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醇氧化酶两点速率法测定血清微量乙醇

胡云良;刘晓琴;沈财成;李艳霞;徐晓杰;王贤理;丁红香

关键词:乙醇, 乙醇氧化酶法, 两点速率, 自动分析
摘要:目的:建立一个灵敏、准确、特异、试剂稳定的乙醇氧化酶法用于测定血清微量乙醇浓度.方法:利用乙醇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偶联,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及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参数,采用两点速率法对乙醇进行分析.结果:乙醇浓度在2 000 mg/L以下线性良好;批内RSD小于2.81%,批间RSD小于4.51%;平均回收率为100.7%;本法(Y)与气相色谱法(X)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Y=0.996X+3.58,r=0.981.胆红素159.1 μmol/L、甘油三酯14.31 mmol/L、血红蛋白5.8g/L以下对本法测定乙醇结果无干扰.结论:建立的两点速率法测定乙醇灵敏度高、准确度、特异性均较好,特别适合于血清乙醇浓度处于轻度超标的疑似酒后者的标本检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一起由石灰水污染饮用水源的调查

    2006年4月8日18时40分,我们接到某(广西钦州市)自来水公司报告,称该厂水源被污染,水质混浊,有异味,造成水厂生物池内的各种鱼类突发性死亡,我们接到报告后,立即前往调查.

    作者:黄余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的研究

    目的:以新型的加速溶剂萃取技术,结合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测定食品中20种指示性多氯联苯单体(PCBs)的方法.方法:样品中加入13C12取代同位素后,经加速溶剂萃取、减压浓缩、混合硅胶柱与氧化铝柱净化后,洗脱液浓缩后用GC/MS测定,以选择离子监测方式监测目标化合物的特征离子,以内标法进行定量.以干贝和肉松为加标基质进行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加标水平为0.5、1.0μg/kg.结果:以水产品和肉松为基质时,PCBs各单体的检测限分别为0.051~0.286、0.003~0.146μg/kg;除个别单体的回收率偏高(130%以上)外,其它单体的回收率均在86.4%~125.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19.6%之间,定量内标的回收率在68.8%~109.9%之间,满足痕量分析的要求.结论:本方法测定快速、定量准确可靠,可用于食品中20种指示性PCBs单体的测定.

    作者:傅武胜;林麒;吕华东;蔡一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内蒙地区水砷和人体血、尿砷含量的测定

    目的:通过对内蒙地区(对照区和患病区)的水砷和人体血、尿砷含量的测定,进一步了解内蒙巴盟地区砷地方病对人体的危害及暴露水平.方法:0.5 ml血样,5.0 ml尿样用4+1 HNO3+HClO4消化,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水样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结果:对照区人群血砷、尿砷含量的几何均值分别为1.98μg/L和11.02 μg/L,病区血砷、尿砷含量的几何均值分别为16.04 μg/L和135.64μg/L,病区地区人群血、尿砷明显高于对照区人群血砷、尿砷含量.对照地区水中砷含量为0.0151 mg/L,病区水中砷含量为0.268 mg/L,病区水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水砷含量.结论:本试验报告的方法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适合对大批量样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董兵;刘建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气相色谱ECD-FPD检测器串接法测定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量

    目的:建立并探讨了气相色谱ECD-FPD检测器串联同时检测有机氯及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用有机溶剂将果蔬中六六六、滴滴涕和6种常见有机磷农药提取出来,净化后进行测定.结果:该方法在ECD通道上能很好地将六六六、滴滴涕8种异构体分开,加标回收率为87.5%~90.5%,检出限为0.0007~0.0016 mg/kg.在FPD通道上能很好地将6种有机磷农药分开,加标回收率为79.4%~93.1%,检出限为0.03~0.10 mg/kg.结论:该方法能同时测定六六六、滴滴涕和部分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作者:柯华;刘巧;郑申西;陈柯星;林捷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过氧化氢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食品中过氧化氢的方法.方法:利用在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与钛离子生成稳定的橙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过氧化氢含量在25.0~500μg范围内,采用410 nm波长、5.0 ml钛显色剂、比色时间在30~60 min内,该方法的相关系数r在0.9993以上,平均加标回收率98%.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可作为食品中过氧化氢的测定方法.

