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位妊娠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体会

李燕梅

关键词:异位妊娠,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究异位妊娠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其与单独使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异位妊娠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甲氨蝶呤肌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者的平均血β-HCG水平和平均包块大小显著低于或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较好,建议临床广泛使用甲氨蝶呤肌注联合米非司酮口服的方法治疗异位妊娠。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3866份主要诊断选择与疾病编码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对临床医师在病案主要诊断的选择与疾病编码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临床医师书写的3866份病案,对主要诊断选择与疾病编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总结干预对策。结果:诊断选择与疾病编码过程主要存在问题包括:(1)复杂疾病诊断填写的主次出现颠倒;(2)将可以合并书写的疾病分开书写;(3)没有以多处损伤综合编码的诊断为多处损伤疾病进行主要诊断;(4)转科治疗患者的诊断选择出现错误;(5)过分依赖电脑系统内疾病字典编码。可以通过重视医护人员岗前培训、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加强病案编码员的再教育工作、加强沟通与交流、加强病案质量控制等方式避免或减少诊断选择与疾病编码错误等问题的发生。结论:临床应该对主要诊断的选择与疾病编码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给予充分重视,应用针对性方案给予实施干预,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潘遂壮;张海燕;欧阳玉莲;邱平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2例临床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是一种非器质性消化不良,也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在无消化系统器质性损伤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以上腹部不适、餐后饱胀、嗳气、恶心、腹胀、烧心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在社区较为常见[1]。祖国医学一般将其归入“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由于引起该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多采用辨证分型进行治疗。近年来,笔者对临床收治的5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辨证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比较负压封闭引流和常规引流在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比较分析VSD负压封闭引流和常规引流在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效果、感染控制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VSD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应用价值明显优于常规引流治疗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525例产后出血病因分析及救治体会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病因及救治措施。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25例产后出血患者,分析产后出血的不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救治措施。结果:引起产后出血的病因分析结果显示,525例患者中,宫缩乏力315例,占60.0%;胎盘粘连和残留109例,占20.8%;软产道损伤85例(其中阴道壁损伤46例,宫颈裂伤39例),占16.2%;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16例,占3.0%。采取的救治措施包括:对于宫缩乏力的患者主要采取促进宫缩的保守治疗;对于胎盘粘连的患者实施胎盘剥脱术,对于胎盘残留的患者进行宫底按摩,严重者实施清宫术;对于软产道损伤和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的患者实施缝合术;对于严重的难治性出血患者在经上述救治措施治疗无效后行子宫动脉结扎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是宫缩乏力,其次为胎盘粘连和残留。应针对产后出血的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救治措施。

    作者:邵景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程度慢性宫颈炎应用LEEP治疗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针对不同程度的慢性宫颈炎患者应用LEEP治疗方法后的效果。方法:从进入我院2011-2013年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05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按病情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糜烂患者,另外从病理分单纯型、颗粒型、乳头型糜烂患者。结果: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应用LEEP治疗的首次治愈率达到99.12%,有效率达到100.00%,在出血量统计上和术后结痂脱落方面各病情病理阶段患者都有差异。结论:对不同病情程度和不同病理的患者应用LEEP治疗后复发几率小,治疗安全,但容易发生宫颈狭窄问题。

    作者:郝仕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血糖高渗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点滴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采取合理治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34例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根据入院时的状态将其分为昏迷组和非昏迷组,昏迷组15例,非昏迷组1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静脉点滴胰岛素治疗,昏迷组患者则要先进行积极抢救,改善患者高渗和脱水状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和有效血浆渗透压等。结果: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和不同时期的有效血浆渗透压等均未见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点滴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无论患者是昏迷还是非昏迷,都有着显著效果,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三种吸氧方式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吸氧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气管切开吸氧的前后顺序随机分为三组,比较普通导管吸氧、人工鼻吸氧和气管切开专用微雾面罩吸氧三种不同方法的吸氧效果、痰液性质、痰阻情况、肺部感染率、抗生素应用时间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结果:人工鼻组在吸氧效果、痰液黏稠、痰阻等方面较普通组显著减少,而气管切开专用微雾面罩的应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时间、交叉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结论:人工鼻吸氧能减少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气管切开罩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时间、肺部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

