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和谐是健康长寿的金钥匙

韩景波

关键词:
摘要:小街上有位老中医,号称“陈一针”,91岁了还每天上午坐堂行医,下午与人下棋、散步或在家里静静地看书。他在我们当地很有名,提起“陈一针”,远近人都知道。
祝您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女人绝经后何时取『环』合适?

    今年55岁的杨女士,身体一向很好。平时除了有个伤风感冒,从未上过医院,加之衣食无忧,老年生活过得自由自在。可近一段时间,她却感觉身体出了毛病,先是时不时地腹部作痛,接着就有了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症状。她有些奇怪了,自己已经绝经五六年了,怎么会突然出现这些情况呢?与老伴一说,夫妻俩都觉得应该去医院的妇产科检查一下。经检查后,医生告诉她,这是伴随她近30年的避孕环未及时取出所引起的。

    作者:潘明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祝您健康信箱

    为何长期饮酒会导致股骨头坏死?我爸爸今年68岁。近并无外伤,却感到左大腿根部疼痛,到医院拍片检查证实是股骨头坏死。当医生得知他有几十年饮酒嗜好时,认为这病与他长期饮酒有关。请问是这样吗?

    作者:陈育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常按五“窝”助长寿

    长命百岁是很多人的愿望,也是很多人觉得可望不可及的梦想。但是,近一则题为“常按五个‘窝’能长命百岁”的传言让很多读者似乎看到了希望。传言中说,人体有些部位是养生的重点,对这些部位常常按摩,加以养护,能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以下五个部位,就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所在,它们分别是腋窝、腘窝(腿弯曲时后面形成的窝)、肘窝、腰眼、肚脐。那么常常按摩这些部位真的能长命百岁吗?我们看看专家们是怎么说的。

    作者:戴奇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正确饮茶喝出健康

    常饮茶水,能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茶中物质有利尿、止咳化痰、抑制细菌、防龋齿,减肥等诸多保健作用。饮茶同样还有诸多禁忌,错误的饮茶方式非但起不到上述的保健作用,反而对人体健康不利,引发疾病而得不偿失。

    作者:付智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保健法漱津咽唾

    唾液俗称口水,为津液所化。中医认为,它是一种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天然补品,所以古人给予“玉泉”、“琼浆”、“金津玉液”、“甘露”、“华池之水”等美称。漱津咽唾,古称“胎食”是古代非常倡导的一种强身方法。吞津咽液能益寿延年的道理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唾液中包含了血浆中的各类成分,含有10多种酶、近10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有机酸和激素等,如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唾液腺激素等,其中唾液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加速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完成,延缓人体功能衰老。经常保持唾液分泌旺盛,直接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从而改善毛发、肌肉、筋骨、血液、脏腑的功能,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疾病,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作者:士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深呼吸有助健体长寿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呼吸是在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中,完成吸气与呼气,为身体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保证生命的正常运行。门诊经常有不少病人询问,怎样通过呼吸来调整肺功能,在此给大家详细介绍通过呼吸来进行锻炼的方法。

    作者:朱益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心“肘管综合征”

    李大爷今年63岁,去年年末,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小手指出现了麻木的感觉,起初他并没有太在意,只以为自己没有休息好。但这种手麻的症状一直持续,并且加重,后来他逐渐感觉自己的手肘和手指不那么灵活了,近,连拿笔写字都很困难。一位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生建议他去手外科看看。没想到,李大爷的病根还真就在手外科被查了出来,原来是肘管综合征。

    作者:杨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吵闹夫妻

    天冷了,老婆还穿得很单薄。我提醒她,不要为了漂亮就不肯多穿,容易感冒的。老婆虽然反驳了几句,但后还是顺从地加了件衣服。她一边怪我鸡婆,一边娇媚地笑着。回忆起来,这样的争吵还发生过很多次,但每一次都让我们更加亲密,从来没有想到过分手。

    作者:陈凤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警示:匆忙服药吞下假牙

    64岁的刘奶奶早上服药时,突然感到咽部有异物感,颈胸部疼痛,吞咽口水都疼,家人赶紧查看,原来是刘奶奶不慎将假牙(活动义齿)咽下去了。家人随即送刘奶奶到当地医院。医生用胃镜检查发现,刘奶奶的假牙已经牢牢地卡在食管内,若不及时取出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医院立即组织急诊手术,然而在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下,消化内科和耳鼻咽喉科医生分别两次进行异物取出术,均未成功。由于刘奶奶患有高血压等疾病,如为取出异物采取开胸手术,创伤大、风险更大。家人听取建议急忙把刘奶奶转送到江苏省人民医院。

    作者:董伟达;王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饭后养生七法

    许多人在养生上只注意大的方面,如饮食、运动、休闲等,对饭后如何使身体得到休整,使食物充分消化吸收,以维持身体健康,却多有忽视。殊不知,饭后养生也非常重要,对促进健康,延年益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饭后养生七法值得关注和借鉴。

