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yP-1肽的131碘标记及其生物分布研究

陈月华;于明明;郑瑞强

关键词:LyP-1肽, MDA-MB-435乳腺癌, 生物分布
摘要:目的:探讨Na131 I标记LyP-1肽的可能性以及Na131 I标记的LyP-1肽在乳腺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包含LyP-1序列的十环肽(YCGNKRTRGC)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在两个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二硫键以维持肽的环形结构。LyP-1肽通过氯胺-T 法进行Na131 I标记。通过尾静脉途径将Na131 I标记LyP-1肽以及对照肽注射于荷MDA-MB-435乳腺癌裸鼠体内并测量其生物分布情况。结果:LyP-1肽的Na131 I标记率可达80%±5%(n=5),放射化学纯度约96%。在37℃新鲜人血清中Na131 I标记 LyP-1肽24h其放射化学纯度仍然达92%。在生物分布研究中,Na131 I标记 LyP-1肽在肿瘤中的聚集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织。结论:通过氯胺-T 法可以成功的将131 I标记于LyP-1肽。131 I标记的LyP-1肽在37℃新鲜人血清中24h仍然保持稳定,并可被肿瘤组织高度摄取。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瑞芬太尼在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80例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芬太尼维持麻醉,实验组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比两组患儿手术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拔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恢复呼吸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观察结果可知,在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具有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黎立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内镜化疗缓释粒子植入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效果评价及健康宣教

    临床消化道进展期肿瘤患者中大部分确诊时已无法手术治疗,而其临床症状又急于解决,如食管胃肠道梗阻,患者不能进食,腹胀、腹疼、恶心、呕吐、痛苦不堪,以往经静脉放化疗效果不佳,副作用大,一般患者很难耐受,生存质量反而降低,内镜化疗缓释粒子植入,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是治疗消化道肿瘤行之有效的新方法。2008年6月-2013年6月我科对伴有消化道梗阻症状的消化道腺癌12例患者进行此项治疗,在治疗前、后给予切实有效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密切配合,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喉罩在基层医院支架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麻醉中,由于下气道狭窄行支架管置入术时,应用喉罩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02-2012年气管狭窄患者11例,其中9例为气管、支气管肿瘤,2例为气管切开术后狭窄,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2岁,ASAⅡ~III级。结果:使用喉罩在全麻下支架管置入术11例均获成功。结论:喉罩置入对患者的刺激小,管腔大能够有效通气,不妨碍支架管置入手术的操作。

    作者:罗鑫;文可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冠心病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探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竞争压力的加剧,冠心病与抑郁症均为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两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到2020年抑郁症在发达国家的致残疾病种类中将居第二位(在心脏系统疾病之后)。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抑郁症也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能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两者相互影响。抑郁症患者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是普通人群的2.5倍以上[1]。明确两者共同的发生机制将有助于疾病的防治,本文就冠心病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相互影响及治疗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王歆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介入合并中药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目的:对肝癌患者采用介入合并中药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60例肝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后给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4.30%,试验组发生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肝癌患者采用介入合并中药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并且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饶伟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保守手术术中联合甲氨蝶呤病灶注射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

    目的:分析腹腔镜保守手术术中联合甲氨蝶呤病灶注射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联合甲氨蝶呤病灶注射治疗的10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均没有持续性宫外孕现象发生。结论:腹腔镜保守手术术中联合甲氨蝶呤病灶注射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可提高输卵管保守性手术成功率,可以保留患者输卵管的同时有效防止持续性宫外孕的发生。

    作者:莫锐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预处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合并不孕患者采用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PCOS诊断的不孕患者86例采用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预处理,再用克罗米芬(CC )+人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方案治疗。比较用药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LH/促卵泡素(FSH)、睾酮(T)、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以及周期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治疗前、后血清LH、LH/FSH、T、FINS均有下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预处理治疗PCOS不孕,可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LH、L H/FS H 、T水平,并且提高PCOS不孕患者的排卵率及妊娠率。

