28%.结论:卖淫嫖娼是性传播疾病如梅毒、HIV的重要传播途径,应严厉打击和取缔.

    作者:李素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守宫木细胞与遗传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以体外试验研究野生蔬菜守宫木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生(Ⅰ)和煮熟(Ⅱ)的守宫木匀浆液分别以40 000、20 000、10 000、5 000、2 500、1 250μg/ml浓度对CHL细胞染毒,每一浓度分别在24、48和72 h时间点以中性红摄入方法对守宫木的细胞毒性进行评定;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则以同样的浓度分别以生和煮熟的守宫木匀浆液染毒2 h后,收获细胞制备中期相,对染色体结构畸变进行分析.结果:中性红摄入细胞毒性试验:在生的与煮熟的守宫木匀浆液细胞毒性剂量效应关系分析中,低剂量组随着染毒浓度加大细胞毒性增强,而在较高剂量组则出现随染毒浓度加大细胞毒性减弱,20 000和40 000 μg/ml剂量组出现细胞的增殖现象;时间效应分析中有和剂量效应分析相似的现象,即在低剂量组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细胞毒性增强,而从10 000μg/ml剂量组开始随着染度时间的延长细胞毒性减弱并出现细胞的增殖现象;对生的与煮熟的守宫木细胞毒性进行比较分析,仅在染毒24 h的20 000μg/ml剂量组发现煮熟的守宫木匀浆液的细胞毒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高于生的守宫木匀浆液.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阴性.结论:守宫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细胞溶酶体和高尔基体有一定的损伤作用,未观察到守宫木对细胞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有损害作用,未发现不同的食用习惯对守宫木的毒性有影响.

    作者:李欣;熊习昆;黄俊明;张文改;王京滨;张静;谭剑斌;陈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Ⅰ期尘肺患者心血管疾患调查

    目的:了解Ⅰ期尘肺患者心血管系统疾患患病情况.方法:对85例Ⅰ期尘肺患者体检资料中血压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85名Ⅰ期尘肺患者高血压检出率65.53%,心电图异常检出率54.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早期尘肺患者心血管系统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作者:陈蓉;段迎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黔东南州农村人畜饮水水质现状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农村人畜饮水水质现状.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5750-85),对完成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水质进行分析检测.结果:95份水样中感官指标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三级以上的为73.68%,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达到三级以上的为100%,细菌学指标达到三级以上的为35.79%.结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仅仅解决了农村人畜饮水问题,受益人的饮水安全并未得到保障.

    作者:刘静;刘芝凯;张华生;王芳;单竹周;罗江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26例健康男性自愿监测性病探讨

    目的:了解泌尿外科、皮肤科门诊健康男性无临床表现、要求进行监测感染性病的状况.方法:选择126例有不洁性生活史,无自觉症状和体征,要求监测性病项目的男性作为研究对象,重点以检验科检测报告为诊断依据.结果:检出性病30例,感染率为23.8%.结论:把性病检测列入健康监测的内容很有必要.

    作者:张俊梅;孙永谦;尹计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