    作者:翁光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说说癌症的“生存率”

    去年,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发布了我国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生存数据,这则“我国发布大规模癌症生存数据汇总分析”的新闻曾引发网络热议。那么,肿瘤患者该怎么选择治疗来提高生存期?肿瘤医生应具备怎样的“带瘤生存”新理念?对此,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主任、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进行了解读。

    作者:付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

    提到去外面就餐,你是不是会想到油质差、口味重、高热量,甚至不卫生呢?随着居家美食健康类节目的增多,您是不是对“在家做饭更健康”的理念更加深信不疑呢?但近日,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发表在《预防医学》杂志上一项新研究发现却告诉我们,在家做饭可能也没我们想象得那么健康。甚至你在家准备食物的时间越长,你的健康状况就越差。这一结论似乎颠覆了自己动手做饭比在外就餐更健康的传统观点。那么,国内专家又是如何看的呢?

    作者:郭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天天

    天天,坊间语就是日子,过日子。像每天的日头一样,朝云又晚霞,晨起又夕落,没个间断。也像时间的钟表,从零点归行到零点。天天是人的轨迹,人活多大,都是天天过来。天天安,才能一生安;天天做,才得一世功。中国汉字“天”,亘古造字就是正面人形,《说文》谓“大象人形”。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始出即在这里。它既是说人与四季天时的自然应合,也是讲人的每一天,早中晚夜,需合时日。

    作者:冯景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生活锦囊

    早上洗澡伤阳气《黄帝内经》认为,早上是人体的“阳气”初生之时,因为初生所以相对弱,而早上洗澡之后人会清醒,变得振奋很多,可以很快进入工作甚至拼杀状态。但这并非中医提倡的,因为这种骤然的清醒,对刚刚复苏的阳气是种粗暴的干涉。不光是早上洗澡不提倡,中国传统也有“频繁洗澡会伤阳气”的讲究。

    作者:肖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单身影响长寿的医学新发现

    《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8岁以上非婚人口达2.49亿,包括一些丧偶的老年人。虽然单身生活可独享自由,还有很多乐趣。但是,有研究显示,单身生活对健康至少有8个方面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健康长寿,还是尽快“脱单”吧!

    作者:常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我在美国的留学生活

    我曾经受江苏省出国留学奖学金的资助,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糖尿病研究所师从国际著名学者博加尔迪夫妇进行肥胖和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学习期间有太多的收获和感慨,在此撷取印象深的几个与大家交流。

    作者:沈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烟民护肺三食方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喜清气熏蒸,恶燥气炎逼。而香烟为热毒燥邪,长期吸烟,易伤肺,燥热侵袭肺脏,致肺气宣降失司,肺气郁闭,火毒上熏,灼液成痰,终引起多种症状。在治疗方面,针对肺的生理功能和烟毒的病理特性,多以清热化痰,养阴润肺为法。在这里,我们介绍几条食疗方,以期能通过“食疗”来预防烟源性疾病,减少吸烟的危害。

    作者:丽斯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王老先生就医记--“合金软骨”助力老人膝关节

    膝关节在人体中身兼“重”任,除了承重外,跑跑跳跳也都离不开它。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关节囊较薄而松弛,附着于各骨关节软骨的周缘。关节囊的周围有韧带加固。关节内所有的结构都被覆着一层滑膜。内外侧半月板,有加深关节窝,缓冲震动和保护膝关节的功能。还有膝关节屈肌群、膝关节伸肌群。为人体大且构造复杂,损伤机会亦较多的关节。

    作者:翁习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焦躁不安血糖难降

    周末,一位朋友打电话来,想请我去他那里帮他妈诊断一下。我详细询问情况,原来他妈因为高血压、糖尿病出现头昏、乏力等不适住进了县人民医院,可是住了一个星期了,不仅血压、血糖没降下来,还出现了严重的失眠、焦躁不安、胸闷、四肢麻木、一阵阵出汗等症状,情绪也很消极,认为自己治不好了,不想活了。我告诉朋友,他妈妈是伴有严重的焦虑症状,建议他明天转到我们医院心理科来住院。

    作者:杨司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就医”的那点事儿

    人食五谷杂粮,难免生病逢灾。有了病,就要及时就医。说到就医,颇让人头疼的莫过于几件事:如何选择一家好医院?怎样快挂到合适的号?面对拥挤的门诊、忙碌的医生,如何简洁、准确地表达身体的不适?如何看病才能省钱、省时又省心?下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附属空军476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袁邦清副主任医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陈玉辉副主任医师,分别根据自己多年从医、门诊的经验和体会,跟大家说说“就医”的那点事儿。

    作者:吴志;罗金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祝您健康杂志

祝您健康杂志

主管: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