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平;杨洪祥;崔殿祯
研究发现,焦硫酸钾与还原糖可发生焦糖化反应,且三硝基酚有显著提高其测定灵敏度的作用,摸索确定了佳反应条件,建立了快速测定血糖的新分光光度法.还原糖质量浓度在0.01~0.05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其λmax=460nm,Sandell灵敏度为48.6ng@cm-2,Sr为1.95%~5.97%,R%为97.0%~105.0%.该法用于临床,所用试剂少,结果可靠.
作者:司文会;朱金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98年冬季在我市某火锅城曾发生数名就餐者在就餐场所内CO中毒事件,此后类似事件时有发生,为了解火锅店内空气质量状况.防止事件再度发生提供预防措施,我们于2000年12月对我市20家经营状况好的火锅城(店)进行了空气质量监测.情况如下:
作者:白喜顺;吴怀玉;白玮志;张威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了GC-MS法同时测定车间空气中24种有机溶剂的方法.,[方法]用活性炭采集空气中有机溶剂,CS2解吸,经FFAP毛细管柱分离,用GC-MS仪全扫描方式检测.[结果]变异系数在1.0%~5.0%之间,相关系数在0.998~1.000之间,检出限在0.13×10-3μg~6.85×10-3μg之间.[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
作者:刘奋;戴京晶;林奕芝;梁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肠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杆菌(Entero-SLTS-Producing andinvasive E.Coli ESIEC)是1994年报道的新型致泻性大肠杆菌[1].它在腹泻病人中检出率高且产双重毒力因子而引起关注.为了解我省食品中ESIEC的污染状况,我们于1998年8月至1999年10月对福建省七大类300份食品进行ESIEC的分离与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伟伟;杨毓环;郭维植;高少翰;郑加武;陈秉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耐用消费品的抗菌性有了较高的要求,添加抗菌剂或用其他方法防止微生物繁殖的商品日渐受到关注,抗菌陶瓷的研究在我国刚刚赳不,为了解抗菌瓷片的杀菌效果,我们在实验室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余淑冰;梁景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变色酸法快速检测毒鼠强是新近创立的应用化学法检测毒鼠强的方法.我们通过简化试剂、改变试剂加入步骤,对实验结果无显著性影响,但可以大大缩短检测时间.
作者:黄道平;刘吉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结核菌耐药是结核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常用的抗结核药物的长期广泛的应用,原发和继发耐药菌株日渐增多.因此,有必要探讨新的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可乐必妥是一种新型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为了探讨该药对结核菌的敏感性,对日本第一制药厂提供的可乐必妥原粉进行一批结核菌敏感性测定.现就我所1999年1月~2000年12月所培养分离的570株结核分支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为结核病化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素真;王志刚;陈丽湘;吴艳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早孕因子是存在于妊娠早期母体血清中的一种免疫抑制因子,作为受精后早被检出且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物质日益受到关注.我们从人工流产的血液中提取出早孕因子活性样物质.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定其等电点.此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实验耗时短,无需昂贵仪器.1材料与方法[1-3]
作者:张冬云;王晓华;刘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确保全国<建立全国食品中污染物监测系统>课题的顺利进行,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提高各参加单位的微生物检测水平和能力,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对本实验室进行了质量控制.现将质控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海波;孙武长;刘桂华;王艳秋;赵共和;杨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人体中发锰含量近年研究认为与职业接触有关,可做职业接触指标[1].测定发锰的方法有比色法、原子吸收法、高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2-5].原子吸收法中火焰原子吸收法是测定发锰的主要方法,一般消化后稀释一定体积测定,灵敏度已满足要求,也无明显干扰;还可以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此法灵敏度高,但速度不快.另外,检测职业接触者头发时,生产环境中锰可直接污染头发,测定前应将此部分头发除掉,这是本测定应注意之处.
作者:潘洪志;张宏绪;常东;孙晓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中和抗体测定方法.[方法]用VZV1毒种制备中和抗原,以50pfu左右病毒量加待测血清36℃中和1h,接种Vero-E6单层细胞,烛缸法培养10d后,用结晶紫染色,计数pfu;以中和后pfu减少50%的血清高稀释度为中和抗体滴度.[结果]VZV1在Vero-E6细胞上形成的蚀斑呈椭圆形,平均φ0.85mm,边界清晰;经试验3只VZV1免前家兔血清中和抗体滴度<1:2,免后分别为1:16、1:31、1:64;5份中和抗体阳性血清经重复测试3次,中和抗体多相差1个滴度;24份血清同时测定VZV中和、荧光、酶标抗体的GMT比值为1:1.83:46.25.[结论]VZV蚀斑减少中和试验特异性、重复性良好,可用于VZV疫苗免疫效果考核.
