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1例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对策

母美菊;陈萍

关键词:住院患者, 意外跌倒, 原因, 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原因,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有效防范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院内发生的41例跌倒/坠床事件,从不同层面对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1例跌倒患者中,内科片区跌倒患者高于外科片区;男性跌倒患者高于女性;Ⅱ级护理跌倒患者明显高于Ⅰ级护理;年龄越大发生跌倒几率越高。跌倒相关因素有患者因素(原发疾病、病情变化)、医护人员因素、环节因素、环境因素等。结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首先要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加强住院患者防范跌倒相关知识健康指导;对高风险患者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协助患者如厕、下床活动等生活护理。强化患者安全管理,减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提高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将90例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针对性实施心理干预、用药指导、认知干预、建议临床医生制订合理诊治方案。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可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不失为防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项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

    作者:刘月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200例颅内结核的临床及CT影像学特征探讨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的临床特征及C T影像学对颅内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接诊的200例临床确诊为颅内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 T影像资料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20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C T影像学特征。结果:颅内结核的C T征象具有特征性,结核性脑膜炎140例(70%),结核瘤40例(20%),结核性脑脓肿20例(10%),颅内结核的主要发病类型为结核性脑膜炎;颅内结核的主要病变为渗出型病变、阻塞性脑积水、结核球,其次是脑萎缩、脑梗死、硬膜下积液、钙化等,渗出性病变是颅内结核主要及特征性表现。结论:颅内结核的CT征象具有特征性,应用CT检查颅内结核具有无创、安全、可靠等优势,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钟楠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M RI 在鉴别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M RI在鉴别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92例(共有158个异常椎体)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C T和M RI进行鉴别诊断,统计二者的鉴别诊断率。结果:M RI和C T对新鲜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95.4%、23.1%,对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98.9%、22.6%,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 RI对鉴别新鲜和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钱丽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经皮肾镜微创碎石与开放取石治疗肾结石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微创碎石和开放取石治疗肾结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24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62例采用经皮肾镜微创碎石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开放取石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肾结石病症过程中采用经皮肾镜微创碎石手术治疗其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因此非常值得临床治疗推广使用。

    作者:李强;艾力江;卢强;杨旭;贾洪亮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情况。结果:患者临床治疗后WBC、尿量、体温、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文结果证实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效果满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邹国英;黄菊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慢性乙型肝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施予6个月的自我效能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自我效能的改变。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自我效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韦彩娥;黄黎彦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超敏 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合血常规检测用于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确诊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及健康新生儿各60例,回顾分析 hs‐CRP及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 hs‐CRP、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和病毒感染组( P<0.01);hs‐CRP联合血常规检测阳性率高于 hs‐CRP、血常规单独检测,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与非特异性血常规检测联合可提高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的敏感性,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尚健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闭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 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探讨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科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46例(51足)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骨折类型:依据Sanders CT分类法:属Ⅱ型、Ⅲ型,其中24例(28足)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撬拨复位组),22例(23足)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切开复位组),根据术前、术后X片检查测量Bohler角,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患者足部功能,并比较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X线示两组患者跟骨骨折端均骨性愈合,撬拨复位组Bohler角由术前的(18.42±3.40)°恢复至术后的(30.20±2.88)°,切开复位组Bohler角由术前的(17.68±2.80)°恢复至术后的(32.46±2.08)°,术后功能评价撬拨复位组优良率72.6%,切开复位组优良率78.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撬拨复位组无1例切口感染、裂开;术后切开复位组出现3例切口感染、皮缘坏死,1例钢板外露。结论: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都是比较实用可行的术式,术后疗效相近,两者有各自的优缺点,前者可以大限度降低术后的切口皮缘坏死及感染风险,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赵基民;张凯;肖大庆;郭安安;汪言富;聂勇志;谭卫亮;吴兆中;潘腾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连续性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连续性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连续性血液透析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变化情况及低血压发生次数、心律失常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次数、心律失常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同间歇性血液透析疗效相当,均能改善患者血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连续性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次数、心律失常次数较少,是一种更为安全的血液透析模式。