    作者:范华锋;张忠义;刘振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朝阳市双塔区公用电话机微生物污染调查

    IC卡公用电话是人们接触多的公用物品,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其被细菌污染的机会较多,使用者极易感染致病菌.

    作者:王佳彬;王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均匀设计优化人血白蛋白荧光猝灭法测定水中Cu(Ⅱ)

    目的:建立了HSA荧光猝灭法测定Cu(Ⅱ)的分析新方法.方法:在均匀设计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研究了Cu(Ⅱ)对HSA的荧光猝灭效应.结果:在pH=8.0的K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一定量的Cu(Ⅱ)对HSA荧光的猝灭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9.7 ng/ml;相对标准偏差0.9%~1.3%;样品加标回收率93.0%~102.7%;线性范围0.07~6.00μg/ml.结论:方法与单因素轮换法实验结果比较,实验条件更优化,方法更简便、灵敏.可直接用于环境水样中Cu(Ⅱ)的测定.

    作者:文艳琼;杨光;黄明元;胡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宁波市豆制品铅污染监测

    目的:了解宁波市豆制品铅污染状况.方法:对宁波市菜市场和超市卖场售卖的豆制品进行抽样监测,依照国家标准评价豆制品铅指标监测的合格率.结果:2004年4月~6月厂家生产工艺未改进之前非香干类豆制品合格率为100%,香干类豆制品合格率为53.3%.生产工艺改进后,即从2004年7月起,所有豆制品铅指标合格率均为100%.结论:传统香干生产工艺存在着严重的铅污染隐患,有关部门应当责令厂家尽快加以改进.

    作者:王立;金永高;颜金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原子吸收法测定咖啡桑叶粉中锌含量的不确定度探讨

    长期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评定方面自成体系,致使给国际间进行的量值比对和实验室数据的共享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7个国际组织于1993年联合发布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作为各国共同遵守的标准.该指南采用当前国际通用的观点和方法,对涉及测量的技术领域和部门,提出用测量不确定度准则对测量结果和质量进行评定.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同采用了ISO等7个国际组织联合发布的指南和基本内容,于1999年颁布了计量技术规范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1],且在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使用要求>中提出了明确要求[2].本文根据JJF1059-1999技术规范要求,以原子吸收法测定咖啡桑叶粉中锌含量为实例,对其测量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从不确定度来源和量化不确定度分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玮玮;季爱玲;高双斌;史永亮;王枫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镇海区市售小水产品中弧菌、气单胞菌带菌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市售的外地和本地海涂养殖小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气单胞菌的携带分布情况.以指导市民合理食用小水产品,预防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方法:病原菌分离参照<卫生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验方法>.结果:156份小水产品检样中检出致病性弧菌11种、气单胞菌6种,平均每份检出1.29株,其中56份本地海涂养殖的小水产品份均检出1.43株.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率46.15%,其中第三季度高达61.29%.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市售小水产品中主要的致病性弧菌,第三季度是引起副溶菌食物中毒的危险季节;气单胞菌也是本地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本地海涂养殖的小水产品中非O1群霍乱弧菌携带率显著高于非本地产品.

    作者:盛冬萍;翁阿宝;方波;蔡曦;谢益君;陈米娜;钟良康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肾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ELISA法检测35例肾细胞癌肿瘤组织及肿瘤旁正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并分析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的关系.结果: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68.6%.肿瘤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为阴性,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肾细胞癌诊断的标志物.

    作者:康郑军;张亚光;李宇辉;赵明义;杨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进口鱼粉饲料中沙门菌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进口鱼粉饲料中沙门菌污染状况.方法:将进口鱼粉饲料经前增菌和增菌后,划线分离至SS和DHL培养基上,继而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结果:有6份标本检出10株沙门菌,样品阳性率达8.00%,菌株阳性率达13.33%,其中,来自美国的鱼粉饲料中沙门菌阳性率高.结论:应加强对进口鱼粉饲料的加工、销售、加工、包装、保藏条件、运输等环节的卫生检验和卫生管理.

