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裂24例效果分析

杨保锋

关键词:改良手术, 先天性脊柱裂,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利用改良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裂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24例先天性脊柱裂患者为分析对象,行脊柱裂改良手术治疗。结果:24例患者手术治疗后,21例(87.50%)临床症状得到改善,2例(8.33%)临床症状无变化,1例(4.17%)临床症状加重。手术前11例大小便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中,9例明显改善,2例无变化;2例双下肢瘫痪的患者肌张力分别由术前的Ⅰ级提高至Ⅳ级和Ⅰ级提高至Ⅲ级;3例单侧下肢瘫痪的患者肌张力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裂,首先要去除来自局部硬脊膜囊和其他组织的压迫,然后行松解脊髓栓系、椎管扩大探查、脊膜修补术,预后具有明显的疗效。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120例,其中有肺部感染患者60例,为观察组;其余60例无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患者的吸烟史、饮酒史、昏迷史、误吸史、气管切开以及抗生素激素使用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吸烟人数41例,饮酒人数43例,昏迷人数18例,误吸人数53例,气管切开人数47例,发生抗生素及激素不合理使用情况人数57例;对照组的吸烟人数27例,饮酒人数31例,昏迷人数3例,误吸人数8例,气管切开人数31例,抗生素及激素不合理使用人数41例。结论:根据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患者恢复健康有很大帮助。

    作者:杨福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的急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的急诊护理要点与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4月6日-2014年7月8日收治的8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加强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0.5~72h后,患者的心衰情况得到很好的改善。结论:心力衰竭是生命紧急情况,医生和护士如能及时发现,且向患者实施正确的急诊抢救方法及护理方法,能有效控制和缓解病情,减少死亡率。

    作者:林静娟;蔡美玲;戴海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社区产妇产后中医保健知识需求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社区500例产妇对产后中医保健知识的态度以及需求情况,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为基层社区产妇提供产后健康保健服务。方法:对选取的社区500例产妇进行对待中医产后保健知识的态度、希望获取产后中医保健知识的渠道以及中医保健知识需求程度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结果:500例社区产妇中360例(72.0%)认为中医保健知识对于促进产后恢复没有效果或效果不肯定,367例(73.4%)认为产后中医保健知识不需要或者持无所谓的态度;希望获取产后中医保健知识的渠道前三位依次为: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对产妇进行单独指导或示范、组织产妇集中进行学习;需要的产后自护及中医保健知识的前三位依次为:产后乳房中医护理方法、产妇产后体型恢复方法和婴儿的中医保健方法。结论:社区产妇对产后中医保健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应结合其希望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后中医保健知识。

    作者:邱晓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同期双侧肺部手术的麻醉处理分析

    目的:分析同期双侧肺部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手术麻醉科接收的行同期双侧肺部手术患者为分析对象,其中双侧肺大疱气胸患者21例,行双侧大疱切除治疗,双侧肺癌患者14例行两侧肺叶切除手术治疗,12例一侧肺癌对侧肺结节患者行一侧肺叶切除联合对侧肺部分切除治疗,8例两肺结节患者给予双肺部分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麻醉处理,均顺利结束手术治疗。结论:根据患者的手术种类及其肺部功能情况进行同期双侧肺部手术的麻醉处理至关重要。

    作者:李继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ABCD2评分评估短暂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风险的研究现状

    ABCD2评分是目前应用为广泛的短期、快速识别T IA患者中可能发生脑梗死高危人群的方法,可根据AB‐CD2评分对T IA患者进行早期病情评估,及时发现高危患者,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将近年国内外ABCD2评分法评估短暂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风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尚迟;蒲国兴;周智;李君;孙维权;高淑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双手配合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疗效观察(附120例报告)

    目的:探讨双手配合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性。方法:对双手配合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头位难产,101例转成枕前位自然分娩,占84.2%;8例阴道助产,占6.7%;11例剖宫产,占9.2%。母婴皆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双手配合旋转胎头是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措施,旋转胎头成功率高,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降低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

    作者:沈淑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外伤性肾损伤的临床诊疗价值探析

    目的:总结诊断与治疗外伤性肾损伤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9例外伤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治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有26例采取卧床休息、使用止血药及抗生素等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中治疗失败后转开放手术治疗的有1例,其余2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另3例给予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肾切除术,1例行肾修补术,行肾切除术的患者中有1例死亡,其余2例经治疗后出院。结论:B超和CT检查是诊断外伤性肾损伤的主要方法。治疗时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尽量保留患者的肾脏。

    作者:蓝汉荣;胡万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米索前列醇在宫腔镜检查前的宫颈预处理中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米索前列醇在宫腔镜检查前的宫颈预处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行宫腔镜检查的18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n=106)和对照组(n=80),米索前列醇组检查前2~12h阴道后穹窿置米索前列醇片400μg ,对照组检查前6~12h宫颈放置导尿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人流综合征(PAAS)发生率、疼痛情况及宫颈软化、扩张情况。结果:米索前列醇组 PAAS发生率1.9%明显低于对照组31.3%,米索前列醇组感觉疼痛者比例87.7%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米索前列醇组扩宫率为29.2%明显低于对照组扩宫率81.3%,米索前列醇组扩张宫颈所需时间平均(5.18±2.9)min短于对照组(11.8±8.2)min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前2~12h阴道后穹窿一次性置入米索前列醇400μg可有效软化宫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新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观察此治疗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0例不影响子宫及卵巢功能的其他妇科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使用药物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后所得的结果,对比对照组,探究疗效及对卵巢的影响。结果:服药后发现观察组的疼痛程度、两侧卵巢窦卵泡数及囊肿大小组内对比有差异,P<0.05;而卵巢各激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很好的效果,且不会对卵巢储备功能造成影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王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52例前置胎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中阴道分娩7例,剖宫产45例,剖宫产率为86.5%,其中9例行B‐L y nch缝合,1例行子宫切除术。52例孕妇中双胎妊娠1例,共53例围生儿,<37周出生的有23例,其中有2例围生儿死亡;>37周的30例,无围生儿死亡,早产率为44.2%。结论:前置胎盘患者的类型与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产前出血量、新生儿结局有关。因此早期明确前置胎盘类型,并及时采取合理治疗,可降低前置胎盘对母儿的危害。

