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痛人工流产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

黄秀贤;曾燕

关键词:无痛人工流产术, 围手术期, 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妇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0例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全面护理,观察两组各项指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论是在心理不良情绪、宫颈软化程度、人工流产术不良反应及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围手术期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护理能释放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手术宫颈软化,降低手术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痊愈率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的多维度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术中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多维度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补液干预、体位干预、内关穴按揉干预、应对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呕吐的发生,改善产妇舒适度,提高手术安全性。

    作者:陆宏伟;樊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有机磷中毒合并甲亢危象1例治疗分析

    有机磷中毒作为临床常见的农药中毒,目前抢救治疗措施较为成熟,但临床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合并基础疾病的病人,对疾病的救治带来一些干扰,而甲亢危象作为一个内分泌危重症,对于非内分泌专科医师较为陌生,特别是有机磷中毒的病人合并甲亢危象较为少见,下面结合我科收治的1例病人,讨论一下在诊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张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PBL教学法在《肌内注射法》中的教学设计

    目的: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贯穿于肌内注射法的教学中,同时重点结合运用PBL教学法,设计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案例。望与护理教学同仁的们共享,取长补短,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瞿世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干扰素雾化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干扰素雾化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地塞米松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χ2=13.3, P<0.05);治疗组患儿退热及疱疹消失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干扰素氧气驱动雾化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有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联合免疫法和化学法检测粪便隐血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了解免疫法、化学法、双联试剂法检测粪便隐血的差异。方法:分别用上述3种方法对130例门诊患者和50例确诊为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粪便进行检测。结果:以化学法阳性为参照,130例门诊患者中免疫法的首次检出率为83.8%,持续检出率为100%,双联试剂法一次检出率为100%;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免疫法首次检出率62.0%,持续检出率为96.0%,双联试剂法的一次检出率为100%。结论:双联试剂法避免了免疫法、化学法造成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可有效地提高消化道出血及大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吕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切开复位嵌顿性掌指关节脱位1例报告

    掌指关节是由近节指骨基底、掌骨头、掌板、侧副韧带及关节囊所组成的双轴关节。简单的脱位通常患指处于过度背伸状态是可以复位的,此类脱位为半脱位,即近节指骨基底部与掌骨头仍保持连接,掌板仍支撑掌侧或背侧掌骨头,通过简单的屈曲关节就可以完成复位。复杂性脱位为嵌顿性掌指关节脱位,示指多见,小指及拇指次之,其他指罕见,大多数此类脱位由掌板嵌入造成。2013年4月我科收治1例嵌顿性示指掌指关节脱位,并发掌骨头骨折,籽骨也出现在关节腔内,经及时手术切开复位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昌胜;徐明勇;徐众华;王东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痛风性肾病1例

    痛风性肾病(Gouty nephropathy ,GN )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引起的肾脏损害。痛风患者早期一般通过合理饮食及口服药物,抑制尿酸的产生及促进尿酸的排泄。而对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且肾损害的患者可以采用血液净化技术治疗。

    作者:刘宵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653例健康青年男性心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参加征兵体检青年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653例在2011-2013年征兵入伍各项检查合格的男性青年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心电图388例占总人数59.42%,异常心电图265例占总人数40.58%,其中窦性心律失常232例(占87.55%),左室高电压26例(占9.81%),其他7例(占2.64)。结论:正常男性青年心电图以窦性心律失常常见,其次是左室高电压,而心外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黄世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关于药理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探讨

    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之一,作为医学和药学的桥梁学科,要求医学生和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药理学相关知识和实验技能。因此在药理学教学改革中,不断地进行具体改革措施和效果的探讨及总结,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思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刘慰华;刘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循证医学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将循证医学(EBM )教学法引入心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入选60名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分批进入心内科实习1个月,按EB M的要求组织临床教学查房,针对具体的病例先由带教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检索文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后给予指导和评价。实习结束后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实习效果。结果:96.6%的学生认为该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将EBM教学法引入临床实习带教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对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建华;李华波;陈世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计量单位须知

    本刊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 -1·天-1应改为ng·kg -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 · kg -1· 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的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 · 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但如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人体血药浓度测定,同人体其他检测值一样以升(L )为基础单位中的含量,不用血或dl。数字与单位符号之间留1/4空,如5 min ,10 s ,20 h ,40 d等。数字后的秒、分、时、天,一般用符号(s、min、h、d)表示。转速用r/min(转/每分)表示,不再用rpm。“分子量”已改为“相对分子质量”(符号为M r),如“分子量为580KD”应改为“相对分子质量580000或580×103”。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脑梗死 CT 诊断新见解

