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军成
藕,虽然生长在污泥中,但一出污泥则洁白如玉,故有“出污泥而不染”的说法。鲜藕肉质脆嫩,营养丰富。据分析,鲜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含量也很高。藕具有既可当作水果,又可作为佳肴的特点,生啖熟食两相宜。生食肉质脆嫩,熟食香酥甘甜,美味可口。
作者:沈权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人到中年,我突然发觉,那些和你清谈的朋友,大多是云上往来,来无影,去无踪。而当一个人来和你来谈谈身体上发生的事儿,谈谈生老病死的话题,或叫你伸出舌头看看舌苔,顺便给你测测血压、量量体温的人,让你有一种更接近地气的感觉。这个人,就是你的医生朋友。
作者:李晓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老周今年78岁,10多年前移民澳大利亚。平时心康体健,前几天夜里突发腹痛。老人家移民时,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也从没上过商业医疗保险;平时有点头痛脑热,直接去家附近的诊所找相熟的全科医生看看,必要的时候吃点小药就解决了。这次病情来势汹汹,儿子不敢耽误,急忙联系自己的私人全科医生。
作者:赵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如今,健步走已成为老年人日常锻炼的内容之一,公园里乃至居民小区里的鹅卵石小径,更成了很多中老年人健步行走的场所,一些居住条件比较好的人还在自己家的天井里铺一条鹅卵石小径。那么,人们热衷走鹅卵石小路,有健身效果吗?如何实施才能取得效果呢?
作者:王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提起“壳寡糖”这一名词,很多人感到陌生。究竟什么是壳寡糖?原来壳寡糖是从甲壳素中分离出壳聚糖,然后再降解衍生出壳寡糖,它被誉为继蛋白质、脂肪、糖、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之后的第六生命要素。壳寡糖是继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之后,第三代生物工程--糖工程具代表性的产物之一。要进一步了解壳寡糖,还先得从甲壳素谈起。
作者:韩德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史先生这半年来一直感觉自己喉咙不适,总像有浓痰在喉,以为是感冒,自己吃一些药也会稍作缓解。半个月以前又感冒,打了一周点滴感冒治好了,可是嗓子仍经常红肿。和朋友一起去唱歌,也感到声音嘶哑得厉害。一直喝胖大海泡水、吃含片,都不见明显的好转。这几天早上起来还出现干呕现象。来到医院耳鼻喉科经过检查,医生发现他的两侧声带为白色,运动对称,左声带边缘光滑,而右声带前中1/3处,有一个粉红色息肉样新生物,约半个绿豆大小。诊断为“声带息肉”,史先生这半年的“感冒”,实际上都是这个小息肉导致的。
作者:马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邻里闲谈,说到哪家孩子聪明、懂礼貌、成绩好,老伴都十分开心,眉宇间透着喜悦,好像夸的是自家宝宝一样,替人家欢喜。哪家孩子表现不咋的,老伴也替人家惋惜。像高考等大事,人家不提,老伴也绝对不问,还嘱咐我不要多嘴,免得让人家老小尴尬。与人为善,“望人好”,这是老伴一贯的做人准则。
作者:王迎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杏子职校毕业后,就去夜大读医学专业。在那里,她认识了医科大学里的一位男老师。
作者:郭合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美丽的夕阳洒下一片银辉,一位身穿邮政绿的男子,轻盈的骑着一辆绿色的自行车,脆生生的按响车铃从远处而来。我伏在二楼的窗口一看,他一条腿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停下车,很自然地抬头望向窗口,于是,我和他的目光便望在了一起。他不是别人,是我的老公,小县城里的投递员。
作者:赵美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差也御寒。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全家老小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作者:董家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王德宽家住在南京新庄的一个居民区里,102岁的年龄在这所化工城算得上罕见的高寿。没有寿斑的面容、笔直的腰板、清楚的思绪,让人觉得他脚下的一百年是如此的一马平川。
作者:文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2013年6月26日,我国载人飞船“神舟十号”顺利返回地面安全着陆。那一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励吾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作为有着“催化剂大师”美誉的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林励吾研究的“肼分解催化剂”堪称“神舟飞船”之“舵”,其作用是精确控制飞船升空后飞行轨道和姿态的调整,对返回舱返回地面时的姿态也有关键性的调整和控制作用,因此在中国航天领域,一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称他为功臣。
作者:沈黎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黑芝麻粥:此方源于《本草纲目》。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成粥。补益肝肾,滋养五脏。本方更适于中老年体质虚弱者选用,并有预防早衰之功效。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生病刚生完孩子的那年,浑身的零件稀里哗啦都出了问题,上面头晕脑涨,下面脚底透风,中间颈肩背腰腿无处不酸痛,畏寒怕冷、心慌气短、四肢无力。白天家务、上班、带孩子,陀螺般转完一天,连站立的力气都没了。大医院小诊所四处投医,B超、透视、化验、心电图……全面检查,也未发现实实在在的病灶;中药、西药、祖传秘方、民间偏方、针灸、按摩、电烤……有方必试,收效甚微。
作者:文竹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现代气象学认为,气温、湿度、气压、风、降水和日照是反映自然气候的6个基本的气象要素。传统中医则依据人与自然统一的原理,把自然气候要素定为“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同时还规定,如果自然气候发生了反常或急剧变化,超出了人体所适应的范围,则“六气”就可成为致病的“六淫”。
作者:霍雨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公交车上那天坐公交车,在拥挤的车厢里,只听一女子说:“你看你,踩到我的脚连个屁都不放。”一男子平和缓慢地说:“踩到你的脚已经很对不起了,如果再冲你放个屁,我还是人吗?”顿时,车厢里一片哄笑声。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人体背部的脊柱及脊柱两侧,是督脉和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许多重要穴位,与四肢、脏腑有着广泛的联系。中间的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帅、督促的作用,所以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督脉是人体阳气的总水库,是保证人体生命旺盛的总源头。督脉气血不通畅,会引起头风、头痛、头重、颈部发硬、头晕耳鸣、眼花、嗜睡、腰背僵痛、手足震颤、麻木及中风等病症。脊柱两侧的膀胱经是人体大的排毒通道,病之轻重、深浅皆可通过此经查找到端倪。也就是说,病之由浅入深,此为入径之门户;病之由内而发,此为出径之通路,可谓邪毒出入的关隘。身体内任何疾病都和膀胱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就像你家的污水管道,如果不通,整个日常生活都会被破坏。所以,欲驱体内之毒,膀胱经必须畅通无阻。
作者:梁兆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人老了都爱唠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更是包罗万象的刺激物。没人说话,郁闷;说得太多,像祥林嫂,可能适得其反。笔者进入老年,为自己定下一个说话的规矩,试行以来,效果不错。下面抛砖引玉,求教读者诸君。
作者:欧正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铃医”,顾名思义就是拿着串铃走村串户地行医,所以“铃医”又叫走方医、草泽医,是指游走在江湖上的民间医生。
作者:刘绍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现代生活五彩缤纷,像万花筒一样变化多端、富于刺激。这样的生活在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人平添了一些烦恼:如工作不顺心,家庭不睦、夫妻失和,或失恋于花前月下,或失败于升学高考,或经营不善而负债累累,或慢性疾病缠身,或亲朋好友溘然离世,等等。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遇此种种,岂能不烦。
作者:孙清廉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