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住院医师在神经外科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法

宋光荣;王革生;王雷;杜勇;东潇博;刘佳霖;周玉嘉;蔡旭

关键词:中医院, 神经外科, 问题导向教学法, 案例导向教学法, 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
摘要:目的 探索提高中医院规范化培训医师神经外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法 在中医住院医师神经外科轮转培训教学中随机抽取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名,试验组运用问题导向联合案例导向教学法,重点培养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养成主动学习,善于协作,乐于共享的良好习惯;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应用调查问卷评分及出科考试评分,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综合评估2组的培训效果.结果 应用问题导向联合案例导向教学法,能有效提高中医住院医师在神经外科轮转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红楼梦》林黛玉与王熙凤的中医体质对照分析

    《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该书虽非医学著作,但书中人物的病因、病情及病机分析却完全符合中医理论,无论从中医学理论角度,还是从文学欣赏角度,都值得深入分析研究.全书人物的中医体质的描绘占据了大量篇幅,对于全书剧情推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比王熙凤和林黛玉,揭示体质与身世生平、言语、外貌、性格特点、死因的联系,警醒人们应该认识体质,改善体质.

    作者:刘懿娴;马玉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基于WORKSHOP的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模式探讨

    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方法的革新已成为教学事的创新的重点内容之一,各大院校纷纷积极探索及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其中,工作坊(workshop)是中医骨伤科学教育的热点之一,但是其运用,优势及不足仍待研究.而为了提高我校的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水平及技能操作能力,在发挥workshop教学的优势上,在2015~2016学年我校在中医本科骨伤方向班的教学中,实施“workshop”教学,获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作者:曾展鹏;陈柏行;黄枫;赵长青;舒雯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从五行生克法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本文从五行生克学说探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责之肝郁气滞,肝失疏泄,横逆犯脾,导致中焦气机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治疗上以补母泻子、抑强扶弱为治疗原则,采用泻心火以清肝、降肺气以疏肝、培中焦以平肝及“以情治情”之法.

    作者:闫赵斌;张晓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院内中药制剂生产和使用情况的分析与思考

    目的 分析我院院内中药制剂生产和使用情况,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和制剂室院内制剂配制记录,收集2013-2016年我院院内制剂的剂型、品种、产值、科室使用金额、委托加工等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结果 近3年来,我院制剂J室生产的品种基本稳定,院内中药制剂品种占87.67%,中药制剂的产值占比达90%以上.剂型品种数多的是合剂,但产值只排第4.从院内中药制剂使用金额计算,门诊使用占94.76%,住院使用占5.24%.结论 院内制剂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在逐步下降,虽然需要通过委托配制弥补自身的生产能力不足,但对中医医院来说仍不可或缺.医院中医特色专科和院内中药制剂品种相互依存.应尽快建立院内中药制剂的“新陈代谢”机制.

    作者:沈洁;周易天;赵黎;张立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省级名老中医张华主任医师治疗肺系病症临证举隅

    张华主任医师系芜湖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为安徽省级名老中医,从事中医内科数十年,中医理论扎实,并博采众长,颇有建树,并且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同时其医风淳朴,医德高尚.其在临证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系病证有其独到的见解.本篇文章通过四则病案来总结张华主任医师临证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体会以及其诊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陈志祥;马啸;杨俊;吴文龙;王婷;徐彬;张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药熏蒸对小儿痉挛型脑瘫肌张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疗法、Bobath治疗法,配合正确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比较2组患儿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及肌张力评分),及2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GMFM水平较前升高,肌张力评分则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观察组为9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药熏蒸配合正确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对于降低痉挛性脑瘫患儿肌张力效果明显.

    作者:张小丽;李赵荣;洪恩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开展教研室说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素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卫生统计学课程负责人说课示例

    说课程包括课程定位和目标、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课程建设与特色.积极开展教研室说课活动,通过课程负责人说课程、青年教师说课堂教学,可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素质和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裴芸;陈书;朱旭;邓思思;魏歆然;魏高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我国临床营养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

    目的 通过收集文献,了解我国临床营养研究现状.方法 采用计量学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0--2016年公开发表的临床营养研究文献,分析文献的发表时间、基金支持数、研究类型、科研单位以了解临床营养研究现状.结果 研究类型中综述占总篇数的84.0%,临床研究占总篇数的16.0%.有基金支持的有41篇,从2000年到2012年每年发表篇数成递增趋势.结论 临床营养相关研究受到的关注仍不够,并且基金支持仍较少,研究类型相对单一,仍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所有检索到的临床营养文献中中医营养相关文献数量远少于西医,中医临床需增加此方面研究.

