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进补,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各种补药、肉类或山珍海味。其实,我们平常吃的五谷杂粮也是不错的补药。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五谷杂粮的药性既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又经济实用,且没有副作用。
作者:王浪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结婚前我不喜欢吃饺子,可偏偏嫁了一个喜欢吃饺子的老公。唉!有啥办法呀?孩子小的时候,人家主管厨房大权,当然就是行使自己的职权啦,包,包,包!三天不到包两顿饺子,不吃就饿着你,不然你就自己下厨房好啦!我急,我气,我跺脚又有啥用?人家小酒盅一捏,一口酒,一个饺子,吃得美滋滋,气你没商量!经过半年的斗争,后以我的妥协而入乡随俗,对饺子也吃得顺口起来了,没办法,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嘛!
作者:凯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何长期饮酒会导致股骨头坏死?我爸爸今年68岁。近并无外伤,却感到左大腿根部疼痛,到医院拍片检查证实是股骨头坏死。当医生得知他有几十年饮酒嗜好时,认为这病与他长期饮酒有关。请问是这样吗?
作者:陈育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64岁的刘奶奶早上服药时,突然感到咽部有异物感,颈胸部疼痛,吞咽口水都疼,家人赶紧查看,原来是刘奶奶不慎将假牙(活动义齿)咽下去了。家人随即送刘奶奶到当地医院。医生用胃镜检查发现,刘奶奶的假牙已经牢牢地卡在食管内,若不及时取出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医院立即组织急诊手术,然而在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下,消化内科和耳鼻咽喉科医生分别两次进行异物取出术,均未成功。由于刘奶奶患有高血压等疾病,如为取出异物采取开胸手术,创伤大、风险更大。家人听取建议急忙把刘奶奶转送到江苏省人民医院。
作者:董伟达;王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人们都知道,身体健康应该膳食平衡,应该营养适量,可究竟身体需要什么你知道吗?以下六个身体的小细节可以帮你判断你到底缺了什么。
作者:刘玉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我国元朝邹铉所撰《寿亲养老新书》中有一首“七养诀”。诀曰:“一者少言语养真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细读详品,耐人寻味。堪称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的法宝。
作者:王元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呼吸是在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中,完成吸气与呼气,为身体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保证生命的正常运行。门诊经常有不少病人询问,怎样通过呼吸来调整肺功能,在此给大家详细介绍通过呼吸来进行锻炼的方法。
作者:朱益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婚姻有“七年之痒”一说,两个人熟悉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感觉日子过得太平淡了,这就到了婚姻的倦怠期,处于“低温状态”。当然,七年之痒也可能是三年之痒,或者十年之痒,婚姻的低温状态或迟或早,但是总会来的,没有哪桩婚姻可以永远保持浪漫和激情。
作者:马亚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桔园小区的黄厚裳老人,出生于1909年8月24日,如今已106岁高龄了。2009年8月,百岁的黄奶奶在儿子、儿媳陪同下,第一次乘飞机去深圳探望曾孙。机场方面给予很多关照,同机乘客纷纷与她合影。黄奶奶乐呵呵地说:“把照片拿回去给你们家的长辈看,让他们都大胆来坐飞机吧!”
