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友平
目的:探讨和分析舒适护理在小儿水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水痘患儿34例,对全部患儿采取舒适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所有患儿在通过舒适护理之后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得到患儿家属的肯定。结论:通过正确的治疗和精心的舒适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儿水痘的治愈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石宗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Ki-67、E2F-1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 )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3年8月本院妇科EC手术切除子宫标本1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64例及EC 120例中Ki-67、E2F-1的表达并比较。结果:EC组织中Ki-67、E2F-1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0%(102/120)和58.33%(70/120),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12.5%(8/64)(P<0.05);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在EC组织中Ki-67、E2F-1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Ki-67、E2F-1在EC呈高表达,并与E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联系密切。
作者:杜豆;彭军;李智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生物等效性。方法:选择16名健康志愿受试者,采用双周期自身交叉试验设计方法,分别给予单剂量口服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受试品)或富马酸酮替芬片(参比品)2mg ,观察服药后口服受试品及参比品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 、cmax 、t1/2、AUC(0~36h)]及受试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口服受试品tmax 、cmax 、t1/2、AUC(0~36h)分别为(2.8±1.1)h、(403±151)ng/L、(5.6±1.7)h、(2852±1021) ng/(h · L),参比品tmax 、cmax 、t1/2、AUC(0~36h)分别为(3.2±1.2)h、(388±166)ng/L、(5.8±2.4)h、(2761±962)ng/(h · L ),受试品与参比品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受试品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0±41)%。结论: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人体吸收快,且生物利用度高,与富马酸酮替芬片具有相同生物等效性。
作者:郭志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超声在异位妊娠的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45例,对其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结合在一起对显像进行对比。结果:超声确诊有42例,诊断符合率为93.3%,诊断误诊漏诊有3例,误诊漏诊率为6.7%,其中2例破裂型患者误诊为黄体破裂,1例流产型患者误诊为盆腔炎性包块。结论: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和鉴别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但是为了避免误诊和漏诊现象,在临床实践中还应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具体分析。
作者:杨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早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儿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预后有效率、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丽英;陈晓茜;陈木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鼻咽癌侵犯头颈部肌肉的超声表现,研究超声对鼻咽癌侵犯头颈部肌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月1日-2013年9月30日经诊断患有鼻咽癌侵犯头颈部肌肉的患者20例,分析其超声表现。结果:鼻咽癌侵犯头颈部肌肉的超声表现:部位: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受损的患者常见,有18例,常见多肌肉受损,单发者较少见,有2例;形态:肌肉受损肿胀11例,变形移位6例,变性萎缩3例;纹理:8例局部肌肉纹理回声增强或减低,6例肌肉纹理清晰但不连续,3例肌肉纹理严重中断且有不规则回声。其他方面改变包括颅底骨质破坏13例,侵犯海绵窦9例,颈静脉孔破坏7例,舌下神经破坏2例。结论:超声对鼻咽癌侵犯头颈部肌肉的部位、范围、纹理和受损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显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临床医师在病案主要诊断的选择与疾病编码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临床医师书写的3866份病案,对主要诊断选择与疾病编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总结干预对策。结果:诊断选择与疾病编码过程主要存在问题包括:(1)复杂疾病诊断填写的主次出现颠倒;(2)将可以合并书写的疾病分开书写;(3)没有以多处损伤综合编码的诊断为多处损伤疾病进行主要诊断;(4)转科治疗患者的诊断选择出现错误;(5)过分依赖电脑系统内疾病字典编码。可以通过重视医护人员岗前培训、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加强病案编码员的再教育工作、加强沟通与交流、加强病案质量控制等方式避免或减少诊断选择与疾病编码错误等问题的发生。结论:临床应该对主要诊断的选择与疾病编码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给予充分重视,应用针对性方案给予实施干预,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潘遂壮;张海燕;欧阳玉莲;邱平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回顾分析患者治疗方法,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本组中有48例患者通过对症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0例患者通过单纯修补术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可见,对症处理,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均可取得显著疗效。48例药物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3%,30例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6.7%,通过对症处理,均康复。1年随访,78例患者中,有4例复发,占5.1%。结论: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时,需正确诊断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避免溃疡复发,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作者:简知清;付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2例)和西医组(42例)。西医组单纯给予西药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口服中药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联合用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中西医治疗的患者显效率(50.00%)、有效率(40.48%)及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西医组(42.86%、30.95%、73.8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标本兼顾,辨证施治,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西医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冯会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贴膜致小儿皮肤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改进方法。方法:对因留置针贴膜致局部皮肤有小红丘疹、破损、皮下有脓疱、渗液的2例患儿,拔出留置针后严格消毒,四环素软膏涂抹,给予家长心理支持,加强护理等措施。结果:1例治疗5d后皮肤痊愈,1例治疗3d后痊愈。其原因为患儿皮肤娇嫩,且2例患儿均在手背部置留置针,两患儿都有吸吮手的不良习惯。再者,贴膜不透气,贴膜下胶性粘合剂滑动堵塞,引起毛囊堵塞排汗障碍,从而发生皮肤灼热、发红、瘙痒等局部反应。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防水,加强病区巡视,可以减少因留置针致皮肤感染的几率。