    作者:李海丹;谢一俊;罗朝晨;林震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全自动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全自动酶联免疫吸附法,减小手工检测中出现的信息、加样等操作错误、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和服务水平、缩短检验周期.方法:采用全自动ELISA方法与手工方式对305件样本进行检验,比较两者之间阳性率的差异以及工作量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手工方法比较,全自动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检验结果与手工检测结果没有差异,检验人员工作时间缩短约40%.结论:全自动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公共卫生实验室内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林长缨;刘立荣;林晖;杨洁;吴疆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椒江区非铅作业工人血液锌原卟啉水平调查

    目的:了解椒江区非铅作业工人血液锌原卟啉(ZPP)水平.方法:对本区9家企业287名非铅作业工人采集静脉血(EDTA-2K抗凝),采用表面荧光法测定ZP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7名工人ZPP均值为(0.346±0.135)μmol/L,男性209人,均值为(0.336±0.130)μmol/L,女性78人,均值为(0.371±0.147)μmoL/L,不同性别间ZP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ZP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铅暴露者与非铅作业工人总体ZPP水平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结论:椒江区非铅作业工人ZPP均值处于较低水平.铅作业工人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ZPP升高,排除缺铁性贫血因素,较易判断铅暴露的危害程度.

    作者:管敏娅;庄月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动态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动态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符合VMC诊断标准儿童VMC患者67例,ELISA法对患儿病程各阶段进行血清cTnI动态检测,并观察患儿心功能、检查纪录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LVEDd和LVEF)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VMC患儿病程中血清cTnI水平呈动态变化;血清cTnI水平与心功能损害程度一致,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以血清cTnI浓度1峰与2峰的峰值比k值为指标,治疗前后,k值>1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显示预后指标均显著优于k值<1组(P均<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清cTnI对儿童VMC病情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血清cTnI浓度1峰与2峰的峰值比k值可作为儿童VMC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余新超;王慧;王立金;李枫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流动采血车上ABO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

    血型鉴定是一项具有高度科学性和高度责任性的工作,是采血前重要的工作环节,鉴定结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输血安全.随着无偿献血的广泛开展,流动采血车街头采血成为各地血站保证血源、保障血液供应的主要方式.由于采血车受条件限制,ABO血型鉴定一般是用纸板法做正定型试验,难以同时进行反定型试验,势必造成一些血型鉴定的错误.笔者对近三年来流动采血车上出现的初定血型错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及经验教训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振普;张国平;王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如何做好基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2003年暴发SARS疫情后,新加坡、台湾及北京相继发生实验室SARS病毒泄露,造成人员感染事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敲响了警钟.也表明了加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对公众、环境和国家的安全负责,也是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保护.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规范>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它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健康的宗旨,使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真正步入法制化轨道.它的颁布和实施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工作步入了科学、规范和发展的新阶段.

    作者:张晓曦;曾照丽;王晨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2004~2005年大田县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探索预防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措施和方法.方法: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及GB15982-1995、GB15981-1995方法进行卫生检测与判断.结果:检测各种标本527份,合格478份,总合格率为83.57%.结论: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在消毒中意识较为淡薄,必须加强管理,才能有效控制院内污染事件发生.

    作者:魏少芳;高忠央;陈之部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宁海县2002~2005年食品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宁海县各类食品的卫生质量现状,为相关部门对产品的卫生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实验室按GB/T4789-200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2002~2005年宁海县食品微生物平均合格率为79.37%,合格率比较高的产品是罐头、酒类和糕点食品,分别为100%、97.54%和96.26%.散装的豆制品和熟肉制品的合格率为低,分别为37.82%、46.29%.结论:豆制品和熟肉制品偏低是导致食品合格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提示卫生行政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这类产品的执法力度,以保障食品的安全.

    作者:章根华;洪因之;应可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7家宾馆饭店的一次性卫生湿巾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为了解目前常熟市一次性卫生湿巾卫生状况.方法:按<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中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检测17份样品中,合格率为41.18%.结论:调查结果显示,一次性卫生湿巾污染严重,卫生监督监测部门应加强对一次性使用卫生湿巾生产企业及对市售卫生湿巾的监督监测力度,切实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吴建中;张缪伟;顾庆华;邵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