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舜领
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患者71例,患者具体分型及损伤部位情况均按照AO/ASIF分型。本组选用的内固定物均应用解剖钢板,根据患者股骨、胫骨以及肱骨干骺端骨折处于肢体的左、右侧,远、近端,骨折的类型,选取不同长度以及不同类型的解剖钢板。结果:手术后复查X线结果表明,解剖复位患者66例(92.96%),功能复位患者5例(7.04%),随访出院后患者60例,随访半年~2年。随访的患者中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骨折均愈合(100%)。结论:解剖型钢板治疗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具有固定牢固、益于关节功能恢复以及手术简便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方法。
作者:宋宏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静脉点滴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采取合理治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34例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根据入院时的状态将其分为昏迷组和非昏迷组,昏迷组15例,非昏迷组1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静脉点滴胰岛素治疗,昏迷组患者则要先进行积极抢救,改善患者高渗和脱水状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和有效血浆渗透压等。结果: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和不同时期的有效血浆渗透压等均未见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点滴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无论患者是昏迷还是非昏迷,都有着显著效果,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回顾分析患者治疗方法,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本组中有48例患者通过对症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0例患者通过单纯修补术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可见,对症处理,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均可取得显著疗效。48例药物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3%,30例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6.7%,通过对症处理,均康复。1年随访,78例患者中,有4例复发,占5.1%。结论: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时,需正确诊断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避免溃疡复发,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作者:简知清;付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无陪伴病人及家属满意度的方法。方法:通过提高服务意识、合理排班、加强病人及家属沟通等方法来改善病人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改进措施实施后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由90%大幅度提高到99%,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升。结论:提高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无陪伴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可,体现了急诊科“窗口单位”的职业形象。
作者:刘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吸氧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气管切开吸氧的前后顺序随机分为三组,比较普通导管吸氧、人工鼻吸氧和气管切开专用微雾面罩吸氧三种不同方法的吸氧效果、痰液性质、痰阻情况、肺部感染率、抗生素应用时间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结果:人工鼻组在吸氧效果、痰液黏稠、痰阻等方面较普通组显著减少,而气管切开专用微雾面罩的应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时间、交叉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结论:人工鼻吸氧能减少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气管切开罩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时间、肺部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
作者:黄建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0例老年胆道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围术期护理,分析其对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3周,平均为15d ,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其中2例为抽搐,1例腹泻,1例腹部渗血,1例血循环障碍。结论: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患者针对性围期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月婵;谢敏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应用活血化淤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寻求COPD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盲法原则,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联合活血化淤汤药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14d;1年后随访。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前、后2组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情况及1年内2组患者再入院次数,评价活血化淤法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患者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中相应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治疗组患者的再入院次数明显比对照组的再入院次数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淤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更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再入院次数,是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一条新思路。
作者:宋轶群;刘梅;刘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电话出院指导对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妇科肿瘤出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联合电话出院指导,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出院后半年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电话出院指导对妇科肿瘤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杨建华;林叶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是一种非器质性消化不良,也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在无消化系统器质性损伤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以上腹部不适、餐后饱胀、嗳气、恶心、腹胀、烧心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在社区较为常见[1]。祖国医学一般将其归入“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由于引起该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多采用辨证分型进行治疗。近年来,笔者对临床收治的5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辨证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Ki-67、E2F-1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 )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3年8月本院妇科EC手术切除子宫标本1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64例及EC 120例中Ki-67、E2F-1的表达并比较。结果:EC组织中Ki-67、E2F-1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0%(102/120)和58.33%(70/120),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12.5%(8/64)(P<0.05);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在EC组织中Ki-67、E2F-1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Ki-67、E2F-1在EC呈高表达,并与E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联系密切。
作者:杜豆;彭军;李智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实验组行腹腔镜支持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术后相关临床指标和并发症情况,并作统计学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而言,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确切,手术时间更短,创伤较小,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从而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临床应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叶旭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比不同给药方案对盆腔炎性疾病(PID )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2例PID患者依据用药方式差异予以分组,其中72例采用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7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近、远期疗效与副反应。结果:两组1个疗程后第2天与第6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61%与88.57%、97.22%与85.71%,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 P<0.05);两组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17%、14.29%,观察组明显不及对照组高( P<0.05)。结论: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可有效杀灭因多种病菌导致的PID ,近远期疗效俱佳且无明显副反应,该种治疗方案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古凯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甲状腺彩超检查的3279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象,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的不同,分析甲状腺结节疾病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3279例受检者中,检出甲状腺结节903例,总检出率27.54%,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30.05% VS 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检出率在同一性别、同一职业人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的男性检出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关系密切,地域、职业与检出率有一定相关性,应在健康体检中普及甲状腺彩超检查项目。
作者:郝芳;张强;赵云红;赵敏;许春慧;徐学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脑梗死患者的资料并分组,随访3个月,分析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评分。结果:强化、标准降脂组治疗前、后 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女性组HAMD评分高于男性(P<0.05),但组间阿托伐他汀剂量、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影响脑梗死后抑郁症状,女性脑梗死后抑郁情况与阿托伐他汀剂量及血脂水平无关。
作者:卓贤进;林丹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已成为临床治疗棘手的难题,其中鲍曼不动杆菌(ABA )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由于ABA在环境中生存能力极强且具有天然与获得多药耐药性的特点[1],给治疗带来严峻挑战。为此笔者对医院2004年1月-2012年12月112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耐药趋势及分布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作者:万琼;谢忆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深入分析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加强患者对早期慢性肾衰竭并发高血压的认识,有效降低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高血压的发病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90例明确诊断为早期慢性肾衰竭并发高血压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正常服用降压药的同时采取健康教育以及多项护理干预等,对照组按照医嘱正常服用降压药。每天记录血压变化情况,观察周期为2周。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更平衡,且服用药物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对照组降低明显,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的用药物控制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预防和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高血压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已经是形态学、分子细胞学、药理学等学科研究手段的新工具。近年在治疗脑血管的药物实验研究中应用广泛。本文首先阐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基本原理,然后总结概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脑血管疾病实验研究中形态学变化及对细胞内C a2+影响。
作者:俞丽华;王键;吕磊;胡建鹏;陈业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应用锁定钢板技术对患有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青少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患有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31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治疗操作总时间、术后接受住院恢复治疗时间、胫骨功能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术期并发症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技术对患有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青少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方萃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危重,术前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昏迷状态。开颅术后短时间内患者意识常常不能恢复,保留气管导管或进行气管切开,是保障患者术后安全的重要措施。人工气道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操作之一[1],其刺激大,容易诱发呛咳、屏气、心率增快、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甚至导致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我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采用经人工气道注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行吸痰术,有效抑制吸痰过程中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比的方法,评价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和垂体后叶加压素注射液在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4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70例采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垂体后叶加压素注射液治疗。经过1周的治疗,观察疗效。通过两独立样本 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40例患者中,实验组治愈率87.14%,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0.00%。经两独立样本 t检验两两比较,实验组的治愈率均高于单独用垂体后叶加压素注射液组,P值为0.012(<0.05)。在两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周后,均对两组患者的大便常规进行隐血试验检测,发现实验组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为0.017。结论: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垂体后叶加压素注射液的治愈率。同时,在采取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作者:张巧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