    作者:黄建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鼻咽癌侵犯头颈部肌肉的超声表现

    目的:分析鼻咽癌侵犯头颈部肌肉的超声表现,研究超声对鼻咽癌侵犯头颈部肌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月1日-2013年9月30日经诊断患有鼻咽癌侵犯头颈部肌肉的患者20例,分析其超声表现。结果:鼻咽癌侵犯头颈部肌肉的超声表现:部位: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受损的患者常见,有18例,常见多肌肉受损,单发者较少见,有2例;形态:肌肉受损肿胀11例,变形移位6例,变性萎缩3例;纹理:8例局部肌肉纹理回声增强或减低,6例肌肉纹理清晰但不连续,3例肌肉纹理严重中断且有不规则回声。其他方面改变包括颅底骨质破坏13例,侵犯海绵窦9例,颈静脉孔破坏7例,舌下神经破坏2例。结论:超声对鼻咽癌侵犯头颈部肌肉的部位、范围、纹理和受损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显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提高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无陪伴病人及家属满意度的做法和体会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无陪伴病人及家属满意度的方法。方法:通过提高服务意识、合理排班、加强病人及家属沟通等方法来改善病人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改进措施实施后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由90%大幅度提高到99%,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升。结论:提高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无陪伴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可,体现了急诊科“窗口单位”的职业形象。

    作者:刘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妈富隆治疗围绝期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8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治疗组给予妈富隆口服,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并且在治疗前、后分别通过彩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同时化验黄体生成素(L H )、雌二醇(E2)、卵泡雌激素(FS H )和孕酮(P )浓度。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且治疗组的性激素浓度下降程度和子宫内膜变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卓华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112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变迁及来源分布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已成为临床治疗棘手的难题,其中鲍曼不动杆菌(ABA )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由于ABA在环境中生存能力极强且具有天然与获得多药耐药性的特点[1],给治疗带来严峻挑战。为此笔者对医院2004年1月-2012年12月112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耐药趋势及分布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作者:万琼;谢忆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活血化淤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应用活血化淤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寻求COPD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盲法原则,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联合活血化淤汤药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14d;1年后随访。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前、后2组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情况及1年内2组患者再入院次数,评价活血化淤法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患者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中相应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治疗组患者的再入院次数明显比对照组的再入院次数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淤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更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再入院次数,是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一条新思路。

    作者:宋轶群;刘梅;刘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

    目的:比较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别测定健康对照组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组血浆中Hcy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中各临床病情分型组和脑血管病患者组血浆 H cy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H cy水平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程度加重而增加,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黄胜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34例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淮安市2004年1月-2013年12月共34例中药注射剂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用药5~20min内,达61.76%。男女比例相同,45岁以上年龄段病例数多,占79.41%。主要累积损害呼吸系统、心脏及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等。引起34例过敏性休克的注射剂涉及15个品种,其中以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例数为多,绝大部分病例经治疗后好转或治愈。结论:由于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存在不可预知性,在合理用药的同时,提高防范意识,做好急救措施。

    作者:陈海云;甘戈;罗士香;贾云云;何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解析锁定钢板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对应用锁定钢板技术对患有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青少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患有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31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治疗操作总时间、术后接受住院恢复治疗时间、胫骨功能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术期并发症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技术对患有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青少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方萃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安全目标管理在肢体偏瘫脑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分析安全目标管理在肢体偏瘫脑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肢体偏瘫脑出血患者7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安全目标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管理,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实施管理前、后心理状态,即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情况以及两组患者肌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施管理前心理状态无明显差异,实施管理后试验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5.1±2.3)、(7.2±2.4)明显小于对照组(12.8±5.0)、(12.0±3.6),且其肌力恢复总有效率(97.4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肢体偏瘫脑出血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临床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其焦虑和抑郁心理,增加肌力恢复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解剖型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患者71例,患者具体分型及损伤部位情况均按照AO/ASIF分型。本组选用的内固定物均应用解剖钢板,根据患者股骨、胫骨以及肱骨干骺端骨折处于肢体的左、右侧,远、近端,骨折的类型,选取不同长度以及不同类型的解剖钢板。结果:手术后复查X线结果表明,解剖复位患者66例(92.96%),功能复位患者5例(7.04%),随访出院后患者60例,随访半年~2年。随访的患者中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骨折均愈合(100%)。结论:解剖型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具有固定牢固、益于关节功能恢复以及手术简便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方法。

    作者:宋宏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接生,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保护会阴方法,对比两组的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会阴裂伤程度。结果: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接生的产妇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传统的保护会阴组,两组产妇会阴完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可降低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会阴完整率,减少了母婴损伤,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丁玲玲;胡金英;吴慧;谭艳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超声检查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超声技术发展很快,尤其在与临床检验和其他新技术结合方面使超声显像更具优势,其在前列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也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现对超声在前列腺癌中应用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压氧治疗患者不遵医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对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分析出现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87例患者出现不遵医行为,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结果:87例高压氧治疗患者出现不遵医行为。主要原因为家属不支持、患者对治疗缺少认识、经济困难、治疗不便不舒适、主管医生缺乏对高压氧的认知。结论:通过加大高压氧治疗疾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不断改进和简化工作流程,可提高高压氧治疗患者的遵医率。

    作者:乔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