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宇;杨捷;龚志强
医养结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未来养老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分析了医养结合必要性的前提下,主要运用理论分析等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了综合描述,对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一体化建设、推进医养结合进行了理论探索并提出了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体系的一系列观点和政策建议。
作者:史雨婷;张云策;杨博学;张宗光;左群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术,观察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胸腔积液控制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库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武陟县布鲁氏杆菌病(布病)流行动态及疫情,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1-2015年武陟县各个乡镇布病发病率、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以及年龄、性别、职业分布情况。结果:2011-2015年武陟县共报告布病病例276例,无死亡病例、无暴发疫情报告。其中2011-2014年武陟县布病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而2015年布病发病率有所降低。布病多以春夏季发病率较高,而秋冬季发病率有所降低。布病多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总发病率居前三的地区依次为嘉应观乡、圪当店乡、大封镇。结论:加强对布病的防治及宣传工作,落实政府与乡镇的防控职责,不断培训基础医务人员技能,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教育,从多个方面综合管理,有助于彻底降低布病的发病率以及促进布病防治工作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作者:石凌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应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78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对治疗后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6.92%,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对照组为15.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儿哮喘急性发作采取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较好安全性及临床效果,能被患儿所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游德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降糖、控压、调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81.6%);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9%)高于对照组(7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显著。
作者:王九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巨细胞病毒(CM V )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小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力较弱,易受到侵害。CM V的感染主要器官是肝脏,也对呼吸、神经、血液等系统有侵害,重者导致胎儿畸形,乃至死亡,严重威胁到小儿的身心健康。通常,CM V感染在正常人群中主要表现为亚临床不显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尤以妊娠期和小儿巨细胞感染为突出,是导致各种生理缺陷和各类不可逆损伤的主要因素。所以,加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早期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陆念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门诊2014年8月-2015年5月接受体检的260例婴幼儿临床资料,根据2岁时有无贫血将入选婴幼儿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每组130例。采用纵向监测的方法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并定期对婴幼儿的身高、体重、行为、智力发育及精神指数等进行检测。结果:经过检测与分析,发现贫血组婴幼儿体重、体重增长率、智力发育及精神指数明显低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与其精神指数与智力发育情况成正相关;贫血组婴幼儿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导致婴幼儿智力发育迟缓。积极的干预与治疗是保证婴幼儿正常发育的关键。
作者:刘慧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采用预检分诊系统对儿科急诊进行分诊的实施效果。方法:对分诊护士进行预检分诊系统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对儿科急诊患儿进行预检分诊,比较实施前、后的分诊效果。结果: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实施后,患者、医生、护士对分诊工作的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采用儿科预检分诊系统能有效改善儿科急诊就诊环境,缩短危重患儿的就诊时间,同时提高急诊患儿家属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预检分诊系统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谭贵林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胃窦癌采用钡餐、胃镜及C T检查结果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窦癌患者44例为观察对象,病理检查前分别采用钡餐造影、胃镜和C T进行检查,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在胃窦癌中检出率及表现。结果:钡餐造影、胃镜、CT 在胃窦癌中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胃镜和CT在胃窦癌分型符合率均高于钡餐造影(P<0.05)。结论:钡餐造影、胃镜及CT扫描在胃窦癌中均有较高检出率,但胃镜和CT扫描可更有效判定胃窦癌分型,不同检查方法有不同适应证、禁忌证和表现,临床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辅助检查方法,同时可采取联合检查方法进行诊断,以更好提高检出效率。
作者:段天鹏;尹建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评价采用健康课堂及微信随访等方式干预后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干预组110例患者参加健康课堂并定期通过微信方式了解患者近期血压控制情况并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管理,对照组97例患者接受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比较6个月、12个月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两组各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SBP、DBP、症状管理自我效能、一般疾病管理自我效能、体育锻炼、认知症状管理、与医生沟通情况、精神健康8个方面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这8个方面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改善。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SBP、DBP、症状管理自我效能、一般疾病管理自我效能、体育锻炼时间、与医生沟通情况和精神健康评分7个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干预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结论:健康课堂及微信随访的干预模式较普通的高血压三级预防模式更具有优势。
