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3例捂热综合征患儿酸碱平衡紊乱临床分析

程首超

关键词:捂热综合征, 酸碱平衡紊乱
摘要:目的:探讨捂热综合征(IM S )患儿酸碱平衡紊乱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IM S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并发代谢性酸中毒对患儿进行分组,对并发代谢性酸中毒的患儿根据酸中毒的不同程度再次进行分组,比较组间患儿的病死率。结果:63例患儿住院期间病死率为23.8%,并发代谢性酸中毒组与未并发代谢性酸中毒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且病死率随着血 pH 降低而升高(χ2=9.80,P<0.05)。结论:酸碱平衡紊乱与IM S的预后密切相关。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治疗眼后段磁性异物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眼后段磁性异物的临床体会。方法:分析我院近6年来共168例(168只眼)眼后段磁性异物的病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第一组:84例(84只眼)应用电磁铁自睫状体平坦部的巩膜切口取出异物;第二组:84例(84只眼)应用玻璃体切除机在直视下自睫状体平坦部的巩膜切口取出异物。对术后视力、眼压、玻璃体增殖性病变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以及异物取出率进行评估。随访时间均>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第一组0.2±0.45,第二组0.5±0.41;P<0.05两组有差异。术后眼压:第一组(17.0±8.56)mmHg ,第二组(15.0±7.89)mmHg ;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术后玻璃体增殖性病变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第一组25例(29.76%),第二组5例(5.95%);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异物取出率:第一组2例未取出(97.62%),第二组1例未取出(98.81%);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玻璃体切除机在直视下取出异物组在术后视力及减少术后主要并发症上明显优于应用电磁铁取出异物组;建议眼后段磁性异物应用玻璃体切除机在直视下手术取出。

    作者:刘宝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出院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3月-2013年4月脑卒中住院患者68例,经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出院后对照组由医院的随访中心随访,实验组则在原基础上加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6个月后对患者的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分数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的自我护理,增加患者的信心,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泗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实验组7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血压及焦虑度。结果:护理后,2组血压均有所降低,但舒适护理组的血压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无焦虑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至重度焦虑及极重度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值,缓解焦虑度。

    作者:王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妇产科门诊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目的:探讨妇产科门诊护士的职业暴露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对护士造成的职业危害。方法:分析我中心妇产科门诊的工作特点及流程,加强各个环节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结果:医院护理人员增强了职业安全意识,使护士所受的危害逐步降低。结论: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可以有效地避免发生职业危害。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药物流产后确诊宫内残留患者的声像图特点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药流后宫内残留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结果:宫内残留物可表现为异常高回声、低回声、等回声或不均质回声。8例(10%)患者宫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而均可见类滋养层血流信号;16例(21%)可见异常回声而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共62例(79%)可显示类滋养层血流信号。血流参数:PS V (24.3±4.1)cm/s ;EDV(14.7±2.2)cm/s;RI0.41±0.0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类滋养层血流信号的显示可提高宫内残留的诊断,尤其对宫内等回声、低回声及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团块等易漏诊者。

    作者:张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间收治的128例门诊输液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AS)和焦虑自评量表(SDS)对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28例门诊输液患者经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后 SDS和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尤为重要,对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陶琴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LyP-1肽的131碘标记及其生物分布研究

    目的:探讨Na131 I标记LyP-1肽的可能性以及Na131 I标记的LyP-1肽在乳腺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包含LyP-1序列的十环肽(YCGNKRTRGC)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在两个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二硫键以维持肽的环形结构。LyP-1肽通过氯胺-T 法进行Na131 I标记。通过尾静脉途径将Na131 I标记LyP-1肽以及对照肽注射于荷MDA-MB-435乳腺癌裸鼠体内并测量其生物分布情况。结果:LyP-1肽的Na131 I标记率可达80%±5%(n=5),放射化学纯度约96%。在37℃新鲜人血清中Na131 I标记 LyP-1肽24h其放射化学纯度仍然达92%。在生物分布研究中,Na131 I标记 LyP-1肽在肿瘤中的聚集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织。结论:通过氯胺-T 法可以成功的将131 I标记于LyP-1肽。131 I标记的LyP-1肽在37℃新鲜人血清中24h仍然保持稳定,并可被肿瘤组织高度摄取。

