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护理干预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

张小妹;陈荣珍;叶青华;周玉妹

关键词:中医护理, 月经不调, 痛经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接收的月经不调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且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评价2组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5.25%,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住院医师在神经外科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法

    目的 探索提高中医院规范化培训医师神经外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法 在中医住院医师神经外科轮转培训教学中随机抽取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名,试验组运用问题导向联合案例导向教学法,重点培养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养成主动学习,善于协作,乐于共享的良好习惯;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应用调查问卷评分及出科考试评分,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综合评估2组的培训效果.结果 应用问题导向联合案例导向教学法,能有效提高中医住院医师在神经外科轮转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宋光荣;王革生;王雷;杜勇;东潇博;刘佳霖;周玉嘉;蔡旭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临床型研究生培养策略思考

    随着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的升高,肾脏病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业临床型研究生毕业后在临床工作中往往不能独挡一面.笔者在中医院从事研究生培养多年,从中西医肾脏病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进行探讨,提出在研究生期间,应重视肾脏病理阅片能力、肾脏替代技术、中西医临床实践能力、临床中西医结合思维能力、大内科基础能力、中西医结合科研创新能力等六大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技能及科研能力,培养出高质量的肾脏病专业人才.

    作者:张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浅析《道德经》静日复命之养生观

    《道德经》有丰富的养生思想,“静日复命”之养生观尤为突出,其体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慢饮食是养生的妙方,好睡眠是养生的基础,静心神是养生的核心,它与现代“慢生活”是一脉相承的.世界万物,只有平静下来、慢下来,才能延续生命、延年益寿;如私欲不止,患得患失,终日内心惶恐不安,心神无法安宁,就会疾病丛生,半百而衰.

    作者:赵瑞占;秦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医全科医学在二级中医医院的地位和培育模式探讨

    中医全科医学是全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二级中医医院全科医学建设刚刚起步,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推行中医全科医学建设是基层预防保健的需要,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需要,是二级中医医院发展的需要.培育中医全科医学的方法主要有:系统学习,提高防病治病的理论水平;临床实践,掌握中医特色诊疗手段;进修规培,在三级医院全面巩固和提升;师承教育,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之处.

    作者:黄赛忠;孙杰;于佳卫;马立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62)杨氏3A+疗法“肘五针”埋线针刀治疗尺骨鹰嘴滑囊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杨氏3A+疗法—“肘五针”埋线针刀治疗尺骨鹰嘴滑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10例尺骨鹰嘴滑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杨氏3A+疗法“肘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结合常规推拿按摩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72例,显效28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治愈32例,显效28例,好转2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0.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杨氏3A+疗法—“肘五针”治疗尺骨鹰嘴滑囊炎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作者:肖菊层;杨才德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干眼症的有效性.方法 纳入干眼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配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针刺、辨证治疗及护理,治疗时间为1个月.观察记录1个月后2组患者的有效率、对护理的满意度、干眼症状评分、泪液分泌评分.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试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4%;试验组泪液分泌量为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症状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代医学常规治疗配合中医针刺、辨证治疗及护理对干眼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并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有一定临床雅广价值.

    作者:马原;鲁艳萍;董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针剌加运动想象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探索

    目的 观察针刺加运动想象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9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加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Barthel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 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BM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MA和BMI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针刺加运动想象疗法能明显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ADL亦有提高.

    作者:谢潇侠;强小风;赵生祥;姜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药熏蒸对小儿痉挛型脑瘫肌张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疗法、Bobath治疗法,配合正确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比较2组患儿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及肌张力评分),及2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GMFM水平较前升高,肌张力评分则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观察组为9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药熏蒸配合正确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对于降低痉挛性脑瘫患儿肌张力效果明显.

    作者:张小丽;李赵荣;洪恩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医四联疗法治疗癌痛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消瘤止痛口服液+蟾乌巴布膏+针刺+氢溴酸高乌甲素针”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癌痛住院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轻度疼痛:内服消瘤止痛口服液25 mL,4次/日+外敷蟾乌巴布膏1帖,1次/日,共3d;中度疼痛:轻度癌痛方法+电针治疗,共3d;重度疼痛:中度癌痛方法+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8mg,肌肉注射,1次/日治疗,共3d.对照组:参考WHO制定的癌痛三阶梯止痛疗法.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2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四联疗法有明显治疗癌痛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且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值,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何爱国;杨正春;黄建清;罗飞燕;钟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糖尿病高血糖代谢记忆的中西医认识与治疗综述

