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内复苏术对足月胎儿窘迫脐血指标及新生儿神经功能的影响

陈军女

关键词:胎儿窘迫, 宫内复苏术, 脐血指标, 神经功能, 血气指标
摘要:目的:观察宫内复苏术对足月胎儿窘迫脐血指标及新生儿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自愿于我院分娩且伴有胎儿窘迫的122例产妇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将接受常规治疗的61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将接受宫内复苏术治疗的61例产妇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脐血指标、新生儿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H值、血氧分压(PO2)、碳酸氢根离子(HCO3-)相对较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d、5d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复苏术为足月胎儿窘迫治疗中较为有效的方法,有助于缓解胎儿宫内缺血缺氧及酸中毒现象,利于保护新生儿神经功能.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多病共存患者中实施医养结合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多病共存患者中实施医养结合护理模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n=30)和观察组(实施医养结合护理模式,n=30),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各项内容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在多病共存患者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作者:刘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宫腔镜手术的3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S组)和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组(O组),每组15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开始前(T0)、意识消失时(T1)、扩张宫颈时(T2)及术毕苏醒后(T3)不同时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苏醒后30min(T4)、1h(T5)、2h(T6)的下腹疼痛评分(VAS)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在T0以及T1时期的MAP、HR与SpO2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患者在T2、T3时期MAP数值均低于S组(P<0.05);O组患者在T2时期HR数值低于S组(P<0.05),2组T3时期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患者在T2时期SpO2数值高于S组(P<0.05),2组T3时期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患者在T4、T5、T6三个不同时期VAS评分均低于S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情况发生.O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采用羟考酮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循环功能影响小,更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而且术后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婵娟;卢欢;林传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腹部按摩联合手指点穴结合辨证施膳在中风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中风后卧床便秘患者采用腹部按摩联合手指点穴结合辨证施膳护理干预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患者住院号先后顺序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中风卧床后便秘患者中抽取82例作为观察对象,借助计算机相关软件将其平均分组,其中接受传统药物方案治疗的设为对照组,接受腹部按摩联合手指点穴结合辨证施膳护理干预的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便秘改善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首次排便、排便间隔以及每次排便三方面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后卧床便秘患者采用腹部按摩联合手指点穴结合辨证施膳护理干预,在减轻患者便秘痛苦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玉珍;吴峰宇;李丽权;周彩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琥珀酸亚铁联合饮食疗法在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分析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应用琥珀酸亚铁联合饮食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饮食疗法,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琥珀酸亚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RBC、Hb、血清S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娠合并缺血性贫血患者中应用琥珀酸亚铁联合饮食疗法,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RBC、Hb和血清SF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尹春晖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超声碎石术在肾结石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超声碎石术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入院治疗的肾结石患者98例,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治疗组给予经皮肾镜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025,P=0.027);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131,P=0.032).结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在治疗肾结石时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痛苦小,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军舰;鲍业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建中安肠汤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建中安肠汤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治疗,治疗组采用西医内科联合建中安肠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ESR、hs-CRP、IL-6、Mayo指数、结肠镜及黏膜组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BDQ评分、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中安肠汤能够调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改善结肠黏膜组织形态及屏障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作者:黄晓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H型高血压患者检测血清补体C1q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检测血清补体C1 q的临床意义,不同Hcy浓度分组血清补体C1 q水平是否有差异.方法:将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196例,分为H型高血压组(117例)和非H型高血压组(79例),分别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补体C1q水平;依据Hcy值的差异将H型高血压患者组又分为A、B、C 3组,A组:10μmol/L≤Hcy<15μmol/L,B组:15μmol/L≤Hcy<20μmol/L,C组:Hcy≥20μmol/L,比较不同分组血清补体C1q水平.结果:非H型高血压组补体C1q值水平明显高于H型高血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6,P<0.05).H型高血压进一步分组,不同Hcy分组的补体C1q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21,P<0.05);对3组数据进行多重比较,A组血清C1q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4>0.05);A组血清C1q水平明显高于C组,B组血清C1q水平明显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补体C1 q浓度,可作为判断H型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评价H型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唐伟;李琳;王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影响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9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轮状病毒检测及诊断研究进展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对轮状病毒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在临床诊断中极具价值和意义.目前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形态学检查、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本文就轮状病毒检测技术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许春;谬如君;赖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及其在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中心纳入慢性病管理且签约家庭医生制服务的高血压患者120例,成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试验组),选择未签约的高血压患者120例,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用药指导.随访12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行为形成率、规范用药率、1个月内血压控制达标率.结果:两组患者入组1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入组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随访期间血压波动较小更为平稳(P<0.05);12个月后,试验组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形成率、高血压患者规范用药率和1个月内血压控制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高达标率,降低相应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莫雪凤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全髋与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全髋与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疗效优劣.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根据术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开展半髋置换术治疗,观察组行全髋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耗时、手术失血、引流的平均量和手术前后患者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手术失血以及引流的平均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置换术疗效非常理想,可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海清;李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自然受孕下宫内宫外同时妊娠1例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病,但宫内宫外同时妊娠即复合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极为罕见,其异位妊娠大多数发生于输卵管,尤其是输卵管壶腹部[1]. 我院近年来发现1例,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施冬青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血红蛋白电泳联合平均红细胞体积检测诊断孕妇地中海贫血的价值观察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amoglobin,Hb)电泳联合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检测在孕妇地中海贫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行孕期检查的2800例孕妇病例资料,629例孕妇经Hb电泳及MCV检测为地中海贫血表型阳性,并对其中90例已确诊的表型阳性患者实施地中海基因测定.结果:在90例表型阳性孕妇中,经基因检测共确诊地中海贫血者51例,占56.67%,非地中海贫血39例,占43.33%;MCV与Hb电泳单项检测灵敏度分别为84.31%、72.55%,特异度分别为41.03%、61.54%,平行联合检测时灵敏度为98.04%,系列联合检测时特异度为94.87%,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电泳联合MCV检测在孕妇地中海贫血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平行联合检测灵敏度较高,系列联合检测特异度较高,有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检测效能.