    目的:提高小脑梗死的C T诊断水平。方法:对经确诊的96例小脑梗死C T 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 T检查96例,确诊70例,M RI检查26例,确诊26例。小脑半球梗死46例,小脑半球伴蚓部梗死21例,小脑半球伴脑干梗死12例,小脑扁桃体梗死9例,扁桃体伴蚓部梗死8例。内科保守治疗89例,外科治疗7例。治愈56例,好转32例,死亡8例。结论:小脑梗死主要原因是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与共济失调,影像学检查可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头部CT常为重要检查手段,以发病后48~72h检查或复查较佳,后颅窝薄层扫描更利于观察,有条件者应尽早做M RI检查。只有及早检出病灶,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都具有较大作用。

    作者:吴升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论文的回顾性分析评价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英文检索词方式检索有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方面的论著,整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ARDS患者BALF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数ARDS患者死亡组BALF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ARDS的发病过程,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失衡导致了ARDS的发生与进展;部分细胞因子对患者的死亡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玉叶;高占成;陈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输卵管结扎术银夹法2400例的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比较了输卵管绝育术银夹法和Pomeroy法术后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输卵管绝育术银夹法2400例和Pomeroy法1500例,术后随访观察5年。结果:银夹法和Pomeroy法的失败率均低于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月经失调、盘腔淤血症、神经官能症,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银夹法手术创伤小、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孕成功率高,更容易被广大育龄群众接受,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女性绝育术。

    作者:刁文强;袁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救治体会

    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NPE)通常是指在无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情况下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种急性肺水肿[1],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等,临床死亡率较高,且具有起病急、治疗困难等特征,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注意。我院2012年成功救治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效果满意,体会颇深,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分析及预后观察

    目的: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并进行预后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消化科和传染病科接受治疗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总结分析治疗措施并观察预后。结果:40例患者中,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死亡率为62.5%;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仅为7.5%,而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中毒性肝炎的发生率则比较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HBV感染;死亡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对重型病毒性肝炎应及时诊断,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并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韩国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出血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把100例老年胃溃疡致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用奥美拉唑40mg 静推,2次/24h ,对照组用奥美拉唑40mg静推,1次/24h。结果:实验组输血率20%,出血停止平均时间(35.45±13.04)h ,较对照组的输血率30%和出血停止平均时间(41.45±14.25)h要小( P<0.05),实验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2%,胃溃疡愈合的总有效率为94%,比对照组的84%、88%要高( 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肝肾功、尿常规、血常规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结论:使用奥美拉唑40mg静推,2次/24h治疗胃溃疡出血具有疗程短、疗效好、副作用少等特点,可以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罗文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T 在泌尿系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 T在泌尿系肿瘤检查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泌尿系肿瘤患者45例,采用多层螺旋C T进行检查,采取平扫+三期增强扫描的方式对肾脏进行扫描,同时在三期增强扫描后分别进行图形重建,层厚为2mm ,层间距1mm ,进而重组尿路成像以及肾动脉成像、肾静脉成像等。结果:通过CT扫描和图像重组,全面掌握尿路成像以及肾动脉成像、肾静脉成像资料,图像诊断与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均符合。其中,肾癌12例,肾盂癌9例,输尿管癌10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例,膀胱癌8例。结论:在泌尿系肿瘤的检查及诊断中,通过CT扫描检查可以了解静脉、动脉以及尿路的三维图像资料,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提高了诊断的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飞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相关因素临床分析(附810例报告)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10例药物流产妇女的临床资料,观察药物流产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810例中流产失败70例(8.64%),药物流产失败组实施剖宫产为32.86%、后倾屈位子宫40.00%、孕囊直径≥2.5cm占36.00%、孕产次≥3次占27.14%、停经≥42d占44.29%,高于药物流产成功组的17.70%、14.39%、13.92%、12.97%、15.68%( P<0.05),是引起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素;两组年龄≥35岁分别为17.14%、14.05%,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药物流产过程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失败,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实施药物流产时要掌握适应证,药流后要做好随访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作者:颜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丙基硫氧嘧啶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研究丙基硫氧嘧啶(PTU)诱发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诊治的1例PTU引起的ANCA阳性小血管炎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患者为女性,年龄23岁,服PTU时间1年半,出现发热、乏力、肾损害,cANCA阳性,PR3阳性,立即停用PTU ,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临床症状缓解。结论:PTU可诱发ANCA阳性小血管炎,应及时发现并停药,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作者:马红;游国平;林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