作者:张彩红;周伟;蒋琴;陶晔;王绘颖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引导下安珂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微小钙化灶切取活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72例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钙化灶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高频超声引导下行安珂微创旋切术,切除钙化灶后行病理检查,观察病理检查结果及手术效果。结果:共检出乳腺癌10例(13.9%),乳腺良性病变62例(86.1%)。钙化灶有效清除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9.6±3.7)min ,美容效果满意,术后不良反应为疼痛和血肿,发生率分别为13.9%、5.6%。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安珂微创旋切系统诊断乳腺微小钙化灶安全可靠、微创,是诊断乳腺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谢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67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障碍40余天”于2015年10月16日入住我院。患者于2015年9月7日突发脑梗死,送至“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诊疗,病情稍稳定后,15日转入“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住院期间不慎义齿脱落,误咽入食管,查胸部CT示“食管上段异物,两肺散在炎症性改变,右下肺较明显”,胃管置入,感染控制后,转至我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无糖尿病史。入院查体:T 36.8℃,P 90次/min ,R 20次/min , BP 126/70mmHg(1mmHg=0.133kPa),神清气平,言语不能,查体合作欠佳。右侧鼻唇沟稍浅。心、肺、腹(-)。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摄胸片(2015年10月16日):(1)上纵隔区致密影,结合病史及外院检查,为脱落假牙所致;(2)两肺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肿瘤标志物、B超、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2016年1月17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剧咳,自行将假牙呕出。18日复查胸片了解患者假牙咳出情况,胸片示两肺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咽喉部及胸部未见明显假牙影。胃管进食5d后逐步开始口腔进流质,于2月9日拔出胃管。
作者:居健惠;霍永彦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沙利度胺和华蟾素注射液,对照组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及输血为主的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11例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血液学改善5例,总有效率为63.64%;对照组12例中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1例,血液学改善3例,总有效率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输血需求,耐受性好。
作者:林梅英;莫苑君;尹芳;于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血小板参数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1月在我院初诊为RA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为活动期RA ,36例为临床缓解期RA ,另选取同期在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RA患者及健康者血清标志物AKA及抗CCP抗体,计算其在两组研究者体内的阳性检测率;分别测定RA患者及健康者免疫球蛋白和血小板参数,比较其在不同病情活动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AKA和抗CCP抗体的相关性。结果:AKA和抗CCP抗体检测活动期RA及缓解期R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活动期RA阳性率高于缓解期R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参数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活动期RA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缓解期R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及血小板参数PLT及PCT与AKA及抗CCP抗体呈直线正相关。结论:RA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参数的早期检测,可及时反映其病情活动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静;雷艳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448例患儿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以2013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532例患儿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或家长相关健康知识知晓得分与健康行为形成得分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儿与家长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更加符合其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梁雪梅;刘增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炭疽杆菌菌龄、青霉素浓度及琼脂浓度对炭疽杆菌串珠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亿/ml浓度炭疽杆菌菌液接种在青霉素培养基(青霉素浓度0.1~0.05U/ml ,琼脂浓度为0.4%~0.5%)中继续培养6h、4h、3h、2h、1h、0.5h;将20亿/ml浓度炭疽杆菌菌液接种含青霉素浓度0.6U/ml、0.4U/ml、0.2U/ml、0.1U/ml、0.05U/ml、0.025U/ml的青霉素培养基(琼脂浓度为0.4%~0.5%)中37℃培养2h;将20亿/ml浓度炭疽杆菌菌液接种在琼脂浓度分别为0.7%、0.6%、0.5%、0.4%、0.3%、0.2%的青霉素培养基中(含0.05U/ml青霉素)37℃培养2h ,随后取涂片干燥、固定和染色。结果:串珠试验结果在青霉素培养基中继续培养2h的准确率为60%。串珠试验结果在含0.05U/ml青霉素的青霉素培养基中培养2h准确率达72%;串珠试验结果在含0.05U/ml青霉素和0.4%的琼脂的青霉素培养基中培养2h准确率达90%。结论:炭疽杆菌的菌龄、青霉素培养基中青霉素浓度及琼脂浓度三者与串珠试验结果关系密切,串珠试验结果在含0.05U/ml青霉素和0.4%的琼脂的青霉素培养基中培养2h的准确率高。
作者:徐珠锦;郭震;刘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50例,随机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服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服用西吡氯铵含漱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子旋;严维;周璇;王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注射方式对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和硬结发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需行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60例(600次),随机分为改良组30例和传统组30例,注射次数均为10次/5d ,传统组注射方法为针头与皮肤倾斜30°,改良组在皮肤皱褶处高点垂直注入,比较两组皮下出血和硬结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发生皮下硬结和出血的概率分别为36.67%和11.00%,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改良组发生中、重度皮下出血的概率又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部皮肤皱褶处高点垂直注入低分子肝素钙的注射方式,可显著降低皮下出血和硬结的发生率,使护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满意度。
作者:曾银开;李小荣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总结人毛囊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表皮实验方法,并分析体外构建人毛囊干细胞对皮肤缺损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毛囊角质细胞,并制备体外构建表皮膜片,同时选取12只裸鼠进行皮肤缺损修复处理,采用制备的毛囊干细胞壳聚糖明胶膜片对裸鼠创面进行覆盖,同时选取12只裸鼠进行皮肤缺损处理,仅采用壳聚糖明胶膜片覆盖固定,比较其效果。结果:术后1周修复组大鼠创面干燥并可见新生上皮,而空白材料对照组大鼠创面仍未愈合;回植后1个月,修复组大鼠无显著收缩现象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修复后1周,修复组大鼠创面可见新生上皮,且表皮分化良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大鼠经 HE染色检测显示均有复层表皮结构,但修复组大鼠创面表皮层层次较多,且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大鼠。结论:体外构建人毛囊干细胞有利于促进皮肤缺损恢复,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敬东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