    作者:熊义风;潘海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自愿接受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29例为观察组,同期未用分娩镇痛的产妇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宫口开大2~3cm时行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产程,镇痛前、镇痛后、缝合会阴时 VAS评分及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为(50.1±32.6)min较对照组(38.9±18.3)min有所延长(P<0.05),而两组第一、三产程无明显差异;两组VAS评分镇痛前无明显差异,镇痛后、缝合会阴时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使产妇第二产程延长,但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能明显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痛苦,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邱丽琳;张明军;朱学海;牟成爽;陈帝;刘其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辅助生殖中心病案质控系统的建立

    病案是患者医疗活动的真实客观记录。病案管理体现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而辅助生殖中心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有自己独有的病案室,对如何做好辅助生殖中心病案管理工作也同样重要。本文就本生殖中心病案管理的特点,分析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病案质量,保障生殖中心的医疗安全。

    作者:廖光华;陈晶晶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九江地区慢性荨麻疹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各变应原特异性Ig E阳性结果的分布情况。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九江地区1326例确诊为慢性荨麻疹的血清sIg E试验检测结果。比较各变应原阳性率的差异以及在四个季度的分布特点。结果:1326例患者sIg E的阳性率为95.02%;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粉尘螨82.43%、真菌61.24%、棉花15.99%、花粉11.84%、兽毛3.09%、杂草1.13%。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鸡蛋38.31%、花生大豆18.63%、海鲜15.08%、玉米小麦7.62%、牛奶4.63%、肉类1.58%。对单一变应原过敏的患者为12.75%,对单一粉尘螨和真菌过敏的患者分别为5.96%和3.54%;两种变应原过敏的患者占31.30%;三种及三种以上变应原过敏的患者占50.98%。粉尘螨、真菌和鸡蛋是四个季度中主要的致敏原。结论:九江地区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以粉尘螨和真菌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主要以鸡蛋、海鲜和花生大豆为主。大部分患者对至少2种过敏原过敏。粉尘螨阳性率在第二季度低,真菌阳性率在第三季度的阳性率高。

    作者:刘小华;聂香妮;陈方元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引起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4年6月我院静脉穿刺失败的50例患儿作为观察病例,从护士、患儿、患儿家属等各方面分析引起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引起静脉穿刺失败相关因素分别为:护士因素29例(58.00%),其中心理因素17例、技术因素15例、穿刺环境因素8例;患儿因素13例(26.00%);患儿家属因素8例(16.00%)。结论:小儿静脉穿刺是难度较大的一项技术操作,穿刺失败发生率较高,所以要努力提高自身穿刺技术及心理素质,根据患儿情况正确穿刺,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提升穿刺的成功率,为患儿提供优良的服务。

    作者:毛瑞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商环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分析

    目的:探讨商环治疗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以278例包皮过长或包茎患儿为观察对象,采用传统手术方式(102例)和商环方式(176例)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商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术后VAS评分均低于传统手术组,但是术后脱环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较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满意度基本持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商环治疗儿童包皮过长、包茎手术微创、操作简单、切缘整齐美观,适合基层使用,但是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作者:谢云峰;郭鹏;程支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者且在患者自愿情况下,根据门诊就诊顺序,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给予同样的基础治疗,试验组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心血管事件进行随访。结果:试验组治疗冠心病和抑郁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访半年后试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兰寒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研究组为5.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对照组32例行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观察组32例采用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100.0%,手术成功率为96.9%,对照组分别为75.0%、68.8%,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为18.8%,对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疗效明显,有推广价值。

    作者:黄秀川;刘川;余传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慢性病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8例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街道居委会密切合作,实施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药学教育、生活方式教育。结果:两组慢性病患者教育前掌握自我护理能力、保持健康行为、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进行健康教育1年后观察组掌握自我护理能力83.05%、保持健康行为88.14%、护理服务满意度98.31%高于对照组的47.46%、67.80%、84.75%( P<0.05);复发住院次数(0.69±0.28)次低于对照组的(1.11±0.40)次( P<0.05)。结论: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掌握自我护理能力、保持健康行为、增加护理服务满意度,减少复发住院次数,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路怀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加味左金丸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加味左金丸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加味左金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左金丸组方汤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较好,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振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吸入性肺炎采用头孢美唑治疗的效果和药理剖析

    目的:分析吸入性肺炎患者应用头孢美唑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46例吸入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3例,对照组实施对症治疗,观察组应用头孢美唑钠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治疗吸入性肺炎患者应用头孢美唑钠,能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整体疗效满意度。

    作者:衷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