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重症戒酒硫样反应患者抢救体会

徐旭然;倪俊

关键词:双硫仑, 酒精, 药物
摘要:目的:为抢救重症戒酒硫样反应患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1例重症戒酒硫样反应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重症戒酒硫样反应患者抢救体会。结果:严重戒酒硫样反应患者除发生面色潮红、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中毒症状外,还可出现神经系统、心肌、肾脏、肝脏多脏器损害表现,很容易造成临床医生误诊,一旦诊断明确,需立即给予地塞米松、纳洛酮、异丙嗪、碳酸氢钠、能量合剂、补液补充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等综合处理,且能迅速改善病情。结论:重症戒酒硫反应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纳洛酮、异丙嗪、能量合剂等药物疗效确切。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通过改变体位对枕后位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产程中通过改变孕妇体位,以对侧卧位法纠正枕后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对象是临产开始后到宫口开全,经过阴道检查或行 B 超检查证实胎方位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观察组孕妇采用对侧卧位法纠正枕后位,对照组孕妇采用随意卧位法,观察两组孕妇的产程进展情况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产程、新生儿窒息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对侧卧位法纠正枕后位成功率高。

    作者:刘桂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盐酸帕罗西汀所致谷丙转氨酶升高1例报告

    盐酸帕罗西汀为抗抑郁药,其药物反应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十分罕见,笔者在工作中发现1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因“少眠、周身不适、多思多虑、烦躁20余天,未曾系统治疗”入院。查体心电图示“冠心病”,余检査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接触被动,定向力佳,无感知综合障碍,思维联想条理,自我评价降低,偶有生不如死感,无象征性思维及逻辑倒错性思维,对躯体状况过分关注。远、近及即时记忆无明显减退及增强,无错构、虚构,智能正常,情感焦虑,情绪不稳定,紧张,担心自己的身体出现异常,意志减退,行为减少,懒散,自知力可,按 CCMD‐3诊断标准,诊断为“躯体化障碍;冠心病”,入院后给予盐酸帕罗西汀10mg/d ,阿普唑仑0.4mg 每晚口服,服用12d 后盐酸帕罗西汀改为20mg/d ,19d 后抑郁情绪明显减轻,睡眠改善,25d 后盐酸帕罗西汀改为30mg /d ,治疗29d ,常规复査,大生化示谷丙转氨酶67U /L(正常值5~35U /L ),临床考虑为盐酸帕罗西汀所致,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静滴,并将盐酸帕罗西汀逐渐减量至停药,改为坦度螺酮治疗,16d 后复查谷丙转氨酶为19U /L ,患者住院63d ,病情完全缓解出院。

    作者:王霞;邢玉芹;杨立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家庭参与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家庭参与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增加家庭成员参与康复训练,采用粗大运动功能(GM FM‐88)测试干预后粗大功能运动情况,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评价改善生活能力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均能够不同程度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实验组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参与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促进患儿早期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对家庭参与方式和训练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张灵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降压效果明显,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且未发现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阎艳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基本病因及主要药物治疗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慢性重症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及用药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9例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调查分析慢性重症心衰基本药物使用情况、靶剂量达标率以及慢性重症心衰改善预后基本药物的名称和使用剂量,并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为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其次为高血压性心脏病;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基本药物使用率比较,我院 ACEI 使用率偏低,ARB 和螺内酯使用率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受体阻滞剂和 ACEI 靶剂量达标率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需加强对改善预后药物 ACEI(或 ARB)、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联用的重视,注意对基本病因的控制。

    作者:房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年龄,有无合并子宫肌瘤、卵巢肿瘤以及宫颈有无病变,有无内科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1例阴式子宫切除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4个月复发,3例子宫悬吊术术后6个月复发。35例 Prolift 和 Prosima 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阴式子宫切除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随访盆腔器官脱垂症状全部得以纠正,盆底结构基本正常,无1例复发。结论: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新的网片支持系统手术为盆底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Prosima 手术具有术时短、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彩临;王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首发为神经系统病变的33例艾滋病回顾分析

