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群亮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中麻醉差异分成A、B、C三组。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案,C组予以气管插管全麻方案。比对三组患者麻醉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结果差异,记录其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及疼痛评分情况,分析其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麻醉后,三组患者MMSE评估结果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但呈逐渐递增趋势,其中A组增幅>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中,A组各麻醉时间均显著短于其他两组,其次为B组,C组恢复时间长(P<0.05);术后A组疼痛评分低为(3.1±0.6)分,其次为B组的(5.2±0.8)分,C组疼痛评分高为(7.3±0.8)分(P<0.05);(3)三组患者均存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问题,其中A、B组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患者麻醉后以头痛、血压降低等并发症发生为主,C组患者以低氧血症、躁动、心血管反应及苏醒延迟等并发症为主(P<0.05)。结论:对髋部骨折患者予以腰硬联合麻醉方案,麻醉效果突出,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平;郭孝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连续性血液透析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变化情况及低血压发生次数、心律失常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次数、心律失常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同间歇性血液透析疗效相当,均能改善患者血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连续性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次数、心律失常次数较少,是一种更为安全的血液透析模式。
作者:熊义风;潘海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63例肠造口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3例肠造口术患者,对每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除3例患者因病情恶化转IC U或自动出院,其余患者均有效解决。结论: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并发症得到有效解决。
作者:孙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将90例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针对性实施心理干预、用药指导、认知干预、建议临床医生制订合理诊治方案。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可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不失为防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项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
作者:刘月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行人工流产术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前焦虑情况HAMA(35.12±7.5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3.87±1.76)、手术时间(11.34±3.21)min、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48.23±9.23)、(5.12±2.02)、(16.23±3.45)min、12.20%;观察组主动配合97.56%、术后总体舒适感92.68%、满意度97.56%均高于对照组的78.05%、73.17%、82.93%( 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展开密切的观察和在围术期对其展开有效的心理护理工作,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人工流产的副反应发生,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张美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和消心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消心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血液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电图变化和降低血液黏度,值得临床医生推广应用。
作者:韩学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化的病案系统在医院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病历的电子化管理模式。电子病历具有占用空间小、保存方便、易于检索、不能擅自修改病历等优势,可以弥补纸质病历无法保存声音、动态图像等多媒体资料的缺陷,提高病历档案信息数据收集的时效性、共享性。规范电子病历的档案化管理,为医院病历信息化管理提供快捷、简便、准确、灵活的信息服务,便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督促医务人员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作者:赵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我国女性生殖道感染的诊疗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诊断不确切、治疗不规范、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等,导致女性生殖道感染发病率、复发率居高不下,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对上述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改进现有诊治规范、推广相关知识、注重人才培育可提高其诊疗质量。同时对女性生殖道感染进行继续研究,明晰病理,对开发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所帮助。
作者:陈凤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手术配合能力培训中的效果。方法:运用PDCA 循环法对我院11名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工作,同时另外11名低年资护士接受传统培训,对两组护士培训之后的护理知识与技能、满意度调查进行比较。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在理论知识、操作技术、手术配合能力、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均有所提高。结论:运用PDC A循环法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展开手术配合能力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学培训质量,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医生对低年资护士手术配合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黄岚;邱小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可弯曲喉罩在甲状腺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麻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可弯曲喉罩组(F组)、双管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30例。观察三组患者诱导期和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麻醉机械通气参数变化;记录相关并发症及术者的满意度。结果:三组都能较好的完成通气,但S组术中漏气发生率较高,术者满意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S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呛咳、恶心、低氧血症和术后24h咽痛发生率比T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弯曲喉罩应用于全身麻醉下甲状腺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密封性较好,并发症少,更高的术者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麻醉方式。
作者:张成炬;郑辉利;马保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自愿接受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29例为观察组,同期未用分娩镇痛的产妇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宫口开大2~3cm时行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产程,镇痛前、镇痛后、缝合会阴时 VAS评分及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为(50.1±32.6)min较对照组(38.9±18.3)min有所延长(P<0.05),而两组第一、三产程无明显差异;两组VAS评分镇痛前无明显差异,镇痛后、缝合会阴时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使产妇第二产程延长,但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能明显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痛苦,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邱丽琳;张明军;朱学海;牟成爽;陈帝;刘其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选取108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整个心脏介入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何彩勤;戴伟良;麦俏丽;李洁源;唐少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对照组32例行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观察组32例采用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100.0%,手术成功率为96.9%,对照组分别为75.0%、68.8%,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为18.8%,对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疗效明显,有推广价值。
作者:黄秀川;刘川;余传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原发性前列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31例原发性前列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PSFT )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B超、C T、病理活检等检查,观察其病理特点。结果:经巨检可见患者肿物大小9cm ×8cm ×7cm ,前列腺组织已被大部分占据,肿物表现光滑,包膜完整,切面实性,呈灰白、灰黄色,质中。镜检明显可见肿物边缘挤压前列腺腺体,实质由富于细胞与细胞稀疏区组成。肿物细胞呈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少,细胞核呈圆或类圆形,核染色质表现疏松,无核分裂。间质血管呈不规则,有的呈鹿角状分支,血管外皮有瘤样结构,1例小灶区还可见花环样多核巨细胞。肿瘤细胞间可见胶原纤维,核分裂象平均<2个/10HPF。免疫组化检查可见CD34与vimentin(+++),CD99与Bc1‐2(++),desmin、S‐100、CD117、CK、P53、SM A与ER(-)。结论:PSFT 作为一个中间性肿瘤,在诊断时应注意仔细阅读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注意与其他肿瘤相区别,避免误诊、漏诊。
作者:魏恩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评价复方ɑ‐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脏病(CKD )继发性甲旁亢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合并继发性甲旁亢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蛋白饮食加复方ɑ‐酮酸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低蛋白饮食。连续观察3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水平及血清全段PT H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磷水平、尿素氮及iPTH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iPTH及血磷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复方ɑ‐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治疗,可以明显减少CKD患者蛋白质和磷的摄入,降低血磷,降低PT H水平,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姚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预测。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分娩并造成产后出血产妇168例,对其出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回顾分析发现,产妇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122例(72.6%)、胎盘因素21例(12.5%)、多种因素9例(5.4%)、凝血功能障碍6例(3.6%)、软产道因素10例(5.9%)。影响其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是产妇孕周、分娩方式、产妇妊娠合并症。结论:产妇子宫收缩乏力等原因会引发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在临床妇产科中需要引起注意,保证产妇安全。
作者:王存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青光眼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分组方式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不同的切除术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更佳,并发率发生率更低(P均<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视力,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切除术治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祖青献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现在社会中高血压已经成为老年慢性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明显增高。2013年我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高血压疾病达到了50%,但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我国的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率、治疗率和血压的控制率分别为29.8%、18.9%、9.8%。高血压疾病已经严重危害到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而老年人则是受害对象的高危人群,因此怎样治疗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重点问题[1]。国内外一些相关的医学研究表明,钙离子拮抗剂(CAs)用于治疗降低血压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控制血压可以很好地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此种药物可以很好的控制血压,由此它已经成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一线用药。
作者:解洪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比较两组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吴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手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及其护理效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当中选取108例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椎间盘镜手术时给予常规护理配合,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显著,治疗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为94.4%,对照组为77.8%,治疗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强椎间盘镜手术中各项手术室护理配合要点,能够保证该手术的成功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作者:袁步芳;潘惠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