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慧娟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 生长发育
摘要: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门诊2014年8月-2015年5月接受体检的260例婴幼儿临床资料,根据2岁时有无贫血将入选婴幼儿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每组130例。采用纵向监测的方法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并定期对婴幼儿的身高、体重、行为、智力发育及精神指数等进行检测。结果:经过检测与分析,发现贫血组婴幼儿体重、体重增长率、智力发育及精神指数明显低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与其精神指数与智力发育情况成正相关;贫血组婴幼儿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导致婴幼儿智力发育迟缓。积极的干预与治疗是保证婴幼儿正常发育的关键。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以及生存质量。结果:对比患者治疗前、后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73,P<0.05);对比患者治疗前、后Barthal指数评估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973,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统计学符号的书写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高频超声引导下安珂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微小钙化灶切取活检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引导下安珂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微小钙化灶切取活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72例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钙化灶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高频超声引导下行安珂微创旋切术,切除钙化灶后行病理检查,观察病理检查结果及手术效果。结果:共检出乳腺癌10例(13.9%),乳腺良性病变62例(86.1%)。钙化灶有效清除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9.6±3.7)min ,美容效果满意,术后不良反应为疼痛和血肿,发生率分别为13.9%、5.6%。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安珂微创旋切系统诊断乳腺微小钙化灶安全可靠、微创,是诊断乳腺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谢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PAC 在人工流产术后关爱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流产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PAC )在人工流产术后关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2-12月人工流产术后4975例,依据术后关爱指导方法不同将其分两组。对照组2475例,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2500例,给予PAC指导。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HAMD评分较低,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AC在人工流产术后关爱中应用效果佳,应予推广。

    作者:张丽;卢春洁;王福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肺炎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 CRP 、N T-pro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肺炎作为观察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合并全身炎性反应分为SIRS组(32例)和非SIRS组(38例),比较三组CRP、NT‐proBNP水平。结果:SIRS组及非SIRS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IRS组 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患者NT‐proBNP水平与体温、心率呈正相关,与CO2分压、中性粒细胞分数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NT‐proBNP对诊断肺炎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巨细胞病毒(CM V )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小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力较弱,易受到侵害。CM V的感染主要器官是肝脏,也对呼吸、神经、血液等系统有侵害,重者导致胎儿畸形,乃至死亡,严重威胁到小儿的身心健康。通常,CM V感染在正常人群中主要表现为亚临床不显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尤以妊娠期和小儿巨细胞感染为突出,是导致各种生理缺陷和各类不可逆损伤的主要因素。所以,加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早期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陆念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宫内早孕与异位妊娠子宫内膜的声像图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B超检查在异位妊娠与宫内早孕中子宫内膜变化的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妇产科门诊体检的异位妊娠产妇62例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宫内早孕产妇57例为研究组。两组产妇均采取经腹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血流频谱性质以及回声特征,并比较其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及收缩期血流峰速、内膜局部血流阻力指数和收缩期血流峰速。结果:研究组产妇子宫内膜回声均匀,略高于肌层,呈磨玻璃样;子宫内膜厚度为(17.5±4.3)mm ;而对照组产妇中有5例(8.1%)回声呈磨玻璃样,子宫内膜厚度为(13.1±3.2)mm ;经分析,两组产妇子宫内膜声像图特征及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两组产妇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及收缩期血流峰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超声技术检测产妇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声像图特征,有助于鉴别宫内早孕和异位妊娠。

    作者:杨延卫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氨氯地平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分别使用氨氯地平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单独应用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MI、WH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I和WH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BMI和W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效果确切,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氨氯地平治疗,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体质量及腰臀比,可作为一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贺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高血压3级伴重度低血钾1例报告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84岁。因“反复头晕20余年,加重1周伴轻度胸闷”,于2015年7月14日收治入院。患者20余年来时感头晕,无视物旋转、恶心呕吐、黑曚晕厥,多次外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近1年来间断口服玄宁片(2.5mg qd),血压控制不详,1周前自行停药,自觉头晕加重,伴轻度胸闷,无胸痛,无端坐呼吸,故住院治疗。既往史:患者15年前有脑梗死病史,无遗留后遗症、糖尿病史。入院查体:BP:200/80mmHg (1mmHg=0.133kPa),神清气平,两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两肺呼吸音粗,未及啰音。心率78次/min ,律齐,未及异常心音、杂音。腹部(-)。神经系统(-)。12:00给予硝苯地平10mg舌下含服,14:00复测血压:180/80mm Hg ,给予呋塞米2ml静推,16:00测血压170/80mm Hg ,15日7:50测血压120/80mm 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U波改变。血生化提示血钾2.2mmol/L (↓)、血钠137mmol/L、血氯105mmol/L。立即补钾治疗,5% GS 500ml+氯化钾注射液15ml静滴、氯化钾注射液10ml ×6支,20ml q2h口服、氯化钾缓释片(1g tid)口服,查甲状腺功能。同时告病重,一级护理,心电监护,专人监守,吸氧(2.5L/min )。16日,患者诉胸闷好转,测血压126/80mmHg ,心率63次/min ,律齐。复查血电解质:钾4.6mmol/L ,钠138mmol/L ,氯105mmol/L。心电图:窦性心律。17日甲状腺功能结果正常。

