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手法教学网络视频库建设的研究

梁文;谭永振;梁嘉恺;周尧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骨伤科, 视频库, 网络教学, 骨伤手法
摘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是高等西医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重要临床课程之一,其中的骨伤手法内容具有教学内容实践性强、操作性强、内容多等特点.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视频库作为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骨伤手法教学网络视频库的建设思路,提出了制作视频的原则及方法,探讨了应用网络视频库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护理干预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接收的月经不调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且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评价2组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5.25%,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小妹;陈荣珍;叶青华;周玉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背俞穴针罐疗法对高尿酸血症U-ALB/Cr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背俞穴针罐疗法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U-ALB/Cr)的影响,以探讨防止高尿酸血症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无症状高尿酸血症U-ALB/Cr阳性者87例,随机分观察组(入选45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脱组8例,实际统计37例)采用背俞穴针罐疗法,每周治疗3次,4周为1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对照组(入选42例,因药物反应脱组9例,实际统计33例)口服别嘌呤醇,4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结果 在对U-ALB/Cr的影响方面,观察组有明显的逆转作用,37例有22例降为正常值,占59.46%,>300 mg/g的由12例减少为2例,下降率为83.33%,100~300mg/g的由16例减少为4例,下降率为75%;对照组对U-ALB/Cr的逆转作用不确切,33例仅有3例降为正常值,占9.09%,>300mg/g的由9例减少为5例,下降率为44.44%,100~300mg/g的由13例减少为9例,下降率为30.77%,30~100mg/g的由11例增加到16例.结论 背俞穴针罐疗法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者U-ALB/Cr有明显的逆转作用,且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未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杨贤海;彭春花;钟君华;柴进华;石刚;王荣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金东明教授治疗自闭症验案举隅

    金东明教授为吉林省名医,临床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自闭症属于典型的疑难杂症.自闭症的患病人数正在逐年增加,病程可持续一生,难以逆转,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本例诊断为湿热痰扰心神为主,采用清湿热、涤痰宁心为主的治疗大法,疗效显著.用药点睛之处:牡蛎与龙骨相配共为君药.从中医的辨证角度对自闭症进行系统地分析,有助于对自闭症的认识与治疗.中医疗法对于自闭症的改善及治疗具有很大的潜力.

    作者:贾朝旭;金东明;史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医四联疗法治疗癌痛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消瘤止痛口服液+蟾乌巴布膏+针刺+氢溴酸高乌甲素针”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癌痛住院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轻度疼痛:内服消瘤止痛口服液25 mL,4次/日+外敷蟾乌巴布膏1帖,1次/日,共3d;中度疼痛:轻度癌痛方法+电针治疗,共3d;重度疼痛:中度癌痛方法+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8mg,肌肉注射,1次/日治疗,共3d.对照组:参考WHO制定的癌痛三阶梯止痛疗法.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2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四联疗法有明显治疗癌痛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且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值,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何爱国;杨正春;黄建清;罗飞燕;钟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论虚里郁闭学说及宣上畅中、宽胸利膈法治疗胸痹

    阐述胸痹的病机多起于阳郁阴结而非阳微不运.宗气的传输和敷布是影响心血运行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虚里络脉郁闭学说:肺胃气机的郁结、膈膜的塞滞、胸次的狭隘是胸痹发病的始动因素;虚里脉络闭塞、宗气传输敷布失常是导致心脉痹阻的病理结果.以宣肺和胃、宽胸利膈法治疗胸痹,缓解和改善心绞痛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常志强;张良;李春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自主训练系统为主导授课方式构成要素的探讨

    传统中医具有思维发散性和概括性的双向特点,中医学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自觉思考和创新意识,如何建立一种良好教学模式是值得探讨的.目前,自主训练系统的构建为大家所推崇;怎样建立一个自主训练系统为主导的课程教学方案,实施效果如何,本文将围绕这两方面论述.

    作者:刘平安;唐源苑;张国民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腰椎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

    目的 观察运用腰椎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以腰椎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25例以腰椎牵引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及JOA下腰痛评分.结果 经过2周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 腰椎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游上国;张泳斌;王茂国;朱绍同;黄丙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治未病理论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治未病理论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治疗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进行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干预.比较2组咳嗽消失的时间、呼吸困难消失的时间、肺喘鸣音消失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比较2组临床疗效、哮喘复发率和再次住院率.结果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5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13.33%、再住院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未病理论防治小儿哮喘关键是积极的养生调护、配合治疗及防治,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有指导作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颈椎角度牵引配合项痹舒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颈椎角度牵引配合项痹舒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符合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纳入标准的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颈椎仰卧位角度牵引,配合中药熏蒸及口服项痹汤和甲钴胺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仰卧中立位牵引,配合中药熏蒸及口服甲钴胺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愈45例,好转15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30例,好转26例,无效4例.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1.98±0.81)分,对照组(2.33±0.96)分,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角度牵引配合项痹舒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疗效确切.

