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玲
目的:分析加味左金丸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加味左金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左金丸组方汤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较好,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振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急腹症患者的观察和分诊培训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急诊科急腹症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分诊失误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分诊失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护理纠纷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急诊科急腹症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及评估,可有效降低分诊失误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李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评价复方ɑ‐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脏病(CKD )继发性甲旁亢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合并继发性甲旁亢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蛋白饮食加复方ɑ‐酮酸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低蛋白饮食。连续观察3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水平及血清全段PT H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磷水平、尿素氮及iPTH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iPTH及血磷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复方ɑ‐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治疗,可以明显减少CKD患者蛋白质和磷的摄入,降低血磷,降低PT H水平,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姚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商环治疗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以278例包皮过长或包茎患儿为观察对象,采用传统手术方式(102例)和商环方式(176例)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商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术后VAS评分均低于传统手术组,但是术后脱环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较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满意度基本持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商环治疗儿童包皮过长、包茎手术微创、操作简单、切缘整齐美观,适合基层使用,但是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作者:谢云峰;郭鹏;程支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手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及其护理效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当中选取108例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椎间盘镜手术时给予常规护理配合,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显著,治疗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为94.4%,对照组为77.8%,治疗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强椎间盘镜手术中各项手术室护理配合要点,能够保证该手术的成功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作者:袁步芳;潘惠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自愿接受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29例为观察组,同期未用分娩镇痛的产妇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宫口开大2~3cm时行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产程,镇痛前、镇痛后、缝合会阴时 VAS评分及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为(50.1±32.6)min较对照组(38.9±18.3)min有所延长(P<0.05),而两组第一、三产程无明显差异;两组VAS评分镇痛前无明显差异,镇痛后、缝合会阴时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使产妇第二产程延长,但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能明显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痛苦,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邱丽琳;张明军;朱学海;牟成爽;陈帝;刘其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现在社会中高血压已经成为老年慢性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明显增高。2013年我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高血压疾病达到了50%,但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我国的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率、治疗率和血压的控制率分别为29.8%、18.9%、9.8%。高血压疾病已经严重危害到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而老年人则是受害对象的高危人群,因此怎样治疗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重点问题[1]。国内外一些相关的医学研究表明,钙离子拮抗剂(CAs)用于治疗降低血压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控制血压可以很好地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此种药物可以很好的控制血压,由此它已经成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一线用药。
作者:解洪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M R增强扫描中造影剂过敏的预防措施及有效护理模式。方法:以接受过M R增强扫描的160例患者为分析对象,随即等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结果:两组均出现造影剂过敏现象,观察组轻度、中度、重度过敏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MR增强扫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造影剂过敏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志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连续性血液透析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变化情况及低血压发生次数、心律失常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次数、心律失常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同间歇性血液透析疗效相当,均能改善患者血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连续性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次数、心律失常次数较少,是一种更为安全的血液透析模式。
作者:熊义风;潘海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其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特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严睿成;范绍翀;潘永;叶浩昕;钟晓声;戴智梅;刘绍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情况。结果:患者临床治疗后WBC、尿量、体温、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文结果证实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效果满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邹国英;黄菊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探讨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分析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气管深部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药敏测定,用Microscan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测定病原细菌药物敏感性,对其中的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 T B真菌药敏条进行鉴定。结果:本院12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检测出致病菌14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5株(占57.43%);革兰阴性菌46株(占31.08%);真菌17株(占11.49%);其中,较多见的感染为肺炎链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及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革兰阳性菌主要对青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主要对头孢菌素耐药。结论:临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复杂多样,耐药性强且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治疗工作应结合患者的切身情况合理用药,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改善致病菌多重耐药的情况。
作者:孙雪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接受外科治疗的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轻重与否和梗阻与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76例非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均首先经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后,58例延期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例转为开腹手术,术后恢复顺利。16例轻型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2~3d ,其中9例临床症状缓解,延期2周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另外7例病情加重,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 T 管引流术。8例重症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入院24h内均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胰腺包膜切开减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所有手术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未见复发情况。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梗阻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支持疗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对减少并发症和胰腺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庄志兵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的临床特征及C T影像学对颅内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接诊的200例临床确诊为颅内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 T影像资料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20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C T影像学特征。结果:颅内结核的C T征象具有特征性,结核性脑膜炎140例(70%),结核瘤40例(20%),结核性脑脓肿20例(10%),颅内结核的主要发病类型为结核性脑膜炎;颅内结核的主要病变为渗出型病变、阻塞性脑积水、结核球,其次是脑萎缩、脑梗死、硬膜下积液、钙化等,渗出性病变是颅内结核主要及特征性表现。结论:颅内结核的CT征象具有特征性,应用CT检查颅内结核具有无创、安全、可靠等优势,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钟楠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接诊的200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孕妇资料完整,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000例孕妇行营养干预,设为观察组;另1000例未采取营养干预的孕妇设为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尿蛋白、胎儿生长情况等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妊娠期特发性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妊娠期特发性疾病,观察组总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6,P<0.05)。结论:营养干预可有效降低妊娠期特发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胎儿的生产质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景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革兰氏染色是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学中经典、常用的染色方法,染色的各个步骤对染色结果都有影响,染色涉及微生物学的多个知识点,染色也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通过革兰氏染色的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模式,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作者:雷世鑫;杨亮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行人工流产术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前焦虑情况HAMA(35.12±7.5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3.87±1.76)、手术时间(11.34±3.21)min、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48.23±9.23)、(5.12±2.02)、(16.23±3.45)min、12.20%;观察组主动配合97.56%、术后总体舒适感92.68%、满意度97.56%均高于对照组的78.05%、73.17%、82.93%( 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展开密切的观察和在围术期对其展开有效的心理护理工作,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人工流产的副反应发生,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张美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引起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4年6月我院静脉穿刺失败的50例患儿作为观察病例,从护士、患儿、患儿家属等各方面分析引起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引起静脉穿刺失败相关因素分别为:护士因素29例(58.00%),其中心理因素17例、技术因素15例、穿刺环境因素8例;患儿因素13例(26.00%);患儿家属因素8例(16.00%)。结论:小儿静脉穿刺是难度较大的一项技术操作,穿刺失败发生率较高,所以要努力提高自身穿刺技术及心理素质,根据患儿情况正确穿刺,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提升穿刺的成功率,为患儿提供优良的服务。
作者:毛瑞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微创碎石和开放取石治疗肾结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24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62例采用经皮肾镜微创碎石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开放取石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肾结石病症过程中采用经皮肾镜微创碎石手术治疗其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因此非常值得临床治疗推广使用。
作者:李强;艾力江;卢强;杨旭;贾洪亮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8例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街道居委会密切合作,实施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药学教育、生活方式教育。结果:两组慢性病患者教育前掌握自我护理能力、保持健康行为、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进行健康教育1年后观察组掌握自我护理能力83.05%、保持健康行为88.14%、护理服务满意度98.31%高于对照组的47.46%、67.80%、84.75%( P<0.05);复发住院次数(0.69±0.28)次低于对照组的(1.11±0.40)次( P<0.05)。结论: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掌握自我护理能力、保持健康行为、增加护理服务满意度,减少复发住院次数,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路怀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