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陶蓉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非手术治疗,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保守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实施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营养支持护理、对症护理、并发症预见性护理、健康教育。结果:经治疗护理60例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好58例(96.67%);合并恐惧、焦虑不良心理反应5例(8.33%);未发生口腔溃疡、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护理并发症,住院15~35d ,平均(17.76±4.04)d ,患者对护理满意59例(98.33%);无护理纠纷发生。结论:对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实施有效护理,能够提高依从性,减少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降低护理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侵犯头颈部肌肉的超声表现

    目的:分析鼻咽癌侵犯头颈部肌肉的超声表现,研究超声对鼻咽癌侵犯头颈部肌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月1日-2013年9月30日经诊断患有鼻咽癌侵犯头颈部肌肉的患者20例,分析其超声表现。结果:鼻咽癌侵犯头颈部肌肉的超声表现:部位: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受损的患者常见,有18例,常见多肌肉受损,单发者较少见,有2例;形态:肌肉受损肿胀11例,变形移位6例,变性萎缩3例;纹理:8例局部肌肉纹理回声增强或减低,6例肌肉纹理清晰但不连续,3例肌肉纹理严重中断且有不规则回声。其他方面改变包括颅底骨质破坏13例,侵犯海绵窦9例,颈静脉孔破坏7例,舌下神经破坏2例。结论:超声对鼻咽癌侵犯头颈部肌肉的部位、范围、纹理和受损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显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3866份主要诊断选择与疾病编码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对临床医师在病案主要诊断的选择与疾病编码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临床医师书写的3866份病案,对主要诊断选择与疾病编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总结干预对策。结果:诊断选择与疾病编码过程主要存在问题包括:(1)复杂疾病诊断填写的主次出现颠倒;(2)将可以合并书写的疾病分开书写;(3)没有以多处损伤综合编码的诊断为多处损伤疾病进行主要诊断;(4)转科治疗患者的诊断选择出现错误;(5)过分依赖电脑系统内疾病字典编码。可以通过重视医护人员岗前培训、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加强病案编码员的再教育工作、加强沟通与交流、加强病案质量控制等方式避免或减少诊断选择与疾病编码错误等问题的发生。结论:临床应该对主要诊断的选择与疾病编码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给予充分重视,应用针对性方案给予实施干预,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潘遂壮;张海燕;欧阳玉莲;邱平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早期髌骨软骨软化症的46例报告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早期髌骨软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近2年通过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配合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早期髌骨软骨软化症46例病人(55个膝),1次/周,2ml/次,连续给药5周,注射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有3例(3个膝)出现副作用,其余43例,注射5次后,52个膝中,优11膝,占21.2%,良30膝,占57.7%,可8膝,占15.4%,差3膝,占5.8%。结论:玻璃酸钠配合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早期髌骨软骨软化症能迅速改善症状,有利于软骨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秀月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探究脑梗死后使用阿托伐他汀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脑梗死患者的资料并分组,随访3个月,分析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评分。结果:强化、标准降脂组治疗前、后 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女性组HAMD评分高于男性(P<0.05),但组间阿托伐他汀剂量、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影响脑梗死后抑郁症状,女性脑梗死后抑郁情况与阿托伐他汀剂量及血脂水平无关。

    作者:卓贤进;林丹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科处理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就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患者的产科处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01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B两组,A组51例患者为自然临产,B组50例患者为宫缩素引产,对其分娩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患者的分娩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顺产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B组患者的胎儿窘迫发生率与A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在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患者进行产科处理时,尽量选用阴道分娩,此类分娩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对母婴均有一定的好处,因此,在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患者进行处理时,可以对阴道自然分娩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苏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利多卡因用于脑外伤术后人工气道吸痰的观察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危重,术前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昏迷状态。开颅术后短时间内患者意识常常不能恢复,保留气管导管或进行气管切开,是保障患者术后安全的重要措施。人工气道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操作之一[1],其刺激大,容易诱发呛咳、屏气、心率增快、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甚至导致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我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采用经人工气道注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行吸痰术,有效抑制吸痰过程中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高血压的护理与体会

    目的:深入分析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加强患者对早期慢性肾衰竭并发高血压的认识,有效降低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高血压的发病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90例明确诊断为早期慢性肾衰竭并发高血压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正常服用降压药的同时采取健康教育以及多项护理干预等,对照组按照医嘱正常服用降压药。每天记录血压变化情况,观察周期为2周。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更平衡,且服用药物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对照组降低明显,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的用药物控制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预防和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高血压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镜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实验组行腹腔镜支持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术后相关临床指标和并发症情况,并作统计学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而言,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确切,手术时间更短,创伤较小,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从而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临床应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叶旭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提肛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影响

