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妊娠7例临床诊治分析

王凤;周德兰

关键词:宫颈妊娠, 保守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 甲氨碟呤
摘要:目的:分析宫颈妊娠的临床特征,总结宫颈妊娠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5例因停经后阴道流血就诊,其中1例伴下腹痛,另2例因停经后腹胀、腹痛就诊,6例有宫腔操作史,所有患者均B超提示诊断。单纯药物甲氨碟呤(MTX)治疗1例,单纯超声引导下刮宫1例,单纯子宫动脉栓塞术(UAE)1例,UAE(3例患者同时行MTX动脉内灌注)后刮宫4例,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无子宫切除病例。结论:充分认识宫颈妊娠的临床体征,有利于早期诊治,宫颈妊娠治疗方案应个体化,U EA是宫颈妊娠的较为安全可靠的保守治疗方法。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兴山县梅毒预防知识知晓调查

    目的:了解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估预防宣传效果,为梅毒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按照调查方案,在全县随机抽取城镇、农村居民,中学生及农民工,用梅毒预防知识调查问卷,采用一对一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平均知晓率为45.86%,其中城镇居民为80.67%,农村为52.00%,学生为32.75%,农民工为28.25%;中青年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知晓率较高;获得预防知识的途径以媒体、大众宣传、医疗咨询为主。结论: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重点应关注学生及农民工;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宣传,提高梅毒及其性传播疾病预防知识水平,降低梅毒发病率。

    作者:王芹;张运喜;王大军;龚海燕;崔雪峰;张丽;郑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无痛人工流产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妇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0例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全面护理,观察两组各项指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论是在心理不良情绪、宫颈软化程度、人工流产术不良反应及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围手术期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护理能释放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手术宫颈软化,降低手术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痊愈率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黄秀贤;曾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在高中生预防结核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同伴健康教育在高中生预防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为高中生预防结核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区三所高中,每所高中选取8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个班。实验组采取同伴健康教育,1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对比两组高中生对结核病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干预后对结核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得分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对结核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得分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高中生对结核病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对结核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值得在高中生间推广。

    作者:杨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妇科手术294例临床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人所患妇科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通过对我院2002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294例老年妇科患者(都是采用手术治疗并且年龄都在60岁以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所统计的资料分析发现,患有子宫脱垂合并或不合并阴道膨出的患者占老年妇科疾病的49.65%,占第1名;生殖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20.4%,占第2名;良性肿瘤的发病率为19.72%,占第3名。所有患者都采用手术的方法治疗,整个围手术期病情都很稳定。结论: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年龄较大,但是对于老年妇科患者,只要认真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取合适的麻醉方法及手术方式,术后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大部分老年妇科患者都能够康复,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何运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论文的回顾性分析评价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英文检索词方式检索有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方面的论著,整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ARDS患者BALF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数ARDS患者死亡组BALF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ARDS的发病过程,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失衡导致了ARDS的发生与进展;部分细胞因子对患者的死亡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玉叶;高占成;陈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儿肺炎致病菌及其耐药性的回顾与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小儿致病菌的现状,并对细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和院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回顾性查阅病历,收集2012年3月-2013年2月间小儿肺炎痰培养阳性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儿肺炎痰培养分离致病菌282株,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220株(78.0%),革兰氏阳性菌61株(21.6%),真菌1株(0.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88株(31.2%)、大肠埃希菌79株(28.0%)为主要致病菌,两者均有较明显的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仅为79%、8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为69%、74%,主要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敏感率高为85%~96%,而对常用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敏感率为38%~59%,肺炎克雷伯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比例为(43/88、41/79),ESBLs阳性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均有>80%的耐药率。院感和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小、存在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使用3种或3种以上抗生素、使用抗生素≥14d。结论:我院小儿肺炎致病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致病菌对常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对头孢曲松、β-内酰胺酶抑制、亚胺培南等高级抗生素敏感率不理想,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必须严格限制使用具有高潜在耐药性的一类抗菌药物。

    作者:卢灵莉;董艳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二甲双胍联合能量摄入限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能量摄入限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7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和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治疗,观察两组每月治疗效果及疗程结束后所有生化指标及肝脏B超。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好转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脂下降和肝B超改善率有差异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能量摄入控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疗效、安全性好,且在降血脂方面有一定效果。

    作者:张文茹;吕霞;庞春梅;聂丽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9例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价值。方法:将1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辛伐他汀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切开复位嵌顿性掌指关节脱位1例报告

