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九江地区慢性荨麻疹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

刘小华;聂香妮;陈方元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 过敏原, 特异性IgE
摘要:目的:了解九江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各变应原特异性Ig E阳性结果的分布情况。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九江地区1326例确诊为慢性荨麻疹的血清sIg E试验检测结果。比较各变应原阳性率的差异以及在四个季度的分布特点。结果:1326例患者sIg E的阳性率为95.02%;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粉尘螨82.43%、真菌61.24%、棉花15.99%、花粉11.84%、兽毛3.09%、杂草1.13%。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鸡蛋38.31%、花生大豆18.63%、海鲜15.08%、玉米小麦7.62%、牛奶4.63%、肉类1.58%。对单一变应原过敏的患者为12.75%,对单一粉尘螨和真菌过敏的患者分别为5.96%和3.54%;两种变应原过敏的患者占31.30%;三种及三种以上变应原过敏的患者占50.98%。粉尘螨、真菌和鸡蛋是四个季度中主要的致敏原。结论:九江地区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以粉尘螨和真菌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主要以鸡蛋、海鲜和花生大豆为主。大部分患者对至少2种过敏原过敏。粉尘螨阳性率在第二季度低,真菌阳性率在第三季度的阳性率高。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高危孕妇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10月在我院孕检并分娩的80例高危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的孕检及产前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综合的产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顺产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妇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妊娠予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有积极意义。

    作者:钟传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胸腔镜直视微创二尖瓣手术24例麻醉体会

    目的:总结胸腔镜直视微创二尖瓣手术的麻醉经验,并评价经食道超声在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行胸腔镜直视微创二尖瓣手术的患者,以咪唑安定、依托咪酯、顺式阿曲库铵和舒芬太尼麻醉诱导,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间断给予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顺式阿曲库铵及吸入七氟醚作麻醉维持。术前以经食道超声评价病变特征、确定手术类型,术中指导上腔静脉引流管的放置,术后监测心脏排气,评价手术效果。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者17例,二尖瓣成形术7例。2例患者食道超声术中监测二尖瓣成形不满意,改为瓣膜置换术成功。未出现瓣周漏、血肿、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对胸腔镜直视下微创二尖瓣手术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全程进行经食道超声监测,能为手术成功提供充分保障、避免并发症。

    作者:卢静;兰志勋;蔡兵;胡云霞;苏文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预测。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分娩并造成产后出血产妇168例,对其出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回顾分析发现,产妇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122例(72.6%)、胎盘因素21例(12.5%)、多种因素9例(5.4%)、凝血功能障碍6例(3.6%)、软产道因素10例(5.9%)。影响其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是产妇孕周、分娩方式、产妇妊娠合并症。结论:产妇子宫收缩乏力等原因会引发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在临床妇产科中需要引起注意,保证产妇安全。

    作者:王存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中麻醉差异分成A、B、C三组。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案,C组予以气管插管全麻方案。比对三组患者麻醉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结果差异,记录其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及疼痛评分情况,分析其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麻醉后,三组患者MMSE评估结果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但呈逐渐递增趋势,其中A组增幅>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中,A组各麻醉时间均显著短于其他两组,其次为B组,C组恢复时间长(P<0.05);术后A组疼痛评分低为(3.1±0.6)分,其次为B组的(5.2±0.8)分,C组疼痛评分高为(7.3±0.8)分(P<0.05);(3)三组患者均存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问题,其中A、B组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患者麻醉后以头痛、血压降低等并发症发生为主,C组患者以低氧血症、躁动、心血管反应及苏醒延迟等并发症为主(P<0.05)。结论:对髋部骨折患者予以腰硬联合麻醉方案,麻醉效果突出,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平;郭孝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钙拮抗剂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现在社会中高血压已经成为老年慢性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明显增高。2013年我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高血压疾病达到了50%,但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我国的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率、治疗率和血压的控制率分别为29.8%、18.9%、9.8%。高血压疾病已经严重危害到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而老年人则是受害对象的高危人群,因此怎样治疗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重点问题[1]。国内外一些相关的医学研究表明,钙离子拮抗剂(CAs)用于治疗降低血压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控制血压可以很好地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此种药物可以很好的控制血压,由此它已经成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一线用药。

    作者:解洪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者且在患者自愿情况下,根据门诊就诊顺序,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给予同样的基础治疗,试验组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心血管事件进行随访。结果:试验组治疗冠心病和抑郁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访半年后试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兰寒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多数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特征,其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肝硬化或肝癌。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因此抗肝纤维化治疗一直是肝纤维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肝纤维化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肝纤维化的研究提供帮助。

    作者:刘俊平;秦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阑尾切除手术麻醉方案的选择探讨

    目的:对比腰硬联合麻醉与硬外膜麻醉在阑尾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对其选择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硬外膜麻醉进行手术麻醉,实验组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手术麻醉,手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肌松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肌松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阑尾切除手术中选择腰硬联合麻醉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麻醉效果好、操作简单、不良反应率较小等临床特点,是推动阑尾切除手术顺利完成的有效保障,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作者:熊森彪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肝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应用生长抑素治疗的护理研究