    作者:王雪颖;冉俐;徐芳;陆征丽;王泓午;步怀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62)杨氏3A+疗法“肘五针”埋线针刀治疗尺骨鹰嘴滑囊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杨氏3A+疗法—“肘五针”埋线针刀治疗尺骨鹰嘴滑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10例尺骨鹰嘴滑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杨氏3A+疗法“肘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结合常规推拿按摩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72例,显效28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治愈32例,显效28例,好转2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0.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杨氏3A+疗法—“肘五针”治疗尺骨鹰嘴滑囊炎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作者:肖菊层;杨才德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糖尿病高血糖代谢记忆的中西医认识与治疗综述

    高血糖“代谢记忆”是指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可对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造成持久性损伤,本文从中西医角度出发,论述代谢记忆的西医相关机制:氧化应激、硝化应激、糖基化终产物以及中医“伏邪”“伏毒”理论与“代谢记忆”的联系.在治疗方面,西医提出早期强化血糖控制的原则以及预混胰岛素的优势;而中医则提出活血益气通络的思路在伏邪未发之时进行清透和攻伐.本文中西医并举,罗列对照两者对“代谢记忆”的认识和治则,为后世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黄亚会;贺三美;程倩倩;陆鹏;任凤艳;刘丽香;潘迪;易丹;文思;曹瑞;胡志鹏;呼永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小柴胡汤用于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内科收治的38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其常规的西药治疗;同时选取同一时期本院内科收治的38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为研究组,给予患者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比较,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9%;治疗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2.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13.2%(P<0.05);而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病情复发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作者:侯世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在2013年4月-2017年3月所收治的94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则进行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1.49%;对照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8.72%,组间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5.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85.12%,组间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发率是6.38%,对照组病发率是21.28%,组间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保障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

    作者:纪春江;万德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脐敷方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脐敷方治疗肿瘤化疗后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予以中药脐敷方治疗,对照组予以地榆升白片口服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49%.2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药脐敷方治疗肿瘤化疗后所致白细胞减少,能使白细胞计数升高,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副作用少,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瑞雪;卢航剑;李昕;苏雅慧;蔡春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HPLC法测定金银岗梅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金银岗梅颗粒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YMC-Pack ODS-A(250×4.6 mm,5μm),流动相以水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相B,检测波长:240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栀子苷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在3.14 ~ 62.70μg/mL (r=0.9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73%,RSD为0.72%.结论 本方法结果准备、快速、简便、专属性好,重现性良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范文昌;梅全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多媒体式病例结合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黄疸病教学中的运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再依赖于老师,而是主动掌控课堂,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临床思雏能力,为进一步的临床医疗活动打下基础.黄疸病篇在《中医内科学》中是较重要的章节,黄疸是临床常见病证,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采用多媒体病例结合PBL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黄疸病篇的相关知识,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应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庄昆海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干眼症的有效性.方法 纳入干眼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配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针刺、辨证治疗及护理,治疗时间为1个月.观察记录1个月后2组患者的有效率、对护理的满意度、干眼症状评分、泪液分泌评分.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试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4%;试验组泪液分泌量为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症状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代医学常规治疗配合中医针刺、辨证治疗及护理对干眼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并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有一定临床雅广价值.

    作者:马原;鲁艳萍;董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浅析《道德经》静日复命之养生观

    《道德经》有丰富的养生思想,“静日复命”之养生观尤为突出,其体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慢饮食是养生的妙方,好睡眠是养生的基础,静心神是养生的核心,它与现代“慢生活”是一脉相承的.世界万物,只有平静下来、慢下来,才能延续生命、延年益寿;如私欲不止,患得患失,终日内心惶恐不安,心神无法安宁,就会疾病丛生,半百而衰.

    作者:赵瑞占;秦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实验诊断学教学在提升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事业的高速发展,实验室检查无论对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专业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本课程建设给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验诊断环节的强化训练提供了良好途径.通过在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增设实验诊断的教学内容,对实验诊断的基础理论、拓展项目、临床应用三方面内容进行教学.形式上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及pBL的教学的模式,以锻炼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引导实习生合理应用现有的实验室检测项目辅助临床疾病的诊断,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病例分析的能力.

    作者:王瑛;沈建雄;蒋文燕;陈云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紫丹纱条外敷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紫丹纱条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糖尿病足Ⅰ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与基础降糖、抗炎及清理疮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敷紫丹纱条,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疮面红肿消退时间和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疮面红肿消退时间及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紫丹纱条外敷治疗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缩短疮面红肿消退时间及愈合时间.

    作者:类玮玮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医全科医学在二级中医医院的地位和培育模式探讨

    中医全科医学是全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二级中医医院全科医学建设刚刚起步,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推行中医全科医学建设是基层预防保健的需要,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需要,是二级中医医院发展的需要.培育中医全科医学的方法主要有:系统学习,提高防病治病的理论水平;临床实践,掌握中医特色诊疗手段;进修规培,在三级医院全面巩固和提升;师承教育,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之处.

    作者:黄赛忠;孙杰;于佳卫;马立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