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条形码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李芷云;陈伟明;邓艳芬;黄东辉;曾丽香;赖远平;许文才;陈家兴;陈英鹏

关键词:条形码, 病案管理
摘要:利用某公司开发平台设计开发的条形码软件,结合条形码扫描枪、条码打印机等硬件所组成的条形码病案管理系统,用于病案的回收、整理、归档、上架、借阅、归还、复印管理等业务环节,可准确获取病案的应用及流通情况,提高数据采用和信息处理速度,减少了手工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病案管理质量得到整体提高,服务质量也得到同步提高.该系统在本院经过半年多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价值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来我院就医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CDFI检查与DSA诊断,并以DSA诊断的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分析CDF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CDFI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外段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准确率和DSA诊断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分别为81.67%、93.33%、70.00%.结论:CDFI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诊断效果较确切,值得应用.

    作者:徐英达;王明玉;杨茹;孙永安;李在坡;何明利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因原发性高血压于我院就诊治疗的79例老年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则单用氨氯地平,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情况、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DBP)及舒张压(SBP)均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刘汉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部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87例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探讨影响穿刺成功的因素及病变外缘距体表穿刺点的长度与气胸等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穿刺术87例全部成功,病灶外缘距离体表穿刺点0~2cm者67例,发生气胸及其他并发症11例(16.4%),病灶外缘距离体表穿刺点>2cm者20例,发生气胸及其他并发症8例(40.0%)(x2 =5.018,P=0.025<0.05).结论;CT导引下经皮肺部穿刺活检成功率高,病灶外缘与穿刺点的距离0~2cm患者发生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距离>2cm者.

    作者:黄智亮;周林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两个病区2016年6-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萧氏双c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舒适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NIHSS和Brathel指数评分在住院当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CQ评分中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四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曾珍;付小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中医护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接受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并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产程时间和产后住院总时间、母婴不良事件例数、对产科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娩产程时间和产后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仅有1例母婴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7例(P<0.05);观察组对产科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2.7%,高于对照组的78.0% (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接受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缩短产程时间,减少母婴不良事件,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洪金香;张丽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评价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6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2组,即治疗组(盐酸贝那普利)48例和对照组(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4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8周治疗,两组的SBP及DB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可采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具有理想的降压效果,且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

    作者:陈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笑气/氧气吸入镇静在牙科畏惧症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

    牙科畏惧症的患儿在口腔临床治疗中非常常见,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儿童口腔健康的维护.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具有镇静抗焦虑的作用,能有效缓解患儿对口腔治疗的恐惧心理,近年来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做一综述.

    作者:王泽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孕妇血清CA125及β-HCG水平在宫外孕诊断中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CA125及β-HCG水平在宫外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早孕患者240例,根据妊娠情况分为宫内妊娠组(132例)、宫内妊娠流产组(34例)和异位妊娠组(74例),分析三组患者CA125和β-HCG水平以及CA125和β-HCG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异位妊娠组患者CA125以及β-HCG水平均明显低于宫内妊娠组和宫内妊娠流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联合3-HCG检测敏感度和特性度均明显高于CA125单项检测和β-HCG单项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血清CA125联合β-HCG检测可作为诊断宫外孕的敏感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邓毅芩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住院的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SF-36评分和ADL-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 (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罗敏;李萍;刘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儿科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患儿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究儿童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Ab)培养阳性患儿的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患儿64例进行本次试验,分析Ab的耐药性.结果:本次共有32例患儿痰培养和气管插管导管培养1次阳性,6例患儿血培养1次阳性,26例患几经2次及以上不同部位(血、气管插管导管、分泌物)培养阳性;共分离有效菌株102株,其中以痰培养为主;对Ab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发现每年都在逐渐增加,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药物有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和头咆哌酮舒巴坦等,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药物有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结论:儿童重症监护室内感染Ab的范围较广,且耐药性近年来不断增加,因此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其耐药性增加,降低儿童重症监护室感染率.

    作者:方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大鼠食道扩张内脏痛模型的建立及酸敏感离子通道3的功能变化及意义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食道扩张(Esophageal distensions,ED)内脏痛动物模型并研究其脊髓背根神经元(DRG)中酸敏感性离子通道3 (ASIC3)的表达及功能的改变,探讨ASIC3参与ED内脏痛模型中DRG神经元高敏感性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ED动物模型组30只,对照组20只;免疫荧光检测DRG神经元ASIC3的表达,膜片钳分析技术记录ED刺激后DRG神经元兴奋性改变及ASIC3电流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免疫荧光检测发现,ASIC3在DRG细胞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膜及细胞质;在给予大鼠1h的重复ED刺激之后,相应节段的DRG神经元受到去极化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数量明显增多,且ED大鼠ASIC3通道离子电流也明显增加.结论:食道球囊扩张可成功建立食道内脏痛动物模型,DRG神经元中ASIC3表达与功能的改变可能是导致GERD食管内脏高敏感发生的原因之一.

