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宝梅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自愿接受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29例为观察组,同期未用分娩镇痛的产妇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宫口开大2~3cm时行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产程,镇痛前、镇痛后、缝合会阴时 VAS评分及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为(50.1±32.6)min较对照组(38.9±18.3)min有所延长(P<0.05),而两组第一、三产程无明显差异;两组VAS评分镇痛前无明显差异,镇痛后、缝合会阴时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使产妇第二产程延长,但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能明显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痛苦,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邱丽琳;张明军;朱学海;牟成爽;陈帝;刘其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内镜头端置透明帽在食管锐利异物取出术中护理配合的具体做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实施该手术患者53例,分为常规组26例与护理组27例;常规组采取直接胃镜下手术及基本护理方式,护理组运用内镜头端置透明帽辅助方式实施手术,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的护理配合,对比两组的异物取出时间及取出率。结果:护理组异物取出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且异物取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内镜头端置透明帽辅助手术方式能够帮助尽快取出食道异物,减少对食管黏膜的损伤,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帮助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取物成功率。
作者:黄燕霞;霍桂莲;梁顺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实时线阵变频探头对2013年10月-2015年3月在我院超声科检查的56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每个占位性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结果:56例患者中单侧乳腺病变者20例,双侧乳腺病变者36例;其中超声诊断乳腺纤维瘤20例(35.71%),乳腺囊肿14例(25.00%),乳腺增生12例(21.43%),乳腺炎性包块4例(7.14%),乳腺恶性肿块者6例(10.71%);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纤维瘤18例(32.14%),乳腺囊肿14例(25.00%),乳腺增生12例(21.43%),乳腺炎性包块3例(5.36%),乳腺恶性肿块9例(16.07%);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0%、100.0%、100.0%、75.0%、66.6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实时、动态检查乳腺占位性病变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准确率高,可以作为乳腺肿瘤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孙玉;麦吉元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加味左金丸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加味左金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左金丸组方汤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较好,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振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4例,接受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34例,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其中,临床控制18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65%,其中,临床控制10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11例,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治疗中的治疗效果良好,在改善患者预后中发挥积极意义,应该在临床治疗中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孙一六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急腹症患者的观察和分诊培训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急诊科急腹症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分诊失误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分诊失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护理纠纷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急诊科急腹症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及评估,可有效降低分诊失误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李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对应用放射CT技术对患有肺段隔离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罹患肺段隔离症疾病的患者40例,治疗前均采用放射C T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回顾分析上述对象的病历报告。总结患者病灶位置、病灶类型、主动脉供血情况、肺气肿存在率等。结果:放射C T 诊断结果显示,有38例患者的病灶位置属于肺叶内型,另外2例属于肺叶外型;实性病灶10例,囊性病灶16例,囊实性病灶14例;有24例患者的主动脉供血出现异常;肺气肿病变人数达10例。结论:采用放射C T技术对肺段隔离疾病进行诊断,不仅可以显示病变形态,还可以对相关组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解,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作者:谢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连续性血液透析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变化情况及低血压发生次数、心律失常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次数、心律失常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同间歇性血液透析疗效相当,均能改善患者血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连续性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次数、心律失常次数较少,是一种更为安全的血液透析模式。
作者:熊义风;潘海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前术后均进行测压,出院后随访6个月。结果:10例患者中,球囊扩张3例,球囊扩张+支架植入7例,术后随访,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Cockett综合征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高,且疗效显著。
作者:赵振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输液报单制度在门急诊输液流程再造中的作用。方法:在门急诊输液室实施输液报单制,对照执行前、后2年门急诊输液室输液差错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执行输液报单制度后,输液差错发生率大幅度下降。结论:在门急诊输液室实行输液报单制度,让患者与护士共同核对,增加了核对的环节,明显减少了输液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输液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李赛兰;孙连香;高桂秀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慢性乙型肝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施予6个月的自我效能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自我效能的改变。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自我效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韦彩娥;黄黎彦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预测。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分娩并造成产后出血产妇168例,对其出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回顾分析发现,产妇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122例(72.6%)、胎盘因素21例(12.5%)、多种因素9例(5.4%)、凝血功能障碍6例(3.6%)、软产道因素10例(5.9%)。影响其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是产妇孕周、分娩方式、产妇妊娠合并症。结论:产妇子宫收缩乏力等原因会引发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在临床妇产科中需要引起注意,保证产妇安全。
作者:王存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比较闭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 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探讨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科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46例(51足)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骨折类型:依据Sanders CT分类法:属Ⅱ型、Ⅲ型,其中24例(28足)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撬拨复位组),22例(23足)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切开复位组),根据术前、术后X片检查测量Bohler角,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患者足部功能,并比较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X线示两组患者跟骨骨折端均骨性愈合,撬拨复位组Bohler角由术前的(18.42±3.40)°恢复至术后的(30.20±2.88)°,切开复位组Bohler角由术前的(17.68±2.80)°恢复至术后的(32.46±2.08)°,术后功能评价撬拨复位组优良率72.6%,切开复位组优良率78.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撬拨复位组无1例切口感染、裂开;术后切开复位组出现3例切口感染、皮缘坏死,1例钢板外露。结论: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都是比较实用可行的术式,术后疗效相近,两者有各自的优缺点,前者可以大限度降低术后的切口皮缘坏死及感染风险,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赵基民;张凯;肖大庆;郭安安;汪言富;聂勇志;谭卫亮;吴兆中;潘腾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将90例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针对性实施心理干预、用药指导、认知干预、建议临床医生制订合理诊治方案。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可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不失为防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项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
作者:刘月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选取108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整个心脏介入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何彩勤;戴伟良;麦俏丽;李洁源;唐少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在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菊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临床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以及在职业暴露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0名参与研究的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职业暴露情况、对职业暴露的认知、职业暴露以后的心理状态。结果:90%以上的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良好;职业暴露源主要是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为主,其中乙肝频率高;职业暴露方式主要以锐器、皮肤黏膜损伤、喷溅为主,其中锐器损伤频率高;大部分的临床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以后心理状态不佳。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以后常表现出可怕、恐惧、无可奈何、回避等心理状态,主要由于意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较大且不可避免,少数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不足且有待于提高。
作者:陆正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边缘受累活髓牙存留对颌骨囊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中小型颌骨囊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对囊腔边缘局部累及的活髓牙行保留活髓处理,对照组对局部累及的活髓牙行根管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成功率、手术前后囊肿受累牙的牙髓活力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成功率为80.0%,对照组为75.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手术后1~3个月,术前检测无活力牙髓无改善,活力降低患者的部分牙髓活力获得恢复。结论:存在囊肿边缘受累活髓牙的颌骨囊肿手术治疗过程中,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受累活髓牙可保留活髓,对颌骨囊肿的疗效无明显影响。
作者:丁晓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研究组为5.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探讨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分析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气管深部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药敏测定,用Microscan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测定病原细菌药物敏感性,对其中的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 T B真菌药敏条进行鉴定。结果:本院12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检测出致病菌14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5株(占57.43%);革兰阴性菌46株(占31.08%);真菌17株(占11.49%);其中,较多见的感染为肺炎链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及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革兰阳性菌主要对青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主要对头孢菌素耐药。结论:临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复杂多样,耐药性强且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治疗工作应结合患者的切身情况合理用药,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改善致病菌多重耐药的情况。
作者:孙雪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