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荥阳市居民血硒水平调查及临床探讨

李建朝;张孔玉

关键词:荥阳市, 居民, 血硒, 水平调查, 原子吸收光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硒的检测方法, 原子荧光法, 氢化物发生, 灵敏度高, 分子荧光, 电化学法, 费用低, 应用, 临床, 干扰
摘要:近年来对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分子荧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谢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法等,其中以原子吸收光谱法为常用,但其存在干扰而使其逊色一筹.本法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具有灵敏度高,费用低的特点,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饮用水中锑

    锑是一种微带蓝色的银白色金属,由于某些工业制造中需要用到锑或锑的氧化物,因而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引入各种锑的化合物.新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生活饮用水中锑的限值为0.005mg/L.测定锑的方法:孔雀绿分光光度法.适用于测定清洁水及废水中锑的含量,低检测浓度为0.02mg/L;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此法需要电热石英原子化器.

    作者:刘丽萍;刘非;张晓鸣;康君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一起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诊断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菌所致食物中毒占首位,常有报道.若疫情报告及时、做出准确实验室诊断也很容易.本文据报道的是在食物中毒发生后因疫情报告不及时的实验室诊断结果,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李铁墙;李秀昵;李胜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洋酒中甲醇、杂醇油

    世界各地酒的品种繁多,人们饮用的习惯也不一样.一般发酵酒中都含有一定量的固形物,如啤酒、葡萄酒、黄酒等;有些蒸馏酒在陈化过程中需要在木桶中存放,可将木桶的单宁酸等成分溶于酒中,如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等;风味众多的配制酒里可能添加有糖、果汁、色素等成分,因此在分析这类样品时,都需要做蒸馏处理,以防止酒中的杂质进入进样口和色谱柱中.

    作者:徐超一;周玉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维生素G、安赛密、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

    目前在饮料等各类食品中,各种人工添加剂的应用十分普遍,乙酰磺胺酸钾(安赛密、C4H4KNO4S)[1],是近年来又一种应用的甜味剂,它是一种氧硫杂环嗪酮类化合物,我国部颁卫生标准中高使用限量为0.3g/kg[2],常用的测定方法为薄层层析法、紫外分光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国家卫生标准中未见有五种物质同时测定方法,我们根据有关资料[3-5],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02mol/L醋酸铵为流动相,对维生素C、安赛密、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同时进行分离,实验证明该法操作简单、快速,测定时间短,分析效果相当好,十分适宜基层单位的应用.

    作者:李学梅;商晓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温度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代谢过程的规律研究

    本文研究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温度下代谢过程的规律,从热谱曲线按指数生长模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的生长速度常数,从而确定了佳生长温度和低不生长温度.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生活中常见的细菌,它们在食品中的存在数量有严格的控制标准,若超过标准,人吃了食物后会引起一些疾病,因此对这些细菌的代谢规律的研究,对了解细菌的生长环境及杀死细菌有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向阳;于静涛;丁吉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2000年9月5日,我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下属的两个工厂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经实验室检验,确认本次中毒事件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现将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表现

    作者:张震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及监测方法的探讨

    公共场所是人们日常接触多的地方,其直接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公共场所的监督监测是卫生防疫工作中重要任务之一,是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疾病控制的必要手段.卫生监测结果可作为公共场所被污染程度的主要标志,为公共场所消毒效果的判定和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本市2000年公共场所监测情况及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报告如下.

    作者:王襄;郑向梅;高景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火锅店空气卫生质量监测评价

    1998年冬季在我市某火锅城曾发生数名就餐者在就餐场所内CO中毒事件,此后类似事件时有发生,为了解火锅店内空气质量状况.防止事件再度发生提供预防措施,我们于2000年12月对我市20家经营状况好的火锅城(店)进行了空气质量监测.情况如下:

    作者:白喜顺;吴怀玉;白玮志;张威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福建省食品中肠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大肠杆菌的初步调查

    肠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杆菌(Entero-SLTS-Producing andinvasive E.Coli ESIEC)是1994年报道的新型致泻性大肠杆菌[1].它在腹泻病人中检出率高且产双重毒力因子而引起关注.为了解我省食品中ESIEC的污染状况,我们于1998年8月至1999年10月对福建省七大类300份食品进行ESIEC的分离与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伟伟;杨毓环;郭维植;高少翰;郑加武;陈秉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涂层石墨管——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锡

    锡为中等毒性,有机锡化合物的毒性较大.在食品工业上,以锡为容器和包装材料,使用普遍,为了防止食品污染,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对锡的测定很有意义.锡的测定方法很多,一般有苯芴酮比色法[1]、乐精法、钼蓝法、氧化苏木素法等[2],但这些方法pH控制较严,干扰较多.本文通过对石墨管进行涂镧处理,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快速,简便地测定食品中锡,具有灵敏度高,回收率高的特点.

