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英
目的:分析KISS‐1和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1月治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患者癌组织旁正常组织中KISS‐1和COX‐2的表达情况,总结分析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KISS‐1表达阳性41例,阳性率为68.3%,高于正常组织中KISS‐1表达阳性率6.7%。COX‐2表达阳性49例,阳性率为81.7%,高于正常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率10.0%;KISS‐1和COX‐2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和组织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是否绝经无关(P>0.05);KISS‐1和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ISS‐1和COX‐2的阳性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均有增高,KISS‐1和COX‐2联合检测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确诊有较好参考意义,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吴少英;李连蛟;张铭;李玮;沈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黄斑水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经常导致视力下降,严重的引起失明,到目前为止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引起黄斑水肿的原因主要有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等多种眼的疾病和内眼手术后。黄斑水肿的原因很多,故其治疗应先治疗原发病,近些年来全视网膜光凝(PRP )、激光诱导视网膜脉络膜吻合(LCRVA)、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玻璃体切除术(PPV)及放射性视神经切开术(RON)等各种方法为黄斑水肿的治疗带来了新的观念,但这些治疗方法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包括它们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本病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黄斑部的水肿进而提高视力,因为每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联合治疗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因而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笔者对治疗黄斑水肿的几种方法和临床研究作简要的综述。
作者:宋阳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在对先兆性子痫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酚妥拉明与硫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先兆子痫的住院患者5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所使用的不同药物,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酚妥拉明治疗,对照组使用硫酸镁治疗。用药30min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舒张压、平均疗程、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用药30min后的平均舒张压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先兆子娴的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酚妥拉明可明显在短时间内改变患者的舒张压,同时可以有效缩短治疗疗程,并且该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较少,值得深入研究及大量推广。
作者:马月霞;杨永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在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菊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63例肠造口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3例肠造口术患者,对每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除3例患者因病情恶化转IC U或自动出院,其余患者均有效解决。结论: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并发症得到有效解决。
作者:孙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5月于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52例作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选取2014年6-11月于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52例作为实验组,对其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发生率分别为9.62%、5.77%、3.85%;对照组分别为25.00%、19.23%、1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有效缓解剖宫产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王碧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商环治疗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以278例包皮过长或包茎患儿为观察对象,采用传统手术方式(102例)和商环方式(176例)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商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术后VAS评分均低于传统手术组,但是术后脱环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较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满意度基本持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商环治疗儿童包皮过长、包茎手术微创、操作简单、切缘整齐美观,适合基层使用,但是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作者:谢云峰;郭鹏;程支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评价复方ɑ‐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脏病(CKD )继发性甲旁亢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合并继发性甲旁亢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蛋白饮食加复方ɑ‐酮酸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低蛋白饮食。连续观察3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水平及血清全段PT H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磷水平、尿素氮及iPTH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iPTH及血磷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复方ɑ‐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治疗,可以明显减少CKD患者蛋白质和磷的摄入,降低血磷,降低PT H水平,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姚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输液报单制度在门急诊输液流程再造中的作用。方法:在门急诊输液室实施输液报单制,对照执行前、后2年门急诊输液室输液差错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执行输液报单制度后,输液差错发生率大幅度下降。结论:在门急诊输液室实行输液报单制度,让患者与护士共同核对,增加了核对的环节,明显减少了输液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输液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李赛兰;孙连香;高桂秀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原发性前列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31例原发性前列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PSFT )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B超、C T、病理活检等检查,观察其病理特点。结果:经巨检可见患者肿物大小9cm ×8cm ×7cm ,前列腺组织已被大部分占据,肿物表现光滑,包膜完整,切面实性,呈灰白、灰黄色,质中。镜检明显可见肿物边缘挤压前列腺腺体,实质由富于细胞与细胞稀疏区组成。肿物细胞呈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少,细胞核呈圆或类圆形,核染色质表现疏松,无核分裂。间质血管呈不规则,有的呈鹿角状分支,血管外皮有瘤样结构,1例小灶区还可见花环样多核巨细胞。肿瘤细胞间可见胶原纤维,核分裂象平均<2个/10HPF。免疫组化检查可见CD34与vimentin(+++),CD99与Bc1‐2(++),desmin、S‐100、CD117、CK、P53、SM A与ER(-)。结论:PSFT 作为一个中间性肿瘤,在诊断时应注意仔细阅读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注意与其他肿瘤相区别,避免误诊、漏诊。
