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首次在我市检出O139霍乱弧菌的报告

田军川;唐敏丽;戴玫

关键词:群霍乱弧菌, 急性肠道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 散发病例, 流行病学, 血清型, 新疆, 局部
摘要: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在流行病学上属于甲类传染病之一.目前,能引起霍乱流行的霍乱弧菌主要有O1群和O139群两个血清型.在我国的一些省市,大多数是由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流行,而由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流行却少见,多伴是散发病例.其中早在我国新疆出现过由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局部暴发.而在我省还未曾有过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霍乱的报道.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麦饭石容器贮存过程中酒质变化麦饭石观察

    近年来,保健食品麦饭石又开发了许多新产品,一些酒类产品如麦饭石酒、麦饭石啤酒等均是通过对麦饭石进行煎熬或浸泡后的水作为原料生产的.本研究是用一定含量麦饭石制作的陶瓷容器,观察其在贮存白酒过程中酒质(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刘振林;李光;陈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利用化学发光抑制效应测定尿碘含量

    碘(Iodine)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人体平均含碘14mg,主要分布在甲状腺,用于合成甲状腺素.体内碘离子(Iodide)主要通过尿液排泄,通常情况下,当每天尿中碘离子排泄量少于80μg时,是机体缺乏碘的信号[1].

    作者:姚群峰;宁勇;周宜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六种元素含量在血浆、红细胞中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正常人血浆、红细胞中铁、铜、锌、钙、镁、锰含量的关系.[方法]血样经分离、消化后,用岛津-68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浆、红细胞中六种元素的含量.[结果]六种元素在血浆、红细胞中的含量是不同的,与国外文献参考值基本一致.[结论]六种元素在血浆、红细胞中的含量无相关性.各元素在正常人体内的分布是比较固定的,可用元素分布的变化来探讨元素与疾病的关系.

    作者:张旸;叶军安;陈文华;刘彦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同消解技术在食品磷脂测定中的应用

    目前,测定食品中磷脂的方法较多,其中有钼蓝定性法、纸层析定性法、喹钼柠铜重量法、分光光度法(定量)及高压液相色谱法,但高压液相色谱法仪器昂贵且需磷脂各种标准品.

    作者:张晓炜;周桦;吴晓芳;吕维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四氯化钛法快速检测双氧水

    双氧水(学名过氧化氢),为无色澄清液体,可与水相混合,比重为1.1,具腐蚀,有强氧化性.可作为氧化剂、漂白剂等.

    作者:徐雪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从活甲鱼体表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

    自1992年印度首次检出由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大暴发以来,由于人流和物流频繁,交往增多,O139群霍乱弧菌作为霍乱病原对世界各地的威胁日益严重,时有暴发流行发生.2002年10月中下旬我区发生了一起人群感染菌型与市场销售的活甲鱼体表检出的菌型相一致的O139群霍乱暴发流行.现将其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建武;张洪琼;赵娜;李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起由致病性大肠艾希菌O128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报告

    2002年6月,新疆米泉市某家庭给孩子过生日聚餐时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证实为致病性大肠艾希菌引起,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丽红;管建波;佟娟;潘银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空气中铅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改进

    铅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1].目前空气中铅的测定方法有双硫腙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催化极谱法等[2].所有这些方法中都需要将样品消化处理,操作繁琐,样品易损失.本文报道空气中铅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改进测定空气中铅的实验研究,本法具有准确、快速、简便的特点.

    作者:聂莉;曲宁;吴晓芳;聂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

    大便培养是对细菌性腹泻诊断及治疗的依据,为了探讨肠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我们将2001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大便培养阳性标本81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做出统计分析.

    作者:郭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纸片法检测大肠菌群结果判断的实验研究

    探讨纸片法检测大肠菌群的结果判断标准.对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的大肠菌群检测纸片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后,将纸片以无菌操作转入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中,用发酵法来证实其大肠菌群的阴阳性.按GB14934-94[1]判断纸片法大肠菌群的阴阳性,其灵敏度为73.6%,特异度为98.8%;若按作者提出的标准进行判断,其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89.8%.二者比较灵敏度有显著性差异.消毒剂的残留可能是导致结果判断出偏差的主要原因.建议完善纸片法测大肠菌群的判断标准,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大肠菌群的真实情况.