    目的:总结肝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应用生长抑素治疗的护理方案。方法:为我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确诊并收治的55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生长抑素微量持续静脉泵注治疗。同时为其实施与之匹配的系统化护理,包括基础护理、观察护理、泵注护理、止血护理及心理护理。统计患者疗效、治疗前后心率变化及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全部患者合计43例有效,12例无效,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78.18%。患者治疗前平均心率为(75.26±5.59)次/min ,治疗12h后平均心率为(56.19±4.27)次/min ,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著(t=20.105,P=0.0000)。全部患者合计52例满意、3例不满意,护理满意率为94.55%。结论:肝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应用生长抑素治疗行之有效,而辅以完善的临床护理更是能间接地促进疗效的提升。

    作者:龙井;杨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辅助生殖中心病案质控系统的建立

    病案是患者医疗活动的真实客观记录。病案管理体现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而辅助生殖中心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有自己独有的病案室,对如何做好辅助生殖中心病案管理工作也同样重要。本文就本生殖中心病案管理的特点,分析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病案质量,保障生殖中心的医疗安全。

    作者:廖光华;陈晶晶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情况。结果:患者临床治疗后WBC、尿量、体温、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文结果证实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效果满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邹国英;黄菊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探讨放射 CT 对肺段隔离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对应用放射CT技术对患有肺段隔离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罹患肺段隔离症疾病的患者40例,治疗前均采用放射C T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回顾分析上述对象的病历报告。总结患者病灶位置、病灶类型、主动脉供血情况、肺气肿存在率等。结果:放射C T 诊断结果显示,有38例患者的病灶位置属于肺叶内型,另外2例属于肺叶外型;实性病灶10例,囊性病灶16例,囊实性病灶14例;有24例患者的主动脉供血出现异常;肺气肿病变人数达10例。结论:采用放射C T技术对肺段隔离疾病进行诊断,不仅可以显示病变形态,还可以对相关组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解,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作者:谢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采用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的方式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肝癌患者270例,临床中采用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对患者实施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的治疗方式之后,其病灶回声提高,且其医学影像结果显示并无强化的现象出现。直径在3cm以下的肿瘤其消融率为96.0%,直径大于3cm的肿瘤其消融率为78.7%。结论:临床中对肝癌患者实施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的治疗方式,其治疗过程安全可靠,其消融效果相对较为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祝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九江地区慢性荨麻疹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各变应原特异性Ig E阳性结果的分布情况。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九江地区1326例确诊为慢性荨麻疹的血清sIg E试验检测结果。比较各变应原阳性率的差异以及在四个季度的分布特点。结果:1326例患者sIg E的阳性率为95.02%;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粉尘螨82.43%、真菌61.24%、棉花15.99%、花粉11.84%、兽毛3.09%、杂草1.13%。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鸡蛋38.31%、花生大豆18.63%、海鲜15.08%、玉米小麦7.62%、牛奶4.63%、肉类1.58%。对单一变应原过敏的患者为12.75%,对单一粉尘螨和真菌过敏的患者分别为5.96%和3.54%;两种变应原过敏的患者占31.30%;三种及三种以上变应原过敏的患者占50.98%。粉尘螨、真菌和鸡蛋是四个季度中主要的致敏原。结论:九江地区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以粉尘螨和真菌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主要以鸡蛋、海鲜和花生大豆为主。大部分患者对至少2种过敏原过敏。粉尘螨阳性率在第二季度低,真菌阳性率在第三季度的阳性率高。

    作者:刘小华;聂香妮;陈方元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肺心病绿脓假单胞菌感染实验室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肺心病绿脓假单胞菌感染实验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肺心病治疗的788例患者,收集其绿脓假单细胞菌菌株,对其进行病原分析。结果:788株肺心病假单细胞菌感染标本中,有748株绿脓假单细胞,占94.92%;其他假单细胞菌占5.08%;对其中256株绿脓假单细胞进行菌检,其中98株检测出质粒,占38.28%。结论:临床检测肺心病绿脓假单细胞菌感染情况,可以了解耐药基因的定位情况,针对其感染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

    作者:郭晓焕;王佳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临床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及职业暴露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以及在职业暴露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0名参与研究的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职业暴露情况、对职业暴露的认知、职业暴露以后的心理状态。结果:90%以上的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良好;职业暴露源主要是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为主,其中乙肝频率高;职业暴露方式主要以锐器、皮肤黏膜损伤、喷溅为主,其中锐器损伤频率高;大部分的临床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以后心理状态不佳。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以后常表现出可怕、恐惧、无可奈何、回避等心理状态,主要由于意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较大且不可避免,少数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不足且有待于提高。

    作者:陆正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104例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5月于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52例作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选取2014年6-11月于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52例作为实验组,对其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发生率分别为9.62%、5.77%、3.85%;对照组分别为25.00%、19.23%、1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有效缓解剖宫产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王碧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63例肠造口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分析63例肠造口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3例肠造口术患者,对每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除3例患者因病情恶化转IC U或自动出院,其余患者均有效解决。结论: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并发症得到有效解决。

    作者:孙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我国女性生殖道感染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我国女性生殖道感染的诊疗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诊断不确切、治疗不规范、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等,导致女性生殖道感染发病率、复发率居高不下,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对上述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改进现有诊治规范、推广相关知识、注重人才培育可提高其诊疗质量。同时对女性生殖道感染进行继续研究,明晰病理,对开发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所帮助。

    作者:陈凤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椎间盘镜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手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及其护理效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当中选取108例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椎间盘镜手术时给予常规护理配合,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显著,治疗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为94.4%,对照组为77.8%,治疗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强椎间盘镜手术中各项手术室护理配合要点,能够保证该手术的成功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作者:袁步芳;潘惠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