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刚
目的:探究胃镜下钛夹联合药物保守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后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7例行胃镜下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的方法治疗,对照组16例单纯行胃镜下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发热、感染、周围循环衰竭分别为18.3%、10.8%、2.1%,对照组分别为40.1%、38.6%、17.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胃镜下钛夹联合药物保守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止血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蔡方宙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1-12月我社区内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手段,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FPG、2hP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PG及2h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并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认知程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潘晓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按国家标准GB 3358.1~3-1993《统计学术》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x(中位数仍用 M );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 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 sx ;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 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 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 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μ;⑨概率用英文大写 P( 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 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临床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联用肾炎康复片及缬沙坦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录并治疗的5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纳入观察对象,随机等分成2组,给予2组常规基础治疗,以单纯缬沙坦治疗者为对照组,联用肾炎康复片治疗者为观察组,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疗效为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5%,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前的肌酐、尿素氮与尿蛋白水平相仿(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改善,且以观察组改善显著(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有不适出现,但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提供肾炎康复片与缬沙坦联用方案治疗,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佳,适合临床普及。
作者:尹刚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每幅图、表应有言简意赅的题目。本刊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及底线),表中若有需说明的事项(如 P值)可在表中相关内容的右上角标注“*”、“Δ”等,并在表下加以注释。要合理安排纵表的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同一栏数字必须按位次上下对齐。图不宜过大,大宽度半栏图不超过7.5cm ,通栏图不超过16.5cm ,高与宽的比例应掌握在5∶7左右。线条图可墨绘在白纸上,或用制图软件绘制,并提供激光打印图样;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另用纸标示,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位。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引用已发表的图需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价值,提高早期诊断率,为临床医生早期治疗本病提供依据。方法: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对18例切口妊娠患者进行检查,对子宫进行纵、横多切面探查,分辨妊娠的部位,明确妊娠物与子宫下段切口的关系。结果:18例患者中有15例经超声检查确诊为切口妊娠,3例误诊为难免流产(2例)和不全流产(1例),诊断准确率为83.33%。结论:切口妊娠易与不全流产残留物、难免流产胎囊滞留于子宫峡部及宫颈妊娠相混淆。超声检查大大提高了诊断符合率,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指导价值。
作者:翟建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定与丙泊酚降低IC U 老年术后谵妄发生的比较分析。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105例老年全麻术后入IC U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4例为右旋美托咪定组,B组51例为丙泊酚组。A组手术结束前30min ,用注射泵静脉10min内给予右旋美托咪定负荷量0.5~1μg/kg ,继以0.2~0.7μg/(kg · h)调整持续泵注;B组术后以TCI丙泊酚靶控浓度1~1.5μg/ml持续输注,递增浓度0.3μg/ml;两组均以达到目标镇静为标准,输注时间至术后24h;两组均给予PCIA术后镇痛,舒芬太尼1.5μg/ml配置100ml ,持续泵注2ml/h。观察指标:入ICU后至术后24h ,以CAM‐ICU法评定诊断患者谵妄状态,并记录患者发生低血压(低于基础压30%)、心率缓慢(<50次/m in )、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次数。结果:与以往文献相比,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谵妄发生率,A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更低于B组(P<0.05);在发生低血压、心率缓慢方面,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出现呼吸抑制次数明显高于A组( 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均能有效降低IC U老年术后谵妄发生率,但右旋美托咪定效果要优于丙泊酚,且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唐伟红;李敬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在眼科病房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100例眼科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开展口头式健康教育,研究组开展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并利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相关疾病知识、自我护理知识、合理用药知识以及日常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分别是82%、82%、84%、78%,对照组分别是58%、56%、6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在眼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与专业知识掌握率。
作者:程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简易负压引流在预防肥胖剖宫产产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肥胖剖宫产产妇200例,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方法直接缝合,观察组应用简易负压引流。对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率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88%、(6.8±1.4)d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8%、72%、(10.9±1.9)d ( P<0.05)。结论:肥胖剖宫产产妇应用简易负压引流,操作简单,且可有效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值得推广与使用。
