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津市西青区29019例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王淑萍;杨振茹

关键词: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 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传统巴氏涂片在宫颈癌普查中的作用,TBS分级系统分类法报告对临床医生的指导意义,以及通过普查了解该地区宫颈癌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12年具有天津市西青区户籍的已婚育龄妇女(30~65岁)采取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采用传统巴氏涂片和 T BS分类法报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理结果分析。结果:全区共有29019例已婚育龄妇女参加普查,其中经临床检查为慢性子宫颈炎的有5274例,发病率为17.41%。经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异常者有165例,筛出率为5.69/万。结论:传统的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作为固定人群一年一次进行普查的首选,采用TBS分类法报告对临床医生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可忽视无症状宫颈光滑的人群,并积极做好随访管理工作。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复杂性阑尾炎行黏膜下切除的优势

    目的:提高对复杂性阑尾炎行黏膜下切除术的认识。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65例复杂性阑尾炎行黏膜下切除术的优势并作相应的总结。结果:黏膜下切除使复杂阑尾操作由复杂变得简单化,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大多数患者术后恢复同单纯性阑尾炎。结论:复杂性阑尾炎行黏膜下阑尾切除术较传统手术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作者:王从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项目化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影响的研究

    目的:了解项目化教学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评价其实施的效果。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2011级护理专业二年级2个班,分为传统组和教改组,在内科护理学课程中分别实施传统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使用Weinstein等人编制的温斯坦(LASSI)量表,在该课程开课之前和结束之后分别进行调查。根据国际常模将被测学生学习策略的原始分数转换为百分数,采用SPSS17.00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学生干预前后运用良好学习策略的比例普遍偏低,百分比等级在75%以上低的为干预前的12.41%、高为干预后的14.27%。传统组对学习策略干预无统计学意义(P>0.05);项目化教学对提高ATT、MOT、TMT、CON、INP、SMI、STA7个分量表的得分和学习策略等级的总体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目化教学对提高学生良好学习策略和减少不良学习策略的运用有帮助,LASSI量表可用于项目化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

    作者:李君;贺褔香;刘斌;吴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峡库区兴山县部分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兴山县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其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兴山县年龄≥35岁的常住居民495人进行调查。结果:中老年居民吸烟率27.88%,饮酒率39.80%。15.76%的居民每晚睡眠时间在8h以上,30.51%的居民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h。35.15%的居民经常食用烟熏食品、26.06%的喜欢甜食。56.16%的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超重患病率为13.93%,肥胖患病率为0.81%。结论:我县中老年居民的各项卫生行为状况不够合理,应加强中老年居民健康卫生行为的宣传,以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王大军;徐留森;王芹;李易;陈世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效果和放射损伤情况,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选择39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均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有效率为94.9%,控制率为100%,1年后生存率为71.8%。其中死于局部复发者6例,未控1例,死于远处转移3例,其他原因死亡1例。不良反应:出现放射性食管炎3例,胃肠道反应2例,骨髓抑制1例,放射性皮炎2例,均为轻度,经对症处理痊愈,未影响正常的治疗。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不良反应较少,且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谢群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孕期补充爱乐维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期补充爱乐维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2年3月来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240例,其中80例孕妇于孕中期给予复合维生素片(爱乐维),2片/d ,作为高剂量组;80例孕妇于孕中期给予复合维生素片(爱乐维),1片/d ,作为低剂量组;剩下的80例孕妇仅进行正常饮食,作为对照组,分别以三组产妇新生儿的体长、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剂量组巨大儿的出生率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低体重儿的出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和高剂量组,P<0.05;三组产妇新生儿体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期补充维生素对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有着明显影响,合理使用复合维生素片对于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隐蔽无瘢痕、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它比传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微创,在微创外科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我院在熟练掌握传统“三孔法、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2例,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患者中男9例,女23例,年龄27~51岁,病程4个月~6年,其中胆囊结石23例,胆囊息肉样变6例,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3例。病例选择标准:胆囊良性病变,无严重炎症发作、合并症及无腹部手术史。本组病例均实施气管插管全麻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出血、胆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3~5d后治愈出院。经门诊随访及复查,无并发症发生,脐部无明显手术瘢痕,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

    作者:贾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子痫前期麻醉及液体管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的不同麻醉方法及液体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特征确定不同麻醉方式,分析各种麻醉方法的优势,并对围手术期的液体管理方法进行阐述。结果:三种方法都是有效、安全的,腰硬膜联合麻醉起效较快,胎儿娩出时间相对较短(P<0.05),各组在输入晶体液和胶体液、手术时间方面比较无太大差异(P>0.05)。结论:根据子痫前期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选择佳麻醉方案和适宜的液体管理方法,可降低患者妇婴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莉莉;黄惠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CRP、超敏CRP联合血常规检测在儿科早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检测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常规联合快速定量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方法:检测800例门诊患儿抗凝静脉血血常规,CRP和hs-CRP。结果:390例细菌感染疾病的患儿 CRP 异常300例,阳性率76.9%;hs-CRP 异常302例,阳性率77.4%;WBC异常120例,阳性率30.8%。CRP+ hs-CRP+WBC三者联合检测异常为341例,敏感性为87.4%。结论:在早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CRP、hs-CRP和血常规检测可作为初步诊断,尤其是发热患儿,可快速鉴别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抗生素治疗,利于机体的健康成长。