    作者:陈康银;汤一榕;蒋煌丹;唐宝佳;陈琦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实施同理心护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实施同理心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88例行断指再植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同理心护理,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情况、断指成活情况、再植指功能恢复情况、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29.84%)显著低于对照组(46.15%),断指成活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90.91%)(P<0.05).研究组再植指功能恢复优良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P<0.05).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86.36%)(P<0.05).结论:同理心护理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中实施可显著提高断指成活率,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再植指功能恢复,显著改善心理状态,患者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谢小华;陈巧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成分MRI特征分析

    目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成分MRI多种参数特征,为影像手段预测急性脑卒中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03例入组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高分辨MRI扫描,多序列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颈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情况下颈动脉斑块各特征对急性脑卒中的影响强弱.结果:颈动脉轻、中、重度狭窄分别占病例组的24.3%、38.8%及36.9%;脂质坏死核心、纤维帽缺损及炎症在三组中的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斑块炎症在颈动脉轻度狭窄情况下与急性脑卒中的发生关联性强(OR=15.784),而斑块脂质坏死核心及斑块纤维帽缺损在颈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情况下与急性脑卒中发生明显关联(中度狭窄组:斑块脂质坏死核心OR=7.875,纤维帽缺损OR=20.443;重度狭窄组:斑块脂质坏死核心OR=12.332,纤维帽缺损OR=27.684).结论: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引起急性脑卒中的相关斑块成分特征影响强弱不一致,这些MRI特征指标能够有效预测急性脑卒中的发生并及时干预.

    作者:封海慧;范志刚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斑秃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门诊就诊的72例斑秃患者按就诊顺序、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对照组24例仅用液氮冷冻治疗.每周随访1次,随访时间2个月,判定疗效,所有患者皆能完成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治疗组痊愈率66.67%,对照组痊愈率29.17%,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58%,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8,P<0.05).结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可改善、调节免疫功能;液氮冷冻治疗因脱发区局部受寒冷刺激,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毛发长出.联合应用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王家春;王红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产妇中选取114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分成产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7例),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57例),比较两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2h、24h的平均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7.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观察组产后2h、24h的平均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率,值得推广.

    作者:魏雅萍;石吉平;谢玲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责任制助产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及对产程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责任制助产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及对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应用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的护理模式中,责任制助产护理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晨静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腹腔镜不同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剔除组(n=38),次全切组(n=38),全切组(n=39),分别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性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术后,次全切组、全切组AMH水平低于剔除组(P<0.01),且全切组低于次全切组(P<0.01).术后,次全切组、全切组性欲望、性唤起、阴道润滑、性高潮、性生活满意度、性交痛评分低于剔除组(P<0.01),且全切组低于次全切组(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性生活质量改善较明显,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次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影响明显,术后性生活质量较差.

    作者:都君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门诊导诊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观察

    目的:探讨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门诊导诊工作中的实践作用.方法:我院自2017年7月开始在门诊导诊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2017年1―6月)和开展后(2017年7―12月)的护理质量、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后护理质量评价中护理服务意识、护理综合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评分均高于开展前(P<0.05);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后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开展前(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开展前(P<0.05).结论:在门诊导诊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肖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