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角度牵引配合项痹舒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于晓超;毛书歌;毛晓艳;陈汉卿

关键词:角度牵引, 项痹舒汤, 急性期, 神经根型颈椎病
摘要:目的 观察颈椎角度牵引配合项痹舒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符合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纳入标准的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颈椎仰卧位角度牵引,配合中药熏蒸及口服项痹汤和甲钴胺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仰卧中立位牵引,配合中药熏蒸及口服甲钴胺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愈45例,好转15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30例,好转26例,无效4例.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1.98±0.81)分,对照组(2.33±0.96)分,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角度牵引配合项痹舒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疗效确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管炎急性发作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患者选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试验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口服麻杏石甘汤,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患者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经过1个疗程(7 d)治疗周期,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38%,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效果显著.

    作者:王丽娟;王明杰;孙中莉;黄亚会;王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针灸学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针灸学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分为针灸基础理论、针灸技术、针灸治疗三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以及临床带教发现,存在教学内容分割,教学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等问题,提出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将PBL、思维导图、模拟诊室等方法融入到教学中,不断提高针灸学教学质量.

    作者:王树东;王列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从五行生克法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本文从五行生克学说探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责之肝郁气滞,肝失疏泄,横逆犯脾,导致中焦气机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治疗上以补母泻子、抑强扶弱为治疗原则,采用泻心火以清肝、降肺气以疏肝、培中焦以平肝及“以情治情”之法.

    作者:闫赵斌;张晓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小柴胡汤用于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内科收治的38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其常规的西药治疗;同时选取同一时期本院内科收治的38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为研究组,给予患者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比较,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9%;治疗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2.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13.2%(P<0.05);而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病情复发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作者:侯世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医护理干预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接收的月经不调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且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评价2组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5.25%,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小妹;陈荣珍;叶青华;周玉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运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及地塞米松注射液结膜下注射,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的20例虹膜睫状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6个月观察其复发率.结果 20例虹膜睫状体炎患者中痊愈13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随访期间复发2例,复发率10%.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该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武艳飞;李月;王素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多媒体式病例结合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黄疸病教学中的运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再依赖于老师,而是主动掌控课堂,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临床思雏能力,为进一步的临床医疗活动打下基础.黄疸病篇在《中医内科学》中是较重要的章节,黄疸是临床常见病证,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采用多媒体病例结合PBL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黄疸病篇的相关知识,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应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庄昆海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省级名老中医张华主任医师治疗肺系病症临证举隅

    张华主任医师系芜湖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为安徽省级名老中医,从事中医内科数十年,中医理论扎实,并博采众长,颇有建树,并且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同时其医风淳朴,医德高尚.其在临证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系病证有其独到的见解.本篇文章通过四则病案来总结张华主任医师临证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体会以及其诊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陈志祥;马啸;杨俊;吴文龙;王婷;徐彬;张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目的 分析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周期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经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中,使用针灸疗法配合补阳还五汤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郑永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行气散寒药物贴脐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小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行气散寒药物贴脐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小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 将62例小儿小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利巴韦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外用贴膏贴神阈穴,配合小儿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1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肠系膜淋巴结彩超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高频彩超检查肠系膜淋巴结指标(纵径、横径、纵横比)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行气散寒药物贴脐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小肠系膜淋巴结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基于WORKSHOP的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模式探讨

    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方法的革新已成为教学事的创新的重点内容之一,各大院校纷纷积极探索及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其中,工作坊(workshop)是中医骨伤科学教育的热点之一,但是其运用,优势及不足仍待研究.而为了提高我校的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水平及技能操作能力,在发挥workshop教学的优势上,在2015~2016学年我校在中医本科骨伤方向班的教学中,实施“workshop”教学,获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作者:曾展鹏;陈柏行;黄枫;赵长青;舒雯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治未病理论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治未病理论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治疗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进行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干预.比较2组咳嗽消失的时间、呼吸困难消失的时间、肺喘鸣音消失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比较2组临床疗效、哮喘复发率和再次住院率.结果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5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13.33%、再住院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未病理论防治小儿哮喘关键是积极的养生调护、配合治疗及防治,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有指导作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随症采集法实施眩晕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观察

    目的 以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为依据,运用随症采集方法,探讨眩晕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60例眩晕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护理,试验组运用随症采集方法,通过患者症状信息采集,以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为依据,为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技术.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症状缓解及治疗效果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随症采集方法,实施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闵俊英;芦盛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针剌加运动想象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探索

    目的 观察针刺加运动想象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9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加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Barthel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 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BM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MA和BMI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针刺加运动想象疗法能明显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ADL亦有提高.

    作者:谢潇侠;强小风;赵生祥;姜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开展教研室说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素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卫生统计学课程负责人说课示例

    说课程包括课程定位和目标、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课程建设与特色.积极开展教研室说课活动,通过课程负责人说课程、青年教师说课堂教学,可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素质和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裴芸;陈书;朱旭;邓思思;魏歆然;魏高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紫丹纱条外敷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紫丹纱条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糖尿病足Ⅰ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与基础降糖、抗炎及清理疮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敷紫丹纱条,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疮面红肿消退时间和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疮面红肿消退时间及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紫丹纱条外敷治疗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缩短疮面红肿消退时间及愈合时间.

    作者:类玮玮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胰肾康丸加中药足浴治疗老年糖尿病前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胰肾康丸加中药足浴治疗老年糖尿病前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2月确诊的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在饮食控制、适量锻炼的基础上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组在饮食控制、适量锻炼的基础上予胰肾康丸加中药足浴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静脉血浆测值)、糖耐量实验负荷后2h血糖(2hPG).结果 2组治疗前后TC、TG、LDL-C、FBG、2hPG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HDL-C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组HDL-C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HDL-C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胰肾康丸加中药足浴能明显降低TC、TG、LDL-C、FBG、2hPG和升高HDL-C,减缓了老年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的进展.

    作者:段正富;陈明达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临床中药学微课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本文从临床中药学开展微课教学改革实践中所遇到实际问题出发,指出微课教学在中医教学中大范围推广和继续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和提出有效对策,后就微课教学法在临床中药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作者:谢伟;刘洋;周鹏;金华;刘睿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院内中药制剂生产和使用情况的分析与思考

    目的 分析我院院内中药制剂生产和使用情况,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和制剂室院内制剂配制记录,收集2013-2016年我院院内制剂的剂型、品种、产值、科室使用金额、委托加工等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结果 近3年来,我院制剂J室生产的品种基本稳定,院内中药制剂品种占87.67%,中药制剂的产值占比达90%以上.剂型品种数多的是合剂,但产值只排第4.从院内中药制剂使用金额计算,门诊使用占94.76%,住院使用占5.24%.结论 院内制剂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在逐步下降,虽然需要通过委托配制弥补自身的生产能力不足,但对中医医院来说仍不可或缺.医院中医特色专科和院内中药制剂品种相互依存.应尽快建立院内中药制剂的“新陈代谢”机制.

    作者:沈洁;周易天;赵黎;张立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越鞠丸合黛力新治疗更年期抑郁症20例

    目的 观察越鞠丸合黛力新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更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以越鞠丸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以黛力新单药治疗,疗程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及HAMD评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均有明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 (P<0.05).结论 越鞠丸联合黛力新治疗更年期抑郁症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操儒森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