    作者:王佳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3例捂热综合征患儿酸碱平衡紊乱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捂热综合征(IM S )患儿酸碱平衡紊乱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IM S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并发代谢性酸中毒对患儿进行分组,对并发代谢性酸中毒的患儿根据酸中毒的不同程度再次进行分组,比较组间患儿的病死率。结果:63例患儿住院期间病死率为23.8%,并发代谢性酸中毒组与未并发代谢性酸中毒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且病死率随着血 pH 降低而升高(χ2=9.80,P<0.05)。结论:酸碱平衡紊乱与IM S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程首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C 臂下三根外定位针小切口空心钉对股骨颈手术改良体会

    目的:探讨C臂下三根外定位针结合小切口空心钉对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的改良疗效。方法:采取闭合复位确认骨折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C臂机监护下三根外定位克氏针定位结合小切口空心钉治疗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观察。结果:术后随访1~3年,骨折一般于4~6周愈合,100例患者均愈合良好,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好,无并发症。功能评价:优85例(85%),良13例(13%),可2例(2%),无股骨头坏死、不愈合、髋内翻等异变。结论:能通过手法牵引闭合复位好的股骨颈骨折应尽量选择损伤小的手术方法,采用三根外定位克氏针与空心钉联合治疗法,在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C臂透视时间短、预防并发症等方面有显著疗效及优势。

    作者:张建军;廖辉;张进;何长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式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42例的原因及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42例新式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式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为8.97%,其原因与胎儿因素(45.2%)、孕妇因素(31.0%)和医源性因素(23.8%)有关。结论:术前应预测可能性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术中提高手术技巧是避免或减少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关键。

    作者:李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2006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16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86例,对照组75例。观察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天数减少上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肯定,治疗过程中偶有恶心、呕吐(改善服药方法后消失)外,均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作者:吴绪红;刘红;刘小林;李小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复合乳酸菌胶囊在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复合乳酸菌胶囊在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因口服抗生素后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儿童38例,服用经由我院调配的活性乳酸菌制剂,服用前、后观察粪便培养的肠道菌群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38例患儿中痊愈21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患儿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肠杆菌治疗后菌群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复合乳酸菌胶囊具有调节小儿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内环境,进而止泻的作用。

    作者:吴楚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合理用药中时辰药理学的应用指导作用

    目的:对时辰药理学在合理用药中应用的指导作用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的提高。方法: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和资料的分析,并结合不同药物的临床使用经验,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同一剂量药物在不同时间进行服用,所产生的药效是不同的;药物不同,其服用药效的佳时间也不相同;在药效佳时间服用药物,不但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可以对使用药量进行减少。结论:时辰药理学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但有助于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提高,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韦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绒毛膜性双胎165例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双绒毛膜及单绒毛膜双胎的孕产妇和围产儿的临床结局。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7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双绒毛膜性双胎及76例单绒毛膜双胎孕产妇,对两组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比较,辅助受孕的双胎孕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双胎组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双胎生长不一致性、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双绒毛膜双胎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绒毛膜性在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上两组比较无差异,而对预测双胎围生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尽早确定双胎绒毛膜性,加强对单绒毛膜双胎的监护及干预,是改善围生儿预后的关键。

    作者:刘艳;杜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隐匿型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1],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中医多数认为本病属“咳嗽”、“哮病”范畴。临床上CVA常被误诊为慢性咳嗽而延误治疗,中西医治疗各具特色,现就近年来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中医研究进展1.1病因病机研究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基本病因病机为正虚邪实[2]。

    作者:李玉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与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采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本次共选取80例异位妊娠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就开腹治疗(对照组)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痛苦小、美观度高的优点,显著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及远期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焕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联疗法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及其对超敏C 反应蛋白和皮质醇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皮质醇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均予禁食水、补液或输血、留置胃管及止血等对症处理,其中对照组同时予以泮托拉唑静滴、云南白药口服,观察组予以三联疗法:泮托拉唑+云南白药+奥曲肽;2组均连续治疗3d ,并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和皮质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Blatchford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7.08%,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6.27±1.05)d和(9.72±1.63)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皮质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何建伟;夏小丽;王昌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吗啡硬膜外单次注射联合 PCIA 在混合痔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吗啡硬膜外单次注射联合PCIA在混合痔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混合痔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PCIA术后镇痛组(A组)和罗哌卡因+吗啡单次硬膜外注射联合PCIA术后镇痛组(B组),每组30例。手术的麻醉方式均采用腰硬联合一点法麻醉,平面控制在 T10。A组病人于手术结束时予0.2%罗哌卡因6ml硬膜外腔推注后,拔出硬膜外导管,接静脉镇痛泵行自控镇痛(PCIA )。B 组病人于手术结束时予0.2%罗哌卡因+吗啡2mg 共6ml硬膜外腔推注后,拔出硬膜外导管,接静脉镇痛泵行自控镇痛(PCIA )。镇痛泵泵注速度为2ml/h ,自控剂量为0.5ml ,锁定时间为15min。观察记录两组术后6、12、24、48h 的 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 VAS评分较B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为皮肤瘙痒0例,恶心呕吐2例,尿潴留1例,眩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B组为皮肤瘙痒2例,恶心呕吐1例,尿潴留2例,眩晕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吗啡硬膜外单次注射联合PCIA在混合痔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满意。

    作者:杨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人膀胱镜检查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地佐辛静脉麻醉用于膀胱镜检查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需进行膀胱镜检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依托咪酯复合地佐辛静脉麻醉为观察组(A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心率、主动脉平均压力(MAP)、呼吸、SpO2的变化,术中镇痛效果、苏醒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并发症。结果:B组术中MAP和HR明显低于A组(P<0.05),其他时间点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苏醒时间A组短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人膀胱镜检查术,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是此种手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之一。

    作者:徐志杰;杜洪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