作者:郑官增;姚苹苹;朱函平;朱智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食(饮)具消毒监测是食品卫生监督监测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公共食(饮)具的消毒管理是防止肠道传染病经公众聚餐传播的重要措施.为此,我市自1996年起对宾馆、酒楼等餐饮业食(饮)具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波;肖云;李安娜;罗江琳;严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过氧化苯甲酰(BPO)是一种广为使用的面粉增白剂.但如果过量的使用,则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苯甲酸(BA)和苯酚等物质.因此我国及各国政府对BPO在面粉中的添加量有严格的限制.目前国家还未制定出标准检测方法.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的检验方法有气相色普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2-3]、铁粉还原一两次蒸馏一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铁粉还原比色法等.
作者:严蕾;郭亚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2000年8月我区某村因办丧事在家就餐,引起75人出现胃肠道症状,经调查初步确诊为由食用熟小驴肉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东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前在饮料等各类食品中,各种人工添加剂的应用十分普遍,乙酰磺胺酸钾(安赛密、C4H4KNO4S)[1],是近年来又一种应用的甜味剂,它是一种氧硫杂环嗪酮类化合物,我国部颁卫生标准中高使用限量为0.3g/kg[2],常用的测定方法为薄层层析法、紫外分光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国家卫生标准中未见有五种物质同时测定方法,我们根据有关资料[3-5],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02mol/L醋酸铵为流动相,对维生素C、安赛密、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同时进行分离,实验证明该法操作简单、快速,测定时间短,分析效果相当好,十分适宜基层单位的应用.
作者:李学梅;商晓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在国际(GB/Y5009 28-1996)和(GB/T5009 29-1996)方法中只适用于汽水、果汁、配制酒等液体样品,而对固体或半固体的样品前处理多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操作过程繁琐,有机溶剂对操作者的健康造成危害.为改变此现状,我们用透析法对酸奶样品进行处理,直接取透析液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并对透析液的加入量进行了模索,改变了以往样品前处理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在高效液相色谱支持下,样品前处理简单,避免使用有机溶剂,结果准确,可靠的测定方法.
作者:郭亚东;严蕾;王新建;米娜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蛋白质为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是由各种氨基酸以肽键连接而成,所含元素主要为碳、氢、氧、氮及硫等。各类食物的蛋白质含量很不均匀,其中蛋白质含量测定是评价食物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1]。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很多,如双缩脲法、Lowry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甲醛滴定法、电流法[2][3 ]等,但存在操作比较繁琐、费时或仪器昂贵等不足之处,通常采用经典的凯氏定氮法仍是食品分析、营养和生化研究中广泛应用而较精确的方法,但操作也比较费时费力,近来已有特用的蛋白质分析仪。2400/2460型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是目前国内先进的定氮仪,它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数据准确可靠,便于检测、分析研究。
作者:于雯;吕玉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人参作为一种珍贵的古老中药,以其独特的药理和生物活性,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地研究与应用.诸如用于滋补、镇静、抗疲劳、抗胃溃疡和抗溶血等[1],人参的药理活性成份众多,常用于复方之中,为此其成份的分析鉴定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微量元素、人参皂甙挥发酸、脂肪酸、农药残留等成分的分析方法日益要求准确、全面.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人参成份分析鉴定方法.
作者:孙玉岭;薛维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高发传染病,和肝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1].近年来,随着实验诊断技术的发展,乙肝五项指标的检测早已成为了解乙肝病程、诊断乙肝感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对3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和46例非肝癌癌症患者进行了乙肝五项指标的检测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HCC关系的目的.
作者:王乃昌;闫建文;刘玉萍;吴立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毒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应用越来越广泛.1983年美国国家卫保局(EPA)正式推荐二氧化氯消毒剂并取代传统氯制剂(氯气、漂百粉).二氧化氯消毒剂具有高效、速效、广谱、低毒的新型消毒剂,是由亚氯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组成.活化剂为盐酸、硫酸钴组成.活化后,释放出游离的二氧化氯,它有很高的还原电位,对细胞组织附着力强,穿透力大,扩散性好,具有较强杀菌效果.为了解二氧化氯消毒剂杀菌效果,现将试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爱萍;孟庆增;张琦;于钦问;张玮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