    作者:陈月华;于明明;郑瑞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实施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手术时间25~60min ,平均时间40min;术中出血20~50ml ,平均40ml;切口长度3~6cm ,平均3.5cm。手术完成率100%。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的相关临床护理。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4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临床护理策略。结果:本组46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后,病程得以缩短,髋关节的功能恢复较好,并未出现术后感染;术后随访0.5~1.5年,患者髋关节功能基本全部恢复,而且假体并未出现松动。结论:为了使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达到佳,就应注重临床相关护理,做到科学合理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董华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作用,为新生儿提供舒服的护理,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8月住院的需要输液的新生儿180例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采用加拿大安大略儿童医院制定的新生儿疼痛评估表(NIPS)对两组新生儿在静脉输液中所致疼痛及输液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干预组在穿刺前1min至穿刺后5min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不给任何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在穿刺时及穿刺后5min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以缓解新生儿的疼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作者:方会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9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1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抗感染、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400mg/d ,连续服用60d。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免疫调节剂。结果:治疗组服药后感染次数明显减少,感染持续时间缩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4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科同期收治的诊断狼疮且有进行肾活检的18例男性及57例女性狼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狼疮患者临床表现相对隐匿,病理类型Ⅳ型较女性多见,治疗后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明显低于女性狼疮患者。结论:男性SLE患者临床较易误诊,且病情较女性重、预后差。

    作者:柳岚岚;吴彼得;连学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膝关节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膝关节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间收治的60例采用核磁共振检查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分析膝关节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结果:核磁共振显示121条韧带损伤,97个半月板损伤,30例骨质改变,52例关节腔积液,与关节镜和手术及临床勘查结果相符。结论:膝关节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较高,核磁共振作为一种无创检查,能够准确地对膝关节损伤进行显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锦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门诊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及常见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中药注射剂应用基本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2月药房含中药注射处方509张,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要不合理用药情况为滴速控制不当、溶媒的选择不正确、联合用药不当、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等方面。结论:应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刘淑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人膀胱镜检查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地佐辛静脉麻醉用于膀胱镜检查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需进行膀胱镜检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依托咪酯复合地佐辛静脉麻醉为观察组(A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心率、主动脉平均压力(MAP)、呼吸、SpO2的变化,术中镇痛效果、苏醒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并发症。结果:B组术中MAP和HR明显低于A组(P<0.05),其他时间点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苏醒时间A组短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人膀胱镜检查术,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是此种手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之一。

    作者:徐志杰;杜洪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TUPKVP 联合 TUIBN 术治疗小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TUPKVP联合TUIBN术治疗小体积BPH所致的BO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单纯小体积BPH致BOO患者56例,入院先后1∶1比例随机分TURP组28例,采用TURP联合TUIBN手术治疗;TUPKVP组28例,采用TUPKVP联合TUIBN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组织重量、灌洗液量、留置尿管时间、近期并发症,术前与术后3个月 IPSS、QOL、PVR、Qmax。结果:TUPKVP组手术时间、术后置管时间较TURP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灌洗液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灌洗液量及置管时间、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Qmax、PRV、IPSS评分、QOL评分较同组术前明显改善(P<0.05);TUPKVP组患者术后3个月Qmax、PRV、IPSS评分、QOL评分的改善程度较 TURP组明显。结论:TUPKVP联合TUIBN术治疗小体积BPH所致的BOO ,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极佳,且操作简便,可作为小体积BPH所致的BOO首选方法。

    作者:罗建仕;陈光;曾四平;沈思;杨江;管刚云;詹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隐匿型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1],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中医多数认为本病属“咳嗽”、“哮病”范畴。临床上CVA常被误诊为慢性咳嗽而延误治疗,中西医治疗各具特色,现就近年来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中医研究进展1.1病因病机研究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基本病因病机为正虚邪实[2]。

    作者:李玉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产后出血的手术治疗有好几种,如:子宫压迫缝合术是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系列新方法,包括B-L y nch缝合术、C ho缝合术、子宫下段平行垂直压迫缝合术;动脉栓塞作为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首选方法,已获得产科医师的认可;宫腔填塞可用于因宫缩乏力、前置胎盘或胎盘粘连所引起的产后出血。通过增加宫腔内压力压迫动静脉及扩张宫腔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而止血,宫腔填塞可暂时止血,等待机体发挥自身的凝血功能;对药物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盆腔静脉结扎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急症子宫切除术应用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异常、子宫破裂、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无效时应用。

    作者:许聪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预处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合并不孕患者采用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PCOS诊断的不孕患者86例采用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预处理,再用克罗米芬(CC )+人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方案治疗。比较用药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LH/促卵泡素(FSH)、睾酮(T)、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以及周期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治疗前、后血清LH、LH/FSH、T、FINS均有下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预处理治疗PCOS不孕,可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LH、L H/FS H 、T水平,并且提高PCOS不孕患者的排卵率及妊娠率。

    作者:邹会玲;戚亚兰;孙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瑞芬太尼在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80例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芬太尼维持麻醉,实验组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比两组患儿手术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拔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恢复呼吸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观察结果可知,在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具有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黎立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