    作者:王涯燕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颅脑损伤病人共3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同期选择颅脑损伤病人共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并定期随访,评定病人格拉斯哥预后分数、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入选病人均完成手术,随访后发现,两组格拉斯哥预后分数以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治疗中,推行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方案和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方案都可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方案的优势更加突出,对于提升病人预后水平和生存率发挥着重要价值,可推广。

    作者:李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56例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处于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作为观察对象,共有56只眼患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房角开放程度,对患者择时采取手术进行治疗,38例患者采用二联术,12例患者采用三联术,6例患者行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有49眼在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眼压已经完全恢复,视力也逐渐恢复。就诊不及时以及眼疾较为严重的7例视力均得到显著的提高。结论: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通过手术治疗,采用二联术和三联术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缓解疾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作者:齐银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手术护理和并发症观察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和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1月我院急诊和住院收治行急诊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的8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分别给予急诊手术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性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30.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7.62%)高于常规组(80.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手术护理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作者:祝晓莲;汪细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胸椎结核致不全瘫误诊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0岁。因腰痛伴左下肢间歇性跛行1个月,收入院。患者3个月前在工作中不慎从约2m高的架板上坠地,臀部着地,伤后自感腰背疼痛,经对症治疗,疼痛缓解。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腰痛突发,牵涉到背部、左臀、左下腹和左股后,行走时疼痛加重,必须蹲下方能缓解。现在因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又经保守治疗,无明显改善,故入院诊治。查体:步态平稳,腰后伸正常,屈曲稍受限;脊柱无明显侧弯, T11压痛明显但无反射痛;L4左侧腰肌紧张,压痛(++),有反射痛至臀下。右下肢直腿抬高70°,左下肢直腿抬高60°,加强试验(+),左小腿三头肌张力较右低,L5感觉区减退,拇伸屈肌力正常。X光片正位示 T11,12间隙变窄,侧位亦窄,侧位亦腰椎生理弧度变浅,L4间盘后宽前狭。CT 示:L4,5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黄韧带增厚,T11间盘突出较轻。入院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经积极的保守治疗2个月,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逐渐加重。查体:双下肢感觉区明显减退,自觉双下肢及腰部无力,同时出现排尿困难,大便干燥。遂以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行腰椎管扩大术,马尾神经松解术,术后伤口Ⅰ期愈合。术后40d查体:行走时需扶双拐,相当于L3~S1处有10cm的切口疤痕已软化,整个 T5~S1棘突压痛不明显,相当于 T8以下皮肤痛觉稍迟钝,T6~ T8为痛觉过敏区。肌力情况:双骼腰肌Ⅲ级,股四头肌右Ⅳ+、左Ⅳ-,伸拇、伸趾肌双Ⅴ级,双下肢肌张力稍高,双踝震挛(++++),双Gordon征(+),双巴氏征(+),双侧跟腱反射亢进,拟诊为胸椎管狭窄症伴双下肢不全瘫。为了解胸段脊髓情况行M RI示病灶位于胸腰段,相当于 T12~ L1处椎管前方有软组织阴影压迫脊髓。结合化验 ESR 70mm/h分析考虑结核可能性大,遂行抗痨治疗,4周后患者 ES R由70mm/h下降为4mm/h ,食欲增加,全身乏力感减轻、双骼腰肌肌力4+级,踝震挛由(++++)转(±)。考虑椎管内脓汁有吸收的可能,为了彻底清除病灶,拟行二次椎管减压术。术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伤口甲级愈合,嘱其积极功能锻炼,继续抗痨治疗。1个月后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黄建立;胡达古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50例,随机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服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服用西吡氯铵含漱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子旋;严维;周璇;王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应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78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对治疗后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6.92%,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对照组为15.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儿哮喘急性发作采取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较好安全性及临床效果,能被患儿所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游德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降糖、控压、调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81.6%);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9%)高于对照组(7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显著。

    作者:王九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1月79例进行手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四组,1组为体外震波碎石组,共15例;2组为输尿管镜下弹道碎石组,共29例;3组为经皮肾镜取石术,共22例;4组为开放取石术,共13例,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组患者取石成功率为80.0%;2组、3组、4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分别为89.7%、90.9%、92.3%,与1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四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较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3.8%,明显高于1、2、3组,四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中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赵景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奥曲肽在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奥曲肽对恶性肠梗阻病症患者治疗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1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注射奥曲肽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进行记录及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实验组治疗后胃液引流情况和治疗3d、7d后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排便排气以及腹部X线检测等情况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3.3%。实验组2例患者出现副反应,对照组有12例。结论:奥曲肽治疗恶性肠梗阻,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靶控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麻醉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1月需要宫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 TCI泵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同时静脉输注丙泊酚;观察组给予TCI泵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同时静脉输注丙泊酚。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动脉平均血压(MA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及麻药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等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80.0%,观察组为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MAR、HR、R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SPO2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药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好,患者体征比较平稳,术后容易苏醒,值得手术麻醉推广使用。

    作者:朱海琴;乔建军;赵勇东;陶永峰;周桂霞;王明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血液检验指标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血液检验指标对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60例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根据研究组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体检者中的血液检测,对两组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两组对比结果中血小板各项指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红细胞分布、超敏CRP、同型半胱氨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等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可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汤琼健;董仁康;廖清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