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范宝梅

关键词:机械通气, 肠内营养,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如何有效实施肠内营养(EN)以及减少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9例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资料,并对其肠内营养支持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无1例患者发生误服,未发生鼻胃管脱落、堵塞。40例成功脱机转出IC U ,6例死亡,3例出院。结论:对于机械通气仍需要实施肠内营养患者,应强调综合护理措施,达到预防各种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期脱机拔管。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研究组为5.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超敏 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合血常规检测用于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确诊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及健康新生儿各60例,回顾分析 hs‐CRP及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 hs‐CRP、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和病毒感染组( P<0.01);hs‐CRP联合血常规检测阳性率高于 hs‐CRP、血常规单独检测,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与非特异性血常规检测联合可提高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的敏感性,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尚健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复方α-酮酸治疗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旁亢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复方ɑ‐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脏病(CKD )继发性甲旁亢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合并继发性甲旁亢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蛋白饮食加复方ɑ‐酮酸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低蛋白饮食。连续观察3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水平及血清全段PT H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磷水平、尿素氮及iPTH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iPTH及血磷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复方ɑ‐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治疗,可以明显减少CKD患者蛋白质和磷的摄入,降低血磷,降低PT H水平,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姚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接受外科治疗的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轻重与否和梗阻与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76例非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均首先经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后,58例延期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例转为开腹手术,术后恢复顺利。16例轻型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2~3d ,其中9例临床症状缓解,延期2周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另外7例病情加重,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 T 管引流术。8例重症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入院24h内均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胰腺包膜切开减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所有手术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未见复发情况。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梗阻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支持疗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对减少并发症和胰腺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庄志兵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预测。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分娩并造成产后出血产妇168例,对其出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回顾分析发现,产妇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122例(72.6%)、胎盘因素21例(12.5%)、多种因素9例(5.4%)、凝血功能障碍6例(3.6%)、软产道因素10例(5.9%)。影响其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是产妇孕周、分娩方式、产妇妊娠合并症。结论:产妇子宫收缩乏力等原因会引发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在临床妇产科中需要引起注意,保证产妇安全。

    作者:王存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钙拮抗剂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现在社会中高血压已经成为老年慢性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明显增高。2013年我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高血压疾病达到了50%,但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我国的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率、治疗率和血压的控制率分别为29.8%、18.9%、9.8%。高血压疾病已经严重危害到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而老年人则是受害对象的高危人群,因此怎样治疗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重点问题[1]。国内外一些相关的医学研究表明,钙离子拮抗剂(CAs)用于治疗降低血压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控制血压可以很好地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此种药物可以很好的控制血压,由此它已经成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一线用药。

    作者:解洪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肝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应用生长抑素治疗的护理研究

    目的:总结肝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应用生长抑素治疗的护理方案。方法:为我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确诊并收治的55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生长抑素微量持续静脉泵注治疗。同时为其实施与之匹配的系统化护理,包括基础护理、观察护理、泵注护理、止血护理及心理护理。统计患者疗效、治疗前后心率变化及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全部患者合计43例有效,12例无效,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78.18%。患者治疗前平均心率为(75.26±5.59)次/min ,治疗12h后平均心率为(56.19±4.27)次/min ,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著(t=20.105,P=0.0000)。全部患者合计52例满意、3例不满意,护理满意率为94.55%。结论:肝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应用生长抑素治疗行之有效,而辅以完善的临床护理更是能间接地促进疗效的提升。

    作者:龙井;杨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其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特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严睿成;范绍翀;潘永;叶浩昕;钟晓声;戴智梅;刘绍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奥曲肽联合丹参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丹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奥曲肽联合丹参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丹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卫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酚妥拉明与硫酸镁治疗先兆子痫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在对先兆性子痫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酚妥拉明与硫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先兆子痫的住院患者5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所使用的不同药物,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酚妥拉明治疗,对照组使用硫酸镁治疗。用药30min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舒张压、平均疗程、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用药30min后的平均舒张压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先兆子娴的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酚妥拉明可明显在短时间内改变患者的舒张压,同时可以有效缩短治疗疗程,并且该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较少,值得深入研究及大量推广。

    作者:马月霞;杨永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双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优良率为74.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采用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在临床中值得应用。

