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酚妥拉明与硫酸镁治疗先兆子痫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马月霞;杨永莲

关键词:酚妥拉明, 硫酸镁, 先兆子娴, 疗效, 对比
摘要:目的:探究在对先兆性子痫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酚妥拉明与硫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先兆子痫的住院患者5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所使用的不同药物,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酚妥拉明治疗,对照组使用硫酸镁治疗。用药30min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舒张压、平均疗程、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用药30min后的平均舒张压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先兆子娴的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酚妥拉明可明显在短时间内改变患者的舒张压,同时可以有效缩短治疗疗程,并且该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较少,值得深入研究及大量推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α-酮酸治疗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旁亢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复方ɑ‐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脏病(CKD )继发性甲旁亢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合并继发性甲旁亢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蛋白饮食加复方ɑ‐酮酸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低蛋白饮食。连续观察3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水平及血清全段PT H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磷水平、尿素氮及iPTH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iPTH及血磷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复方ɑ‐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治疗,可以明显减少CKD患者蛋白质和磷的摄入,降低血磷,降低PT H水平,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姚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104例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5月于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52例作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选取2014年6-11月于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52例作为实验组,对其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发生率分别为9.62%、5.77%、3.85%;对照组分别为25.00%、19.23%、1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有效缓解剖宫产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王碧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探讨放射 CT 对肺段隔离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对应用放射CT技术对患有肺段隔离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罹患肺段隔离症疾病的患者40例,治疗前均采用放射C T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回顾分析上述对象的病历报告。总结患者病灶位置、病灶类型、主动脉供血情况、肺气肿存在率等。结果:放射C T 诊断结果显示,有38例患者的病灶位置属于肺叶内型,另外2例属于肺叶外型;实性病灶10例,囊性病灶16例,囊实性病灶14例;有24例患者的主动脉供血出现异常;肺气肿病变人数达10例。结论:采用放射C T技术对肺段隔离疾病进行诊断,不仅可以显示病变形态,还可以对相关组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解,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作者:谢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慢性病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8例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街道居委会密切合作,实施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药学教育、生活方式教育。结果:两组慢性病患者教育前掌握自我护理能力、保持健康行为、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进行健康教育1年后观察组掌握自我护理能力83.05%、保持健康行为88.14%、护理服务满意度98.31%高于对照组的47.46%、67.80%、84.75%( P<0.05);复发住院次数(0.69±0.28)次低于对照组的(1.11±0.40)次( P<0.05)。结论: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掌握自我护理能力、保持健康行为、增加护理服务满意度,减少复发住院次数,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路怀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输液报单制与门急诊输液流程再造

    目的:探讨输液报单制度在门急诊输液流程再造中的作用。方法:在门急诊输液室实施输液报单制,对照执行前、后2年门急诊输液室输液差错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执行输液报单制度后,输液差错发生率大幅度下降。结论:在门急诊输液室实行输液报单制度,让患者与护士共同核对,增加了核对的环节,明显减少了输液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输液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李赛兰;孙连香;高桂秀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预测。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分娩并造成产后出血产妇168例,对其出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回顾分析发现,产妇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122例(72.6%)、胎盘因素21例(12.5%)、多种因素9例(5.4%)、凝血功能障碍6例(3.6%)、软产道因素10例(5.9%)。影响其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是产妇孕周、分娩方式、产妇妊娠合并症。结论:产妇子宫收缩乏力等原因会引发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在临床妇产科中需要引起注意,保证产妇安全。

    作者:王存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63例肠造口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分析63例肠造口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3例肠造口术患者,对每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除3例患者因病情恶化转IC U或自动出院,其余患者均有效解决。结论: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并发症得到有效解决。

    作者:孙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4例,接受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34例,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其中,临床控制18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65%,其中,临床控制10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11例,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治疗中的治疗效果良好,在改善患者预后中发挥积极意义,应该在临床治疗中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孙一六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青光眼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分组方式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不同的切除术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更佳,并发率发生率更低(P均<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视力,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切除术治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祖青献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教学体会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涉及症状、体征较多,学生容易混淆。为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摸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温故而知新,基础联系临床,民谣、多媒体教学、比较教学、病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课堂小结,课后练习,开阔学生视野。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是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蔡勇;湛洁谊;蓝淑玲;陈福雄;陈德晖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辅助生殖中心病案质控系统的建立

