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立顺
恶性肿瘤的治疗仍是世界难题,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的多糖来源广泛,产业化成本低,配伍传统抗肿瘤药物使用具有疗效佳、毒副作用小等优点,给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带来很大的前景。因此,本文就多糖抗肿瘤的活性及机制研究作一综述,探讨多糖抗肿瘤作用,为开发更多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芦静波;陈靠山;曹剑锋;王国栋;朱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不同喂养方法对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随机抽取84例进行保健与体检的儿童,在儿童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根据喂养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每组28例,母乳喂养组给予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组给予母乳及配方奶粉等其他乳类制品进行补充喂养,人工喂养组给予配方奶粉等乳类制品加以喂养,同时对三组儿童身高、体重、血红蛋白水平、超重及肥胖情况加以对比及相关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母乳喂养组儿童身高与体重均优于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P<0.05;母乳喂养组儿童血红蛋白水平高于人工喂养组,超重(3.57%)及肥胖(0%)倾向低于人工喂养组,P <0.05。结论:母乳喂养是佳的喂养方法,能有效保证儿童体格正常生长发育,值得倡导与推广。
作者:黄耀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导致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50例产后焦虑抑郁情绪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无焦虑抑郁情绪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病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年龄、孕期保健、社会支持系统、家族精神病病史、学历、分娩方式、医疗费用支付等因素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年龄≥35岁、未定期孕期保健、缺少社会支持、家族史、小学以下学历均高于对照组,是导致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结论:导致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因素多种多样,可通过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作者:陈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我产科收治的110例重度妊高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和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宏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心脏彩色 B 超对于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15例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例,分别从多方位、多切面实施二维以 M 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患者心脏情况,对所得影像学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入组病例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均提示存在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特征性表现,同时15例患者均属于左心室受累。与未受累心肌相比,受累心肌收缩期增厚率以及常规状态下运动幅度更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彩超检测结果发现单纯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者8例,合并室间隔缺损者4例,另肺动脉高压合并症2例,伴有室性心律失常1例。结论:在症状不明显的早期阶段,心脏彩色 B 超能够及时明确心肌结构出现异常的特征性改变,同时对于致密化不全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可予以全面评估,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必要的影像学支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轩;倪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家庭参与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增加家庭成员参与康复训练,采用粗大运动功能(GM FM‐88)测试干预后粗大功能运动情况,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评价改善生活能力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均能够不同程度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实验组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参与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促进患儿早期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对家庭参与方式和训练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张灵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为抢救重症戒酒硫样反应患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1例重症戒酒硫样反应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重症戒酒硫样反应患者抢救体会。结果:严重戒酒硫样反应患者除发生面色潮红、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中毒症状外,还可出现神经系统、心肌、肾脏、肝脏多脏器损害表现,很容易造成临床医生误诊,一旦诊断明确,需立即给予地塞米松、纳洛酮、异丙嗪、碳酸氢钠、能量合剂、补液补充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等综合处理,且能迅速改善病情。结论:重症戒酒硫反应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纳洛酮、异丙嗪、能量合剂等药物疗效确切。
作者:徐旭然;倪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了解湘西北地区淋巴瘤病例的性别、年龄分布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病理类型分布。方法:自某权威病理检测机构收集淋巴瘤病例检测资料,对300例淋巴瘤确诊者的资料录入电脑,用 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布描述分析、用 Ridit 分析进行差别比较。结果:300例淋巴瘤病例中,男性占62.3%,60~年龄组占47.3%。78例霍奇金淋巴瘤(HL )病例中,男性占73.1%,40~年龄组病例占50.0%;57例男病例中,40~年龄组病例占49.1%,21例女病例中,40~年龄组病例占53.3%。222例 NHL 病例中,男性占58.6%;60~年龄组病例占50.9%;130例 NHL 男病例中,60~年龄组病例占49.3%;92例女病例中,60~年龄组病例占53.3%;其病理类型,以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为主,占49.5%。淋巴瘤年龄性别与 HL 、NHL 病例的性别分布差异,经 Ridit 分析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湘西北地区淋巴瘤病例的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年龄分布以60岁及以上者居多,其中 HL 病例以40岁及以上者居多;NHL 的病理类型分布以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为主;HL 与 NHL 病例均存在随年龄增大而分布增多的趋势。
作者:黄英;方芳;周四喜;覃红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1日起将细节管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室内,对比实施前(2012年1-12月期间)与实施后(2013年1-12月期间)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安全问题识别能力、差错防范意识等检测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细节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中可有效地提高科室满意度及护理质量,临床价值较高,应推广应用。
作者:邱倩玲;叶有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数字 X 线摄影(DR)静脉尿路造影在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输尿管阴性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 DR 设备行静脉尿路造影(IVU )检查,观察影像学特征,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或 CT 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本组64例输尿管阴性结石患者经 DR 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确诊58例,诊断正确率为90.6%。 IVU 表现为输尿管某段狭窄型27例,充盈缺损型19例,输尿管间嵴增宽并伴全程输尿管扩张型14例,一侧肾盂肾盏不显影型4例。结论:DR 静脉尿路造影能够提高输尿管阴性结石的诊断正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农远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发展性照顾是20世纪80年代后新兴的一种新生儿护理理念,本文综述了发展性照顾的定义、基本理念、目标和实施方法,以及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指出发展性照顾应用中的不足,为进一步运用该护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行为指导。
