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索前列醇在宫腔镜检查前的宫颈预处理中临床效果观察

周新枚

关键词:宫腔镜, 米索前列醇, 宫颈软化
摘要:目的:对米索前列醇在宫腔镜检查前的宫颈预处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行宫腔镜检查的18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n=106)和对照组(n=80),米索前列醇组检查前2~12h阴道后穹窿置米索前列醇片400μg ,对照组检查前6~12h宫颈放置导尿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人流综合征(PAAS)发生率、疼痛情况及宫颈软化、扩张情况。结果:米索前列醇组 PAAS发生率1.9%明显低于对照组31.3%,米索前列醇组感觉疼痛者比例87.7%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米索前列醇组扩宫率为29.2%明显低于对照组扩宫率81.3%,米索前列醇组扩张宫颈所需时间平均(5.18±2.9)min短于对照组(11.8±8.2)min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前2~12h阴道后穹窿一次性置入米索前列醇400μg可有效软化宫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途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234例脑出血患者为分析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44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采用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关知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关知识掌握率、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都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护理,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性和健康教育质量,可缩短住院天数,明显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陈洪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B 超在腹腔实质性脏器外伤急诊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B超在腹腔实质性脏器外伤急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1例腹部实质性脏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超声检查,并将其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腹部实质性脏器外伤B超显像诊断符合79例,占86.81%,误诊12例,占13.19%。结论:在腹腔实质性脏器外伤急诊检查中,B超诊断符合率高,具有简便、快速、安全、无创等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许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部黑白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285例的分析

    目的:分析285例输尿管结石的腹部黑白超声探查结果,以提高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率,减少漏诊率。方法:前瞻性入选临床疑诊输尿管结石的患者300例,对患者主诉疼痛部位和超声结果显示的输尿管扩张程度、结石部位进行分析。结果:检出输尿管结石285例,合并同侧肾盂积水及输尿管近端扩张270例,其中重度扩张53例,由输尿管上段结石及中段结石引起,患者主诉的疼痛部位大多为上腹及腰部疼痛;中度扩张127例,83例由输尿管上、中段结石和44例由输尿管下段结石引起,患者主诉疼痛部位为腰部及下腹疼痛;轻度扩张90 例,多由下段中小型结石引起,患者主诉疼痛部位为下腹疼痛,并多伴盆腔不适感。15例无肾盂积水及输尿管扩张,均由下段小结石引起。结论:患者疼痛部位及输尿管扩张程度是判断结石位置的重要参考因素。

    作者:范丽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AGR2、P53、GST-π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腺癌组织中AGR2、P53、GST‐π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8例胃腺癌和98例正常胃壁组织的病理切片进行 H 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切片中AGR2、P53、GST‐π的表达。结果:AGR2、P53、GST‐π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量又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AGR2、P53、GST‐π在病理分期为Ⅰ~Ⅱ期的胃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病理分期为Ⅲ~Ⅳ期者,P<0.05。结论:AGR2、P53、GST‐π的高水平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综合评估AGR2、P53、GST‐π有助于胃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以进行预防性的治疗措施。

    作者:孙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癌性肠阻梗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性肠阻梗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5例结直肠癌性肠阻梗病患予以经鼻放置肠梗阻导管配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腹胀与腹痛症状的好转状况;观察导管位置、肠管的扩增状况与气液平面数等变化状况;观察腹围减小程度,总结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患均成功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置管12~36h后全部病患的腹痛与腹胀表现均得到改善,且置管后全部病患的腹围平均缩为(80.2±19.8)%,显著较置管前小(t=3.675,P=0.03<0.05),置管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肠梗阻置管予以减压及引流治疗后再予以切除吻合术,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为治疗结直肠癌性肠阻梗的理想方法,值得在治疗结直肠癌性肠阻梗方面大力推广。

    作者:罗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永川区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参考值范围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探讨永川区学龄前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的参考值范围及其在儿童预防保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期间到我院儿保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学龄前儿童1438例,按年龄分为5组,分别为0~1岁,1~2岁,2~3岁,3~4岁和4~7岁,记录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的结果,用统计学原理建立参考值范围,并与厂商给定的参考范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铁、锌、钙浓度明显低于厂商给定参考值范围,铁元素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别差异(P<0.05),锌、铁含量0~1岁低,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钙呈相反趋势,年龄越小,含量越高。结论:本研究发现永川区铁、锌、钙3种元素具有明显地区差异,通过本地区微量元素参考范围的建立,使其能够更加适合本地区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临床医生做好营养及预防保健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余燕飞;廖昂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眼眶骨折的临床法医学鉴定分析

    目的:观察眼眶骨折在临床法医学鉴定分析中的结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受理的78例眼眶骨折的伤者,司法鉴定中心依托于资料回顾性分析法行眼眶骨折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结果:在78例患有眼眶骨折的伤者中,55例被评定为轻伤;12例被评为重伤;7例被评定为陈旧性骨折;4例属于眼眶变异,不予评定伤情的程度。结论:眼眶骨折的法医学鉴定分析中,CT检查法常见,需对眼眶骨折的情况予以慎重和仔细的评定。

    作者:刘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的急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的急诊护理要点与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4月6日-2014年7月8日收治的8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加强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0.5~72h后,患者的心衰情况得到很好的改善。结论:心力衰竭是生命紧急情况,医生和护士如能及时发现,且向患者实施正确的急诊抢救方法及护理方法,能有效控制和缓解病情,减少死亡率。