    高血糖“代谢记忆”是指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可对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造成持久性损伤,本文从中西医角度出发,论述代谢记忆的西医相关机制:氧化应激、硝化应激、糖基化终产物以及中医“伏邪”“伏毒”理论与“代谢记忆”的联系.在治疗方面,西医提出早期强化血糖控制的原则以及预混胰岛素的优势;而中医则提出活血益气通络的思路在伏邪未发之时进行清透和攻伐.本文中西医并举,罗列对照两者对“代谢记忆”的认识和治则,为后世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黄亚会;贺三美;程倩倩;陆鹏;任凤艳;刘丽香;潘迪;易丹;文思;曹瑞;胡志鹏;呼永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针灸学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针灸学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分为针灸基础理论、针灸技术、针灸治疗三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以及临床带教发现,存在教学内容分割,教学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等问题,提出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将PBL、思维导图、模拟诊室等方法融入到教学中,不断提高针灸学教学质量.

    作者:王树东;王列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临床中药学微课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本文从临床中药学开展微课教学改革实践中所遇到实际问题出发,指出微课教学在中医教学中大范围推广和继续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和提出有效对策,后就微课教学法在临床中药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作者:谢伟;刘洋;周鹏;金华;刘睿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我国临床营养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

    目的 通过收集文献,了解我国临床营养研究现状.方法 采用计量学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0--2016年公开发表的临床营养研究文献,分析文献的发表时间、基金支持数、研究类型、科研单位以了解临床营养研究现状.结果 研究类型中综述占总篇数的84.0%,临床研究占总篇数的16.0%.有基金支持的有41篇,从2000年到2012年每年发表篇数成递增趋势.结论 临床营养相关研究受到的关注仍不够,并且基金支持仍较少,研究类型相对单一,仍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所有检索到的临床营养文献中中医营养相关文献数量远少于西医,中医临床需增加此方面研究.

    作者:王雪颖;冉俐;徐芳;陆征丽;王泓午;步怀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管炎急性发作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患者选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试验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口服麻杏石甘汤,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患者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经过1个疗程(7 d)治疗周期,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38%,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效果显著.

    作者:王丽娟;王明杰;孙中莉;黄亚会;王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神经性皮炎采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配合心理护理的效果

    目的 探究神经性皮炎采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并配合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2015年6月-2017年5月选取所在科室6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试验样本为30例.对照组采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研究组采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配合心理护理,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治疗效果更好,均P<0.05.结论 采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配合心理护理对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深究.

    作者:康燕;陈荣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裴正学教授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经验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日渐加快,中老年人罹患缺血性中风的比例逐年上升,加之本病具有高致残率、后遗症明显、恢复缓慢等特点,对患者及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沉重地负担.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本病优势可见.吾师裴正学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地黄饮子合冠心Ⅱ号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确切.

    作者:李国莹;马泉;裴正学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紫丹纱条外敷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紫丹纱条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糖尿病足Ⅰ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与基础降糖、抗炎及清理疮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敷紫丹纱条,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疮面红肿消退时间和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疮面红肿消退时间及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紫丹纱条外敷治疗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缩短疮面红肿消退时间及愈合时间.

    作者:类玮玮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广泛调研、研讨、论证,形成了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案,建立高效、自主、开放、全过程管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平台的搭建和体系的运行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师生满意度高,为高水平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

    作者:姜姗;林燕;闫永红;王英姿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痤疮与月经周期的相关性探讨及冲任失调型痤疮的临床研究进展

    本文运用中西医基础理论体系,阐发痤疮的发病机制并论述月经生理机制,从而探讨月经与痤疮的相关性.总结现有文献中冲任失调型痤疮的中药、针灸、西药治疗方案及解释各种诊疗方案的优点和理论依据,收集各方案中痤疮皮损的表现情况和月经周期的异常表现.意在提高冲任不调型痤疮的治疗准确率,有效降低月经病患者的痤疮发病率.

    作者:丁琳译;夏庆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红楼梦》林黛玉与王熙凤的中医体质对照分析

    《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该书虽非医学著作,但书中人物的病因、病情及病机分析却完全符合中医理论,无论从中医学理论角度,还是从文学欣赏角度,都值得深入分析研究.全书人物的中医体质的描绘占据了大量篇幅,对于全书剧情推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比王熙凤和林黛玉,揭示体质与身世生平、言语、外貌、性格特点、死因的联系,警醒人们应该认识体质,改善体质.

    作者:刘懿娴;马玉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