    病案是患者医疗活动的真实客观记录。病案管理体现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而辅助生殖中心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有自己独有的病案室,对如何做好辅助生殖中心病案管理工作也同样重要。本文就本生殖中心病案管理的特点,分析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病案质量,保障生殖中心的医疗安全。

    作者:廖光华;陈晶晶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PDCA循环在提高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手术配合能力培训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手术配合能力培训中的效果。方法:运用PDCA 循环法对我院11名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工作,同时另外11名低年资护士接受传统培训,对两组护士培训之后的护理知识与技能、满意度调查进行比较。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在理论知识、操作技术、手术配合能力、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均有所提高。结论:运用PDC A循环法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展开手术配合能力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学培训质量,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医生对低年资护士手术配合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黄岚;邱小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情况。结果:患者临床治疗后WBC、尿量、体温、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文结果证实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效果满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邹国英;黄菊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接受外科治疗的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轻重与否和梗阻与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76例非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均首先经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后,58例延期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例转为开腹手术,术后恢复顺利。16例轻型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2~3d ,其中9例临床症状缓解,延期2周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另外7例病情加重,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 T 管引流术。8例重症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入院24h内均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胰腺包膜切开减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所有手术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未见复发情况。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梗阻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支持疗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对减少并发症和胰腺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庄志兵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黄斑水肿治疗研究进展

    黄斑水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经常导致视力下降,严重的引起失明,到目前为止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引起黄斑水肿的原因主要有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等多种眼的疾病和内眼手术后。黄斑水肿的原因很多,故其治疗应先治疗原发病,近些年来全视网膜光凝(PRP )、激光诱导视网膜脉络膜吻合(LCRVA)、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玻璃体切除术(PPV)及放射性视神经切开术(RON)等各种方法为黄斑水肿的治疗带来了新的观念,但这些治疗方法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包括它们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本病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黄斑部的水肿进而提高视力,因为每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联合治疗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因而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笔者对治疗黄斑水肿的几种方法和临床研究作简要的综述。

    作者:宋阳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采用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的方式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肝癌患者270例,临床中采用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对患者实施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的治疗方式之后,其病灶回声提高,且其医学影像结果显示并无强化的现象出现。直径在3cm以下的肿瘤其消融率为96.0%,直径大于3cm的肿瘤其消融率为78.7%。结论:临床中对肝癌患者实施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的治疗方式,其治疗过程安全可靠,其消融效果相对较为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祝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临床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及职业暴露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以及在职业暴露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0名参与研究的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职业暴露情况、对职业暴露的认知、职业暴露以后的心理状态。结果:90%以上的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良好;职业暴露源主要是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为主,其中乙肝频率高;职业暴露方式主要以锐器、皮肤黏膜损伤、喷溅为主,其中锐器损伤频率高;大部分的临床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以后心理状态不佳。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以后常表现出可怕、恐惧、无可奈何、回避等心理状态,主要由于意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较大且不可避免,少数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不足且有待于提高。

    作者:陆正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研究组为5.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可弯曲喉罩在甲状腺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可弯曲喉罩在甲状腺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麻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可弯曲喉罩组(F组)、双管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30例。观察三组患者诱导期和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麻醉机械通气参数变化;记录相关并发症及术者的满意度。结果:三组都能较好的完成通气,但S组术中漏气发生率较高,术者满意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S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呛咳、恶心、低氧血症和术后24h咽痛发生率比T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弯曲喉罩应用于全身麻醉下甲状腺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密封性较好,并发症少,更高的术者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麻醉方式。

    作者:张成炬;郑辉利;马保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提高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将90例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针对性实施心理干预、用药指导、认知干预、建议临床医生制订合理诊治方案。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可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不失为防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项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

    作者:刘月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