    作者:邹会玲;戚亚兰;孙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康复医学临床带教方法体会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科性学科,同时也是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康复医学工作者需要知识面广,实践操作能力强。培养合格的康复医学人才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在临床带教时需要制订合理的计划,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治疗技术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毛万姮;肖宛平;姚先彪;熊伟;杨全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合理用药中时辰药理学的应用指导作用

    目的:对时辰药理学在合理用药中应用的指导作用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的提高。方法: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和资料的分析,并结合不同药物的临床使用经验,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同一剂量药物在不同时间进行服用,所产生的药效是不同的;药物不同,其服用药效的佳时间也不相同;在药效佳时间服用药物,不但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可以对使用药量进行减少。结论:时辰药理学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但有助于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提高,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韦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防握持约束手套的制作及应用

    目前,IC U收治的重症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因治疗,需要置入各种的治疗管道。临床上为了预防意外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会对神志不清、烦躁、不配合的患者采用约束带对手腕部进行约束。但在约束的同时,为了不造成患者手部的血液循环障碍和避免肢体长时间处于一个姿势,还是给予一定的活动空间,不会约束的很紧。另外,由于约束带的使用仅仅是对手臂的活动进行了限制,患者的手指还是可以随意活动的,当在其中一个手指进行指脉氧监测时,患者的其他手指可以采取推、抵、蹭等活动将指脉氧弄掉,影响血氧饱和度的持续监测,有的甚至可以解开约束带,给临床护理带来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不足,笔者设计和制作了一种防握持约束手套,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玉霞;蔡章桥;高学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子痫前期麻醉及液体管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的不同麻醉方法及液体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特征确定不同麻醉方式,分析各种麻醉方法的优势,并对围手术期的液体管理方法进行阐述。结果:三种方法都是有效、安全的,腰硬膜联合麻醉起效较快,胎儿娩出时间相对较短(P<0.05),各组在输入晶体液和胶体液、手术时间方面比较无太大差异(P>0.05)。结论:根据子痫前期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选择佳麻醉方案和适宜的液体管理方法,可降低患者妇婴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莉莉;黄惠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联疗法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及其对超敏C 反应蛋白和皮质醇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皮质醇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均予禁食水、补液或输血、留置胃管及止血等对症处理,其中对照组同时予以泮托拉唑静滴、云南白药口服,观察组予以三联疗法:泮托拉唑+云南白药+奥曲肽;2组均连续治疗3d ,并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和皮质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Blatchford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7.08%,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6.27±1.05)d和(9.72±1.63)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皮质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何建伟;夏小丽;王昌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LyP-1肽的131碘标记及其生物分布研究

    目的:探讨Na131 I标记LyP-1肽的可能性以及Na131 I标记的LyP-1肽在乳腺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包含LyP-1序列的十环肽(YCGNKRTRGC)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在两个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二硫键以维持肽的环形结构。LyP-1肽通过氯胺-T 法进行Na131 I标记。通过尾静脉途径将Na131 I标记LyP-1肽以及对照肽注射于荷MDA-MB-435乳腺癌裸鼠体内并测量其生物分布情况。结果:LyP-1肽的Na131 I标记率可达80%±5%(n=5),放射化学纯度约96%。在37℃新鲜人血清中Na131 I标记 LyP-1肽24h其放射化学纯度仍然达92%。在生物分布研究中,Na131 I标记 LyP-1肽在肿瘤中的聚集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织。结论:通过氯胺-T 法可以成功的将131 I标记于LyP-1肽。131 I标记的LyP-1肽在37℃新鲜人血清中24h仍然保持稳定,并可被肿瘤组织高度摄取。

    作者:陈月华;于明明;郑瑞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肝血管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价值

