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分析

严睿成;范绍翀;潘永;叶浩昕;钟晓声;戴智梅;刘绍友

关键词:吉西他滨, 奈达铂, 尼妥珠单抗, 晚期鼻咽癌,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其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特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双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优良率为74.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采用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在临床中值得应用。

    作者:刘玉峰;李增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青光眼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分组方式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不同的切除术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更佳,并发率发生率更低(P均<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视力,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切除术治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祖青献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教学体会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涉及症状、体征较多,学生容易混淆。为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摸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温故而知新,基础联系临床,民谣、多媒体教学、比较教学、病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课堂小结,课后练习,开阔学生视野。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是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蔡勇;湛洁谊;蓝淑玲;陈福雄;陈德晖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超敏 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合血常规检测用于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确诊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及健康新生儿各60例,回顾分析 hs‐CRP及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 hs‐CRP、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和病毒感染组( P<0.01);hs‐CRP联合血常规检测阳性率高于 hs‐CRP、血常规单独检测,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与非特异性血常规检测联合可提高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的敏感性,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尚健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辅助生殖中心病案质控系统的建立

    病案是患者医疗活动的真实客观记录。病案管理体现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而辅助生殖中心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有自己独有的病案室,对如何做好辅助生殖中心病案管理工作也同样重要。本文就本生殖中心病案管理的特点,分析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病案质量,保障生殖中心的医疗安全。

    作者:廖光华;陈晶晶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焦虑抑郁情绪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焦虑抑郁情绪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而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对103例M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SAS和SDS评分分为非焦虑抑郁组(n=31)和焦虑抑郁组(n=72),分析两组患者的KDQOL‐SF评分状况;并将焦虑抑郁组(n=72)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103例MHD患者中72例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其KDQOL‐SF评分为(46.66±15.49),明显低于非焦虑抑郁患者的(57.16±14.82)(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SAS、SDS和KDQOL‐SF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海棠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危孕妇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10月在我院孕检并分娩的80例高危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的孕检及产前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综合的产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顺产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妇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妊娠予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有积极意义。

    作者:钟传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多数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特征,其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肝硬化或肝癌。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因此抗肝纤维化治疗一直是肝纤维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肝纤维化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肝纤维化的研究提供帮助。

    作者:刘俊平;秦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200例颅内结核的临床及CT影像学特征探讨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的临床特征及C T影像学对颅内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接诊的200例临床确诊为颅内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 T影像资料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20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C T影像学特征。结果:颅内结核的C T征象具有特征性,结核性脑膜炎140例(70%),结核瘤40例(20%),结核性脑脓肿20例(10%),颅内结核的主要发病类型为结核性脑膜炎;颅内结核的主要病变为渗出型病变、阻塞性脑积水、结核球,其次是脑萎缩、脑梗死、硬膜下积液、钙化等,渗出性病变是颅内结核主要及特征性表现。结论:颅内结核的CT征象具有特征性,应用CT检查颅内结核具有无创、安全、可靠等优势,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钟楠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奥曲肽联合丹参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丹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奥曲肽联合丹参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丹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卫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自愿接受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29例为观察组,同期未用分娩镇痛的产妇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宫口开大2~3cm时行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产程,镇痛前、镇痛后、缝合会阴时 VAS评分及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为(50.1±32.6)min较对照组(38.9±18.3)min有所延长(P<0.05),而两组第一、三产程无明显差异;两组VAS评分镇痛前无明显差异,镇痛后、缝合会阴时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使产妇第二产程延长,但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能明显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痛苦,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邱丽琳;张明军;朱学海;牟成爽;陈帝;刘其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研究组为5.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复方α-酮酸治疗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旁亢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复方ɑ‐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脏病(CKD )继发性甲旁亢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合并继发性甲旁亢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蛋白饮食加复方ɑ‐酮酸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低蛋白饮食。连续观察3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水平及血清全段PT H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磷水平、尿素氮及iPTH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iPTH及血磷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复方ɑ‐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治疗,可以明显减少CKD患者蛋白质和磷的摄入,降低血磷,降低PT H水平,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姚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实时线阵变频探头对2013年10月-2015年3月在我院超声科检查的56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每个占位性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结果:56例患者中单侧乳腺病变者20例,双侧乳腺病变者36例;其中超声诊断乳腺纤维瘤20例(35.71%),乳腺囊肿14例(25.00%),乳腺增生12例(21.43%),乳腺炎性包块4例(7.14%),乳腺恶性肿块者6例(10.71%);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纤维瘤18例(32.14%),乳腺囊肿14例(25.00%),乳腺增生12例(21.43%),乳腺炎性包块3例(5.36%),乳腺恶性肿块9例(16.07%);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0%、100.0%、100.0%、75.0%、66.6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实时、动态检查乳腺占位性病变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准确率高,可以作为乳腺肿瘤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孙玉;麦吉元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104例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5月于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52例作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选取2014年6-11月于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52例作为实验组,对其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发生率分别为9.62%、5.77%、3.85%;对照组分别为25.00%、19.23%、1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有效缓解剖宫产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王碧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情况。结果:患者临床治疗后WBC、尿量、体温、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文结果证实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效果满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邹国英;黄菊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商环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分析

    目的:探讨商环治疗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以278例包皮过长或包茎患儿为观察对象,采用传统手术方式(102例)和商环方式(176例)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商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术后VAS评分均低于传统手术组,但是术后脱环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较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满意度基本持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商环治疗儿童包皮过长、包茎手术微创、操作简单、切缘整齐美观,适合基层使用,但是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作者:谢云峰;郭鹏;程支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提高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将90例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针对性实施心理干预、用药指导、认知干预、建议临床医生制订合理诊治方案。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可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不失为防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项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

    作者:刘月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41例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原因,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有效防范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院内发生的41例跌倒/坠床事件,从不同层面对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1例跌倒患者中,内科片区跌倒患者高于外科片区;男性跌倒患者高于女性;Ⅱ级护理跌倒患者明显高于Ⅰ级护理;年龄越大发生跌倒几率越高。跌倒相关因素有患者因素(原发疾病、病情变化)、医护人员因素、环节因素、环境因素等。结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首先要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加强住院患者防范跌倒相关知识健康指导;对高风险患者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协助患者如厕、下床活动等生活护理。强化患者安全管理,减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

    作者:母美菊;陈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复方丹参滴丸和消心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和消心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消心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血液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电图变化和降低血液黏度,值得临床医生推广应用。

    作者:韩学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