作者:李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今年55岁的杨女士,身体一向很好。平时除了有个伤风感冒,从未上过医院,加之衣食无忧,老年生活过得自由自在。可近一段时间,她却感觉身体出了毛病,先是时不时地腹部作痛,接着就有了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症状。她有些奇怪了,自己已经绝经五六年了,怎么会突然出现这些情况呢?与老伴一说,夫妻俩都觉得应该去医院的妇产科检查一下。经检查后,医生告诉她,这是伴随她近30年的避孕环未及时取出所引起的。
作者:潘明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经常开窗换气,有益身体健康。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空调房间以及医院无菌环境其实更容易导致感染。美国芝加哥阿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杰克·吉伯特博士表示,室外一些“友好细菌”有助于人体抵御导致感染的致病菌。新研究发现,经常开窗,会通过细菌间的优胜劣汰作用,影响室内原有菌群的组成结构,包括已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超级病菌,但是同时,不会增加危险病菌的数量。吉伯特博士表示,打开窗户,让室外细菌进入室内,有助于“稀释”室内病菌,或者改变室内病菌赖以生存的营养物和能量结构。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杀灭所有细菌,那么有益菌被误杀之后,有害菌更会趁虚而入,更容易导致感染。家庭、医院等场所的确需要清洁消毒,但是过于频繁或过于强调“无菌”环境,则会物极必反,造成感染反复频繁发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皱纹是岁月镌刻在面部的痕迹,有人认为这只是衰老的标志,但是医生提醒您:有些皱纹也可能是健康的预警,如果您感兴趣,不妨对着镜子,从脸上不同部位的皱纹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吧!
作者:王东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一次许多朋友熟人相聚喝酒,席间不知因何说到一个话题:“你感觉自己生活快乐吗?”一说到这个话题,大家议论纷纷。我也在心里默默想着这个问题的答案,感觉自己偶尔心里有那么一点不愉快,但很快就会将心态调整过来。总的说来,我感觉生活还是充满阳光,多有快乐的。
作者:韩景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谁都害怕与鼾声大作的人同室而居,因为这意味着自己将一夜难眠。难怪大名鼎鼎的宋太祖要说这样的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当然,这位宋朝开国皇帝的话中包含着别的意思。
作者:剑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小街上有位老中医,号称“陈一针”,91岁了还每天上午坐堂行医,下午与人下棋、散步或在家里静静地看书。他在我们当地很有名,提起“陈一针”,远近人都知道。
作者:韩景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天天,坊间语就是日子,过日子。像每天的日头一样,朝云又晚霞,晨起又夕落,没个间断。也像时间的钟表,从零点归行到零点。天天是人的轨迹,人活多大,都是天天过来。天天安,才能一生安;天天做,才得一世功。中国汉字“天”,亘古造字就是正面人形,《说文》谓“大象人形”。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始出即在这里。它既是说人与四季天时的自然应合,也是讲人的每一天,早中晚夜,需合时日。
作者:冯景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我是做病理研究的。说到病理学,老百姓了解得不多。在国外叫doctor's doctor,就是“医生的医生”。因为我们每天干的活,都是给医院里每一个科的医生回答问题。并不是我们有什么特殊的才能,而是我们都有一台显微镜,可以放大一千倍,可以看到病人身体里的细胞变成什么样子了,可以从本质上来认识疾病。
作者:纪小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周末,一位朋友打电话来,想请我去他那里帮他妈诊断一下。我详细询问情况,原来他妈因为高血压、糖尿病出现头昏、乏力等不适住进了县人民医院,可是住了一个星期了,不仅血压、血糖没降下来,还出现了严重的失眠、焦躁不安、胸闷、四肢麻木、一阵阵出汗等症状,情绪也很消极,认为自己治不好了,不想活了。我告诉朋友,他妈妈是伴有严重的焦虑症状,建议他明天转到我们医院心理科来住院。
作者:杨司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胆囊结石长到像网球那么大,你听过吗?近,72岁的李奶奶因上腹部疼痛、发热到医院就诊,经医生检查,发现她的胆囊内竟有个网球大的结石,专家采用微创技术成功为她实施了手术,术后10天李奶奶顺利出院。
作者:刘胜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有一位中科院院士,曾经负责非常重要的国家项目。一次,在连续工作后感觉胸部不适,因为手里的工作放不下,又是晚上,就没到医院看病,坚持到第二天中午实在难受得不行才到医院,结果诊断为大面积心肌梗死,已经错过了重要的再灌注治疗时间(发病6小时以内好,不能超过12小时),结果继发严重心功能衰竭,治愈后也难以正常工作了。
作者:洪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