作者:郑克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胃下垂(Gastroptosis )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腹内脏器支持韧带功能减退、松弛,腹内压下降,胃张力低下,腹肌松弛,使胃的位置降低,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形成无张力型胃,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低点低于髂嵴连线水平者。“胃下垂”属于中医学的“胃缓”、“胃下”范畴,与体形或体质等因素有关,多发生在瘦长型、久病体弱、长期卧床少动者,常伴有其他内脏下垂。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腹胀、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等。本病发病率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常采用手术胃大部切除等方法,由于副作用大,很难被患者接受。近年来,以中药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胃下垂,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大量的临床报道表明,中医药治疗疗效肯定,副作用较少,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现就近几年中医对本病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何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危重,术前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昏迷状态。开颅术后短时间内患者意识常常不能恢复,保留气管导管或进行气管切开,是保障患者术后安全的重要措施。人工气道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操作之一[1],其刺激大,容易诱发呛咳、屏气、心率增快、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甚至导致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我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采用经人工气道注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行吸痰术,有效抑制吸痰过程中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深入分析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加强患者对早期慢性肾衰竭并发高血压的认识,有效降低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高血压的发病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90例明确诊断为早期慢性肾衰竭并发高血压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正常服用降压药的同时采取健康教育以及多项护理干预等,对照组按照医嘱正常服用降压药。每天记录血压变化情况,观察周期为2周。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更平衡,且服用药物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对照组降低明显,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的用药物控制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预防和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高血压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异位妊娠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其与单独使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异位妊娠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甲氨蝶呤肌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者的平均血β-HCG水平和平均包块大小显著低于或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较好,建议临床广泛使用甲氨蝶呤肌注联合米非司酮口服的方法治疗异位妊娠。
作者:李燕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骨科实施循证个体化的效果。方法:以2011年3月-2013年6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患者50例和10名年轻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实施前瞻性自身对照方法对循证个体化治疗在临床骨科中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施循证个性化治疗后,患者获得的治疗方案是佳的,住院平均费用显著下降;医护人员对病情认识明显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加强,专业知识水平得到迅速提升。结论:临床骨科实施循证个体化治疗可有效地减少患者费用支出,为患者提供佳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起到较显著的作用。
作者:温志刚;梁志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应用锁定钢板技术对患有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青少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患有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31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治疗操作总时间、术后接受住院恢复治疗时间、胫骨功能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术期并发症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技术对患有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青少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方萃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术前、术后提肛肌锻炼加膀胱训练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将24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康复训练组(实验组),对照组只给予健康宣教及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严格的提肛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拔尿管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尿失禁的持续时间差异,观察年龄与术后尿失禁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拔尿管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在拔尿管后10d、20d、30d、60d时实验组1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 P<0.05)。在≤70岁的年龄段中实验组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肛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具有重要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特别对于年龄≤70岁的患者作用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柳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无陪伴病人及家属满意度的方法。方法:通过提高服务意识、合理排班、加强病人及家属沟通等方法来改善病人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改进措施实施后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由90%大幅度提高到99%,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升。结论:提高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无陪伴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可,体现了急诊科“窗口单位”的职业形象。
作者:刘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已经是形态学、分子细胞学、药理学等学科研究手段的新工具。近年在治疗脑血管的药物实验研究中应用广泛。本文首先阐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基本原理,然后总结概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脑血管疾病实验研究中形态学变化及对细胞内C a2+影响。
作者:俞丽华;王键;吕磊;胡建鹏;陈业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妊高征应用硫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5例妊高征患者,均给予硫酸镁静脉注射,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结果:45例患者治疗后,SBP和DBP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肯定。
作者:黄燕艳;袁单香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