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糖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芦静波;陈靠山;曹剑锋;王国栋;朱磊

关键词:恶性肿瘤, 多糖, 活性机制
摘要:恶性肿瘤的治疗仍是世界难题,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的多糖来源广泛,产业化成本低,配伍传统抗肿瘤药物使用具有疗效佳、毒副作用小等优点,给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带来很大的前景。因此,本文就多糖抗肿瘤的活性及机制研究作一综述,探讨多糖抗肿瘤作用,为开发更多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提供一定的参考。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开腹、阴式以及腹腔镜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开腹、阴式以及腹腔镜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相关情况,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患者手术方式为依据,分为开腹组(43例)、阴式组(38例)以及腹腔镜组(35例)。结果:阴式组以及腹腔镜组肌瘤以单发为主,开腹组肌瘤多发比例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开腹组肌瘤直径>5.0cm 者比例较高,其他两组以直径<5.0cm 的为主,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9,P <0.05)。三组患者肌瘤的位置大体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及术后情况差异较大,开腹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肛门排气时间晚,阴式组在上述指标方面优,腹腔镜组情况介于二者之间;开腹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患者比例高,住院天数也明显较长,但是阴式组和腹腔镜组情况相当,三组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满意度评价显示,三组满意度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或阴式手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微创,患者恢复较快,但是要把握好适应证,开腹手术虽然创伤较大,但是有广泛的适应证,临床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手术方式。

    作者:舒梅;徐云;王锦;王婷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720例生殖异常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目的:探讨男性少、弱、无精症以及胎停育、畸胎、反复性流产等生殖异常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原因。方法:针对我院720例生殖异常患者,做常规技术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采用 G 显带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720例生殖异常患者中,检出异常核型69例。其中,多态性核型为49例,包括9qh +3例,inv(9)1例,Ds +/Gs +10例,Yqh +35例。 Turner 综合征3例,Klinefelter 综合征12例,平衡易位等5例。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生殖异常存在密切的关系,异常核型会导致男性少、弱、无精症以及畸胎孕产史和妊娠的反复失败,且染色体多态性与生殖异常关系尤为密切,建议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冯晓琴;王毅民;王怀秀;刘建荣;李弘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哮喘患儿肺炎衣原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MP)及衣原体(CP)感染的临床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2月我院216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肺炎抗体,对比分析哮喘患儿感染年龄分布与临床症状。结果:CP与MP感染常见症状为头痛、流鼻涕、呕吐、咽痛、胸痛、腹泻、发热、咳嗽、喘鸣、胸腔积液、肺部干湿性啰音及哮鸣音等,肺炎衣原体肺炎中常见呕吐及腹泻等症状,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常见胸腔积液,特异性不显著。MP感染多发生4岁以上儿童(62.32%),CP感染多发生于1岁以下儿童(42.31%)。4岁以上儿童多发两种疾病,且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结论:小儿肺炎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是CP与MP,年龄较低的患儿因抗感染能力较低,更应重视对CP的预防,临床症状及年龄分布对MP与CP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及早确诊,可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潘海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生活质量普适量表(QOL‐35)对125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和8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生活质量状况调查。结果: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和各个维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生活质量总分与疾病病程及复发次数成负相关。结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且生活质量与病程和复发次数有关。需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艳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55例小儿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患儿采取阿奇霉素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患儿咳嗽恢复时间、咳痰改善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恢复时间、咳痰改善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表现为快速见效,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在咳嗽恢复时间、咳痰改善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方面,均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罗惠庆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冠脉搭桥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冠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operation ,CABO)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行 CABO 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n=45例,予以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5例,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术前焦虑评分、血压、脉搏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问卷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前焦虑评分、血压、脉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咳嗽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问卷调查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 CABO 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重及血脂情况的病例对照分析

    目的:观察孕妇体重、血脂与妊娠期糖尿病(GDM )和巨大儿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7月在我院有完整资料的 GDM 孕妇30例和正常孕妇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 GDM 组和对照组孕前体重、血脂、体重增幅以及巨大儿发生的情况。结果:(1)孕前低体重、孕前超重和肥胖者发生 GDM 的 OR(95% CI)分别为3.2(1.0~10.6)、5.0(1.7~15.3);(2)GDM 与早孕期和28周的甘油三酯呈正相关性(r =0.275和0.325,P=0.018和0.005);(3)预防 GDM 的甘油三酯适宜水平,在早孕期为1.1mmol/L ,在28周时为1.9mmol/L 。结论:孕前体重异常是 GDM 发生的高风险因素;预防 GDM 应重在孕前;根据孕期适宜的甘油三酯水平指导体重增幅也许是有益的建议。