    作者:于晓超;毛书歌;毛晓艳;陈汉卿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开展教研室说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素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卫生统计学课程负责人说课示例

    说课程包括课程定位和目标、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课程建设与特色.积极开展教研室说课活动,通过课程负责人说课程、青年教师说课堂教学,可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素质和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裴芸;陈书;朱旭;邓思思;魏歆然;魏高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抑郁程度、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抑郁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癫痫病患者,对每位患者进行编号,前50例患者为治疗组,后50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康复的护理干预的方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的护理方法护理.比较和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运用各自的护理方法护理后的抑郁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次数的变化和影响.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次数均有所改善,但是治疗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论 运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的方式护理癫痫病患者,能够大大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减少癫痫病的发作次数,为患者减轻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徐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优化康复护理方案干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40例

    目的 观察优化康复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化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评估2组MMSE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2组MMSE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康复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陈美云;刘青;丁敏芳;陈世耕;洪昆达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浅析《道德经》静日复命之养生观

    《道德经》有丰富的养生思想,“静日复命”之养生观尤为突出,其体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慢饮食是养生的妙方,好睡眠是养生的基础,静心神是养生的核心,它与现代“慢生活”是一脉相承的.世界万物,只有平静下来、慢下来,才能延续生命、延年益寿;如私欲不止,患得患失,终日内心惶恐不安,心神无法安宁,就会疾病丛生,半百而衰.

    作者:赵瑞占;秦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我国临床营养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

    目的 通过收集文献,了解我国临床营养研究现状.方法 采用计量学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0--2016年公开发表的临床营养研究文献,分析文献的发表时间、基金支持数、研究类型、科研单位以了解临床营养研究现状.结果 研究类型中综述占总篇数的84.0%,临床研究占总篇数的16.0%.有基金支持的有41篇,从2000年到2012年每年发表篇数成递增趋势.结论 临床营养相关研究受到的关注仍不够,并且基金支持仍较少,研究类型相对单一,仍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所有检索到的临床营养文献中中医营养相关文献数量远少于西医,中医临床需增加此方面研究.

    作者:王雪颖;冉俐;徐芳;陆征丽;王泓午;步怀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医全科医学在二级中医医院的地位和培育模式探讨

    中医全科医学是全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二级中医医院全科医学建设刚刚起步,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推行中医全科医学建设是基层预防保健的需要,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需要,是二级中医医院发展的需要.培育中医全科医学的方法主要有:系统学习,提高防病治病的理论水平;临床实践,掌握中医特色诊疗手段;进修规培,在三级医院全面巩固和提升;师承教育,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之处.

    作者:黄赛忠;孙杰;于佳卫;马立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慕课实验教学研究

    慕课具有资源广泛、免费开放、支持多人同时学习、可进行交互即时反馈等优点.将慕课概念与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结合起来,运用多种软件建立基于慕课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其开放性、互动性的优势,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

    作者:张颖颖;王彦芳;李兰;朱庆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越鞠丸合黛力新治疗更年期抑郁症20例

    目的 观察越鞠丸合黛力新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更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以越鞠丸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以黛力新单药治疗,疗程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及HAMD评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均有明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 (P<0.05).结论 越鞠丸联合黛力新治疗更年期抑郁症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操儒森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基于微信平台的CBL教学法在呼吸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通过微信平台推送CBL教学法,在呼吸科规培生带教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第二呼吸内科轮转的189名规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借助微信平台采用CBL教学法,对照组进行传统讲授式教学.结果 2组规培学员的出科时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成绩较入科时均有较大提高,试验组的出科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CBL教学法能够调动规培学员理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增强学员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赵博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裴正学教授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经验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日渐加快,中老年人罹患缺血性中风的比例逐年上升,加之本病具有高致残率、后遗症明显、恢复缓慢等特点,对患者及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沉重地负担.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本病优势可见.吾师裴正学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地黄饮子合冠心Ⅱ号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确切.

    作者:李国莹;马泉;裴正学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运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及地塞米松注射液结膜下注射,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的20例虹膜睫状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6个月观察其复发率.结果 20例虹膜睫状体炎患者中痊愈13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随访期间复发2例,复发率10%.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该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武艳飞;李月;王素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