    目的:分析以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首发为神经系统病变的33例 AIDS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3例 AIDS 患者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3例,脑血管病12例,不明原因颅内占位性病变4例,神经梅毒4例,带状疱疹2例,脊髓病变2例,多发性肌炎2例。结论:AIDS 临床表现复杂,可以多种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加强首次就诊时抗 HIV 抗体筛查。

    作者:罗映;李小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妇科门诊病人心理状态及临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妇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状态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诊治的1000例病人,根据其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实施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其心理特征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急躁不安、消极自卑、抑郁多疑、紧张羞愧等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门诊病人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急躁不安、消极自卑、尴尬自责、抑郁多疑、紧张羞愧及悲观等多种不良心理情绪,医院人员应掌握病人心理特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作者:杨丽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剥内扎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术后6h 、12h 、24h 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h 、24h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P<0.05)。结论: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优。

    作者:周方敏;冯强;姚勇;杨卫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了解某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方法,汇总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母婴同室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监测期间送检标本287份,分离病原菌163株,阳性率56.79%。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占70.55%;革兰氏阴性菌占28.8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占82.2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占11.63%;常见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达100%。结论:通过开展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了解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有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周建平;陈远翔;沈文治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湘西北地区300例淋巴瘤病例的年龄性别分布

    目的:了解湘西北地区淋巴瘤病例的性别、年龄分布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病理类型分布。方法:自某权威病理检测机构收集淋巴瘤病例检测资料,对300例淋巴瘤确诊者的资料录入电脑,用 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布描述分析、用 Ridit 分析进行差别比较。结果:300例淋巴瘤病例中,男性占62.3%,60~年龄组占47.3%。78例霍奇金淋巴瘤(HL )病例中,男性占73.1%,40~年龄组病例占50.0%;57例男病例中,40~年龄组病例占49.1%,21例女病例中,40~年龄组病例占53.3%。222例 NHL 病例中,男性占58.6%;60~年龄组病例占50.9%;130例 NHL 男病例中,60~年龄组病例占49.3%;92例女病例中,60~年龄组病例占53.3%;其病理类型,以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为主,占49.5%。淋巴瘤年龄性别与 HL 、NHL 病例的性别分布差异,经 Ridit 分析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湘西北地区淋巴瘤病例的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年龄分布以60岁及以上者居多,其中 HL 病例以40岁及以上者居多;NHL 的病理类型分布以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为主;HL 与 NHL 病例均存在随年龄增大而分布增多的趋势。

    作者:黄英;方芳;周四喜;覃红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脏彩色B超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心脏彩色 B 超对于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15例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例,分别从多方位、多切面实施二维以 M 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患者心脏情况,对所得影像学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入组病例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均提示存在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特征性表现,同时15例患者均属于左心室受累。与未受累心肌相比,受累心肌收缩期增厚率以及常规状态下运动幅度更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彩超检测结果发现单纯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者8例,合并室间隔缺损者4例,另肺动脉高压合并症2例,伴有室性心律失常1例。结论:在症状不明显的早期阶段,心脏彩色 B 超能够及时明确心肌结构出现异常的特征性改变,同时对于致密化不全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可予以全面评估,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必要的影像学支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轩;倪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开腹、阴式以及腹腔镜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开腹、阴式以及腹腔镜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相关情况,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患者手术方式为依据,分为开腹组(43例)、阴式组(38例)以及腹腔镜组(35例)。结果:阴式组以及腹腔镜组肌瘤以单发为主,开腹组肌瘤多发比例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开腹组肌瘤直径>5.0cm 者比例较高,其他两组以直径<5.0cm 的为主,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9,P <0.05)。三组患者肌瘤的位置大体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及术后情况差异较大,开腹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肛门排气时间晚,阴式组在上述指标方面优,腹腔镜组情况介于二者之间;开腹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患者比例高,住院天数也明显较长,但是阴式组和腹腔镜组情况相当,三组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满意度评价显示,三组满意度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或阴式手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微创,患者恢复较快,但是要把握好适应证,开腹手术虽然创伤较大,但是有广泛的适应证,临床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手术方式。

