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卫
目的:分析应用血清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和鳞状细胞癌(SCC)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方式对患有宫颈癌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手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疾病的患者,各56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56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对三组的血清TSGF和SCC两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和检测结果的阳性人数。结果:研究2组血清TSGF和SCC两项指标水平及检测阳性人数明显高于研究1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血清TSGF和SCC两项指标水平及检测阳性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清TSGF和SCC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方式对患有宫颈癌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斌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在临床工作中,一般吸氧要求经过湿化,以避免干燥的氧气吸入造成气道的干燥不适,痰液及分泌物的干涸。在院前急救中湿化吸氧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救护车的颠簸会造成湿化瓶中液体的晃动,使湿化液的用量无法控制。同时,飞溅的湿化液会沿着吸氧管进入气道,造成误吸、呛咳等危险。寒冷的冬季,会造成湿化液的结晶甚至结冰,导致氧气导管的阻塞。而频繁更换湿化瓶,会延误出诊,也无法保证无菌要求,引起湿化瓶的细菌污染。我院院前急救自2014年2月至今,采用非湿化吸氧,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静;范振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云克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以4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入院后均以云克联合化疗进行治疗。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65.0%( P<0.05)。结论:云克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备临床疗效,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可明显改善疼痛,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春晓;杨观娣;许美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随着医用手术器械及影像学的发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微创技术不干扰正常脊柱生物力学结构,保持脊柱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可大限度地减少传统手术方式中出现的医源性损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概述各类脊柱微创技术的特点、优势、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
作者:赵基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VDD、BNP水平小于对照组,LVEF、6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左心室重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用中药治疗,对照组用复方曲安奈德乳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疗效理想,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帆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总结人毛囊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表皮实验方法,并分析体外构建人毛囊干细胞对皮肤缺损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毛囊角质细胞,并制备体外构建表皮膜片,同时选取12只裸鼠进行皮肤缺损修复处理,采用制备的毛囊干细胞壳聚糖明胶膜片对裸鼠创面进行覆盖,同时选取12只裸鼠进行皮肤缺损处理,仅采用壳聚糖明胶膜片覆盖固定,比较其效果。结果:术后1周修复组大鼠创面干燥并可见新生上皮,而空白材料对照组大鼠创面仍未愈合;回植后1个月,修复组大鼠无显著收缩现象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修复后1周,修复组大鼠创面可见新生上皮,且表皮分化良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大鼠经 HE染色检测显示均有复层表皮结构,但修复组大鼠创面表皮层层次较多,且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大鼠。结论:体外构建人毛囊干细胞有利于促进皮肤缺损恢复,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敬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流产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PAC )在人工流产术后关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2-12月人工流产术后4975例,依据术后关爱指导方法不同将其分两组。对照组2475例,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2500例,给予PAC指导。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HAMD评分较低,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AC在人工流产术后关爱中应用效果佳,应予推广。
作者:张丽;卢春洁;王福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肺炎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肺炎作为观察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合并全身炎性反应分为SIRS组(32例)和非SIRS组(38例),比较三组CRP、NT‐proBNP水平。结果:SIRS组及非SIRS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IRS组 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患者NT‐proBNP水平与体温、心率呈正相关,与CO2分压、中性粒细胞分数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NT‐proBNP对诊断肺炎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以及生存质量。结果:对比患者治疗前、后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73,P<0.05);对比患者治疗前、后Barthal指数评估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973,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疗法的效果及其对血脂水平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急性脑梗患者,共108例。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将108例患者等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都行“基础+阿托伐他汀”治疗。其中,观察组阿托伐他汀的用药剂量为40mg/d;对照组为20mg/d。观察两组疗效,并比较其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血脂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者采取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脂水平,疗效甚好。
作者:吕永刚;刘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对比酮康唑单独及联合克霉唑栓治疗老年念球菌阴道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38例老年念球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9例,其中对照组单独行酮康唑治疗,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78.95%,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P<0.05);研究组治疗后4、8周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酮康唑单独及联合克霉唑栓治疗老年念球菌性阴道炎均存在一定的临床疗效,但酮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钱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巨细胞病毒(CM V )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小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力较弱,易受到侵害。CM V的感染主要器官是肝脏,也对呼吸、神经、血液等系统有侵害,重者导致胎儿畸形,乃至死亡,严重威胁到小儿的身心健康。通常,CM V感染在正常人群中主要表现为亚临床不显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尤以妊娠期和小儿巨细胞感染为突出,是导致各种生理缺陷和各类不可逆损伤的主要因素。所以,加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早期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陆念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448例患儿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以2013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532例患儿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或家长相关健康知识知晓得分与健康行为形成得分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儿与家长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更加符合其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梁雪梅;刘增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84岁。因“反复头晕20余年,加重1周伴轻度胸闷”,于2015年7月14日收治入院。患者20余年来时感头晕,无视物旋转、恶心呕吐、黑曚晕厥,多次外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近1年来间断口服玄宁片(2.5mg qd),血压控制不详,1周前自行停药,自觉头晕加重,伴轻度胸闷,无胸痛,无端坐呼吸,故住院治疗。既往史:患者15年前有脑梗死病史,无遗留后遗症、糖尿病史。入院查体:BP:200/80mmHg (1mmHg=0.133kPa),神清气平,两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两肺呼吸音粗,未及啰音。心率78次/min ,律齐,未及异常心音、杂音。腹部(-)。神经系统(-)。12:00给予硝苯地平10mg舌下含服,14:00复测血压:180/80mm Hg ,给予呋塞米2ml静推,16:00测血压170/80mm Hg ,15日7:50测血压120/80mm 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U波改变。血生化提示血钾2.2mmol/L (↓)、血钠137mmol/L、血氯105mmol/L。立即补钾治疗,5% GS 500ml+氯化钾注射液15ml静滴、氯化钾注射液10ml ×6支,20ml q2h口服、氯化钾缓释片(1g tid)口服,查甲状腺功能。同时告病重,一级护理,心电监护,专人监守,吸氧(2.5L/min )。16日,患者诉胸闷好转,测血压126/80mmHg ,心率63次/min ,律齐。复查血电解质:钾4.6mmol/L ,钠138mmol/L ,氯105mmol/L。心电图:窦性心律。17日甲状腺功能结果正常。
作者:王涯燕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内镜黏膜切除术联合钛夹治疗结肠无蒂及亚蒂息肉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直径>1.5cm无蒂及亚蒂结肠息肉患者进行内镜黏膜切除术联合钛夹治疗,先进行黏膜下注射,然后行全齐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再用肽夹封闭创面。结果:60例患者均一次性切除成功,术中12例患者发生出血现象,经针对性处理后均停止出血。4例患者在术后12h出血,经处理出血停止。结论:内镜下配合金属钛夹夹闭手术创面,无蒂及亚蒂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预防出血、穿孔及促进创面愈合均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向荣;雷霞;王细金;梅万甜;吴琪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分别使用氨氯地平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单独应用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MI、WH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I和WH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BMI和W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效果确切,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氨氯地平治疗,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体质量及腰臀比,可作为一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贺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C U )采取监护及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8例,分为IC U监护和治疗58例(实验组),非IC U监护和治疗30例(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除此之外实验组进行复苏处理、病情监护及重要脏器的功能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死亡率与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 IC U监护和治疗多发伤患者,能够及时有效处理突发状况,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救治成功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低,住院时间短,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急救中推广使用。
作者:罗江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50例,随机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服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服用西吡氯铵含漱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子旋;严维;周璇;王洋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