    作者:林静娟;蔡美玲;戴海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对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护理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本文对象为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就诊的肺炎患儿68例。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护理对比观察。结果:综合护理组第1天控制住腹泻的23例,第2天9例,第3天2例;对照组第1天控制住腹泻的5例,第2天21例,第3天及以上8例;两组对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综合护理可及时控制住患儿的腹泻情况,微生态制剂的提前预防以及发生腹泻后的综合护理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许新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4、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糖尿病足的关系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足(DF)的关系。方法:选取单纯2型糖尿病(T2DM )患者51例(DM组),T2DM合并DF患者72例(DF组),门诊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收集基本临床资料,检测RBP4、hsCRP、FBG、HbA1c、UA、Cr、HOMA‐IR、WBC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F组的HbA1c、UA、Cr、HOMA‐IR、WBC、血清 RBP4和 hsCRP水平均高于 DM 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F组相关性分析示UA、Cr、年龄、BMI、HOMA‐IR、WBC、hsCRP与血清RBP4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sCRP(r=0.453,P<0.01)、HbA1c(r=0.551,P<0.01)、RBP4(r=0.362,P<0.01)是DF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RBP4、hsCRP与DF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是DF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艳;罗娜;冯尚勇;佘敦敏;陈晖;朱妍;张真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动力取向治疗用于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针对动力取向治疗用于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本文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抑郁症治疗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动力取向心理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抑郁症程度采用抑郁症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的抑郁量表总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动力取向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生率。所以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治疗中,动力取向治疗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以推广使用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杜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头孢丙烯和头孢克洛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头孢丙烯和头孢克洛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头孢丙烯进行治疗,另一组采用头孢克洛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头孢丙烯组的总有效率(96.00%)高于头孢克洛组(90.00%) ,通过对患者恶心、呕吐、头晕、腹痛、皮疹等不良反应的观察,发现头孢丙烯组不良反应率(8.00%)高于头孢克洛组(6.00%) ,但是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 P>0.05)。结论:头孢丙烯和头孢克洛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相近,但头孢丙烯具有更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惠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在AECOPD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COPD患者每年约发生0.5~3.5次的急性加重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AECOPD是COPD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患者医疗费用的主要支出部分。AECO‐PD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进程和社会经济负担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预防、早期发现和科学治疗 AECOPD是临床上的一项重大和艰巨的医疗任务[1]。因此,笔者将舒适护理应用于AECOPD患者,以观察其对AECOPD患者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崔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儿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对儿科病房医院感染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的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500例患儿进行分析,探究儿内科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儿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41%,其中,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发生率分别是49.71%、44.00%,在45d~1岁发生医院感染率高,为4.56%。结论:医院儿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的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45d~1岁组感染发生率高,因此,要加强医务人员的消毒工作,限制患儿家属陪护数量,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同期双侧肺部手术的麻醉处理分析

    目的:分析同期双侧肺部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手术麻醉科接收的行同期双侧肺部手术患者为分析对象,其中双侧肺大疱气胸患者21例,行双侧大疱切除治疗,双侧肺癌患者14例行两侧肺叶切除手术治疗,12例一侧肺癌对侧肺结节患者行一侧肺叶切除联合对侧肺部分切除治疗,8例两肺结节患者给予双肺部分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麻醉处理,均顺利结束手术治疗。结论:根据患者的手术种类及其肺部功能情况进行同期双侧肺部手术的麻醉处理至关重要。

    作者:李继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8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作为分析对象,患者均经B超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手术时间较长,但其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火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改良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裂24例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利用改良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裂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24例先天性脊柱裂患者为分析对象,行脊柱裂改良手术治疗。结果:24例患者手术治疗后,21例(87.50%)临床症状得到改善,2例(8.33%)临床症状无变化,1例(4.17%)临床症状加重。手术前11例大小便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中,9例明显改善,2例无变化;2例双下肢瘫痪的患者肌张力分别由术前的Ⅰ级提高至Ⅳ级和Ⅰ级提高至Ⅲ级;3例单侧下肢瘫痪的患者肌张力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裂,首先要去除来自局部硬脊膜囊和其他组织的压迫,然后行松解脊髓栓系、椎管扩大探查、脊膜修补术,预后具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杨保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在SBK术后改善患者干眼症状的研究

    目的:研究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在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Sub‐Bowman‐Keratomileusis ,SBK)术后改善患者干眼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中心2014年1-3月进行SBK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60只眼)。分别在患者术前、术后1周、4周、3个月时对其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和泪液分泌量测定。比较两组患者在以上测试数据项目的差异。结果:SBK术后1周时使用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的患者与未使用的患者在角膜荧光染色数据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t=3.841,P<0.05),泪膜破裂时间数据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8.764,P<0.05),泪液分泌量的数据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350,P>0.05)。术后4周和3个月时,以上三项检查项目的手术前后数据差值仍有差异,部分差值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SBK术后使用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干眼症状和体征。

    作者:徐恒;陆鸣冈;邵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独用及与中药合用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实效性探究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独用和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两种方案对子宫肌瘤的治疗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观察患者子宫恢复情况,统计患者治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的子宫恢复情况明显且良好,肿瘤缩小幅度大,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疾病疗效显著,治疗效果明显好于独用米非司酮药物组,且安全可靠性高,可大范围应用于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

    作者:廖玉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的相关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情况,寻找影响血脂变化的因素。方法: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均禁食8h ,于次日早上8:00空腹采集静脉血进行检测。所检测的项目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结果:糖尿病组TC、TG、HDL‐C、LDL‐C的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4例糖尿病患者中70例血脂异常,占56.5%;对照组135例中12例血脂异常,占8.9%。糖尿病组的检测结果中,T G升高为明显。1型糖尿病54例,2型糖尿病70例,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的有25例,占46.3%,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的有45例,占64.3%,由此可以看出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的情况要高于1型糖尿病。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包括体重、膳食结构、吸烟饮酒。结论:糖尿病组患者的血脂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影响血脂异常的原因包括超重、饮食不合理、吸烟饮酒习惯。

    作者:成晓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