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怀梅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情况。结果:患者临床治疗后WBC、尿量、体温、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文结果证实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效果满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邹国英;黄菊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总结肝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应用生长抑素治疗的护理方案。方法:为我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确诊并收治的55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生长抑素微量持续静脉泵注治疗。同时为其实施与之匹配的系统化护理,包括基础护理、观察护理、泵注护理、止血护理及心理护理。统计患者疗效、治疗前后心率变化及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全部患者合计43例有效,12例无效,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78.18%。患者治疗前平均心率为(75.26±5.59)次/min ,治疗12h后平均心率为(56.19±4.27)次/min ,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著(t=20.105,P=0.0000)。全部患者合计52例满意、3例不满意,护理满意率为94.55%。结论:肝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应用生长抑素治疗行之有效,而辅以完善的临床护理更是能间接地促进疗效的提升。
作者:龙井;杨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涉及症状、体征较多,学生容易混淆。为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摸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温故而知新,基础联系临床,民谣、多媒体教学、比较教学、病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课堂小结,课后练习,开阔学生视野。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是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蔡勇;湛洁谊;蓝淑玲;陈福雄;陈德晖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崇川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持有及免疫规划疫苗漏种、补种情况,为完善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4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疫苗补种资料,并对其分析。结果:2010-2014年崇川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100.00%。幼儿园儿童持证率99.79%高于小学的99.13%( P<0.01)。小学疫苗漏种率22.58%高于幼儿园的6.78%( P<0.01)。小学疫苗补种率98.78%高于幼儿园的97.67%( P<0.01)。11种疫苗估算接种率均在90%以上,其中高的为卡介苗100.00%,低的为流脑 A + C 疫苗92.17%。结论:崇川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落实情况较好,但要重视大年龄组儿童的加强免疫接种,加大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是提高接种率的关键。
作者:顾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行人工流产术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前焦虑情况HAMA(35.12±7.5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3.87±1.76)、手术时间(11.34±3.21)min、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48.23±9.23)、(5.12±2.02)、(16.23±3.45)min、12.20%;观察组主动配合97.56%、术后总体舒适感92.68%、满意度97.56%均高于对照组的78.05%、73.17%、82.93%( 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展开密切的观察和在围术期对其展开有效的心理护理工作,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人工流产的副反应发生,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张美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在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菊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革兰氏染色是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学中经典、常用的染色方法,染色的各个步骤对染色结果都有影响,染色涉及微生物学的多个知识点,染色也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通过革兰氏染色的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模式,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作者:雷世鑫;杨亮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现在社会中高血压已经成为老年慢性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明显增高。2013年我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高血压疾病达到了50%,但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我国的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率、治疗率和血压的控制率分别为29.8%、18.9%、9.8%。高血压疾病已经严重危害到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而老年人则是受害对象的高危人群,因此怎样治疗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重点问题[1]。国内外一些相关的医学研究表明,钙离子拮抗剂(CAs)用于治疗降低血压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控制血压可以很好地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此种药物可以很好的控制血压,由此它已经成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一线用药。
作者:解洪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病案是患者医疗活动的真实客观记录。病案管理体现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而辅助生殖中心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有自己独有的病案室,对如何做好辅助生殖中心病案管理工作也同样重要。本文就本生殖中心病案管理的特点,分析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病案质量,保障生殖中心的医疗安全。
作者:廖光华;陈晶晶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边缘受累活髓牙存留对颌骨囊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中小型颌骨囊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对囊腔边缘局部累及的活髓牙行保留活髓处理,对照组对局部累及的活髓牙行根管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成功率、手术前后囊肿受累牙的牙髓活力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成功率为80.0%,对照组为75.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手术后1~3个月,术前检测无活力牙髓无改善,活力降低患者的部分牙髓活力获得恢复。结论:存在囊肿边缘受累活髓牙的颌骨囊肿手术治疗过程中,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受累活髓牙可保留活髓,对颌骨囊肿的疗效无明显影响。
作者:丁晓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原发性前列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31例原发性前列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PSFT )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B超、C T、病理活检等检查,观察其病理特点。结果:经巨检可见患者肿物大小9cm ×8cm ×7cm ,前列腺组织已被大部分占据,肿物表现光滑,包膜完整,切面实性,呈灰白、灰黄色,质中。镜检明显可见肿物边缘挤压前列腺腺体,实质由富于细胞与细胞稀疏区组成。肿物细胞呈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少,细胞核呈圆或类圆形,核染色质表现疏松,无核分裂。间质血管呈不规则,有的呈鹿角状分支,血管外皮有瘤样结构,1例小灶区还可见花环样多核巨细胞。肿瘤细胞间可见胶原纤维,核分裂象平均<2个/10HPF。免疫组化检查可见CD34与vimentin(+++),CD99与Bc1‐2(++),desmin、S‐100、CD117、CK、P53、SM A与ER(-)。结论:PSFT 作为一个中间性肿瘤,在诊断时应注意仔细阅读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注意与其他肿瘤相区别,避免误诊、漏诊。
作者:魏恩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对照组32例行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观察组32例采用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100.0%,手术成功率为96.9%,对照组分别为75.0%、68.8%,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为18.8%,对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疗效明显,有推广价值。
作者:黄秀川;刘川;余传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研究组为5.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接诊的200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孕妇资料完整,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000例孕妇行营养干预,设为观察组;另1000例未采取营养干预的孕妇设为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尿蛋白、胎儿生长情况等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妊娠期特发性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妊娠期特发性疾病,观察组总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6,P<0.05)。结论:营养干预可有效降低妊娠期特发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胎儿的生产质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景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选取108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整个心脏介入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何彩勤;戴伟良;麦俏丽;李洁源;唐少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自愿接受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29例为观察组,同期未用分娩镇痛的产妇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宫口开大2~3cm时行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产程,镇痛前、镇痛后、缝合会阴时 VAS评分及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为(50.1±32.6)min较对照组(38.9±18.3)min有所延长(P<0.05),而两组第一、三产程无明显差异;两组VAS评分镇痛前无明显差异,镇痛后、缝合会阴时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使产妇第二产程延长,但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能明显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痛苦,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邱丽琳;张明军;朱学海;牟成爽;陈帝;刘其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引起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4年6月我院静脉穿刺失败的50例患儿作为观察病例,从护士、患儿、患儿家属等各方面分析引起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引起静脉穿刺失败相关因素分别为:护士因素29例(58.00%),其中心理因素17例、技术因素15例、穿刺环境因素8例;患儿因素13例(26.00%);患儿家属因素8例(16.00%)。结论:小儿静脉穿刺是难度较大的一项技术操作,穿刺失败发生率较高,所以要努力提高自身穿刺技术及心理素质,根据患儿情况正确穿刺,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提升穿刺的成功率,为患儿提供优良的服务。
作者:毛瑞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慢性乙型肝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施予6个月的自我效能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自我效能的改变。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自我效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韦彩娥;黄黎彦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评价M RI在鉴别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92例(共有158个异常椎体)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C T和M RI进行鉴别诊断,统计二者的鉴别诊断率。结果:M RI和C T对新鲜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95.4%、23.1%,对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98.9%、22.6%,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 RI对鉴别新鲜和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钱丽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其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特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严睿成;范绍翀;潘永;叶浩昕;钟晓声;戴智梅;刘绍友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