作者:麦建彩;欧庆文;罗娇;梁杏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抵抗素、皮质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抵抗情况及血清抵抗素、皮质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结果:治疗4、12周后观察组2hPBG、HbA1c、Homa IR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抵抗素、皮质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改善2型糖尿病的症状,降低血清抵抗素、皮质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作者:谭淑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评价双倍剂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的氨溴索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溴索常规剂量的双倍剂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病症变化。结果: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倍剂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郜宏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不同大小占位结节诊断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9月于我院检查的甲状腺占位性结节病患97例,以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中,根据结节大小不同又分为大结节组以及小结节组,对各组分别进行检查,对比有关结果。对照组仅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组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对比两组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准确度为94.2%,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8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71.4%、4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中小结节组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与大结节组相比,差异虽不显著,但小结节组的准确度及灵敏度均高于大结节组。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效果较好,在甲状腺恶性病变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灵敏度以及准确性,特别是在结节较小时,更具优势。
作者:杨兴丽;余林蔓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为四川省卫生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四川省21个地市州的卫生人力资源、床位配置及机构数进行描述性分析和RS R综合评价。结果:2013年四川省各地市州卫生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不平衡。RSR的回归方程为RSR=-0.614+0.223y ,R2=0.964;评价结果分为四档,一档(低):广安、达州、凉山;二档(中下):南充、巴中等7个地区;三档(中上):泸州、甘孜等7个地区;四档(高):成都、攀枝花等4个地区。结论:四川省各地市州2013年卫生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作者:何思长;赵大仁;孙渤星;陈瑜;张瑞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混合氧(95%O2和5%CO2)、纯氧、空气三种不同气体供氧对离体血管环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混合氧(95%O2和5%CO2)、纯氧、空气进行供氧对内皮完好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进行离体灌流实验,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E)诱发的血管环收缩的潜伏期、达峰时间、大收缩幅度值及乙酰胆碱(Ach)引起的张力下降百分率等四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推断含氧量不同的三种气体对离体血管环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混合氧与纯氧比较,纯氧组的达峰时间较混合氧组长[(576.40±36.89)sVS(838.00±85.98)s],有显著差异(P<0.01),收缩的潜伏期、大收缩幅度及张力下降百分比三项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氧与空气比较,空气组达峰时间较混合氧组长[(576.40±36.89)sVS(866.10±55.18)s],有显著差异(P<0.01),空气组的Ach作用下张力下降百分率较混合氧组低[(41.98±4.95)%VS(48.43±4.32)%],有显著差异(P<0.01),收缩的潜伏期及大收缩幅度两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混合氧、纯氧对NE诱发的离体血管收缩反应的潜伏期、大收缩张力及Ach作用引起的舒血管作用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但纯氧使血管环收缩的达峰时间延长;空气组在延长血管环收缩达峰时间的同时对Ach引起的舒血管作用减弱。
作者:邱国栋;谢海雄;钟敏捷;肖茂瑕;郭铭坚;张坤泉;董艳芬;梁燕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 H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生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血清FGF‐23与M HD患者CV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8例M 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CVD发生分为CVD组和非CVD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FGF‐23水平。结果:FGF‐23与透析龄(r=0.37,P<0.001)和iPTH(r=0.21,P=0.048)成正相关。CVD组年龄明显高于非CVD组(P=0.035),CVD组血清 FGF‐23水平明显低于非CVD 组(P=0.008),Hb明显低于非 CVD 组(P=0.008),血清 Alb明显低于非 CVD组(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FGF‐23是M HD患者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结论:低水平FGF‐23可能是M HD患者CVD发生的危险因素。FGF‐23可能在心血管保护方面发挥作用,还有待更大规模样本的研究证实。
作者:庄肃新;欧海青 刊期: 2015年第13期
1.作者署名书写要正确无误,不可含糊。前后顺序应无争议。2.在稿件处理期间,若作者署名需作变动,应由第一作者(对文章负全责的作者)亲笔写信说明(不要打印件),以便编辑部存档备查。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可靠方法,以便能够为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其他研究提供借鉴依据。方法:将2009年12月-2013年1月132例来自我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分别采用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和氨溴索治疗。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措施后的咳嗽消失时间、痰液恢复正常时间和湿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整体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治疗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痰液恢复正常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3.8333,P=0.0002)。结论:采用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的理想选择。
作者:温慧玉;刘啟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分析重建阴道微生态对阴道假丝酵母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门诊接诊的RVVC患者104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接受单一抗真菌干预治疗,试验组于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之上接受抗真菌后重建阴道微生态干预治疗,对两组病例停药1周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3个月内复发率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病例停药1周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 P均<0.05。结论:抗真菌治疗基础上的重建阴道微生态干预方案可提高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陈利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与糖蛋白抗原125(CA125)血清水平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60例健康体检者、62例宫颈良性病变者、65例宫颈癌患者的 SCC与 CA125血清水平,计算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组 SCC与 CA125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宫颈良性病变组( P<0.05)。宫颈癌组SCC与CA125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77%、38.46%,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5.38%,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阳性率( P<0.05)。结论:检测SCC、CA125的血清水平对宫颈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意义,两者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阳性率。
作者:李文华;杨盈盈;刘增香;罗金凤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