    作者:舒梅;徐云;王锦;王婷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乌司他丁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独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与奥曲肽的联合运用可有效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春明;兰丽莉;田红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体检人群血糖变化的意义及其相关指标的分析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血糖变化的意义及与其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对我站体检中心的1480例体检人群的血糖变化及其指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480例观察对象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20~40岁人数较多,有673例(45.47%),其次较多为40~50岁,有395例(26.69%),60~65岁人数较少,有150例(10.14%);从血糖变化情况来看,随着年龄组段的上升,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值都在增加,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年龄段在60~65岁,变化较为明显。1480例体检者糖耐量减低者286例,即血糖介于6.1~7.0mmol/L ,而且糖耐量减低组与正常血糖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尿酸、血压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健康体检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作者:韩琼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术后初期,试验组患者给予肠内输注营养液,对照组患者肠外经静脉给予各种基础营养成分。在进行试验的1周中,定时观察两组各项指标情况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进行比较。结果:经1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有所改善,但试验组患者营养状况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而且试验组患者的各种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肠麻痹)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施行肠内营养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许颖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二级预防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 TIA 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20mg ,观察组应用辛伐他汀片40mg 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89.83% VS 91.53%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个月观察组 TIA 复发次数为(0.89±0.39)次、进展为脑梗死5.08%均低于对照组的(1.43±0.56)次、16.95%(P<0.05)。观察组2例出现恶心、腹痛经对症处理缓解,能坚持完成治疗,1例 ALT 升高治疗恢复正常,无肌痛和有意义的肌酶升高,无因不良反应退出者。结论:TIA 治疗与预防中,较大剂量辛伐他汀调脂外的益处及总体获益大于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国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MTA与Vitapex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感染型畸形中央尖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 M TA 及 Vitapex 两种根尖诱导药物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患者50人,共62颗前磨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32颗,使用 M TA 进行根尖诱导治疗,对照组为30颗,使用 Vitapex 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治疗。分别术后3、6、12个月复查,根据临床检查和 X 片结果评价其疗效。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有效率、成功率差异。结果:术后3、6、12个月复查,M TA 有效率分别为93.8%、96.9%、96.9%,Vitapex 有效率分别为93.3%、90.0%、8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12个月复查,M TA 成功率分别为28.1%、62.5%、68.8%,Vi‐tapex 成功率分别为20.0%、30.0%、36.7%,6个月和12个月 M TA 的成功率明显高于 Vitapex 。结论:应用 M TA 作为根尖诱导药物,就诊时间少且远程效果好。

    作者:于春梅;王洋;周璇;张子旋;严维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肝源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肝源性糖尿病是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发生的糖尿病。由于肝脏是体内葡萄糖代谢非常重要的器官,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伤时影响糖的正常代谢,发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的灵敏度降低出现糖尿病。该病可能加重肝损害甚至导致肝癌几率增大。因此,肝源性糖尿病是需要临床引起重视及积极治疗的疾病。本文就肝源性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和治疗原则进行综述。

    作者:吴红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1例重症戒酒硫样反应患者抢救体会

    目的:为抢救重症戒酒硫样反应患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1例重症戒酒硫样反应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重症戒酒硫样反应患者抢救体会。结果:严重戒酒硫样反应患者除发生面色潮红、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中毒症状外,还可出现神经系统、心肌、肾脏、肝脏多脏器损害表现,很容易造成临床医生误诊,一旦诊断明确,需立即给予地塞米松、纳洛酮、异丙嗪、碳酸氢钠、能量合剂、补液补充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等综合处理,且能迅速改善病情。结论:重症戒酒硫反应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纳洛酮、异丙嗪、能量合剂等药物疗效确切。

    作者:徐旭然;倪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