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韩生
急性肠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疾病,在大学生中也是常见疾病,作者对本校大学生的轻症急性肠炎治疗进行分析.
作者:孙纬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免疫金银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SLE和其余6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采用免疫金银染色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并比较分析两种方法 检测抗核抗体对SLE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肌指数等指标.结果 免疫金银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阳性率为:SLE患者100%和96%、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和36%、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和13%、系统性硬皮病患者13%和73%、干燥综合征患者27%和82%、皮肌炎患者12.5%和37.5%、血管炎患者0%和17%、健康人0%和0%.统计分析显示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抗核抗体对SLE诊断的特异性、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及Youdenn指数较免疫荧光法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金银法检测ANA对SLE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临床上采用免疫金银法检测ANA用于对SLE的辅助诊断更有价值.
作者:秦苏萍;杜文平;汤仁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解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学校食堂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宝应县全县学校、幼儿园食堂卫生监督、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后卫生信誉度B级的单位(36.8%)明显高于实施前(22.5%)(P<0.05),卫生信誉度D级水平所占比重明显降低(P<0.05),食堂餐具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实施后(66.3%)明显高于实施前(51.3%,P<0.05).结论 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提高了学校食堂卫生水平.
作者:高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调查找出徐州地区胃癌患者特征.方法 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调查2006~2007年在徐州市各大医院就诊经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结果 胃癌患者中男女性别比2.7:1,男性与女性在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分布中农民和管理工作者较多,收入分布中低收入患者较多.胃体癌占23.47%、胃窦癌占44.4%、贲门癌占32.39%,胃癌各部位在NSAIDs服用史、HP感染中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年龄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段胃癌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状况且不同NSAIDs服用史、HP感染状态与不同胃癌部位有关,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和预后.
作者:李磊;黄水平;费素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76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组39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37例(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廖媛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导致食物中毒原因及研究中毒菌株的生物特性.方法 按GB/T4789-2003方法 将酒店厨房工作人员及中毒人员肛拭子、剩余的食物进行分离培养,用纯茵株进行生化试验.结果 经调查,掌握了流行病学资料,以及通过试验在3份酒店厨房工作人员肛拭子、4份中毒人员肛拭子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株.结论 副溶血性弧茵导致食物中毒发生.
作者:郑春梅;郑彬;曹小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沈阳市和平区7~18岁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沈阳市中小学生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沈阳市和平区体质监测学生42 601人,按照<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1]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质量,采用WHO提倡的身高标准体重法,对照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质量值进行评价.结果 沈阳市和平区7~18岁学生47.25%营养状况良好,较2002年低0.77%;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1.63%,较2002年高出0.33%,女生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男生,高中生营养不良率高,初中生次之,小学生低.体质量超标检出率为12.14%,较2002年高出0.48%;肥胖率为18.99%,较2002年低0.1313%;男生体质量超标和肥胖所占比例高于女生,小学生营养过剩的检出率高,初中生次之,高中生低.结论 沈阳市和平区7~18岁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时并存,增长幅度趋于平缓,应加强营养宣传教育,针对行性的采取营养干预措施.
作者:崔雪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脑梗死病人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 分析近2年来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脑梗死病例70例.其中男49例,女21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6.2岁.男性发病60~85岁,女性60~78岁.全部病例均经临床检查和头颅CT证实.结果 治愈21例,治愈率30%;好转40例,好转率57.1%;死亡9例,死亡率12.9%.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是老年人脑梗死主要的致病因素,降颅压、神经保护剂、抗凝剂、镁剂应用及并发症的积极治疗是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方法.
作者:王慧卿;周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贫血是中小学生常见病之一,它不仅影响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还会引起儿童学习能力减退与行为障碍,严重的还能诱发感染性疾病.
作者:许丽芬;林春娜;陈琼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高校教师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流行现状,为社区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对高校551名教师(男323人,228人)进行疾病筛查.结果 高血压检出率22.32%,患病率随年龄升高;高甘油三脂血症检出率19.96%,男性患病呈低龄化趋势;混合性高脂血症检出率15.79%,尤以40~49岁女教师突出.糖尿病检出率4.72%,空腹血糖偏高的检出率为9.26%.结论 高校教师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流行形势严峻,是高校社区健康促进的重点人群.
作者:王兆勤;张河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健康问题,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1]对我院乙肝病毒携带的学生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华;周义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阻断乙肝病毒感染有效的方法.而接种后无应答者仍然是HBV的易感者.解决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无应答问题,对控制人群HBV感染的发生非常重要[1].
作者:邓超;陈伟;汤鲁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莉莉(化名),女,25岁,某师范大学2006级研究生.学习生涯比较坎坷,高中期间休学1次,高考成绩不理想.性格偏外向,但较敏感.
作者:刘天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为全面掌握龙口市各级各类学校食堂餐饮具、炊具、容器的消毒情况,防止因餐饮具不洁而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生,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笔者对该市所有学校食堂2003~2007年度的餐饮具、炊具的消毒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王玉生;杜政华;温吉盛;张雨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我院45例进行腹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甲状腺疾病进行精心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积极配合,术后恢复顺利,均于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7 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颈部无疤痕,皮下无淤血,活动自如,满意度大大提高.结论 经过精心护理,完全可以避免或及时发现并发症,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高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云南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为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HBsAg,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 1 329名新生中,检出HBsAg阳性学生55名,其中男生35名,女生20名;45名为汉族,10名为少数民族;26名为云南省内学生,29名为云南省外学生;17名来自城市,38名来自农村.总体HBsAg携带率为4.14%,男生携带率为7.32%,女生为2.35%(X2=19.073,P<0.01);汉族携带率为4.31%,少数民族为3.51%(X2=0.363,P>0.05);云南省内学生携带率为2.65%,省外为8.33%(X2=20.912,P<0.01);城市学生携带率为3.23%,农村学生为4.74%(X2=1.834,P>0.05).结论 该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生感染率高于女生,云南省外学生感染率高于省内学生,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陈兆芳;武有聪;白丽;郭利军;王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每年进行1次乙肝HBsAg、HBsAb检测(ELISA),对HBsAg、HBsAb阴性的学生按0、1、6注射乙肝疫苗,对HBsAb弱阳性学生加强1针乙肝疫苗,通过HBsAg、BHsAb阴性率及HBsAb阳性率比较,观察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 BHsAg、HBsAb阴性率明显降低,HBsAb阳性率明显上升,未发现HBsAg阳性率增加.结论 本校乙肝疫苗注射取得较好免疫效果,有效预防了乙肝病毒在校园的传播.
作者:刘咏;钱伟平;张久松;阮昌华;唐海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体位性房室传导阻滞(AVB)是一种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的、且随着体位改变而消失的一种正常变异,多见于健康青年男性.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遇到青年人体位性房室传导阻滞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褚韩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为全面保障女性教职工的身体健康,顺应她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要求,我校每年均进行专项B型超声的盆腔检查,再结合妇科检查、宫颈刮片,以期较全面的评估每位女性教职工生殖健康的状况,现就2007年3~4月,10~11月B型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惠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高校妇女常见病的患病情况,为做好妇女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学校1 169名女教职工进行妇女病普查.结果 查出常见妇科疾病7种,总检出率为78.1%,其中以宫颈炎和阴道炎为主.结论 妇女病患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岁,应加强医疗健康知识的宣传,定期做好妇女病普查,重视妇女病普治工作,从而降低妇女病患病率.
作者:王曙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