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坚
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分娩在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手术率等效果,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1月137例产妇为观察组,在分娩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及行走等自己觉得舒适的体位分娩.选取同期142例产妇为对照组,分娩过程中采用常规体位.观察两组产妇生产过程中各产程时间、产程异常情况、分娩方式、产妇疼痛及其他各项指标评分(如VAS、VRS、LAS等)、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同时对观察组25例(A组)和对照组27例(B组)持续枕后位、枕横位产妇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第一、第二产程短,明显减少产程中异常情况发生率,明显降低剖宫产率,明显减轻分娩恐惧感,提高疼痛耐受度,也降低了母婴并发症发生率(P<0.05).A组异常产程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阴道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分娩质量,同时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叶莲芳;眭健健;李春莺;李文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来我院就医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CDFI检查与DSA诊断,并以DSA诊断的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分析CDF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CDFI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外段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准确率和DSA诊断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分别为81.67%、93.33%、70.00%.结论:CDFI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诊断效果较确切,值得应用.
作者:徐英达;王明玉;杨茹;孙永安;李在坡;何明利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应用在护生《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实验课程中,结果表明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要好,通过设计问卷收集学生们对本次教学实践的评价,学生们评价普遍较高.因此,建议在护生基础医学类实验课程中推广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法.
作者:饶圣宏;姚媛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住院的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SF-36评分和ADL-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 (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罗敏;李萍;刘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以高脂、高糖和高脂、高糖混合饲料饮食建立单纯性肥胖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健康同种、年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大鼠60只,适应性饲养2d后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普通饲料)和3个实验组(高脂、高糖和高脂高糖混合饲料),每组15只,喂养3个月,观察动物体重、Lee's指数、睾丸重量、附睾重量、附睾脂肪重量、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及光镜下观测精子活动数量等主要指标.结果:各组比较,除了体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平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雄性大鼠高脂、高糖和高脂高糖混合饲料饮食均可诱发单纯性肥胖,且随着肥胖程度的逐渐加重,可造成睾丸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精液品质的下降.
作者:农林琳;许园甫;林静;陈秋月;莫刚;杨展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语言交流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2月-2016年4月于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20例初产妇为观察对象,对照组产妇分娩过程给予语言交流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潜伏期给予穴位按摩.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潜伏期及活跃期疼痛程度、生产出血量、新生儿出生后1min阿普加评分(Apgar评分),同时记录潜伏期时间、活跃期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潜伏期及活跃期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在生产出血量、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潜伏期、第二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活跃期明显缩短(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语言交流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疼痛症状,缩短第一产程,促进分娩顺利进行.
作者:杨凤莲;蔡玲端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3月选取所在科室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痛经评分、CA125指标改善情况、子宫活动度、子宫内膜厚度、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痛经评分、CA125指标改善情况、子宫活动度、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参照组,且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痛经评分、CA125指标改善情况、子宫活动度、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情况好、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信赖.
作者:洪巧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人流术后月经过少患者子宫修复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6年5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自愿接受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神经肌肉电刺激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记录患者术后第8天、第15天的腹痛程度、月经量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变化.结果:术后第15天、第1次月经来潮第3天时神经肌肉电刺激组的腹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5天,神经肌肉电刺激组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神经肌肉电刺激组的子宫内膜血流等级达Ⅲ型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月经过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有效减轻人流术后患者的腹部疼痛,促进子宫修复,使子宫内膜增厚,预防月经过少,且具有安全、无创、易实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舒芊;兰鹰;兰小曼;陈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CT导航技术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随访采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因胸腰椎骨折在我院借助CT导航技术行椎弓根内固定术的患者11例.依据Richter分类法评估螺钉在椎弓根的穿透程度.结果:11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借助影像学检查手术效果,结果显示螺钉植入椎弓根位置准确,所有患者均无螺钉穿透皮质现象,患者的胸腰椎疾患术后得到良好改善,无神经血管受损的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航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椎弓根内固定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培峰;苗胜;王海虎;夏绍祥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两个病区2016年6-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萧氏双c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舒适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NIHSS和Brathel指数评分在住院当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CQ评分中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四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曾珍;付小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菜单志愿服务式对高龄糖尿病患者骨折术后延续性护理效果,为高龄糖尿病骨折患者提供延续性规范化护理.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月在某两家医院骨科具有糖尿病的高龄骨折患者42例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菜单志愿服务式护理服务.评估患者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功能康复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功能恢复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菜单志愿服务式在社区延续性护理中的实施,提高了生活质量,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晁晶晶;张广杰;薛雅卓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运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脑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咪达唑仑诱导与维持麻醉,而观察组则运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的Pbr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和术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brO2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不同时间段的MDA、SOD以及Gl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丙泊白酚静脉麻醉运用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能够使术中脑氧代谢降低,发挥脑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潘丽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因原发性高血压于我院就诊治疗的79例老年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则单用氨氯地平,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情况、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DBP)及舒张压(SBP)均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刘汉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评价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6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2组,即治疗组(盐酸贝那普利)48例和对照组(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4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8周治疗,两组的SBP及DB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可采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具有理想的降压效果,且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
作者:陈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细节化管理措施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化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虞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氯胺酮剖宫产全麻对孕妇生命体征和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评估氯胺酮剖宫产全麻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4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K组和B组,每组20例,K组行氯胺酮全身麻醉,B组行布比卡因腰麻.比较两组孕妇新生儿娩出时间;观察在麻醉前、切皮时、取出胎儿时、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手术时间和两组新生儿取出后1min、5min、10min的Apgar评分.结果:切皮时MAP与取出胎儿时心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在其他检测时间点生命体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在新生儿Apgar评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手术时间、新生儿娩出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可安全的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全麻.
作者:关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究高龄(高危)妊娠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及子痫前期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高龄(高危)孕妇10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1例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52例予以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子痫及子痫前期病发时孕周、分娩时孕周、新生儿体质量,对比治疗前后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4h尿蛋白量,统计比较两组子痫及子痫前期发生率、妊娠结局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子痫及子痫前期病发时孕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痫及子痫前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娩时孕周多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APTT、24h尿蛋白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APTT多于对照组,24h尿蛋白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剖腹产、胎儿窘迫、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死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失血、血小板减少、胸腹水、肝肾功能异常、羊水过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高危)孕妇予以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预防子痫及子痫前期,增加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24h尿蛋白量,改善妊娠结局,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昌秀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参照组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眼压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既可提高患者功能性滤泡形成率,改善眼压状况,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兰根;肖晓兰;甘琨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分析甲亢继发糖尿病和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及血糖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7例甲亢继发糖尿病患者作为继发组,33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合并组,比较两组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激素、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结果:继发组与合并组两组患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继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与甲亢继发糖尿病患者虽然甲状腺水平无差异,但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水平更高,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加大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大限度减少误诊和漏诊,对于明确诊断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对两种疾病兼顾治疗,防止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
作者:陈小利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为临床上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产科明确诊断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所有入组对象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其中39例在剖宫产过程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另外4例未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术中产后出血2例、宫底黏膜下肌瘤1例、盆腔黏连无法进腹1例.同时选取同期入住本院明确诊断为妊娠无子宫肌瘤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阴道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产褥病率及住院天数的异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实验对象在术中出血量、术后24h阴道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产褥病率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不增加术中出血量,亦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术后24h阴道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天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小丽;蒋玲;张敏君;梅苏珍;张美琳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