    作者:刘国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血脂检验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探讨血脂检查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结果与30例正常人的血脂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胆固醇(T C )、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高于正常人群,其高密度脂蛋白(HDL)和 ApoA1/ApoB100比值低于正常人群。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检查血脂水平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成克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控制脑血管意外所致中枢性高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控制脑血管意外所致中枢性高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脑血管意外后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降温干预,实验组给予药物和物理联合降温,分析两组护理干预降温效果。结果:实验组4h内腋温恢复率48.84%高于对照组的30.95%,χ2=4.41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3d末腋温恢复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5.76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性高热可加重脑组织损伤,采取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能够快速控制中枢性高热,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永川区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参考值范围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探讨永川区学龄前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的参考值范围及其在儿童预防保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期间到我院儿保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学龄前儿童1438例,按年龄分为5组,分别为0~1岁,1~2岁,2~3岁,3~4岁和4~7岁,记录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的结果,用统计学原理建立参考值范围,并与厂商给定的参考范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铁、锌、钙浓度明显低于厂商给定参考值范围,铁元素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别差异(P<0.05),锌、铁含量0~1岁低,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钙呈相反趋势,年龄越小,含量越高。结论:本研究发现永川区铁、锌、钙3种元素具有明显地区差异,通过本地区微量元素参考范围的建立,使其能够更加适合本地区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临床医生做好营养及预防保健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余燕飞;廖昂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切口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小切口根治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病房收治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80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进行临床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观察指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治疗急性阑尾炎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元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对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护理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本文对象为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就诊的肺炎患儿68例。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护理对比观察。结果:综合护理组第1天控制住腹泻的23例,第2天9例,第3天2例;对照组第1天控制住腹泻的5例,第2天21例,第3天及以上8例;两组对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综合护理可及时控制住患儿的腹泻情况,微生态制剂的提前预防以及发生腹泻后的综合护理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许新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例锁骨骨折漏诊原因分析及多体位投照方法价值

    锁骨骨折好发于锁骨中1/3处,多由间接暴力引起,成人多为短斜骨折,儿童可为青枝骨折。直接暴力可引起粉碎骨折,但较少。骨折后,近折端因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而向上、向后移位;远折端因受上肢重量的影响,向皮下移位,断端可重叠。一般通过临床表现、体征及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但有些情况下,因骨折的类型、摄片位置等不一样,临床表现、体征以及X线无法明确诊断,我院近几年漏诊2例患者,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康阳;谢昕;禹健;贾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例水痘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2011年铁路某幼儿园水痘发病时间、地区、人群分布以及流行特征,为基层单位做好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1托幼机构疫情报告和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综合对比分析,结合对个案病例的调查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4月13日-6月2日铁路辖区某托幼机构共发生水痘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男∶女=1∶1;发病年龄主要分布3~岁组、4~岁组,5~岁组各6例,占发病总数的90%(18/20);其次为2~岁组和6~岁组,各1例。发病时间在4~6月份,无重症病例。结论:2011年间,水痘流行强度明显增强,3~5岁年龄组是发病主要人群,托幼机构是聚集性病例的高发场所之一,卫生部门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李怀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朴术颗粒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研究朴术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含量、得膏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结果:五味药材水提取得膏率较高,水提醇沉和50%醇提有效成分转移率较高;白术、陈皮、厚朴提取工艺,60%、70%、80%乙醇提取效果无明显差异,优于50%乙醇,提取次数为主要影响因素,提取时间、溶剂量为次要因素。结论:白术、陈皮、厚朴优提取工艺为A3B2C2,即60%乙醇提取3次,加入乙醇量分别为药材量的8倍、6倍、4倍,1.5h/次。

    作者:安芸;翟光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综合疗法治疗上环后月经过多50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对上环后月经过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上环后月经过多门诊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消炎及止血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6%与8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两组愈显率(82%与30%)比较,差异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上环后月经过多较单纯常规消炎及止血治疗疗效要好。

    作者:唐琴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合山市2009-2013年非结防机构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合山市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到位情况,探索提高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的方法。方法:利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合山市2009-2013年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转诊、追踪及核查报表,对1320例需转诊患者的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总体到位率、到位后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合山市2009-2013年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率分别为66.52%、65.10%、46.47%、52.46%、56.84%;追踪到位率分别为:89.86%、94.81%、95.76%、96.83%、94.96%;总体到位率分别为:96.92%、98.43%、98.14%、98.59%、97.89%;非结防机构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为59.54%,对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为56.19%。结论:应继续加强结防机构和非结防机构的合作,加强县、乡、村三级结防网建设,完善非结防机构报告、转诊机制,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水平。

    作者:覃有泉;梁文翔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