    作者:陈茂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O157:H7大肠杆菌的调查研究

    自1982年在美国发生了首次由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小型暴发以来,O157:H7大肠杆菌的散发病例和小型暴发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地不断发生.

    作者:陈妤;刘守芝;罗不凡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南昌市西湖区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菌血清学分型及药敏试验

    [目的]探讨饮食、付食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检出状况,血清型分布、菌株耐药状况和沙门菌检出率相关的技术因素.[方法]按何晓青主编的<卫生防疫细菌检验>相关章节;国家标准GB4789.31-94肠杆菌科噬菌体检验方法及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125-1999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标准等方法对2001年度西湖地区预防性健康体检中检出的222株沙门菌,死亡29株,实际193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193株沙门菌鉴定为30个血清型,分属于B、C1、C2、、D、E1、和E4血清群.多的为B群中的德尔卑血清型101株(52.3%)和阿贡纳血清型12株(6.2%).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菌株对常用药物较敏感,产生耐药主要集中为亚胺培南、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少数几种药物;但不同来源的菌株耐药状况不尽相同.沙门菌带菌检出率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11月至来年3月份检出率非常低,8月份为检出高峰.沙门菌带菌检出率与增菌液的增菌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自配的增菌效果好,灵敏度可达到10-8.

    作者:熊国强;杨红;应艳;余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化学蒸气发生-原子光谱分析(1)氢化物发生-原子光谱分析

    1引言通过化学反应使某些金属及类金属元素生成挥发性化合物,已有较长的历史.其中为成功地应属这些元素的氢化物发生(HG).

    作者:高舸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001-2002年我院病原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前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了解病原细菌,选择有效药物,防治感染十分重要.现报道我院2001~2002年临床菌株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

    作者:周转;李军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微分电位溶出法同时测定硬PVC饮水管材管件萃取液中的铅和镉

    硬PVC饮水管材和管件中的铅主要来自加在原料中的铅盐热稳定剂,镉来自原料杂质.它们可直接污染水质,测定它具有重要意义.现有GB9644-88:硬聚氯乙烯饮水管材和管件铅、锡、镉、汞的萃取方法及允许值,但没有相应的检测方法.

    作者:黄建钦;凌龙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零点电位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

    目前,生活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测定,国家标准检验方法[1]为二磺酸酚法与镉柱还原法,前者干扰离子较多,而后者虽干扰较少,但操作繁琐、费时,不适应大批样品的测定,且使用大量镉粉,易造成环境污染[2].为此,本文参考文献[3],采用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应用改进的零点电位法直接测定水中硝酸盐氮,并对测定条件进行了摸索实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卫星;张玉萍;郭朝辉;李凤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起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2002年7月1日,三门县高枧乡部分村民在一流动饮食摊买来熟食,带回家食用,陆续引发食物中毒.

    作者:章跃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血液科医院感染的情况,并对病原菌加以分析,探讨对策.[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科1997~2002年血液病患者中561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年间感染病原菌总体分布G+菌有逐渐上升趋势;G+菌、G-菌、真菌感染分别为28.2%、62.2%、9.6%;前五位分别为:大肠埃希杆菌占11.6%、铜绿色假单胞菌占8.9%、肺炎克雷伯菌占8.2%、阴沟肠杆菌占8.2%、肠球菌占7.5%.[结论]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是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应加强免疫保护及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王继军;克晓燕;刘振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比色法测定牛乳中蛋白质初探

    新的国家标准[1]规定了牛乳中的蛋白质含量,由于牛乳的特殊性,因此用凯氏定氮法[2]测定时消化时间长,且不易掌握.本文对比色法测定牛乳中蛋白质进行了探讨,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作者:周靖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茶饮料中氟、铝含量的测定

    氟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它是对人有益的元素,可防止龋齿.但长期摄入低剂量的氟可引起氟斑牙;长期摄入高剂量的氟可引起氟骨症[1].而铝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人体摄入铝过多,在体内蓄集后会引起如贫血、老年性与早老性痴呆、骨软化、生殖毒性等铝中毒及中毒性铝病[2].近两年饮料市场风云突变,茶饮料异军突起,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众多食品饮料企业都开始生产茶饮料.

    作者:陈文军;张海燕;郭智勇;何立峰;屈跃斌;赵玉绎;彭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