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散瘀止痛散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

费丽娜;杨思广;毕娜

关键词:散瘀止痛散, 显微鉴别, 薄层色谱, 延胡索, 白芍, 龙血竭
摘要:目的 就散瘀止痛散的原材料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显微鉴别、薄层色谱分别对茯苓、红花、乳香中药成分进行鉴别,鉴别的过程进行系统剖析,并对鉴别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步骤做归纳和总结.结果 茯苓、红花、乳香、延胡索、白芍、龙血竭显微鉴别特征明显,白芍、龙血竭、延胡索薄层色谱结果重复性良好.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散瘀止痛散的质量控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熏洗联合NB-UVB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采取中药熏洗联合NB-UVB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皮肤科病房住院治疗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共40例,按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熏洗组及中药熏洗联合NB-UVB治疗组各20例.经过2周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CORAD和VAS积分,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2周的系统治疗后,中药熏洗联合NB-UVB组及中药熏洗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熏洗联合NB-UVB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中药熏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熏洗联合NB-UVB组治疗有效率为85%,中药熏洗组治疗有效率为65%,中药熏洗联合NB-UVB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熏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熏洗联合NB-UVB治疗特应性皮炎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NB-UVB治疗特应性皮炎与单用中药熏洗法进行比较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宝莹;宋丽芬;熊述清;李红毅;廖列辉;林颖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药理学PBL教学法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PBL教学在药理教学中的意义.方法 针对护理专业学生采用LBL,中医专业学生采用PBL进行药理学教学,通过理论考试及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中医专业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护理结合专业学生,显著性差异(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医专业学生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护理专业学生(P<0.05).结论 PBL可以提高医学生对药理学习的热情,更扎实掌握知识,活跃课堂氛围,这是培养药理学人才的发展方向.

    作者:梁涛;周玲玲;袁冬平;时乐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医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带教体会

    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如何结合中医儿科的特殊性,建立完善的中医儿科规范化培训制度是目前有待探索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年来临床带教经验,对中医儿科规范化培训的培训现状、培训方式及培训效果,从制定完善培训计划、加强三基训练、培养儿科专业思维、注重角色转换、重视教学查房、建立严格的出科考核制度六个方面,结合学科发展情况进行了阐述.

    作者:马淑霞;任献青;张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温胆汤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加减温胆汤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加减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等加减),对照组采用常规及对症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状况.

    作者:杨冠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湿热内蕴证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实验组实施复方结肠溶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和肠粘膜镜像积分、Iκ B-α水平以及治疗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较对照组86.67%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和肠粘膜镜像积分、I κB-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实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实验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湿热内蕴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肠粘膜镜像积分,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率和I κB-α水平,综合疗效较好.

    作者:赵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补肺中药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慢性支气管炎采用补肺中药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6年5月收治的9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并根据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前提下加用补肺中药汤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3.4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73.91%,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低于观察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喘息、情感、疲劳以及控制能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有一定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采用补肺中药汤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晓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北京开放大学卫生教育学院远程学历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

    为应对北京市医疗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卫生系统人才的需要,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对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进行要素分析,探究卫生系统远程学历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理论框架及实践运行的结构机制,探索适合卫生人才市场需求,符合国家人才培养标准的卫生远程学历教育发展之路.

    作者:张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医英语试题库建设初探

    中医英语试题库是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常规中医英语教学的重要工具.中医英语试题库可以为中医英语教学提供科学的测试评估手段,并对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中医英语教学.目前国内尚无系统专业的中医英语试题库,文章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医英语试题库建设进行阐述:现状和意义、理论和技术、测试内容、实施方案、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以期为中医英语试题库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桃红四物汤配伍解表药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桃红四物汤配伍解表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单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法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佐以温经通络、祛风散寒药物联合治疗,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2组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2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桃红四物汤配伍解表药物联合治疗,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斌;易健健;刘建;陈善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颈椎病中西医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的,以颈肩痛、上肢麻木、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颈椎病的治疗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也日益凸显,中西医学者对于颈椎病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可喜的进展.作者广泛查阅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朱婷;金艳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大柴胡汤治疗糖尿病前期肝胃郁热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大柴胡汤治疗肝胃郁热证糖尿病前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诊断为肝胃郁热证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服用大柴胡汤治疗的为治疗组,服用二甲双胍治疗的为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前期的控制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空腹血糖、口服75 g无水葡萄糖后2 h血浆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糖尿病前期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口服75 g无水葡萄糖后2h血浆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柴胡汤和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有效,大柴胡汤治疗糖尿病前期优于二甲双胍.