    目的:评价术前、术后提肛肌锻炼加膀胱训练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将24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康复训练组(实验组),对照组只给予健康宣教及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严格的提肛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拔尿管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尿失禁的持续时间差异,观察年龄与术后尿失禁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拔尿管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在拔尿管后10d、20d、30d、60d时实验组1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 P<0.05)。在≤70岁的年龄段中实验组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肛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具有重要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特别对于年龄≤70岁的患者作用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柳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清铁蛋白、叶酸检测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叶酸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97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铁蛋白、叶酸的水平,分别观察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缓解组、部分缓解组及未缓解组血清铁蛋白、叶酸结果,进行组间比较。观察并比较不同铁蛋白水平下疾病的缓解率。结果:所观察的97例患者病程的各阶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铁蛋白增高、叶酸减低。尤以治疗前及治疗后未缓解组明显;治疗后完全缓解组SF、叶酸均有明显变化,与治疗前均值相比(P<0.01),但仍未恢复正常水平;经治疗后部分缓解组SF、叶酸与正常对照组及治疗前均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前SF小于600ng/ml的患者常规化疗缓解率明显高于大于600ng/ml的患者(P<0.01)。结论:血清铁蛋白及叶酸可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学的指标,其测定不仅有助于诊断与预后的判断,还能够初步进行疗效评价,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

    作者:张秀娟;于文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临床骨科实施循证个体化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临床骨科实施循证个体化的效果。方法:以2011年3月-2013年6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患者50例和10名年轻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实施前瞻性自身对照方法对循证个体化治疗在临床骨科中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施循证个性化治疗后,患者获得的治疗方案是佳的,住院平均费用显著下降;医护人员对病情认识明显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加强,专业知识水平得到迅速提升。结论:临床骨科实施循证个体化治疗可有效地减少患者费用支出,为患者提供佳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起到较显著的作用。

    作者:温志刚;梁志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骨质疏松症(OP)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近几十年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获得较大进展。钙剂及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症的基础药物,所有患者均应推荐使用。激素类药物因其严重不良事件,不能作为OP的一线治疗用药。二磷酸盐类、降钙素类临床应用较广,疗效肯定,用药依从性欠佳,也存在一些不良事件。新的抗OP药物,如狄诺塞麦、特立帕肽、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S rc激酶抑制剂等或许会有更好的疗效及用药依从性,但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本文就OP的药物治疗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治疗OP提供参考。

    作者:徐东红;齐燕;李佩岚;王惠芳;王培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超声检查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超声技术发展很快,尤其在与临床检验和其他新技术结合方面使超声显像更具优势,其在前列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也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现对超声在前列腺癌中应用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血糖高渗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点滴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采取合理治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34例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根据入院时的状态将其分为昏迷组和非昏迷组,昏迷组15例,非昏迷组1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静脉点滴胰岛素治疗,昏迷组患者则要先进行积极抢救,改善患者高渗和脱水状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和有效血浆渗透压等。结果: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和不同时期的有效血浆渗透压等均未见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点滴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无论患者是昏迷还是非昏迷,都有着显著效果,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妊高征应用硫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妊高征应用硫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5例妊高征患者,均给予硫酸镁静脉注射,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结果:45例患者治疗后,SBP和DBP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肯定。

    作者:黄燕艳;袁单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525例产后出血病因分析及救治体会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病因及救治措施。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25例产后出血患者,分析产后出血的不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救治措施。结果:引起产后出血的病因分析结果显示,525例患者中,宫缩乏力315例,占60.0%;胎盘粘连和残留109例,占20.8%;软产道损伤85例(其中阴道壁损伤46例,宫颈裂伤39例),占16.2%;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16例,占3.0%。采取的救治措施包括:对于宫缩乏力的患者主要采取促进宫缩的保守治疗;对于胎盘粘连的患者实施胎盘剥脱术,对于胎盘残留的患者进行宫底按摩,严重者实施清宫术;对于软产道损伤和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的患者实施缝合术;对于严重的难治性出血患者在经上述救治措施治疗无效后行子宫动脉结扎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是宫缩乏力,其次为胎盘粘连和残留。应针对产后出血的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救治措施。

    作者:邵景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三种吸氧方式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吸氧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气管切开吸氧的前后顺序随机分为三组,比较普通导管吸氧、人工鼻吸氧和气管切开专用微雾面罩吸氧三种不同方法的吸氧效果、痰液性质、痰阻情况、肺部感染率、抗生素应用时间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结果:人工鼻组在吸氧效果、痰液黏稠、痰阻等方面较普通组显著减少,而气管切开专用微雾面罩的应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时间、交叉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结论:人工鼻吸氧能减少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气管切开罩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时间、肺部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

    作者:黄建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比较负压封闭引流和常规引流在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比较分析VSD负压封闭引流和常规引流在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效果、感染控制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VSD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应用价值明显优于常规引流治疗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对比不同给药方案对盆腔炎性疾病(PID )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2例PID患者依据用药方式差异予以分组,其中72例采用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7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近、远期疗效与副反应。结果:两组1个疗程后第2天与第6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61%与88.57%、97.22%与85.71%,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 P<0.05);两组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17%、14.29%,观察组明显不及对照组高( P<0.05)。结论: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可有效杀灭因多种病菌导致的PID ,近远期疗效俱佳且无明显副反应,该种治疗方案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古凯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2例)和西医组(42例)。西医组单纯给予西药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口服中药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联合用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中西医治疗的患者显效率(50.00%)、有效率(40.48%)及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西医组(42.86%、30.95%、73.8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标本兼顾,辨证施治,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西医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冯会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