    作者:周素平;沈菊英;贾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术中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前瞻性对照分析将6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术中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术中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强化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出现术后并发症1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1 P=0.000)。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术中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小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卫生保健应用于中小学生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效果

    目的:探讨卫生保健对中小学生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以本区2所中小学的学生为观察对象,二者分别为对照组(684例)和实验组(665例),对照组不做任何教育指导,实验组给予卫生保健的相关工作和管理。结果:调查显示,两组呼吸道传染病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高。经预防后,实验组的传染病发病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而实验组对传染病知识和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对照组更好,且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卫生保健对中小学生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十分重要,能有效地降低疾病传染率,加强学生对疾病的防范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罗朝晖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医务人员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大理市五所综合性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的调查,从处于医患关系主导地位的医务人员的视角,分析医患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有效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及建议。方法: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运用 EpiData3.1录入原始数据,运用 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当前大理市五所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医患关系紧张,与全国日益激化的医患关系现状相一致,原因涉及政府、医生、患者、社会等诸多方面。结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注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重构医患之间诚信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建立优秀医生的新标准,是当前改善医患关系的重点。

    作者:李绍巧;吕跃军;张旭敏;桂进丹;岳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健康管理对基层医院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基层医院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99例冠心病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管理计划,给出临床用药,改变生活方式的科学指导,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辅导。进行为期2年的健康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患者服药情况、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及自我管理意识和近期心脏改善情况。结果:99例患者在2年管理期前、后以上各种情况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能改善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改善生活方式,更加正确合理地服用药物,从而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霍立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治疗中中医药的实际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三联治疗法,所用药物为阿莫西林、甲硝唑及奥美拉唑,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54%,总有效率为82%,对照组治愈率为52%,总有效率为82%,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过程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疗效确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贾永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发展性照顾是20世纪80年代后新兴的一种新生儿护理理念,本文综述了发展性照顾的定义、基本理念、目标和实施方法,以及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指出发展性照顾应用中的不足,为进一步运用该护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行为指导。

    作者:卢春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二级预防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 TIA 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20mg ,观察组应用辛伐他汀片40mg 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89.83% VS 91.53%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个月观察组 TIA 复发次数为(0.89±0.39)次、进展为脑梗死5.08%均低于对照组的(1.43±0.56)次、16.95%(P<0.05)。观察组2例出现恶心、腹痛经对症处理缓解,能坚持完成治疗,1例 ALT 升高治疗恢复正常,无肌痛和有意义的肌酶升高,无因不良反应退出者。结论:TIA 治疗与预防中,较大剂量辛伐他汀调脂外的益处及总体获益大于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国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我产科收治的110例重度妊高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和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宏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新型钼靶X线机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结节临床价值对比观察

    目的:分析新型钼靶 X 线机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医生选择检查方法提供现实依据。方法:对经新型钼靶 X 线机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124例乳腺结节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在124例乳腺结节中,恶性病变24例,良性病变10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恶性乳腺结节准确率87.5%(21/24),良性乳腺结节准确率93.0%(93/100);钼靶 X 线诊断恶性乳腺结节准确率83.3%(20/24),良性乳腺结节准确率76.0%(76/10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高于钼靶 X 线(P<0.05),两者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乳腺结节的检查中,合理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 X 线进行检查,有利于提高乳腺结节的准确诊断率。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基础护理、鼻饲管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患者预后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30例患者经过精心科学护理后,28例在原发病治疗的同时有效控制消化道出血,2例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过科学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出血,对原发病治疗有利。

    作者:程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肝源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肝源性糖尿病是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发生的糖尿病。由于肝脏是体内葡萄糖代谢非常重要的器官,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伤时影响糖的正常代谢,发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的灵敏度降低出现糖尿病。该病可能加重肝损害甚至导致肝癌几率增大。因此,肝源性糖尿病是需要临床引起重视及积极治疗的疾病。本文就肝源性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和治疗原则进行综述。

    作者:吴红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桃红四物汤防治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防治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20例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综合预防方案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预防治疗的同时给予粗隆间骨折患者桃红四物汤治疗可有效的改变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并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作者:罗来兵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经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初步探讨经胫后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79例混合型及中央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施行了经胫后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以术前、术后肢体的围径差以及静脉通畅情况评估疗效。结果:经胫后静脉置管行导管溶栓治疗患者,溶栓导管平均置放时间为(5.14±1.02)d 。术后静脉通畅率显著改善,置管溶栓术后小腿围径差显著改善,期间3例发生出血并发症,无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胫后静脉置管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李达;黄小明;张红刚;李保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