    目的:提高肝血管瘤(HCH)的临床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对 HCH 的临床表现和X线平片、超声、CT、MRI、动脉造影以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HCH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X线平片检查意义不大,超声检查简单、易行、无创伤,属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CT诊断HCH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与检查技术密切相关,“两快一慢”的CT增强扫描技术是诊断HCH的必要检查手段,CT增强特征表现为: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与同层之腹主动脉一致;增强区域呈进行性向心性扩展;延迟(>5min)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再延迟1h后病灶又恢复到平扫时之低密度,这就是HCH特有的对比剂“快进慢出”表现,与肝癌的CT 增强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有CT征象相鉴别。MRI对HCH具有特殊诊断意义,T1弱信号,T2高强度信号,是鉴别肝癌的重要指征。动脉造影是肝血管瘤可靠诊断方法之一,呈现颇有特征的“早出晚归”征。同位素标记红细胞肝扫描对诊断血管瘤有高度特异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 )肝血流-血池显像方法对 HCH的诊断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诊断本病的佳方法。结论:HCH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影像学有典型表现者可以诊断,其中超声属首选,次选C T、M RI或同位素标记红细胞扫描,大部分得到确诊,肝血管造影常为术前了解或对诊断不明者作必要的补充。因此,影像学表现对HCH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升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天津市西青区29019例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传统巴氏涂片在宫颈癌普查中的作用,TBS分级系统分类法报告对临床医生的指导意义,以及通过普查了解该地区宫颈癌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12年具有天津市西青区户籍的已婚育龄妇女(30~65岁)采取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采用传统巴氏涂片和 T BS分类法报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理结果分析。结果:全区共有29019例已婚育龄妇女参加普查,其中经临床检查为慢性子宫颈炎的有5274例,发病率为17.41%。经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异常者有165例,筛出率为5.69/万。结论:传统的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作为固定人群一年一次进行普查的首选,采用TBS分类法报告对临床医生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可忽视无症状宫颈光滑的人群,并积极做好随访管理工作。

    作者:王淑萍;杨振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产后出血的手术治疗有好几种,如:子宫压迫缝合术是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系列新方法,包括B-L y nch缝合术、C ho缝合术、子宫下段平行垂直压迫缝合术;动脉栓塞作为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首选方法,已获得产科医师的认可;宫腔填塞可用于因宫缩乏力、前置胎盘或胎盘粘连所引起的产后出血。通过增加宫腔内压力压迫动静脉及扩张宫腔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而止血,宫腔填塞可暂时止血,等待机体发挥自身的凝血功能;对药物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盆腔静脉结扎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急症子宫切除术应用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异常、子宫破裂、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无效时应用。

    作者:许聪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低年资急诊儿科护士应急能力培训的探讨

    目的:提高急诊儿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方法:应用多媒体专题讲座、情景模拟、实际操作演示、抢救后讨论等培训方法,提高急诊儿科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应急配合能力、急救动手能力。结果:培训12个月后低年资护士理论、模拟应急能力、实际应急能力测评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结论:系统、规范的应急能力培训课程及效果评价有助于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提高,增强患者对护士的安全感和对护士的工作信心,减少护理纠纷,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苏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干预效果探讨与实践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至我院就诊的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予以一般高血压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干预疗法,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心理干预、药物调整、血糖血脂的管理等多层面的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观察他们的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干预组经过3年的管理,其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晨峰变异幅度及心血管并发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干预对于控制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颜文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48例为治疗组,选择同期就诊的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92%,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5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脑梗死的原因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及早进行血糖的控制,采取降压、降脂的综合治疗措施,降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死率。

    作者:刘卫山;高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牛黄解毒丸湿敷预防左氧氟沙星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牛黄解毒丸湿敷预防左氧氟沙星所致外周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50例通过外周静脉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胆囊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左氧氟沙星输注完毕立即在穿刺部位以上的血管给予牛黄解毒丸湿敷。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1)。结论:牛黄解毒丸湿敷可明显降低左氧氟沙星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发生,且无毒副作用,在胆囊炎患者注射左氧氟沙星后引起的外周静脉炎的预防中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代高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