    作者:牛小平;刘少锋;王运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管径增宽结合HD-FlowTM检测急诊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

    目的:探讨管径增宽结合HD-FlowTM(方向性能量多普勒)检测急诊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声像及应用分析,提高超声对急诊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及血栓不完全性阻塞的诊断.方法:回顾95例深静脉急性血栓,血栓病灶计117处,通过对血栓处管径与健肢对应静脉比较以及与其伴行动脉比较,结合HD-FlowTM管腔内显示血流信息以及CD-FI(彩色多普勒)与HD-FlowTM模式在血栓不完全性阻塞中血流信号比较,确定血栓部位、性质、范围、检出率及分布.结果:急诊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占19.79%(95/480),主干(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血栓占22.11%(21/95);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占50.53%(48/95);多部位血栓占15.79%(15/95);血栓处静脉管径与健肢对应管径之比四分位数:75%大于1.3~1.33,50%大于1.35~1.52,25%大于1.50~1.74;血栓处静脉管径与伴行动脉管径之比四分位数:75%大于1.53~1.67,50%大于1.70~1.78,25%大于1.88~2.0.血栓患肢静脉与健肢对应静脉管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栓不完全性阻塞HD-FlowTM显示血流信号较CDFI灵敏(P<0.01).结论:管径增宽结合超灵敏的HD-FlowTM模式,检测急诊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及血栓不完全性阻塞,诊断准确,临床实用性强.

    作者:王国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急诊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应用于县级医院急诊科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诊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应用于县级医院急诊科中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见习护士中随机抽取92例作为观察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则采用急诊专科护士培养模式进行带教,对比两组护士的专科理论、技术操作、应急能力、医生满意评分以及总成绩合格率等.结果:观察组护士的专科理论、技术操作、应急能力、医生满意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总成绩合格率则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应用于县级医院急诊科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许利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日间手术护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日间手术护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我院从2016年9月开始实施日间手术精细化流程管理,分别在管理前、后各选取75例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评估,并对管理前、后护士的工作效率进行观察.结果:管理后,首台手术等待时间与连台手术间隔时间均明显缩短,与管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管理前组患者对比,管理后组患者对卫生消毒、护理记录、护理配合、手术环境、器械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76.00%,与管理后组的97.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流程管理能提高日间手术护理工作效率,也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王颖;黄秋仙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外踝韧带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外踝韧带损伤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骨科收治的外踝韧带损伤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提高(P均<0.05);治疗后优良率为93.33%(28/30).结论: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可有效的提高AOFAS踝-后足评分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周小钢;袁锟;王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参照组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眼压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既可提高患者功能性滤泡形成率,改善眼压状况,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兰根;肖晓兰;甘琨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全程强化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DVT发生及感染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程强化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及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接受宫颈癌手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宫颈癌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强化护理,记录比较两组术后DVT、感染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感染、DVT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围术期实施全程强化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患者术后DVT、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崔玉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无创正压通气对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冠心病(CH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CHD合并OSAHS的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照CHD指南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PAP治疗,随访观察3个月,于入院第1天、3个月后分别检测NT-proBNP、VEGF、vWF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LAD、LVEDD、LVEF、FS变化,多导联睡眠系统记录AHI、夜间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睡眠过程清醒时间、清醒次数、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间所占百分比(TST SaO2 <90%)等睡眠指标的变化.结果:随访3个月后发现:治疗组患者VEGF、vWF、NT-proBNP、LAD、LVEDD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LVEF、F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AHI、TST SaO2 <90%、睡眠过程清醒时间、清醒次数等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夜间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OS-AH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心脏功能及睡眠质量.

    作者:张世袍;杨阳;陈建平;乐兴丁;刘仁骧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条形码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某公司开发平台设计开发的条形码软件,结合条形码扫描枪、条码打印机等硬件所组成的条形码病案管理系统,用于病案的回收、整理、归档、上架、借阅、归还、复印管理等业务环节,可准确获取病案的应用及流通情况,提高数据采用和信息处理速度,减少了手工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病案管理质量得到整体提高,服务质量也得到同步提高.该系统在本院经过半年多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芷云;陈伟明;邓艳芬;黄东辉;曾丽香;赖远平;许文才;陈家兴;陈英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64层螺旋CT在对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进行诊断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2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症状患者共52例,利用64排螺旋CT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检查,并且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从而判定64排螺旋CT对于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度以及这种技术应用的临床价值.结果:本文52例患者发生病变的有297段,经64层螺旋CT检查,其轻度、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68.42%、80.65%、92.19%,特异性分别为98.58%、99.09%、97.85%,准确率分别为94.0%、96.8%、96.4%.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良好,其中Kappa约为0.44.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对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进行诊断时具有灵敏度好准确率高的特点,同时不会对患者产生伤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潘启良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