    作者:刘玉峰;李增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2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表现、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其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儿均有持续、反复地咳嗽、气喘,且病程超过6周。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喘鸣音。22例患儿均行肺部X线检查,均可见双肺纹理增粗,其中伴有肺不张3例,肺实质浸润6例。19例患儿行肺部C T检查,均可见马赛克灌注征,其中伴有肺不张5例,支气管扩张4例。20例患儿行肺功能检查,其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7例,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3例。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抗炎治疗,并同时辅以支气管扩张剂、氧疗、呼吸支持、抗生素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随访至今,22例患儿经治疗后无死亡者,亦无痊愈者,8例患儿有较大程度的恢复,其余患儿恢复不明显。结论: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可通过持续反复的喘息、咳嗽症状,肺部CT马赛克征,肺功能阻塞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等特征作出初步临床诊断,治疗上尚无统一标准,通常采用抗炎治疗、对症治疗、营养支持等非特异治疗措施,且疗效不确定,预后不佳。

    作者:金宏园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提高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将90例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针对性实施心理干预、用药指导、认知干预、建议临床医生制订合理诊治方案。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可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不失为防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项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

    作者:刘月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闭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 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探讨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科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46例(51足)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骨折类型:依据Sanders CT分类法:属Ⅱ型、Ⅲ型,其中24例(28足)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撬拨复位组),22例(23足)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切开复位组),根据术前、术后X片检查测量Bohler角,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患者足部功能,并比较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X线示两组患者跟骨骨折端均骨性愈合,撬拨复位组Bohler角由术前的(18.42±3.40)°恢复至术后的(30.20±2.88)°,切开复位组Bohler角由术前的(17.68±2.80)°恢复至术后的(32.46±2.08)°,术后功能评价撬拨复位组优良率72.6%,切开复位组优良率78.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撬拨复位组无1例切口感染、裂开;术后切开复位组出现3例切口感染、皮缘坏死,1例钢板外露。结论: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都是比较实用可行的术式,术后疗效相近,两者有各自的优缺点,前者可以大限度降低术后的切口皮缘坏死及感染风险,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赵基民;张凯;肖大庆;郭安安;汪言富;聂勇志;谭卫亮;吴兆中;潘腾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探讨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分析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气管深部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药敏测定,用Microscan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测定病原细菌药物敏感性,对其中的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 T B真菌药敏条进行鉴定。结果:本院12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检测出致病菌14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5株(占57.43%);革兰阴性菌46株(占31.08%);真菌17株(占11.49%);其中,较多见的感染为肺炎链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及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革兰阳性菌主要对青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主要对头孢菌素耐药。结论:临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复杂多样,耐药性强且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治疗工作应结合患者的切身情况合理用药,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改善致病菌多重耐药的情况。

    作者:孙雪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可弯曲喉罩在甲状腺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可弯曲喉罩在甲状腺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麻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可弯曲喉罩组(F组)、双管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30例。观察三组患者诱导期和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麻醉机械通气参数变化;记录相关并发症及术者的满意度。结果:三组都能较好的完成通气,但S组术中漏气发生率较高,术者满意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S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呛咳、恶心、低氧血症和术后24h咽痛发生率比T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弯曲喉罩应用于全身麻醉下甲状腺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密封性较好,并发症少,更高的术者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麻醉方式。

    作者:张成炬;郑辉利;马保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多数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特征,其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肝硬化或肝癌。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因此抗肝纤维化治疗一直是肝纤维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肝纤维化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肝纤维化的研究提供帮助。

    作者:刘俊平;秦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焦虑抑郁情绪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焦虑抑郁情绪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而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对103例M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SAS和SDS评分分为非焦虑抑郁组(n=31)和焦虑抑郁组(n=72),分析两组患者的KDQOL‐SF评分状况;并将焦虑抑郁组(n=72)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103例MHD患者中72例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其KDQOL‐SF评分为(46.66±15.49),明显低于非焦虑抑郁患者的(57.16±14.82)(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SAS、SDS和KDQOL‐SF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海棠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加味左金丸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加味左金丸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加味左金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左金丸组方汤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较好,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振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从革兰氏染色教学中培养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能力

    革兰氏染色是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学中经典、常用的染色方法,染色的各个步骤对染色结果都有影响,染色涉及微生物学的多个知识点,染色也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通过革兰氏染色的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模式,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作者:雷世鑫;杨亮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