    掌指关节是由近节指骨基底、掌骨头、掌板、侧副韧带及关节囊所组成的双轴关节。简单的脱位通常患指处于过度背伸状态是可以复位的,此类脱位为半脱位,即近节指骨基底部与掌骨头仍保持连接,掌板仍支撑掌侧或背侧掌骨头,通过简单的屈曲关节就可以完成复位。复杂性脱位为嵌顿性掌指关节脱位,示指多见,小指及拇指次之,其他指罕见,大多数此类脱位由掌板嵌入造成。2013年4月我科收治1例嵌顿性示指掌指关节脱位,并发掌骨头骨折,籽骨也出现在关节腔内,经及时手术切开复位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昌胜;徐明勇;徐众华;王东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M SC T扫描资料经重建重组后得到冠、矢状二维图像和相应的三维图像,大限度显示骨折情况。结果:MSCT、MPR、SSD重组技术能全面、立体、直观、准确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劈裂和移位,评估平台塌陷的范围,骨折线的走行和骨折片的移位方向,从而更准确地显示骨折分型。结论:利用M SC T多平面重组及表面遮盖显示诊断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钧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PBL教学法在《肌内注射法》中的教学设计

    目的: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贯穿于肌内注射法的教学中,同时重点结合运用PBL教学法,设计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案例。望与护理教学同仁的们共享,取长补短,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瞿世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脑梗死 CT 诊断新见解

    目的:提高小脑梗死的C T诊断水平。方法:对经确诊的96例小脑梗死C T 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 T检查96例,确诊70例,M RI检查26例,确诊26例。小脑半球梗死46例,小脑半球伴蚓部梗死21例,小脑半球伴脑干梗死12例,小脑扁桃体梗死9例,扁桃体伴蚓部梗死8例。内科保守治疗89例,外科治疗7例。治愈56例,好转32例,死亡8例。结论:小脑梗死主要原因是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与共济失调,影像学检查可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头部CT常为重要检查手段,以发病后48~72h检查或复查较佳,后颅窝薄层扫描更利于观察,有条件者应尽早做M RI检查。只有及早检出病灶,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都具有较大作用。

    作者:吴升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用于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系统评价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和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经过1周的治疗,观察疗效。通过χ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80例患者中,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治疗组有效率92.5%,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00%。经χ2检验两两比较,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治疗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独用布地奈德混悬液,P=0.031。在两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外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的有效率。同时,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少,患者无不适或者过敏反应的发生。

    作者:赵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联合免疫法和化学法检测粪便隐血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了解免疫法、化学法、双联试剂法检测粪便隐血的差异。方法:分别用上述3种方法对130例门诊患者和50例确诊为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粪便进行检测。结果:以化学法阳性为参照,130例门诊患者中免疫法的首次检出率为83.8%,持续检出率为100%,双联试剂法一次检出率为100%;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免疫法首次检出率62.0%,持续检出率为96.0%,双联试剂法的一次检出率为100%。结论:双联试剂法避免了免疫法、化学法造成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可有效地提高消化道出血及大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吕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分析及预后观察

    目的: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并进行预后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消化科和传染病科接受治疗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总结分析治疗措施并观察预后。结果:40例患者中,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死亡率为62.5%;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仅为7.5%,而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中毒性肝炎的发生率则比较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HBV感染;死亡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对重型病毒性肝炎应及时诊断,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并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韩国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海西州德令哈地区托幼机构2011年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分析

    目的:了解海西州德令哈地区托幼机构儿童体格发育现状及变化。方法:对海西州德令哈地区托幼机构的集体儿童进行健康体检,采用EFX-1儿童发展评价系统测试仪进行生长发育评价。结果:我州德令哈地区七所托幼机构应检儿童1777人,实检数1355人,体检率76.3%。结论:引导幼儿及其家长提高对孩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培养,加强体格锻炼,防病治病,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何蓉英;何爱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科2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眼部护理、基础护理、水疱和皮肤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科学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本组20例中,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结论:通过强化眼部护理、基础护理、水疱和皮肤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病痛,提高了生活质量,缩短了病程。

    作者:彭加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测评,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的出院指导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焦虑抑郁情绪较重,延续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8,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采取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复发率。

    作者:徐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局部应用治疗糖尿病足浅表溃疡3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局部应用治疗糖尿病足浅表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9-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浅表溃疡患者35例,给予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局部应用治疗,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治愈18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结论: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局部应用治疗糖尿病足浅表溃疡不良反应少、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玉容;方向明;叶文春;高莉;黄婧;刘小英;漆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儿腹股沟疝治疗新进展

    探讨小儿腹股沟疝治疗有效的方法。手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基本方法,以传统开腹切口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近10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技术亦日趋成熟,产生了各种手术方法[1]。然而,腹腔镜手术在降低疝复发率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区别,而且对其禁忌证的突破及并发症的预防尚待进一步研究。近年国内部分学者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加自体组织覆盖内环口的方法治疗小儿疝,既充分展示了腹腔镜微创技术的优势,亦明显降低了疝的复发率。

    作者:祝华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