作者:魏恩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前术后均进行测压,出院后随访6个月。结果:10例患者中,球囊扩张3例,球囊扩张+支架植入7例,术后随访,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Cockett综合征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高,且疗效显著。
作者:赵振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探讨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分析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气管深部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药敏测定,用Microscan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测定病原细菌药物敏感性,对其中的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 T B真菌药敏条进行鉴定。结果:本院12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检测出致病菌14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5株(占57.43%);革兰阴性菌46株(占31.08%);真菌17株(占11.49%);其中,较多见的感染为肺炎链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及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革兰阳性菌主要对青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主要对头孢菌素耐药。结论:临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复杂多样,耐药性强且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治疗工作应结合患者的切身情况合理用药,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改善致病菌多重耐药的情况。
作者:孙雪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引起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4年6月我院静脉穿刺失败的50例患儿作为观察病例,从护士、患儿、患儿家属等各方面分析引起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引起静脉穿刺失败相关因素分别为:护士因素29例(58.00%),其中心理因素17例、技术因素15例、穿刺环境因素8例;患儿因素13例(26.00%);患儿家属因素8例(16.00%)。结论:小儿静脉穿刺是难度较大的一项技术操作,穿刺失败发生率较高,所以要努力提高自身穿刺技术及心理素质,根据患儿情况正确穿刺,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提升穿刺的成功率,为患儿提供优良的服务。
作者:毛瑞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自愿接受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29例为观察组,同期未用分娩镇痛的产妇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宫口开大2~3cm时行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产程,镇痛前、镇痛后、缝合会阴时 VAS评分及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为(50.1±32.6)min较对照组(38.9±18.3)min有所延长(P<0.05),而两组第一、三产程无明显差异;两组VAS评分镇痛前无明显差异,镇痛后、缝合会阴时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使产妇第二产程延长,但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能明显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痛苦,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邱丽琳;张明军;朱学海;牟成爽;陈帝;刘其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化的病案系统在医院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病历的电子化管理模式。电子病历具有占用空间小、保存方便、易于检索、不能擅自修改病历等优势,可以弥补纸质病历无法保存声音、动态图像等多媒体资料的缺陷,提高病历档案信息数据收集的时效性、共享性。规范电子病历的档案化管理,为医院病历信息化管理提供快捷、简便、准确、灵活的信息服务,便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督促医务人员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作者:赵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其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特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严睿成;范绍翀;潘永;叶浩昕;钟晓声;戴智梅;刘绍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实时线阵变频探头对2013年10月-2015年3月在我院超声科检查的56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每个占位性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结果:56例患者中单侧乳腺病变者20例,双侧乳腺病变者36例;其中超声诊断乳腺纤维瘤20例(35.71%),乳腺囊肿14例(25.00%),乳腺增生12例(21.43%),乳腺炎性包块4例(7.14%),乳腺恶性肿块者6例(10.71%);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纤维瘤18例(32.14%),乳腺囊肿14例(25.00%),乳腺增生12例(21.43%),乳腺炎性包块3例(5.36%),乳腺恶性肿块9例(16.07%);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0%、100.0%、100.0%、75.0%、66.6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实时、动态检查乳腺占位性病变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准确率高,可以作为乳腺肿瘤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孙玉;麦吉元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情况。结果:患者临床治疗后WBC、尿量、体温、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文结果证实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效果满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邹国英;黄菊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焦虑抑郁情绪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而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对103例M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SAS和SDS评分分为非焦虑抑郁组(n=31)和焦虑抑郁组(n=72),分析两组患者的KDQOL‐SF评分状况;并将焦虑抑郁组(n=72)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103例MHD患者中72例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其KDQOL‐SF评分为(46.66±15.49),明显低于非焦虑抑郁患者的(57.16±14.82)(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SAS、SDS和KDQOL‐SF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海棠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行人工流产术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前焦虑情况HAMA(35.12±7.5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3.87±1.76)、手术时间(11.34±3.21)min、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48.23±9.23)、(5.12±2.02)、(16.23±3.45)min、12.20%;观察组主动配合97.56%、术后总体舒适感92.68%、满意度97.56%均高于对照组的78.05%、73.17%、82.93%( 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展开密切的观察和在围术期对其展开有效的心理护理工作,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人工流产的副反应发生,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张美隽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