    作者:施进宝;黄宝英;刘芳;陈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柴胡疏肝散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方法 整理总结柴胡疏肝散在消化内科相关疾病的文献,综述本方近年来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进展.结果 整理文献发现柴胡疏肝散加减对口酸、胃脘痛、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胆囊炎、黄疸、肝癌疼痛等疾病均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症状作用.结论 通过对柴胡疏肝散的文献总结,说明柴胡疏肝散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

    作者:段印会;张春玲;相世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补阳还五汤联合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α-硫辛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α-硫辛酸治疗,观察组予以补阳还五汤联合α-硫辛酸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TCS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MNCV、SNCV均有显著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MNCV、SNCV的对比(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比对照组的69.05%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SS评分的对比(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后TCSS评分均有一定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d-硫辛酸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末梢神经代谢与传导功能显著改善,改善肢体麻木、疼痛症状,使TCSS评分有效降低.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微课在针灸学经脉循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具有简短化、视频化与网络化等特点,以其简短、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特征挑战着传统的针灸学教学模式.微课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针灸学专业时间紧而课程多、内容广泛而知识点零散、抽象等问题,对于针灸学教学的课前预习、课堂授课、课后复习以及远期学习均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微课尚不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学,但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让学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针灸学中教学难点“经脉循行”为例,探讨了如何开展“微课”资源建设及教学实践.

    作者:邹逸凡;李丹;马明珠;刘琼;贲定严;戴国斌;常小荣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医人文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与翻译

    近几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海外的关注,但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障碍仍然存在.中医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统一体,中医人文文化的有效传播,促进了中医药的跨文化宣传和推广,而翻译作为文化传播手段,在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刘天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培养中医妇科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探究

    在中医传统院校教学模式中,临床技能培养的欠缺在中医妇科研究生中初露端倪,而临床上中医妇科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其临床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对于中医妇科研究生在未来的工作及学习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依据中医妇科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探讨与其所存在弊端相应的初步改进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佳裕;冯璐;韩凤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周仲瑛教授心胃同治法治疗老年病经验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从医七十余载,长期致力于中医中药诊治疑难病证的研究,学验俱丰,对老年病的中医药诊治亦有独到之处.周老认为疑难病证多非一脏一腑为病,病变往往涉及多个层次、多个脏腑.本文针对老年脏腑老化虚衰相互波及,病久合病并病多的特点,从理气通阳治胸痹,滋阴清胃治口疮,清心调胃治郁证,镇心和胃治失眠的病案分析入手阐述了周老运用心胃同治法治疗老年病的经验.

    作者:刘海燕;朱博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杨氏3A+疗法“肘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杨氏3A+疗法“肘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杨氏3A+疗法“肘五针”埋线针刀治疗,每次间隔15天,2次后观察结果;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40 mg加2%利多卡因2mL作局部痛点封闭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疼痛积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治疗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8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19.23%,对照组率46.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杨氏3A+疗法“肘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安全有效,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重兵;杨才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培元汤配合穴位注射减轻结肠癌化疗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培元汤配合穴位注射在减轻结肠癌患者化疗后(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XELOX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实施XELOX化疗方案的同时服用自拟培元汤并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实施3周期化疗后,参照WHO抗癌药物毒副作用评定标准作毒副作用比较.结果 2组患者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液系统的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消化系统的恶心、呕吐;2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白细胞与实验组治疗后白细胞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培元汤配合穴位注射可有效减轻结肠癌患者化疗后副反应.

    作者:张宝昕;段圣刚;刘博;白振霞;张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冬病夏治敷贴对频繁急性加重型慢阻肺患者血清IL-8、CRP的影响

    目的 观察冬病夏治敷贴对稳定期频繁急性加重型COPD患者系统炎症因子及急性加重次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频繁急性加重型稳定期COPD患者120例,根据西班牙慢阻肺指南分为C型、D型,将C型、D型患者分别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和安慰剂贴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IL-8、CRP的变化趋势及急性加重次数的情况.结果 C型2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CRP浓度无差异,IL-8呈下降趋势、急性加重次数减少(P<0.05).C型2组患者在各时间点CRP、IL-8浓度组间比较无差异.D型试验组患者CRP、IL-8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IL-8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RP浓度无差异.D型2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组间比较CRP、IL-8浓度有差异(P<0.05);D型患者治疗后急性加重次数与治疗前比较,组间、组内均有差异(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短期疗程即可以进一步降低以慢支为主的急性加重型COPD患者系统炎症因子,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杨立云;刘佳;樊毓运;刘文建;王世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