    作者:陈晓红;刘佑铭;于笑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测定法的比较

    过氧化苯甲酰(BPO)是一种广为使用的面粉增白剂.但如果过量的使用,则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苯甲酸(BA)和苯酚等物质.因此我国及各国政府对BPO在面粉中的添加量有严格的限制.目前国家还未制定出标准检测方法.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的检验方法有气相色普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2-3]、铁粉还原一两次蒸馏一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铁粉还原比色法等.

    作者:严蕾;郭亚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对氨基偶氮苯分光法测定年糕中二氧化硫

    年糕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但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尤其是个体经营者往往在其中添加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化工原料作添加剂,如亚硫酸,低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等作漂白、脱色、防腐.这些添加剂分解出的二氧化硫含量超标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副作用,损害胃、肠、肝功能,使红血球血红蛋白减少.引起腹泻等.

    作者:杨龙彪;吕维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广州市牛奶抗生素残留量的动态监测与分析

    牛奶是人们尤其是婴幼儿的主要营养食品,牛奶中残留抗生素会危害饮用者身体健康.FAO及WAO早在1969年就提出应对各种动物性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量提出允许标准,我国1990年11月颂布乳及乳制品管理办法.但是我国对牛奶中残留抗生素的现状及检测报道甚少.我们在1996年,2000年两年度中对广州市的生奶、奶制品作抗生素残留监测抽查,在检测方法上应用标准一渗透法(TA-01法)、并同步按国际法(TTC唑法)比较.旨在了解本地区奶类抗生素残留量的变化、试图建立监测奶类抗生素常规项目并作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锦光;肖丽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广枣三味颗粒剂清除@OH的实验研究

    广枣三味颗粒剂为蒙药广枣三味汤[1]的改进剂型,由广枣、苦参和丹参三味蒙药材组成.具有清心血热、强心之功能,用于治疗心火、心悸、心区刺痛[2]等病症,是蒙医常用药之一,本文以Vit@C-CuSO4-Cyt@C做为OH生成反应体系,探讨了广枣三味颗粒剂对@OH的清除和抑制作用,为了解该药的药理作用和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孙福祥;何瑞玲;乌日娜;金丽杰;席海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痕量汞

    基于在pH6.2的缓冲溶液中,痕量汞(Ⅱ)对过氧化氢氧化对乙酰偶氨胂而使其褪色的反应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汞(Ⅱ)新的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汞(Ⅱ)的线性范围为0.1-12.0μg/L,检出限0.1μg/L.用于食品河虾和海鱼中汞(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谭洪涛;黄湘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蒸馏酒中锰的探讨

    酒中锰来源主要是以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配合活性炭吸附作用对酒基进行除杂脱臭,而氧化锰是很强的毒物,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可引起急慢性中毒,锰含量高低是评价白酒卫生质量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借鉴了有关报导,试验了火焰原子吸收直接测定酒中锰的方法.其优点是:样品不需任何预处理,适用于不同乙醇浓度检品,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可靠,在成批样品分析测定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丁兆年;徐雪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荥阳市居民血硒水平调查及临床探讨

    近年来对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分子荧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谢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法等,其中以原子吸收光谱法为常用,但其存在干扰而使其逊色一筹.本法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具有灵敏度高,费用低的特点,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李建朝;张孔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细胞吸附浓集法分离外环境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检测外环境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方法.[方法]细胞吸附浓集法:将自然沉清的水样抗菌、等渗处理后,加入适量的L20B细胞,混匀,充分吸收水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然后收集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同时用AlCl3-NaCl沉淀法浓集病毒,接种L20B细胞分离病毒,作为对照.[结果]40份水样,用L20B细胞吸附法检出10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用AlCl3-NaCl沉淀法未检出脊髓灰质炎病毒.[结论]新建立的细胞吸附浓集法可用于外环境水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检测,且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AlCl3-NaCl沉淀法.

    作者:丁昌慧;邵荣标;严建国;汤权;吴巨飞;刘秀兰;祁新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GC-FID快速测定全血中微量乙醇方法探讨

    目前,血中乙醇含量测定有化学法、色质联用法、生物传感器法、顶空气相色谱法[1-3]等.本文采用直接稀释血样注入色谱仪分析测定全血中乙醇含量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方法的佳条件、灵敏度、可靠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时振强;李莉;刘德辉;肖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一起外源性输入霍乱疫情病原学检验分析

    2000年10月10日,我站接到市卫生局疫情报告,一名外出探亲人员已从02病疫区私自回到了我市家中,此人感染与否,关系到疫情是否进一步扩大,情况紧急,我站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流病调查及现场采样,并用常规分离方法及PCR快速检测法对采集样本进行了病原学检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厚宏;王德来;白艳;毛丽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