作者:卢春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妇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状态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诊治的1000例病人,根据其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实施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其心理特征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急躁不安、消极自卑、抑郁多疑、紧张羞愧等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门诊病人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急躁不安、消极自卑、尴尬自责、抑郁多疑、紧张羞愧及悲观等多种不良心理情绪,医院人员应掌握病人心理特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作者:杨丽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以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首发为神经系统病变的33例 AIDS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3例 AIDS 患者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3例,脑血管病12例,不明原因颅内占位性病变4例,神经梅毒4例,带状疱疹2例,脊髓病变2例,多发性肌炎2例。结论:AIDS 临床表现复杂,可以多种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加强首次就诊时抗 HIV 抗体筛查。
作者:罗映;李小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调查慢性重症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及用药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9例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调查分析慢性重症心衰基本药物使用情况、靶剂量达标率以及慢性重症心衰改善预后基本药物的名称和使用剂量,并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为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其次为高血压性心脏病;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慢性重症心力衰竭基本药物使用率比较,我院 ACEI 使用率偏低,ARB 和螺内酯使用率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受体阻滞剂和 ACEI 靶剂量达标率与同期全国基层医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需加强对改善预后药物 ACEI(或 ARB)、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联用的重视,注意对基本病因的控制。
作者:房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55例小儿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患儿采取阿奇霉素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患儿咳嗽恢复时间、咳痰改善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恢复时间、咳痰改善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表现为快速见效,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在咳嗽恢复时间、咳痰改善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方面,均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罗惠庆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了解某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方法,汇总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母婴同室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监测期间送检标本287份,分离病原菌163株,阳性率56.79%。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占70.55%;革兰氏阴性菌占28.8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占82.2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占11.63%;常见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达100%。结论:通过开展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了解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有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周建平;陈远翔;沈文治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 )肺灌注显像对肺血栓栓塞(PE)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72例 PE 患者,患者均实施肺灌注断层和平面显像,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及其与 CT 肺动脉造影(CTPA)的相符性。结果:72例 PE 患者中,SPECT 检出率(94.44%)明显高于肺灌注平面显像检出率(84.72%),肺灌注断层显像与 CTPA 相符性95.51%,肺灌注平面显像检查的相符性79.17%,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灌注断层显像可明显提高 PE 诊断率,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李永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以及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疾病是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59.3%,51/86),其中心血管疾病所占比例达到25.6%(22/86),中毒、溺水、电击等所占比例较低。心肺复苏成功22例,未成功64例,成功率25.6%;复苏成功的患者中心脑血管病所致的比例高,达到54.5%(12/22),但是不同疾病所致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P>0.05),4种主要病因之间比较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χ2=4.583,P>0.05)。年龄<60岁、复苏地点在院内、复苏开始时间≤5min 的患者,复苏成功率较高,和年龄≥60岁、复苏开始时间>5min 、不在院内复苏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疾病是导致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但是不论什么原因所致,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均较低,患者年龄、复苏地点以及复苏开始时间对复苏成功率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吴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大理市五所综合性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的调查,从处于医患关系主导地位的医务人员的视角,分析医患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有效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及建议。方法: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运用 EpiData3.1录入原始数据,运用 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当前大理市五所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医患关系紧张,与全国日益激化的医患关系现状相一致,原因涉及政府、医生、患者、社会等诸多方面。结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注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重构医患之间诚信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建立优秀医生的新标准,是当前改善医患关系的重点。
作者:李绍巧;吕跃军;张旭敏;桂进丹;岳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血糖变化的意义及与其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对我站体检中心的1480例体检人群的血糖变化及其指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480例观察对象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20~40岁人数较多,有673例(45.47%),其次较多为40~50岁,有395例(26.69%),60~65岁人数较少,有150例(10.14%);从血糖变化情况来看,随着年龄组段的上升,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值都在增加,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年龄段在60~65岁,变化较为明显。1480例体检者糖耐量减低者286例,即血糖介于6.1~7.0mmol/L ,而且糖耐量减低组与正常血糖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尿酸、血压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健康体检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作者:韩琼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